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师最需要花时间解释的10个大问题

作者:广南子  于 2007-12-2 07:47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理财心经|通用分类:其它日志

这十个问题几乎出现在每一个场景:理财论坛、专家演讲的QA时间、理财咨询的寒暄部分……每一位负责任的理财师都不得不严正以待、不厌其烦的回答问题本身的来龙去脉。但我们必须明白,问题一经烙上“典型性”的标示,则代表了不止你一个人这么问,并且,几乎每个人都存在误区。

第一个问题:最近有什么新东西可做?
真人出镜,这个问题经常以以下几种问法存在。
甲:我现在大部分钱都在基金上,现在刚有一笔奖金,你再给我推荐只别的吧?
乙:听说现在港股不错,难道你不认为我应该买点吗?
丙:QDII基金抢疯了!还会出什么新的吗?
丁:打新股越来越难了,不如去香港打新股?

解答:求新的精神本来不是坏事,但是,到了金融产品的选择时,就应该更加小心些了。要看具体的投资方向,而不是盲目求新。
让我们来剖析一下求新者的心态:
很多时候,新生事物总是很难在开始的时候为公众熟知,同时伴随着很多不确定性而被少数有冒险偏好的人去追逐,投资者甚至不够了解这个金融产品就需要下决定是否参与投资。

在今天,火热的中国股市,凸显的基金赚钱效应让大批个人投资者尝到了甜头。但是,保守的说,70%的基金投资者对基金不够了解,但这并不影响他们获得与熟知基金的专业人士同等甚至更多的收益。有如一个玩笑:只有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谁没穿裤子。同时收益更加助长了投资者的自信心。他们开始以为自己无所不知,在多次与投资者的交流中,清晰能够充分感受这一点。当贪婪压倒了恐惧,深入了解金融产品就显的更不重要了。投资者形成个人的操作习惯和对金融产品的个人认识:例如追逐新发基金并在获得一定收益后卖出接着寻找另一个新发。或者去买短期(3个月到半年)业绩突出的基金,频繁的买卖和“调整”,也有人买入数支或者数十支基金并以为可以分散风险。并且全部这些习惯都被投资者互相交流和传播……一句谎话说一万次就成了真理。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金融产品的销售渠道也有着他们未能尽到的责任。在5年前,我们的金融产品还很少。被抢购的是国债,甚至半年前我们还能看见排队买国债的大爷大妈们。3,4年前,人民币理财在市场不景气和储蓄利率最低的时候推出,也被人疯抢。买理财也需要排队,不买就没了。长长的协议我猜很少有人从头到尾认真看完。但是,早买早受益已经被人当成了习惯,可怕的习惯啊。今天基金也是,不再象3,4年前那样需要我们努力去讲解,只要给个理由投资者就拿钱出来买。

我们来回顾一下:在以上所有的购买产品的过程中,购买的过程永远是快速的。没有时间让投资者学习和认知。匆忙的交易和到今天为止从来没有让投资者失望过的收益,膨胀了他们的贪婪,也给他们养成了一个习惯:有了新产品别问,先去买了,新产品出来都会先赚钱。第一个储蓄的人,第一个买股票的人,第一个买国债,第一个买理财产品的人,第一个买基金的人,第一个买黄金的人……都赚到了。于是,我们的QDII也火暴了一把。推出的三个QDII的基金都卖出了惊人的数字。可是这么多的投资者谁可以试着回答下面的问题呢?
这个基金与投资国内的基金有什么区别?
风险和收益大约是什么样?
当前国际市场的动态,哪个地区的市场比较活跃,哪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正在复苏?
我听到比较多的回答:这个应该好啊,能投资国外,那收益会更高……

草率的决定在一切都是好的时候,是不会有问题的。但是一旦有了风险,或者未能达到投资者的预期时,一般都会被扣上:“这个产品不好”的帽子,被遗弃。没有人告诉他们这些都是错的,也没有人有这个义务,直到理财顾问出现。没有人告诉客户:机会永远不会被错过。只有人在说:这个不买,就没了。

