- 妙语连珠之英文超级94句 [2007/11]
- 郑州人到昆明宣传毛泽东思想 被警察抓走 [2007/11]
- 嫦娥奔月更加让人怀疑美登月的真实性 [2007/11]
- 央视英语主播芮成钢: 中国男人出轨的十大原因 [2008/01]
- 商务周刊封面故事:别了,摩托罗拉 [2008/06]
- 高屋建瓴,精辟透彻: 毛泽东对西藏平叛及国际反响的讲话 [2007/12]
- 贴身警卫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许世友 [2008/01]
- 透视中国现代民谣 [2008/01]
- 1959年解放军平息西藏叛乱秘照 [2008/04]
- 胡紫微劫持奥运议程 [2008/01]
- 《庄子·逍遥游》原文、白话、英译本 [2007/11]
- 吃在美国 [2008/02]
- 民国“四大美男” 汪精卫第一周恩来第二 (组图) [2007/12]
- 为什么移民女性更容易在西方成功? [2007/12]
- 五百美元在美国能买什么房子(附图) [2008/02]
-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给孩子的父母亲们 [2008/06]
- 喝茶与性格 [2007/10]
- 带你看透男人心(十篇) [2007/10]
- 汪敬煦: 美丽岛、台独与共产党 [2007/10]
- 民主是什么 vs 民主不是什么 [2007/11]
- 台独, 是事业还是商品? [2007/10]
- 我们是否要改变自己的性格? [2007/11]
- 台独本质是什么? [2007/09]
- 化解压力20招 [2007/10]
- 马云: 阿里巴巴de故事 [2007/11]
- 建国以来,我们外援打了水漂的清单 [2007/12]
- 余秋雨的读书秘诀 [2007/11]
- 婚姻如鞋,你穿的是什么鞋? [2007/12]
- 连战反台独真的那么坚决么? [2007/11]
- 心理问题与心理健康 [2007/11]
***欣赏是一种力量***
随笔看了一点书,我知道:历史上凡是成就了一番大业者,多是心地坦荡、襟怀坦白之人。现实生活中,一个人是不是胸怀宽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他是否欣赏他 人,又是如何欣赏别人。一个人如果视同道是冤家,看他人一无是处,“他是伤疤我是花”,最终自己也将难有大作为。只有学会欣赏别人,才能为自己的发展提供 “雨细鱼儿出,风轻燕子斜”般和谐的人际环境。
欣赏他人,实是一种真本相,一种高境界。在这方面,名人的作为就是一面明镜,一把标尺。一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 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他四处打听,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作者 的姑母,表达了他对作者的肯定与欣赏:“这位青年人如果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欣喜若狂,他本是因为生活苦闷而信笔涂鸦 写小说的,由于名作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了其创作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目标,于是一发而不可收拾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具有国际声誉和世界意 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伟大的列夫·托尔斯泰。
欣赏他人,需要具有一种宽广的胸襟和一种无私的勇气,也可能是一种超然的智慧和一种普度的艺术。欣赏他人,可以是出自爱才之心、容才之量, 也可以是助人之难、解人之惑。有的时候,这种欣赏会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他人的命运。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青年时代做记者时,曾报道过一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 腻,犯案上千起。文章最后情不自禁感叹:“像心理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的吧!”林清玄不曾想到,他率真率性 写下的这几句话,竟影响了一个青年的一生。如今,当年的小偷已经是台湾几家羊肉店的小老板了!这是文字和思想的力量,又何尝不是一种劝人悟道的魅力!
