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妙语连珠之英文超级94句 [2007/11]
- 郑州人到昆明宣传毛泽东思想 被警察抓走 [2007/11]
- 嫦娥奔月更加让人怀疑美登月的真实性 [2007/11]
- 央视英语主播芮成钢: 中国男人出轨的十大原因 [2008/01]
- 商务周刊封面故事:别了,摩托罗拉 [2008/06]
- 高屋建瓴,精辟透彻: 毛泽东对西藏平叛及国际反响的讲话 [2007/12]
- 贴身警卫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许世友 [2008/01]
- 透视中国现代民谣 [2008/01]
- 1959年解放军平息西藏叛乱秘照 [2008/04]
- 胡紫微劫持奥运议程 [2008/01]
- 《庄子·逍遥游》原文、白话、英译本 [2007/11]
- 吃在美国 [2008/02]
- 民国“四大美男” 汪精卫第一周恩来第二 (组图) [2007/12]
- 为什么移民女性更容易在西方成功? [2007/12]
- 五百美元在美国能买什么房子(附图) [2008/02]
-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给孩子的父母亲们 [2008/06]
- 喝茶与性格 [2007/10]
- 带你看透男人心(十篇) [2007/10]
- 汪敬煦: 美丽岛、台独与共产党 [2007/10]
- 民主是什么 vs 民主不是什么 [2007/11]
- 台独, 是事业还是商品? [2007/10]
- 我们是否要改变自己的性格? [2007/11]
- 台独本质是什么? [2007/09]
- 化解压力20招 [2007/10]
- 马云: 阿里巴巴de故事 [2007/11]
- 建国以来,我们外援打了水漂的清单 [2007/12]
- 余秋雨的读书秘诀 [2007/11]
- 婚姻如鞋,你穿的是什么鞋? [2007/12]
- 连战反台独真的那么坚决么? [2007/11]
- 心理问题与心理健康 [2007/11]
谈谈我自己教育孩子的体会。我本是一个很自私﹐甚至根本不想要孩子的一个女人。那时﹐ 我认为上帝对女人已经够苛刻的了﹐让女人懦弱无能﹐而且还要承担生理上的烦恼甚至是疼痛。如果怀孕﹐女人要经过数月的妊娠反映﹐以至到生产时撕裂肺腑的喊叫。假如夫妻离婚﹐托儿带女﹑受苦受累的还是女人﹐男人却照样可以潇洒地生活。
然而命运却偏偏作弄我﹐不想嫁人却嫁了人﹐本来医生说我子宫发育不全﹐很难有孩子﹐却在结婚不久就怀了孕。别人稍不留意就流产﹐ 而我无论怎样折腾﹐胎儿就是安定不掉。
九月怀胎让我一直呕吐不止﹐终于熬到了孩子出生之日。撕裂肺腑般的阵痛﹐让我嚎叫了整整一个夜晚。第二天上午孩子似乎在黑暗中呆腻了﹐即使被脐带紧紧地缠住也要拼命地出世。当医生发现他没有了气息﹐立刻慌乱起来﹐飞快地跑到楼上取氧气袋。母亲和婆婆看到医生严肃的表情﹐知道事情不妙﹐心里非常焦虑紧张﹔丈夫听说孩子有危险﹐绝望地面壁向上帝祈求﹕老天爷啊﹐让孩子平安吧。这是丈夫生平第一次祈祷。几分钟后﹐ 孩子被抢救过来。当时发生的这一切我竟然全然不知。我只是感觉到孩子一出来﹐阵痛就消失了﹐根本不知道孩子不哭是有危险的。
由于根本没有準备好要做母亲﹐所以﹐ 当医生将孩子抱给我看﹐喜气洋洋地告诉我说﹕“你生了一个健健康康的大儿子” 时﹐我并没有象其他做妈妈的那样激动和兴奋﹐而是心里很沉重。然而﹐ 儿子天真迷茫的眼神﹐ 牵动了我本能的母爱﹐使我很快接受了为人母的事实。我同其他母亲一样﹐对孩子也有一个美好的企盼﹕聪明﹐活泼﹑听话。我虽然没有纸上计划﹐但是心里已经基本上有了一个﹕“蓝图”。