投资如同在战场,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打一场有准备的战斗和一场黑夜间疲惫的遭遇战,获胜的机会是不一样的。

投资如同战争。《礼记·檀弓下》:“师必有名。”有人在投资前问过自己投资的目的和目标没?有没计划自己用什么样的投入和代价去收获什么?
给每个投资者:不是每次幸运女神都站在你的肩膀上的。但是你需要能够去打赢每一场仗。理财师不是幸运女神,但能够做一个军师。

时事揭秘:新的qdii基金好吗?
如果说A股基金是一个篮子的话,那么QDII基金则是两个以上的篮子,风险更小,但收益却未必能让内地投资者完全满意。
时事揭秘:为什么理财师不轻易推荐新基金?
一个没有被战场磨砺过的新兵,他敢轻易推荐吗?
时事揭秘:现在投资港股好不好?
建议投资人留意股市可能的修正风险,但长期来看,香港今明二年实质GDP可维持4.5%成长,首推和中国相关企业、地产以及内需消费型股票。


第二个问题:我有十万,买什么好?
一位理财师曾经在厕所被隔壁公司的老总问及这个问题,为了避免事后挨骂,她花了27分钟解说以引导“厕友”进行正确的决策,并告诉她这绝非“推荐几只股票、几只基金能解决的”。看上去很滑稽,一个简单的问题能让两个身价不菲的职业人在不那么雅观的环境里热烈讨论。
甲:我有十万(一万、五万、二十万等等),买什么好?
乙:我最近有笔钱,你说买点什么?
丙:听说基金挺火,我刚好有点钱,买哪支?
丁:
无论被演绎成哪个版本,问题本身都显得过于草率,像漫画中的人物一样,去看病而不告诉医生详情只求解药。在回答之前,理财师会问你至少三个问题。

解答:首先问问你自己:
十万占你资产多少?如果是全部,stop!傻子才把老本和盘托出,
十万你多长时间不用?如果你打算下个月用这十万结婚,可别冒险激进,变化诡谲的市场可能会让你的新娘子神伤——万一亏损,你很可能必须放弃施华洛世奇的水晶皇冠而选择地摊上一块二的货色。

你受得了10%的亏损吗?或者更多?

在投资中,风险与报酬成正比,风险越大,报酬可能越高――这是一个投资常识,但人们在投资的时候往往忘记这个常识。许多投资者虽然知道,但是停留在表面上,对其中所蕴含的投资内涵不曾进行深入思考,对于不同市场的风险没有深入了解,对于如何通过承担某种风险来获取相应的报酬,也无理性的认识,投资往往失败。因此,投资者在投资前,一定要计算好风险――-报酬线。所谓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所谓报酬,就是投资者投资某种金融产品获某个项目时所获得的报酬。如投资国债时获取利息,投资股票时获得股息等。投资国债、基金、股票等产品面临的风险不同,获取的报酬往往也不一样。因此,投资者在投资某种金融产品时,一定要弄清楚自己所能承担的风险与投资的目标――预期的报酬,也就是要搞清楚风险――报酬线定的多高才是合适的。

一般来说,在投资领域,投资者通常被分为三种类型,即风险厌恶者、风险中性者、风险爱好者。对第一种人来说,投资理性表现为:如果不存在超额收益和风险溢价,他是不愿意投资于有风险的证券的;第二种人则只是按照期望收益率来决定是否进行风险投资,风险的高低与风险中性者无关;而第三种人,则把风险的乐趣考虑在了自身效用中,所谓玩的就是心跳。

大部分投资者是风险厌恶者,尽管他们的风险厌恶程度各不相同。因此,对于大部分投资者来说,投资理性就表现为:收益能增加自身效用,而风险会减少效用,多承担一分风险,就需要多一分收益来补偿,风险和收益要保持一定的平衡关系。
投资者在对与自己所能承担的风险有所了解后,还需要了解的是某种金融产品所隐含的风险是多大,然后,进行资产的全面配置,其中常见的有:投资工具组合、投资时间组合、投资比例组合。