欣赏是一种理解的延伸,是一种知性的壮美,是一种激励的本领,是一种无穷的力量。一切力量本身都是有局限性的,因为它们产生着迟早将和它同等或 超过它的力量。欣赏他人则简单地始终地在起作用,它不产生阻碍它的对立关系。它制造一种平和、平等的关系,它排除误解和不信任,通过呼唤真诚与宽容,从而 以人性的暖色、人文的关怀,强化了他人,升华了自我。因此,欣赏他人始终是—种动力和活力。这种力量的源泉在于一个人“心中有光”,有一颗仁慈、宽容、博 爱之心,有一份热诚,坦荡、无私之情。在这一点上,先哲培根的话最是经典:“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 芜。”
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肯定。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渴望得到欣赏。这对于不少人获取人格的力量,确立价值的标准,树立向上的自信,鼓起前进 的勇气,有时候真有“功夫在诗外”的作用。林肯有一次在信里说:“每一个人都喜欢人家的赞美。”威廉·詹姆斯则说:“人性中最深切的心理动机,是被人赏识 的渴望。”不少人在欣赏中建立自信,茁壮成长。
多一点欣赏,少一点挑剔,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于人于己都重要着呢
*** 学会宽容***
西晋文学家潘岳在《西征赋》中写道:“乾坤以有亲可久,君子以厚德载物。”人生在世,要学会宽容。英国谚语说得形象:“世上没有不生杂草的花园。”阿拉伯人说得风趣:“月亮的脸上也是有雀斑的。”说到底,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学会宽容,是做人的需要。历代圣贤都把宽恕容人作为理想人格的重要标准而大加倡导,《尚书》中有“有容,德乃大”之说,《周易》中提出“君子以厚德载 物”,荀子主张“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据司马光《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时代的宰相娄师德以仁厚宽恕、恭勤不怠闻名于 世,司马光评价他“宽厚清慎,犯而不校”。凤阁侍郎李昭德骂他是乡巴佬,他笑着说:我不当乡巴佬,谁当乡巴佬呢?当时名相狄仁杰也瞧不起娄师德,想把他排 挤出朝廷,他也不计较。后来武则天告诉狄仁杰:我之所以了解你,正是娄师德向我推荐的。狄仁杰听了惭愧不已。
学会宽容,是处世的需要。世间并 无绝对的好坏,而且往往正邪善恶交错,所以我们立身处世有时也要有清浊并容的雅量。眼里揉不得沙子,锱铢必较,为血气之争搞得跟卖面粉的遇见卖石灰的一样 谁也见不得谁,不仅尴尬,还招致仇怨,实不值得。“天地本宽,而鄙者自隘”,《菜根谭》上的这句话可谓警世之言。所以清代的申居郧说:“胸中要有泾渭,然 亦须气量含宏,不可太生拣择。”弘一大师说得更直接:“精明者,不使人无所容。”我们常说的“得饶人处且饶人”,也是这个理儿。事实上,宽容并不代表无 能,却恰恰是一个人卓识、心胸和人格力量的体现,即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学会宽容,是成就事业的需要。三国时那个在政治上颇不得志的 曹植,却说出了一番富含哲理的话:“天称其高者,以无不覆;地称其广者,以无不载;日月称其明者,以无不照;江海称其大者,以无不容。”一个人要想成就一 番事业,就必须有恢宏的气度,自古至今皆然。据《宋稗类钞》记载,吕蒙正初入朝堂时,有一朝士指着他说:“这小子也参政?”吕蒙正装着没听见。而与吕蒙正 同列的人却几次让吕蒙正追问那个人是谁,吕蒙正不允,说:“若知其姓名,怕以后不能忘记,所以还是不问的好。”吕蒙正后来终于成为北宋的宰相。
清朝金缨说得好:“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朱熹在《朱子语类》中又说:“心只是放宽平便大,不要先有一私意隔碍便大。”学会宽容,关键是要剔 除心中的私欲和杂念,淡泊明志,有所追求;同时要推己及人,以直报怨,与人为善。在此奉上朱老总《游七星岩》诗共勉:“腹中天地宽,常有渡人船。”
