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和哲学不是我们的精神寄托;恰恰相反,它们既是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是我们生活的目的。
如果没有对神的崇拜,对世界起源和人类存在目的的思考,以及对自然和社会中存在的规律的敬畏和认识,我们的生活就与野兽没有意义。宗教不可能是某种精神寄托,因为一旦我们把它仅仅当作精神寄托,它就丧失了应有的力量。哲学也不是任我们玩弄取乐的工具。我必须加上一句:艺术更不是。
不应该把宗教、哲学和艺术,与体育运动和园艺等业余爱好混为一谈。宗教和哲学不应该被放在生产活动和商业活动之后,因为我们生产,我们经商,我们研究万物,最后的目的无非是崇拜某一位神,并且在这一崇拜之下探讨我们存在的意义。人类的整个历史都是一种铺垫,为了让我们认识到我们的一切作为都是有秩序,而且有意义的。
如果人不做宗教的仆人,不做哲学的侍者,就必然成为一切物欲的仆人。我见过许多不认识神,也不知道思考哲学的人,他们或许懂一点艺术,但那只是为了消遣,而不是为了找到生命。根据我的管见,他们并不幸福。他们甚至从出生以来即不知道幸福为何物。
世界有一个目的,有一个创造者,并且按照某种计划组织起来,这种观点似乎是荒诞不经的,又是我们必须接受的。我不知道是否有足够证据,证明我崇拜的那一位神的确在启示我们。我只知道,如果那一位神不存在,所有的信仰不存在,那么我们的生活将毫无意义。
有一个朋友问我:“人应该怎样生活?你理想中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我回答:“吃饭,喝水,睡觉和祈祷。”
她失望地说:“除了祈祷,这与动物何异啊!”
我说:“把我们与动物区分开的力量不正是祈祷吗?”
或许我的结论太武断了。把我们与动物区分开的力量不仅仅是祈祷,还包括反省和欣赏。祈祷是为了宗教祈祷,为了认识那一位神;反省是为了哲学反省,为了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一切;欣赏是为了艺术欣赏,为了认识自己的手所创造的有价值的东西。
后来某一天,另一个朋友问我:“若干年后你想做什么?”
提起几十年这样漫长的时间,我不知道自己是否仍然与大家同在,但脑海中迅速浮现了一个理想的场景。
于是我回答:“在天使报喜大教堂后面的花园里观赏彩绘玻璃。”
在这种理想的场景中没有鸡尾酒,没有咖啡,没有其他乱七八糟的书籍。我自以为无比喜欢的那些东西,其实对生活并不重要。
说实话,我仍然不知道生命的意义何在。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求助于生产性的劳动,或者科学的研究。只有宗教的祈祷和哲学的反省能带我们知道这一切。最后我们得到的答案不会是肯定的,甚至不会有答案。因为当我们向那一位神求助,并尽力反省自己时,答案就已经显明在内心了——那个问题,从来就不曾存在。
by 裴明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