1. 物质上保证孩子身体上的需要
我自己生长在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母亲怀我时根本没有什么食物可吃﹐所以﹐我一生下来就营养不良。由于严重缺钙﹐ 我没有经过三个月” 翻身” ﹐六个月“爬行” 的过程﹐ 一直是躺著的﹐后来吃了很多鱼肝油和钙片﹐ 直到三岁多才会走路。我长大了﹐到了青少年时期总是病病恙恙的﹐让母亲很操心。
由于这种经历﹐ 所以﹐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儿子身体健健康康﹐不要象我小时候那样弱不禁风。儿子出生在八十年代中﹐ 国内的物质水平才刚刚起步。我们夫妻俩人的收入比普通工人好些﹐但是并不宽裕。儿子出生没有母奶﹐只能喂牛奶﹐而当时市面上的牛奶质量很差﹐很多是兑了水的﹐营养价值很低。那时也没有适合婴儿吃的其他辅助食品。我记得儿子到了可以吃米粉的月份﹐市面上只能买到一种加钙的小奶豆饼干。为了能让孩子的身体健康成长﹐我将各种蔬菜剁成泥﹐再加上肉沫﹐或者鱼肉﹐搀和到稀饭里喂他﹐尽量保证他充足的营养。哪怕大人不吃﹐也不能让孩子缺乏。没有吃母奶的孩子的身体总不如吃母奶的孩子﹐身体素质弱﹐ 抵抗力差些。尽管如此﹐还是好过我小时候。自己觉得为孩子已经尽力了﹐心里也就没有什么亏欠。
2. 从学说话开始计划知识培养
同很多父母一样﹐我也很注重孩子的知识培养﹐希望孩子成为“天才” 。儿子两岁多时还不会说一句完整的话﹐只会用重叠字表达﹐如﹐他想吃鸡蛋﹐就说“蛋蛋” ﹐他要吃饭﹐就说“饭饭” 。我很著急﹐不知如何是好。为了能使他尽快学会说话﹐将他送到托儿所的大班里﹐同三﹑四岁的孩子混在一起。由于他是班里最小的﹐ 阿姨和其他小朋友都待他很“客气”。 不久“奇迹” 发生了。有一个晚上﹐ 我给他洗澡﹐他突然手指著地板对我说﹕“妈妈﹐谁弄得满地水﹖”听到儿子能讲这么长的句子﹐ 我愣住了﹐兴奋地一下子将儿子抱住说﹕“儿子﹐你终于能说一句完整的话了﹐你太聪明了﹗”天下的母亲真是可怜﹐无论自己的孩子怎样笨怎样丑﹐都看比别人的 孩子聪明而漂亮。
当儿子说话认字时﹐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将孩子培养出一个高智商的孩子。我虽然常常遗憾自己没有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但又很庆幸自己有了一点学识﹐可以教儿子一些东西。我先让他背一些唐诗宋词﹐然后让他了解数字概念。一般来说﹐ 孩子小时候的机械记忆都很好。为了训练他的逻辑思维能力﹐我先教他数数﹐从1到10﹐然后告诉他﹐从11到19就是在1的后面加上1到9就可以了﹐然后到 20﹐再从21到29﹐很快他就能背熟100个数﹐甚至到一千位数。我这时开始教他加法。等教他减法时﹐我告诉他把数倒过来计算。为了促进他用脑筋计算的速度﹐我常在路上或车上同他比赛﹐以到一个马路口或某一个车站为时间。儿子很认真﹐好胜心也很强﹐ 为了能赢过我﹐他的小脑筋转得很快。儿子对加减有了基本的概念后﹐我开始教他背“小九九” ﹐然后解释给他乘法是怎么来的﹐再让他试著倒过来计算除法。为了提高他对数字计算的兴趣﹐我还教他玩一种扑克游戏﹐即一次出四张牌﹐在短时间内用加减乘除任何方法计算出27﹐谁计算的快﹐谁就可以将牌赢到手。最后以谁手中的牌多为赢家。儿子到了五岁﹐两位数的加减乘除已经没有问题了。