   投资工具组合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组合方式。也是我们许多人所说的组合。投资者不是把所有的资金全部用于一种投资工具,比如不是全部用来炒股票,而是股票、债券、保险等许多投资方向同时进行,这样才能有效的避免风险。

投资时间的组合,主要是从资金的流动性角度来考虑的。所谓流动性,就是指金融资产变现的能力。在所有的金融资产中,现金的流动性是最强的。而相比之下,股票、债券、定期存款、黄金、房地产等金融资产,虽然说同样代表这一定的资产价值,而且还有许多优点,比如避免通货膨胀、收益稳定等。这些资金一旦投入,就不容易变现。当你缺钱时,就不是随时能够变成现金。

投资比例的组合是指资金在各种金融工具之间的分配情况。这也主要取决于投资者对资金的流动性、收益性和对风险的个人喜好程度。

第三个问题:每次都同时出现的问题,应不应该卖掉?以及“现在买什么”。
解答:
说到这个问题,其实大家的潜台词是问:市场未来行情怎么样?现在什么产品最好?我们下面举股票市场的例子来讨论这个问题:

其实证券市场的变化,很难讲清楚,因为没有规律。在美国曾做过一次试验,把人分两组,一组是股票专家,懂得什么曲线、阶段等,另一组是家中养猩猩的,分别给他们一笔钱去炒股。养猩猩的这一组,把各个上市公司的名字写成纸条,贴在墙上,让猩猩去掷标,猩猩不认识字,掷中那个买那个。经过三年试验,两边赚到手的钱不相伯仲,专家和猩猩的本领不相上下。为什么会这样?只能做这样的解释,作中长线问题不大,肯定赚,因为经济在发展,企业效益在提高。作短期运作,专家这组赚得适中,而赚得最多的是猩猩,赔得最多的也是猩猩,要碰运气,变化很大。

经济学中把股市叫做非零和游戏,他和四个人打麻将不一样。四人打麻将叫“零和游戏”,三家赢的等于这一家输的。股市中可能大多数人都赚,也可能是大多数人都赔,而且不是我赚的就等于你赔的,这有点像“击鼓传花”,大家围坐一圈,只要鼓声不停,花就一直传下去,鼓停了,花在谁手上,谁就该罚。股市就是这样,假如现在一直在上涨,我买了卖给你,你买了又卖给他,我们都赚了。最后,股票到某个人手上,股市下跌了,他就被套住了。被套住后,沉住气的不要紧,作长线看还是会赚回来。

上海前几年某个证券公司的交易厅作了个调查,赚钱最多的一个人是营业厅门口卖报的。当营业厅人山人海的时候,他只顾卖报了;当那里冷冷清清的时候,报也没人买了,他进去转一会儿,买点股票,所以他赚了。不知道这个故事是真是假,但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股市并无规律,一定要谨慎从事。

讨论过市场行情的问题,我们来看看什么产品最好。现在很多朋友,在用自有资金进行证券投资时,经常拿自己的收益率去和身边的朋友比较,一旦发现收益没有朋友的好,马上转投去作朋友的投资产品。这样的行为好像在北京的路面上开车,当遇到拥堵现象的时候,有的朋友千方百计的并线,看到哪个车道的车走,就赶紧并过去,其实这样做的后果往往是,刚刚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并过去,那个车道的车就又不走了,而自己原先车道的车又开始动了。所以在开车时,我们会劝朋友不要轻易并道,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哪个车道会更快一点。同理,在投资中,我们也劝各位,不要因为邻居产品的收益率好,就轻易转变。因为,投资是一项长期行为,笑到最后的才是笑得最好的。在这方面,“股神”巴菲特常常给我们提供“经典案例”。在2000年初,当高科技股成了众人追捧的对象时,巴菲特仍然保持他一贯的长线投资策略,以至被某些人讥笑为“网络时代的弃儿”。可是,当美国的网络股泡沫破灭以后,纳斯达克指数缩水一半,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萨维公司的股价却节节上升。这使巴菲特老到的长线投资战略再次得到美国人的肯定。