世界上很多没有成功的人大都是年轻时放纵自己造成的。他们的生活模式几乎是一样的,作息时间混乱,基本上凭本能,凭感觉懒洋洋地生活,想喝了,就去喝; 想吃了便去吃,过得随心所欲,浑浑噩噩,不断地浪费时间,而不懂得在人的一生中,要留一点属于自己的时间,与自我的心灵对话,看清自己,认识自我,扩大自 我的生活空间,重建自己的生命力。
十八世纪法国最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非常珍惜与自我对话的机会,因为他深深地懂得这样做对未来的人生是多么重要,正是由于他深刻而又持久地与自
我对话,他才成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启蒙思想家。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宗教领袖经常远离人群,回归自我与心灵对话,一段时间之后再回到人群,与人
分享自我心灵对话所得到的各种启示。穆罕默德在每一年的斋月期间,都会避隐到希拉山的洞窟里与自我心灵交流。他们无限扩展了自我生活空间,成为人类精神的
伟大领导者。
留一点时间给自己,让自我的心灵解放出来,远离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去注意那些必须做的事情,更加看清你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心灵的空间渐渐扩大,而你成功的力量正是来自于这个空间。
闻名于世的美国著名成人教育大师戴尔·卡耐基很强调这样一种观点,即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百分之八十
五要靠自我心灵,人际关系,处世技巧。因此,他的基本哲学思想,就是着眼于人的自我心灵培养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往、宽容,并汲取了行为科学和心理学的
新成果,使人们成为事业成功,家庭幸福,个人快乐的人。一般而言,与自我心灵对话,扩大自我生活空间由五个层次构成:
一、正确认识自我心灵,使其从日常生活中脱离出来,回归心灵本质。
二、与心灵展开对话,真正能做到自问自答。
三、对那些没有答案的问题,不要停留于想象和猜测。要积极地用行动去验证。
四、从内心生活的参考消息中获得征服人生,战胜自我的力量。
五、将这种力量反馈到现实生活中,拓展你的生活空间。
***真理与美***
“真理”和“美”这两个概念是否相容?对此人们常有争议。有人会说,他愿意表述真理,但他如何能既表达真理又表达美呢?——确实,真理甚至常常令人感到震惊和不快——那么怎样才能同时体现真理和美呢?
作为回答,我们要告知有关人士:真理和美正是相容的概念。我们的确可以着重声明:实实在在的真理,不仅绝对,也永远是美的。真理是这样美,他吸引着每一个人,包括真理自身。真理又是这样地美,以至于古今中外许多圣人,贤者,为了他而抛弃了一切。
我们每个人身上也都含有追寻真理的渴望,因为真理不仅美丽,而且也是无比强大的。他是万缘之源,声望达于一切,拥有全部弃绝,同时又无所不知。
不幸的是,人们往往得不到有关实在真理的讯息。事实上,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只是在追随名为真理的假象。真正吸引我们的是真理的美, 但从无可追忆的时间起,我们已习惯于去爱貌似真理的假象。因此,“真理”和“美”只对世俗的人才是不相容的概念。不妨将庸俗的真理和美作如下解释。
从前,一位孔武有力,体格彪悍,但品性却很成问题的男子爱上了一位美丽的姑娘。这姑娘不仅相貌美丽而且品性圣洁,因此她不欣赏这个男子的“优点”。而这 男子受欲望的驱使,态度一直很坚决。这姑娘便告知他,只要再等七天,并安排好了下次会面的时间。这位男子同意了,他怀着极大的期望等待着预定时刻的到来。