有一天﹐研究所的一个较有资历的工程师来我们办公室聊天。在谈到孩子时﹐大家都齐声讚扬他的三个女儿教养得好﹕一个在清华﹐一个在北大﹐还有一个在普通高校。我很认真地向他讨教教养孩子的方法。他告诉我多读书﹐ 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有很大的帮助。并说﹐要让孩子早识字才能多读书。他最初教孩子识字是手写一些简单的字让孩子学﹐而且字体写得大而规整﹐否则会影响孩子对字的认识。
回家后﹐我便如法炮製起来。那时儿子还不到三岁。我担心自己手写字不工整﹐便将报纸上的新闻大标题剪下来﹐然后再拼凑起儿子会讲的句子﹐贴到一个本子上﹐ 如﹕“我要吃饭﹐我喜欢妈妈﹑爸爸﹐我去托儿所找小朋友玩﹐等等” ﹐每天在上班的公车上教他。先由句子发展到编一些逗乐的笑话故事﹐使他学起来感到很有趣﹐每天一上车他都要我教他。很快﹐满满一本字在几个月内他就学会了。我开始为他买一些简单的带图画的读物﹐鼓励他自己读。 “如果你自己能看懂书的话﹐是最有意思的﹐可以有好多有趣的书可以读。你把不会的生字用笔划一个圈圈﹐晚上睡觉前我会教你。”儿子听我这样说﹐很有积极性 ﹐每天从托儿所一回到家就把书拿出来﹐用手指一个一个地读﹐遇到不认识的﹐就用红笔划一个圈﹐等我做完饭后教他。看完了几本以后﹐我将简单的带图画的读物换成文字较多的读物。一开始﹐儿子对我说﹕“妈妈﹐我不认识的字太多了﹐看不懂啊。”我说﹐﹕“还是划圈啊﹐如果你能看懂的话﹐是很有意思的。”我记得我给他买的是一些连镮画的<<西游记>>﹐ <<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等。能看懂简单的书就增强了看更多新书的愿望﹐儿子硬是给一本一本地“啃”了下来。儿子四岁时基本上可以独立阅读小说。他不满六岁上小学﹐二年级未读﹐直接跳到三年级。
3. 夫妻持守一致原则
1). 不在孩子面前吵架﹕
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条件。夫妻经常争吵,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往往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尤其会使儿童的心灵遭受创伤,严重的甚至会使儿童精神偏异,危害终生。单亲家庭﹐或者父母再婚的家庭,都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巨大的伤害。在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会有不安全感﹑内疚感﹑自卑感﹐心里非常地脆弱。
我是在父母的争吵之中诞生和长大的﹐ 幼时经历了家庭吵闹所带来的惊恐和痛苦﹐给我的人生带来很负面的阴影。其实週围有很多家庭如此﹐父母的从来没有顾及到孩子们的心灵受到伤害。虽然儿子不是在期待中诞生﹐我仍下定决心好好爱护他﹐不但做他的好父母﹐也做他一生的好朋友﹐不要让他经历我那样的童年。所以﹐一开始我就同丈夫定了一条“约” ﹕吵架时避开孩子﹐不要让孩子看见﹐甚至听见﹐免得孩子恐惧﹐心灵受伤害﹔也不要让家人知道﹐使得老人担心为难。
结婚后﹐夫妻刚开始磨合﹐有很多不适应﹐ 磕磕碰碰总不可避免。尤其我的个性很强﹐脾气坏﹐很霸道。记得那时每天心情很糟﹐稍有不如意就会大发雷霆。但是﹐考虑到儿子在身边﹐我们夫妻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实在控制不了﹐我们会到外面争吵﹐休战后再回家。所以﹐在儿子眼里﹐ 我们是和蔼几乎从不争吵的父母的﹔ 在婆婆公公的眼里﹐ 我们是恩恩爱爱﹑美满和谐的夫妻。
