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如品人,交友需交心

作者:广南子  于 2007-11-2 17:05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哲理人生|通用分类:其它日志






工作之余泡上一壶好茶,邀二三知已,品品茶聊聊天。不失为一种好的生活和休闲方式。 

  品茶一般来说要两个必不可少的 条件,一是品茶的地方。要选择清静淡雅之处,最好是荫萠之下、花园之中、书房之内等等。二是要有清心寡欲的人。所谓清心寡欲就是性情随和心地善良,不用心 机,清淡处世的人。二者缺一不可。因为只有在这种环境中,配上这样的人,品茶才能品出味来,才能于品茶中得到乐趣。每每是一杯香茗在手,清香悦鼻,顿觉神 清气爽。细啜慢饮,回味无穷。博古论今,谈天说地,忧烦尽去。吟诗作画,听琴对弈,雅趣横生。 

  可以肯定的说内心趋于浮燥的人是不会 去品茶的。他们受不了这种寂寞,也没有这份耐心和细心,便无法领略这清雅的乐趣。他们喜欢的是酒桌上的喧嚣和牌桌上的争斗。如果他们去品茶了,十之八九也 是迫于无奈的应酬。较之于茶,他们比较喜欢的是烟和酒。那些玩意有较强的刺激感,符合他们的心里需求。当然他们也需要茶,但那是用来解渴、用来“牛饮” 的,而绝不是用来品的。花上几百元买条烟,上千元买瓶酒,眼都不眨。要花钱买茶,他们是舍不得的。话又说回来,即使好茶到了他们的手上,也只是体现了茶的 商品价值,却难以体现其使用价值。 

  品茶对泡茶的器皿和水质的要求也比较严格。《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妙玉用贮存了五年的梅花 上的雪水来泡茶,招待贵客黛玉、宝钗和宝玉。她所用的茶杯也是玉质的古玩珍宝。茶圣陆羽的《茶经》上说到泡茶用水时,也有山水上(泉水),江水中,井水下 之说。泡茶的器皿似乎有陶器上,瓷器次,其它下之论。水和器是茶的帮衬,没有这种帮衬,再好的茶也难品出什么好味来。 

  想想人亦如此。光有自身条件是不行的,还要有相应的外部环境,才能如鱼得水,发挥自如。就我们的国情而言,一个人要想成功以下条件好像必不可少,即:才貌、机遇、位置、人缘。这里面,人缘似乎还要摆在首位。为什么?不必细说,大家一定都知道的。 

   茶有六大类,即绿茶、红茶、黄茶、青茶、白茶、黑茶。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品质特点。绿茶香醇,红茶鲜爽、黄茶醇厚、青茶馥郁、白茶清亮、黑茶爽口。各具特 色。但不管是什么茶,品茶一般要从色泽、香气、滋味和形状四个方面来品。比如绿茶,一般来说要求色绿、香郁、味醇、形美。看起来才养眼,喝起来才上口。有 一个方面欠缺就不能算好茶,其档次就要大打折扣。 

  人也是形形色色各不相同的。有经验的人,能从一个人的气质、谈吐,爱好和行为上分辨出这个人的“档次”。比如说出口恶言恶语的人,至少说明他缺少修养。就像做红茶发酵没有发好一样,做出的茶必然是红不红,绿不绿的。或者发黑发臭的也有。 

  茶有优劣。喝好的茶是一种享受,喝不好的茶简直是受罪。有时去别人家做客,主人热情的泡上一杯茶来。不经意间喝上一口,一股陈味、轻微的霉味、其它东西的串味直扑肺腑,真是难受。含在口里,进不得,出不得甚是尴尬。 

  与人相交也有类似的感觉。交上一个好朋友,一个知已,总是人生的一大快事。就是与正直的人打交道,心里也很受用。尚或不慎结识了一个不好的人,那也是件烦人的事。对于那些奸恶之人,人们往往是要避而远之的。 

  像爱抽烟、爱喝酒一样,爱茶的人也有不少。其爱法和喝法也各不相同,大可不必强求一致。但是学学品茶,于品茶中品出知识,品出韵味,品出快乐。最好是于品茶中交上几个豁达大度,性情平和的朋友。对人的身心健康是大有好处的。



《养生谣》

      晨起喝杯水,饭吃七分饱;
      用餐多食鱼,生蒜离不了;
      品茶定受益,禁烟酒要少;
      保心右侧睡,运动健身好;
      书画得雅志,勤思常用脑;
      每日需乐观,和谐不用找;
      人世学感恩,快乐永不老。

    在与本堂顾问刘治平先生品茶时偶得《养生谣》,刘治平先生素有“天下第一双笔”之美誉,现为中国著名书画家、中国健康扶贫工程文化大使,在国内外进行巡回慈善工作,对于健康话题,许多场合下刘治平先生自然是三句话不离本行,不厌其烦地推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理念。

    与刘治平先生交谈,总能令人感到一种正气在四周弥漫,这恐怕就是佛家讲的“场”吧。而且,你还会不经意间学习和领悟到许多的禅机和人生哲理。




    现摘录几则并附穆茗堂主的浅显感悟,供文苑内朋友们交流。

    一、茶非茶而百药之王,茶之查而察之

    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为了饮茶而饮茶,却忘记了茶能给人带来的真正帮助。自古茶因药用到食用,再到饮用,及至衍生出一套涉及范围可大可小的文化来,她给真正静心于茶的人所启迪和感悟,似在习茶中、亦出饮茶外。