为了展示绝对真理真正的美,这位圣洁的姑娘采取了一个极富启发性的办法。她服下大量的通便剂和泻药,七天之内一直腹泻,所有吃进的食物也都呕吐了出来。 更有甚者,她还用一个个合适的罐子把泻出的粪便和呕吐的秽物都储存了起来。泻药使所谓美丽的姑娘变得形销骨立,肤色暗黑,漂亮的眼睛也陷进了眼窝深处。就 这样,在约好的那个时候,她迫切地等待着会见那位焦渴中的男子。
那位男子出现了。他衣着考究、仪表堂堂。他问这位正在等人的丑姑娘,自己要见的那位美丽姑娘在哪里。这男子已经认不出,眼前的这位姑娘正是自已要找的美丽姑娘;真的,尽管她再三声明自已的身份,可由于她处于这般可怜的境地,他还是认不出她。
最后,姑娘告诉这位强健的男子,她已经把她美丽的成份分离出来,并储进罐子里了。她还告诉他:他可以欣赏这些美丽的汁液。这位富有世俗诗意的男子想看一 看这些美丽的汁液,于是他被带到储存着稀松的粪便和液状呕吐物旁边。这些东西散发出难以忍受的恶臭。而他也因此被告知了这个“美的液体”的完整故事。这位 圣洁姑娘的恩慈最终使这样一个品性低劣的男子也能区别影子和实体,从而恢复了他的理智。
我们每一个被虚假的、物质的美丽所吸引的人,和这位男子的情况其实是很相似。上文中的那位姑娘根据她的心意发展了一个美丽的物质躯体,可事实上她有别于这个短暂的物质躯体和心意,她是灵性的火花,那位被她虚假的外表所吸引的钟情者也同样如此。
然而,世俗的智性和审美被外在的美和相对真理的吸引力所迷惑,从而对灵性火花全然不察。只有灵性火花才会集真理和美于一身。灵性火花是如此地美丽,乃至它一旦离开了实际上装满大粪和呕吐物的所谓的美丽身体,即使用再昂贵的服饰装扮起这个身体,也不会有人想再触摸它。
我们都是虚假的相对真理的追随者,这与真正的美是不相容的。实在的真理才是永恒的美,可以无论世易时移仍然保持同一种美的标准。灵性的火花是不可毁灭 的。而这具外在皮囊的美丽,只需一剂强劲的泻药,就可以在数小时内损失殆尽。真正的美则是不可毁灭的,也是恒久不变的。不幸的是,世俗的艺术家和智者们对 这种美丽的灵性火花一无所知。他们对这些灵性火花的整个源头之火也同样一无所知。他们不知道以超然的逍遥时光展现的火花和火之间的关系。当全能者施予恩 惠,展示出种种逍遥之时,那些离了感官就一无所见的愚人们又会把这真和美的逍遥混淆于上面提到的稀粪和呕吐物。于是,他们在绝望之中就会问:真和美怎么能 够同时并存。
庸人们哪里知道,完整的灵性统一体是个俊美的人物,他吸引着一切。庸人们不知道他正是首要的实体,是万物的首要根源。无限小的灵 性火花,虽然只是灵性整体的颗粒和部分,但品质上也具有同样的美和永恒。唯一的差别就是:整体恒为整体,部分恒为部分。但这二者都是终极的真理,具有终极 的美丽,终极的知识,终极的能量,终极的弃绝,和终极的富裕。
即使在最伟大的世俗诗人和智者的笔下,任何不曾描绘终极的真理和美的文学作品,充其量不过是贮藏着稀松的粪便和呕吐物一样的相对真理。真正的文学只能是去描绘终极的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美丽。
***收藏幸福***
幸福到底有没有?当然是有的。短暂的新鲜感和兴奋感都不能当作幸福。新鲜感和兴奋感都不过是一种燃烧,注定会转瞬即逝。幸福则是另外一种东西,它直
接与我们自己的心灵有关,而与世俗的一切、与物质的一切没有什么必然联系。所以,受到某个领导的接见,或某种规格的邀请,获得某种荣誉,得到某种奖赏,被
某个人赏识,到达某种地位,甚至所有这一切的发生都是世界性的,它们也不一定就是幸福。要知道,所谓世界性也都是一群人在热闹而已。有太多的因素随时会击
碎人为构造的热闹和光荣。这种游戏,人类已经在反复操练。
关键的是自己的心灵,它是否在那一瞬间冲破肉体的层层屏障,直接接受那极度欣悦之感,并且把那欣悦之感攫取回来种植在我们的感觉之中,然后,就有一
股甘泉开始在我们的血管里缓缓流淌,长久不衰地滋润着我们的生命:无论在我们人生的哪一个阶段,只要想起它,它就会流淌和滋润。这才是幸福。
说实在的,人的短暂一生,幸福并不多见。它是需要我们精心收藏的。当你埋头工作了许多时日,终于在某一时刻圆满地完成了预想的工作,你站起身来,推
开窗去,恰好这一天外面是蓝天白云,花香草也香,那么,深深地呼吸吧,放眼远望吧,微笑吧,呼喊吧,不要急于结束这一刻,不要忽略了这一刻,这就是幸福,