2)管教孩子口径一致
很多家庭都存在父母管教孩子意见不统一的现象﹐往往父亲比较严厉﹐母亲比较溺爱和从容。父亲在管孩子时﹐母亲常常拦阻﹐并责备父亲的不是。这是管教孩子最失败的地方。因为这样会混淆孩子的对事情的分辨能力﹐以为站在他们一边的之所以帮他们说话﹐是因为他们做得对。其实﹐做妻子的﹐不管丈夫管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否正确﹐妻子都应首先站在丈夫的一边﹐维护丈夫的尊严。如果丈夫管教的方式不对﹐可以在背后商讨或者责备。作为丈夫﹐当妻子在背后指出意见时﹐也当虚心接受﹐不要固执﹐免得夫妻之间的分歧影响双方感情﹐对教育孩子也不利。
虽著年龄的增长﹐ 儿子对週围的事物也开始渐渐了解多起来﹐莫名其妙的毛病也慢慢地凸显出来。然而﹐ 我和丈夫在教育儿子上定守了一个口头协议﹐就是无论谁管教孩子﹐不管对错﹐都要共守同盟﹐ 不能站在孩子一边。 因为我们意识到﹐ 父母教育孩子不一致的话﹐孩子不明白对错﹐很容易怂恿和培养很坏的个性。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大都对不站在自己一边的父亲或母亲很不尊敬﹐其个性也很难管教。
我儿子刚上小学时﹐有一次在街上踢足球﹐丈夫几次喊他不要在马路上玩﹐有危险﹐可他象没听见似的。几分钟后﹐丈夫发现他仍在马路上跑来跑去的﹐就气得暴跳如雷﹐抬起脚就朝儿子的屁股踢了过去。儿子下意识用手遮挡﹐屁股没有被踢到﹐胳膊却被重重地挨了一脚。这一脚可不轻﹐到了晚上﹐ 儿子的胳膊肿了起来﹐不能移动弯曲﹐到了第二天﹐肿得象个大棒槌。我带他去医院做了X光透视﹐发现手腕骨裂纹。我当时心里对丈夫的做法也很生气﹐但是我想到我要持守我和丈夫在教育儿子上定下的口头协议﹐不可以在孩子面前说责备丈夫的话。由于担心儿子对爸爸产生怨恨﹐ 从医院一出来﹐我便告诉儿子是因为爸爸爱他﹐怕他在马路上玩耍出危险﹐才这样重重管教他的。其实﹐ 小孩子很少记恨父母的。然而﹐回到家里﹐背著儿子﹐ 我狠狠地埋怨了丈夫一顿。丈夫没有说什么﹐他也承认自己管教孩子有些太冲动。晚上儿子临睡前﹐丈夫用手抚摸儿子的胳膊﹐问他痛不痛﹐儿子反到象大人似地安慰丈夫﹕“一点儿也不痛。爸爸﹐ 是我不对了﹐以后我再也不在马路上踢球了。”
4. 注意孩子的个性及品行教育
1)及时纠正孩子任性
儿子两岁后﹐我们有了自己的房子﹐离开了婆婆家。一开始孩子由婆婆照看由于想念他﹐另外也担心奶奶娇惯他﹐所以就将孩子领了回来﹐送到託儿所。一方面可以管教时不受其它方面干扰﹐另一方面﹐孩子自己带会加强跟孩子的感情。
有一次﹐儿子从日托回来﹐我忙于做饭﹐他要我给他讲故事﹐我没有答应﹐他就抱著我的大腿哭起没完没了﹐ 第一次我迁就了他。接连第二天﹐第三天还是如此﹐爸爸陪他也不行﹐非我不可。这一天我同丈夫商定好好管教他。于是﹐丈夫拿了一个毛巾﹐塞到儿子手里﹐对他说﹕“你冲著对面的那个大楼哭﹐把叔叔阿姨都哭出来。什么时候哭够了再回来。”说完﹐丈夫就把儿子扯到门外的栏杆处﹐我和丈夫坐在门口的小桌子边吃饭。儿子毫不客气﹐ 果真扯起嗓门“嚎” 起来﹐ 而且边哭变看看我俩的反应如何。我和丈夫没有理他﹐一直在吃饭。时间大约有5分钟﹐儿子的哭声由强到弱﹐最后没有声音了。这时﹐儿子“知趣” 地﹑无奈地回头对我说﹕“妈妈﹐我哭够了。”“想吃饭么﹖”我问﹐“想吃。”后来﹐每当儿子耍小性子要哭时﹐我都会提醒他﹕“想要毛巾吗﹖”﹐ 儿子就会立刻止住眼泪﹐羞愧地说﹕“不要。”便不再执拗了。仅一次“狠心” 就改好了儿子爱哭的习惯。
