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钱人做什么投资?

作者:广南子  于 2007-12-2 07:30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理财心经|通用分类:其它日志

一个朋友,好久不见了,想是有三五年了,进来突然打电话给我,请吃阿一鲍鱼,还是产自日本的三头鲍,问其原因,答曰:“国内经济发展迅猛,A股市场一日千里,为兄不赚钱也难啊。”

    这两年的中国股市,屡创新高,令人乍舌。如沪指从2005年中的不到一千点,飙升至目前的6000点,2年多时间,涨了6倍,深成指数亦不遑多让。另一方面,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其他资产价格也是直线上升。不少大城市的楼价,几年时间,价格都是翻了几倍。国内股市楼市的持续火爆之下,街头巷尾,无论是达官巨贾,亦或贩夫走卒、常挂在口边的都是谈股论经,投资回报。更有人谈及投资的复利效应,今天投资的10000元,按照15%的年投资收益,30 年之后,就是66万,25%的年收益,就超过800万。他们激动地憧憬着另一个巴菲特的诞生。

    这当中,难免有部分人黯然神伤,摇头叹息。因为囊中羞涩,没有更多的闲钱进行投资,因此他们认为自己就此错失了投资机会。这里头,很大一部分是进入社会不久的年轻人,他们没多少积蓄,只好空看着投资市场的火爆而作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慨叹。

    如果有人告诉你:即便没有钱,你也可以进行投资,甚至会取得很不错的回报。你可能会付之一笑,不以为然。然而,这的确是事实,而非故弄玄虚。

    首先需要一般化资本和收入的概念。收入的真正含义,并非是一堆花花绿绿的纸币,纸币之所以有意义,是作为交换媒介,能换取人们最后所需的各种物品,能够买到所需的各种服务。如现代投资理论的鼻祖,伟大经济学家Irving Fisher所说,“货币在花费以前是没有用处的。最后的工资不是用货币而是用货币买到的享受来支付的。股利支票,也只有当我们用来购买食物、衣服或汽车然后进行享受时,才成为最后的收入。”

     也就是说,那些带给我们实实在在享受的东西,是令人食指大动的美食、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房屋、熨贴舒适的衣服、锦绣山河、动听乐章。这些东西,或能满足我们的口腹之患,或能让我们大开眼界,让人视觉听觉有所享受,这才是真真正正的收入。而你目前所拥有的资本,就是未来这些收入的折现。我们今天购买股票、期货、债券,投资楼市、商铺,归根结底,最后都是为了换取这些直接的收入。正是因为这点,应该明白到,能够带给我们收入的,不一定需要用很多金钱换取。甚至说,这里面一些东西,再多的货币也无法换取。

    别墅名车,锦衣玉食,一掷千金,固易得之,但是真诚的友谊、幸福的家庭、动听的音乐、华美的文章,这些就难以仅凭货币来换取了。而这些东西,都能够给我们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流。进入社会不久,缺少闲钱的年轻人,可以着重从这些东西入手。

     比如,你可以在别人花费大量时间去选股、去买基金的时候,下苦功,多读多写,学好英文。而把一门语言学好,其回报相信很多人能够明白,因为他们生活中会看得到。英文学得精通的,可以去做翻译,做专业教师,收入不菲。即便没达到这个程度,只要达到大致流畅程度,作为职业辅助,去外企找个工作,把目前收入翻一番,相信绝非难事吧。也应该知道,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多学一门语言,无论是什么工作,就意味着多了不少机会。而中文也一样,每天花费些时间,学点诗词古文,同样亦有类似的回报。用股票行话来说,一门语言其实是一支很不错的潜力股,适合长线投资,坚持下去,回报自然不菲。

    更多的选择,你还可以去学会怎样欣赏古典音乐;去潜心静气,多读几本好书;去结交几个知己良朋,一杯清茶,纵谈古今。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投资,花费的主要是你的时间,而且重要的是和投资艺术品类似,在投资的同时,你亦有收入:你能够越来越感受到古典诗词里面的高贵与优雅,能够欣赏到古典音乐里面的绝妙旋律,能够时不时有客自远方来剪烛西窗的惊喜与愉悦,感受到知识的交流和友情的可贵。

    因此,与其嗟穷怨卑,不如花点时间和精力,做点上述这些投资吧。它们能够使得你的文化素质和欣赏能力更上一层楼,这些素质和能力在自由市场之下,会有实实在在的回报。而且越开放、文明的时代和社会,知识和艺术的回报率会更高。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广南子最受欢迎的博文
  1. 妙语连珠之英文超级94句 [2007/11]
  2. 郑州人到昆明宣传毛泽东思想 被警察抓走 [2007/11]
  3. 嫦娥奔月更加让人怀疑美登月的真实性 [2007/11]
  4. 央视英语主播芮成钢: 中国男人出轨的十大原因 [2008/01]
  5. 高屋建瓴,精辟透彻: 毛泽东对西藏平叛及国际反响的讲话 [2007/12]
  6. 商务周刊封面故事:别了,摩托罗拉 [2008/06]
  7. 贴身警卫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许世友 [2008/01]
  8. 透视中国现代民谣 [2008/01]
  9. 1959年解放军平息西藏叛乱秘照 [2008/04]
  10. 胡紫微劫持奥运议程 [2008/01]
  11. 吃在美国 [2008/02]
  12. 民国“四大美男” 汪精卫第一周恩来第二 (组图) [2007/12]
  13. 为什么移民女性更容易在西方成功? [2007/12]
  14. 五百美元在美国能买什么房子(附图) [2008/02]
  15. 馬上不一樣! 馬英九例行發表六四感言 強烈措辭變不見(附全文) [2008/06]
  16.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给孩子的父母亲们 [2008/06]
  17. 喝茶与性格 [2007/10]
  18. 台独, 是事业还是商品? [2007/10]
  19. 汪敬煦: 美丽岛、台独与共产党 [2007/10]
  20. 民主是什么 vs 民主不是什么 [2007/11]
  21. 我们是否要改变自己的性格? [2007/11]
  22. 带你看透男人心(十篇) [2007/10]
  23. 台独本质是什么? [2007/09]
  24. 化解压力20招 [2007/10]
  25. 马云: 阿里巴巴de故事 [2007/11]
  26. 余秋雨的读书秘诀 [2007/11]
  27. 建国以来,我们外援打了水漂的清单 [2007/12]
  28. 婚姻如鞋,你穿的是什么鞋? [2007/12]
  29. 连战反台独真的那么坚决么? [2007/11]
  30. 心理问题与心理健康 [2007/11]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5-4 02:2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