慢慢品味它,享受它,并且收藏它吧。当你正在痛苦的时刻接到朋友的电话,这个朋友仅仅从你轻轻的一声“喂”中立刻就捕捉到你此刻的心态,那么,这也是人生
的一种幸福,你应该感恩并且好好收藏它。你孩子梦呓中呼唤你,这就是你的幸福;你丈夫在你突然落后他几步的时候,搜寻你的目光中闪现出一丝失落的张皇,这
就是你的幸福,抓住并默默地收藏起它吧。
不要以为幸福直接等于金钱,不要以为幸福直接等于情爱,不要以为幸福直接就是香车宝马、功名利禄,不要以为幸福直接就是随心所欲、无法无天。幸福是另外的东西,是有灵性的东西,是需要有微妙对应的东西。只有懂得收藏才会懂得品味,只有懂得品味才会抓住幸福。
*** 智慧是什么***
“智慧”一词,在我们的生活中使用得太多了,各行各业的人士都会骄傲地说到他们的智慧。世界上,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也都以不同的方式表 达智慧,赞美智慧,并渴求智慧。智慧,的确是人民大众的财富,各地区、各民族、各种不同的语言、文字中,都有丰富的谚语、格言、寓言、故事、民歌、甚至文 学的艺术的作品中,那里无不闪耀着智慧的火花。
智慧到底是什么呢?有人可能把它说成是知识,以为知识越多,就越有智慧。我们今天无时无处不在受到信息的包围和信息的轰炸,似乎所有的信息都是 真理,仿佛离于了这些信息,就不能生存下去了。但是你掌握的信息越多,只能说明你所了解的知识丰富,并不等于你掌握了智慧。有的人,知识丰富,智慧不足, 难有大用;有的人,知识不多,但却无所不能,成为奇才。 于是,有人又把智慧和聪明划上了等号,许多辞书中都曾把智慧解释为“聪明才智”,或“智谋”。于是,又从聪明发展到了精明,以为精明就是智慧。由于受人的欲望的趋势,人们会产生偷盗的念头,有些人听说偷盗是不好的行为,而且被抓要受到惩罚的,就会放弃这样的想法。有些人有同样偷盗的念头,也听说 了被抓要受到惩罚的,就是不信或带有侥幸的想法,等受到惩罚了之后才有悔过之心。而有些人一次次被逮住受惩罚之后,还是犯同样的错误。失去智慧的人就是这 样总是在犯错误和犯同样的错误,给自己带来痛苦和烦恼。
智慧是光明,它能够照亮我们的生活,是我们指路的明灯,没有它,人就失去了正确的方向而跌入泥潭。
智慧是你整体的看待事物,认识事物,而不被局部所迷惑。
智慧是你不偏不离地洞彻万物的真相。
智慧是使你能够真确的看待生活,而不被生活所捆饶;智慧是一种高挂的明灯,有了它,人们才能幸福的生活。
*** 生活是一门艺术***
生活是一门艺术.社会给了它创造的空间.当你处于不同的群体,面对不同的人际关系.你能把握得当,处理得体吗?看到朋友,你是否会微笑着说声"你好",当你得到别人的帮助时,你是否会感激地说声"谢谢",如果有人妨碍了你,你是否会宽容地说声"没关系".在你的内心中是怀有对别人的真诚的关怀和爱意.....不要吝啬地把这些词语藏在心里,也不要粗心地把它们抛在脑后,及时地使用,也是生活的艺术.
生活是一门艺术.面对成功或失败,顺利或失意,能摆正自己的心态,能给自己重新定位吗?生活需要你思索,不被胜利冲昏头脑,不因失败丧失斗志,时时刻刻在生活中不断调整心态,微笑地迎接生活的挑战, 禅悟人生的真谛,这也是一门艺术.
从生活开始到终止,我们每个人都在不停地描绘着生活的画卷.生活方式,生活风格无不体现出你对生活这门艺术的把握,有的朴素,清雅,有的光彩夺目;有的冷色调,有的暖色调,正如不同的艺术家有不同的风格.但是,决不要不负责任地乱抹几笔,灰色,而后充满后悔地生活;也不要草率地停止进取,而留下一片残缺, 无限遗憾.充满希望,饱含热情,带着爱心去生活吧,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朴素中发掘美丽,从周围的一草一木中领会折射出的真理。只有主动地做生活的主人,才能成为一个懂得生活,了解生活,享受生活的艺术家.也正因为如此你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本身就是一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