一天﹐ 儿子把一个瓷器装饰打碎了。在他要玩之前我一再叮嘱他不可以动。可是﹐在我洗碗的当儿﹐他偷著拿去玩﹐掉到地上打碎了。我很气﹐倒不是因为那个瓷器值钱与否﹐而是生气他不听大人的嘱咐。我让他伸出手来狠狠打了几下。他哭了﹐没有出声﹐只是眼泪挂在脸上。揍完之后我没有再理他﹐便同丈夫到里屋看电视去了。这时天已经黑下来。不知过了多久﹐我和丈夫发现儿子一直没有进里屋。我很奇怪﹐便假装到厨房拿东西﹐路过外屋看看他在干什么。外屋的灯没有打开﹐儿子竟然躺在沙发上一动也不动。很显然他在为刚才我打他的事儿生气﹐希望我能哄哄他﹐也有试探我对他自己躺在沙发上是否心痛的意图。想想看﹐这种“心计”有人教过他么﹖人的罪真是与生俱来的。我从里屋到外屋﹐发现他躺在那儿﹐ 没有理他﹐径直到了厨房。过了一会儿﹐我又回到里屋。他见我根本没有理会他﹐自己不得不开口了﹕“妈妈﹐妈妈﹗”我说﹕“叫我干吗﹖你想一个人在外屋睡么 ﹖”他听我口气很硬﹐没有机会可钻﹐便从沙发上爬了起来﹐ 过来抱住我说﹕ “不要﹗妈妈﹐我错了。”我说﹕“知道错了﹐改正就是好孩子。想到屋里睡觉吗﹖”儿子愉快地点点头。
很多时候父母不捨得让孩子哭﹐以为孩子哭﹐没人理睬很可怜﹐或者担心孩子会哭坏了身体。其实﹐这是父母极端的错误。正因为孩子小﹐对一些事物还没有形成概念﹐及时矫正他们的毛病是必要的﹐只要父母不是无缘无故﹑不分青红皂白﹐就不会给他们带来任何的伤害﹐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灵上﹐ 只会对他们有益。假如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不管教﹐等他们长大了再去修正﹐反而会让他们无法接受﹐身心受到伤害。
2)让孩子学会顺从父母
还记得送儿子去託儿所的前一天﹐我告诉他明天去幼儿园﹐他理解为上公园﹐所以直点头表示高兴去。去託儿所的那天早晨起得很早﹐儿子满脸兴奋﹐一进託儿所就径直跑到滑梯那儿玩。我办理完入托手续﹐就将他交给了负责人﹐带他到中班。我趁他没有注意就溜了出来﹐站在他所在那个班级的窗外。只见儿子被老师带到教室﹐按到一个小椅子上。这时其他小朋友都正在听老师在讲什么。儿子刚刚坐下一会儿﹐便拔腿开门往外跑。老师见此一把将他揪了回来﹐狠狠地将他又塞到椅子上。这时﹐儿子哭了﹐见此情景﹐站在窗外的我也哭了。丈夫将我拉走﹐说﹕“你这个样子﹐怎么能送儿子到託儿所﹖”我不知道那天是怎样过的。到了下班时间﹐我飞快跑到託儿所接儿子。儿子一看见我就委屈地大哭起来﹐因为初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 一天没有看到妈妈﹐对孩子来说是极其恐惧的。第二天早晨﹐儿子死活不肯起来﹐他虽然不会说什么﹐但是他心里明白。我没有顺著他﹐强行将他穿好衣服﹐带他走。刚到託儿所门口他就开始哭﹐到了教室就放声哭起来﹐哭得我无法离开。一气之下﹐我将他拖出来狠狠地揍了他两下﹐厉声喝道﹕“以后不准你哭﹐再哭我就揍你﹗”儿子的哭声没了﹐但是眼泪去没有止住。只见他别著嘴﹐眼泪哗哗地流﹐无奈﹐我只好忍痛离开去上班。几天后﹐儿子就适应了﹐每次接他﹐都看他高高兴兴的。
儿子开始明白事情后﹐我就给儿子立下一个规矩﹕出门不准要东西﹐ 凡他想要的东西一律不给买。儿子倒是很乖 ﹐每次路过商店橱窗看著里面的东西时﹐他都直摆手说﹕“妈妈﹐我不要。”“不要东西是好孩子﹐ 那我们就走吧” 一次﹐ 出了商店门口儿子便问我﹐说﹕“妈妈﹐你不是说我要你就不买。那我不要你怎么也不买呢﹖”听到儿子这番问话﹐觉得他实在是幼稚得可爱﹐但没有向他说明白是我的错。后来他也就习惯了不向我们要什么东西﹐都是我们看他缺什么给他买什么。实际上﹐孩子根本不知道他所要的东西是否对他有益﹐所以大人就要替孩子把好关。
