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妙语连珠之英文超级94句 [2007/11]
- 郑州人到昆明宣传毛泽东思想 被警察抓走 [2007/11]
- 嫦娥奔月更加让人怀疑美登月的真实性 [2007/11]
- 央视英语主播芮成钢: 中国男人出轨的十大原因 [2008/01]
- 商务周刊封面故事:别了,摩托罗拉 [2008/06]
- 高屋建瓴,精辟透彻: 毛泽东对西藏平叛及国际反响的讲话 [2007/12]
- 贴身警卫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许世友 [2008/01]
- 透视中国现代民谣 [2008/01]
- 1959年解放军平息西藏叛乱秘照 [2008/04]
- 胡紫微劫持奥运议程 [2008/01]
- 《庄子·逍遥游》原文、白话、英译本 [2007/11]
- 吃在美国 [2008/02]
- 民国“四大美男” 汪精卫第一周恩来第二 (组图) [2007/12]
- 为什么移民女性更容易在西方成功? [2007/12]
- 五百美元在美国能买什么房子(附图) [2008/02]
-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给孩子的父母亲们 [2008/06]
- 喝茶与性格 [2007/10]
- 带你看透男人心(十篇) [2007/10]
- 汪敬煦: 美丽岛、台独与共产党 [2007/10]
- 民主是什么 vs 民主不是什么 [2007/11]
- 台独, 是事业还是商品? [2007/10]
- 台独本质是什么? [2007/09]
- 我们是否要改变自己的性格? [2007/11]
- 化解压力20招 [2007/10]
- 马云: 阿里巴巴de故事 [2007/11]
- 建国以来,我们外援打了水漂的清单 [2007/12]
- 余秋雨的读书秘诀 [2007/11]
- 婚姻如鞋,你穿的是什么鞋? [2007/12]
- 连战反台独真的那么坚决么? [2007/11]
- 心理问题与心理健康 [2007/11]
谢长廷出关后,立即以“公投入联”出招,邀请马英九进行辩论,马英九虽以“笨蛋,问题在经济”虚应,但这一场老戏码的统独口水战,显然不会就此休兵。统独议题系攸关台湾命脉之大是大非,原可藉由四年一次的大选愈辩愈明。问题是主导大选议题的两个政党,不是画地自限,就是暴虎冯河。
台海情势纵使错综复杂,诡谲多变,然而,真相毕竟只有一个。笔者涉足政坛多年,在气愤与不忍之余,谨把我多年的心得,试将台海情势与统独困境,以自认为客观、公正、平实的文字,分成八点陈述于下,以就教于国人:
一,让我们的国家和正常国家一样,成为联合国的一员,充分享有国际空间,这是绝大多数国人的共同愿望,无须透过民调或公投来验证。
二,前项事实为国际社会多数国家普遍认知,包括美国、日本、欧盟诸国,当然充分了解,内心尤其同情。我方立场既为众所周知,自无进一步宣达之必要。
三,就国际法的角度,任何政治实体若成为联合国的一员,无啻为对其国格之确认。因此,对于台湾“入联”或“返联”问题,美、日等国在公开场合尽可能选择噤声,但如果被迫发言表态,也只好反对了。
四,所谓“入联”与“返联”的差别,多数国人不甚了解,但如果能够成功“入联”或“返联”,蓝绿支持者都能欣然接受;如果未能成功,则口舌之辩流为愿景的表达及选战的策略运用。
五,不论“入联”或“返联”,都会因为中国的坚决反对而未竟全功。就中国而言,“入联”代表“一中一台”,“返联”象征“两个中国”,二者都指涉现状的改变,以及中国内战的正式终结。惟相较于一刀两断的“入联”,以“双重承认”、“双重会籍”(即东西德模式)为基础的“返联”,则尚有藕断丝连、情感层次上的微小差别。
六,近年来独派大力推动的“正名”,若在政策上宣示将国名改为“台湾”,等于释出“中国内战已经落幕”的讯息,届时,“统”、“独”两股力量必须摊牌。然以目前情势而论,“独”方显然居于劣势。“独”的力量不足,若要强渡关山,反而让中共师出有名。求“独”反而促“统”,这是台湾人民和美国强权举步维艰的无奈。
七,在台澎金马地区继续沿用“中华民国”,这是美国力挺台湾人民,和中国勉强忍受的妥协结果。一方面,这代表中国内战的胜负底定,所以“中华民国”之名不能行诸于国际社会与中国境内;另一方面,它也代表中国内战尚未落幕,所以“中华民国”之名必须在台澎金马地区继续使用,而且非使用不可,任何替代名称均象征著现状的改变、红线的碰触,以及统独摊牌时刻的提前到来。
八,从感性的角度来看,“中华民国”是台湾多数人民的共同生活经验,是一部分人民情感之所寄托。从理性的面向分析,“中华民国”是台独的障碍,是中共的委屈,是暂时避开统独摊牌的权宜工具,却也是中国最终赖以兼并台湾的法理依据。“中华民国”固然具有如此多元之意义,却不应该被图腾化,这是国民党的思考盲点。如果说“中华民国”是中美列强妥协的结果,那么,国民党只是这个妥协结果的“遵行者”,无须动辄热泪盈眶地以“捍卫者”自居。因为真正捍卫“中华民国”者,非美国莫属也。
以上论述,唯一尚有争议者,在于“台海现状是否为中国内战之余绪”。泛绿支持者及独派学者,习惯以波茨坦宣言、旧金山和约及各种学理来否定这种结论,惟美国“不否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但主权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场来看,美、中似已就此达成默契,我们可以发挥的空间是相当有限的。
在电影《不愿面对的真相》里,高尔引述了马克吐温的一席名言:“不知道,其实不是问题;观念错误,却又自以为是,这才是最大的麻烦”。这句话,套在蓝绿对台海现状的认知与主张上,亦颇为贴切。
by 沈富雄, from 中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