    由茶本身近而引申到茶品、人品,以物喻人、以事观人,“茶”、“查”、“察”,简单的三个字中却包含了一整套生活的智慧和道理。

    二、抽烟为了咳嗽、喝酒为了难受、饮茶为了长寿

    抽烟的人总能找出些理由来,比如什么“可以有效沟通”、“激发灵感”等等,其实都是为了吸烟而寻找借口而已,在损害自身健康的同时又严重影响了他人的健康,名副其实的“损不利人”;

    酒则一定要少饮,适度的饮酒即可以活气血、助精神,成了“无酒不欢”、“喝酒必醉”就是在自身伤害健康了;

    茶也并不是饮即健康的,也要看饮茶者个人的身体情况选择宜于自身的茶种,才会真正受益(相关内容参照穆茗堂“茶与文化”、“习茶园地”等栏目的相关内容)。组成“茶”字的几个部首笔画加起来恰好是“一百零八”,所以,也有“茶寿”之说。

    三、世界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出现任何一种颜色都是非常正常的

    我们常常执着并迷茫于眼前的“好”或“不好”,却忘记了世界之本,忘记了自己应该立身的角度和高度。因小失大、弃善趋恶,迷失在自己和他人制造束缚之中。

    四、作茶如做人

    一句简单的话语,却很少有人(尤其是茶行业的经营者)能够真正领悟和做得到。

     面对大大小小的茶叶经营行业,老茶店有愈显活力和生机者、有负重蹒跚前行和濒临倒闭者;新茶行有车水马龙蒸蒸日上者、有举棋不定踌躇不前者和昙花一现者; 茶艺馆有不在乎茶品而只关心打麻将环境者,有变相巧取茶客种种费用者,有克扣员工合法劳动所得者,举凡此类、林林总总,归根结底,还是“做人”不成。

    十多年来茶叶店、茶(艺)馆在市民心中的形象不佳的事实已经印证了茶行业的经营者们——“要作好茶、先做好人”。

    五、茶的最终结果是“和”

    细心的茶友在阅览过诸多茶书后可以发现,无论是中国茶艺的“廉和敬美”、韩国茶艺的“清静和乐”、或是日本茶道的“和清静寂”,都有共同的一个字——和。

    而在释、道、儒三家并存的中国,“和”字是被倡导最多、也是最久的,甚至有学者专门划立出一门“和文化”来特意研究。穆茗堂主在五年前偶感而发的立世宗旨(堂训)四字——礼、善、仁、和,也正是受到了茶的这种自然平和之性感召。

    在中华数千年礼仪之邦的优秀传统发扬光大的历史长河中,茶应首当其冲。这个“瑞草精英”,自然平和,是上苍赏赐给人类荡涤心灵的圣物;人为“万灵之首”,感恩惜福,更应懂得内省正身。

    是故:饮茶可清心、品茶如品人。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广南子最受欢迎的博文
  1. 妙语连珠之英文超级94句 [2007/11]
  2. 郑州人到昆明宣传毛泽东思想 被警察抓走 [2007/11]
  3. 嫦娥奔月更加让人怀疑美登月的真实性 [2007/11]
  4. 央视英语主播芮成钢: 中国男人出轨的十大原因 [2008/01]
  5. 商务周刊封面故事:别了,摩托罗拉 [2008/06]
  6. 高屋建瓴,精辟透彻: 毛泽东对西藏平叛及国际反响的讲话 [2007/12]
  7. 贴身警卫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许世友 [2008/01]
  8. 透视中国现代民谣 [2008/01]
  9. 1959年解放军平息西藏叛乱秘照 [2008/04]
  10. 胡紫微劫持奥运议程 [2008/01]
  11. 《庄子·逍遥游》原文、白话、英译本 [2007/11]
  12. 吃在美国 [2008/02]
  13. 民国“四大美男” 汪精卫第一周恩来第二 (组图) [2007/12]
  14. 为什么移民女性更容易在西方成功? [2007/12]
  15. 五百美元在美国能买什么房子(附图) [2008/02]
  16.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给孩子的父母亲们 [2008/06]
  17. 喝茶与性格 [2007/10]
  18. 带你看透男人心(十篇) [2007/10]
  19. 汪敬煦: 美丽岛、台独与共产党 [2007/10]
  20. 民主是什么 vs 民主不是什么 [2007/11]
  21. 台独, 是事业还是商品? [2007/10]
  22. 我们是否要改变自己的性格? [2007/11]
  23. 台独本质是什么? [2007/09]
  24. 化解压力20招 [2007/10]
  25. 马云: 阿里巴巴de故事 [2007/11]
  26. 建国以来,我们外援打了水漂的清单 [2007/12]
  27. 余秋雨的读书秘诀 [2007/11]
  28. 婚姻如鞋,你穿的是什么鞋? [2007/12]
  29. 连战反台独真的那么坚决么? [2007/11]
  30. 心理问题与心理健康 [2007/11]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4-15 13:3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