3)教育孩子尊敬长辈
一般来说﹐孩子小时与母亲很亲﹐ 很少有不敬自己母亲的。原因是孩子出生之后受母亲哺乳喂养以及各方面呵护。据说母亲节有一个商业调查﹐发现母亲节的市场销售远远好于父亲节。孩子对父亲不敬不亲有父亲粗心的客观原因﹐但也有很多是来自母亲对丈夫的不尊重造成的。尤其在孩子开始懂事会说话的时候﹐常常会看到父亲管教孩子﹐而母亲在一旁为孩子 争辩﹐甚至为管教孩子﹐ 夫妻俩人大骂出口﹐ 大打出手。久而久之﹐孩子很感激母亲﹐而很讨厌父亲。
因为我自己的经历﹐所以﹐我不允许儿子对父亲有丝毫的不敬。一个家要持守的原则是﹐ 即使作丈夫的经常有管教孩子不当的时候﹐作妻子的也不要在孩子面前去指责丈夫。因为孩子只要发现一次夫妻之间的间隙﹐他就会乘虚而入﹐不但离间夫妻感情﹐也使孩子性格发展扭曲。
儿子长大以后很少挨揍。他上高中时﹐ 有一阵子我发现儿子没有看书﹐却在偷偷打游戏。有一天﹐儿子正在玩篮球游戏的兴头上﹐没有发现我进房间。我看他那种忘我执著的样子很生气﹐就严厉地教训起他来。儿子可能对我们千篇一律的唠叨也实在感到厌烦了﹐竟放肆地跟我顶起嘴来﹐还振振有词地告诉我游戏对小孩子有什么好处﹐并数落我们扼杀他的童心。我从来没有见儿子这样胆大﹐心里非常地愤怒﹐但还 是忍住了﹐耐心地同他“理论”。 丈夫开始没有插话﹐后来见儿子对我如此无礼﹐ 就火冒三丈起来﹐冲过去狠狠掴了儿子一个耳光。那一巴掌打得实在很重﹐当时儿子的脸就现出一道道红印儿来。儿子从小到大﹐ 丈夫没有揍过他几次﹐那几次还是在他很小的时候。当时儿子被那一巴掌打蒙了﹐满口要辩解的辞儿没了﹐ 瞬间眼泪从脸上流了下来﹐似乎充满了委屈。我见此情形真是又心疼又难过﹐心疼儿子被打﹐难过丈夫被惹怒发脾气。当时很想责备丈夫的失控﹐ 但是在儿子面前又不能毁了同丈夫原来所订的约定“ 管教孩子夫妻要“共守同盟”。
丈夫安静下来之后﹐为了不使儿子的心灵受到创伤﹐丈夫到儿子房间找他交谈﹐指出揍他的原因﹐不可以对父母说话无礼﹐ 并嘱咐他父母管教他时﹐如果是对的﹐就要服从。接著丈夫又耐心地向儿子解释了一遍玩游戏的害处﹐希望他自己能认识到这一点﹐好好利用时间﹐守学生当守的本分。
有一年春节﹐我们夫妻请一个同学的全家来吃年饭。他们的儿子比我儿子小两岁。 饭已经摆好就等著拿筷子了﹐ 这时﹐他们儿子不知为什么事对著他爸爸吼起来﹐并骂他的爸爸是“傻瓜” 。那个爸爸很想揍他儿子﹐可是那位母亲却当著孩子的面冲著丈夫发起脾气来﹐无限地数落起丈夫管教孩子的不是。我看此情形感到很悲哀﹐对作妻子的愚昧感到可怜。作妻子的就没有想到这样作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什么后果。可想而知﹐那个孩子现在高中快毕业﹐从来不知道怎样尊敬长者或别人。有一次我们一起参加一个聚会。我见他头发用发胶梳成立式。我对他说﹕“你这样打扮不很好看。”话音刚落﹐他便瞪起眼睛﹐口气兇巴巴地质问我﹕“你知道美国青少年的审美观吗﹖你懂得他们的心里吗﹖”见他如此不礼貌和不懂事的态度﹐我立刻将要辩论的话打住了。他爸爸很难过地对我说﹐他们的儿子是祖师爷﹐每天放学要送他到游戏厅﹐他玩够了就打电话让父亲来接。如果爸爸稍微表示不满﹐他儿子就会伸出食指骂他。当这个爸爸告诉妻子时﹐得到妻子的答复却是﹕“他还是个孩子﹐怎么跟他一般见识呢。”
如果教育出来的孩子连如何尊重父母都不懂得﹐即使他们进了哈佛又能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