第四个问题:未来一个月能上7000点吗?
解答:
在股市中,多数个人投资者能够感觉到个人力量的渺小,而期待着跟随而不是完全独立的去思考和交易。很多投资者在压力下会开始变的不知所措。也请投资者们自己问问自己:如果市场爆跌的时候,我们会是什么反应?是不是能够从容面对呢?
说说对指数的认识,随着更多的人在使用网上交易,营业部内已经难得听到大盘新高时的集体欢呼了。可是对指数的热情却没有改变。逢人打招呼都问:涨了么?
有趣的是,几乎全部投资者都在关注股市,却不管自己到底是买的基金还是股票。股票与基金与大盘的相关度确实很高,但是,毕竟操作是针对个人拥有的金融产品的,而不是指数。

市场作为一个整体,是由情绪带动的,指数直接牵挂着每个投资者的心,左右着他们的操作。最终,导致冲动的交易。真正成熟的投资者的情绪不会受市场的影响而是冷静的做出判断。

为什么没人关心最重要的未来二十年,而去关注无足轻重且无法预测的下一秒?
只要把握大趋势才能赢得投资,未来一个月是不是会涨到7000点,那有怎么样,你只要确信未来十年肯定会就行了。

第五个问题:是的,我的基金已经帮我赚到了100%,但隔壁张大爷的小姨子她二舅赚到了120%。我想我应该换一只。

解答:你怎么定义最好的基金?其实,这是一个永远也回答不了的问题。什么是最好的基金?涨得最快?跌得最少?次次排名第一?
什么叫好基金?第一是跌得少的。但什么样类型的基金好?没有。最多是统计概率,因为客户不可能买所有的基金,最后买的就是个别的。但是对于客户买的基金来讲,不存在百分之百的正确性。从图表2可以看出,一周之后基金的表现,一天跌得多的和一周跌得多的也没有可重合之处,指数基金就两个跌得多,剩下的是各种各样的情况都有。五星的也有,三星的也有,新基金也有。跌得也完全没有规律。图表1和图表2中各基金从一段时间的表现来看,找不到哪种基金跌得少的规律。这说明选基金时最好的基金找不到,但要找出不好的来,永远可以找到,主要看选择的时间段。

对于投资者来说,追求最好的基金是永远也不能做到的。而客户需要做的就是选择一个表现差不多的基金,不要求最好,稳健的增长即可。

对于投资者来说,要理性对待基金投资,就要克服自己的心理偏差,首先要明确投资目标,时刻想着投资目标,能够帮助投资者着眼于投资的长期表现和大的方面、监督投资过程、判断我们的行为与投资目标是否相符合;其次要明确投资步骤,可以使投资者免受情绪、谣言、传闻和其他心理偏差的影响;最后,要控制投资环境,确定查看的时间间隔、交易策略、调整策略。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广南子最受欢迎的博文
  1. 妙语连珠之英文超级94句 [2007/11]
  2. 郑州人到昆明宣传毛泽东思想 被警察抓走 [2007/11]
  3. 嫦娥奔月更加让人怀疑美登月的真实性 [2007/11]
  4. 央视英语主播芮成钢: 中国男人出轨的十大原因 [2008/01]
  5. 高屋建瓴,精辟透彻: 毛泽东对西藏平叛及国际反响的讲话 [2007/12]
  6. 商务周刊封面故事:别了,摩托罗拉 [2008/06]
  7. 贴身警卫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许世友 [2008/01]
  8. 透视中国现代民谣 [2008/01]
  9. 1959年解放军平息西藏叛乱秘照 [2008/04]
  10. 胡紫微劫持奥运议程 [2008/01]
  11. 吃在美国 [2008/02]
  12. 民国“四大美男” 汪精卫第一周恩来第二 (组图) [2007/12]
  13. 为什么移民女性更容易在西方成功? [2007/12]
  14. 五百美元在美国能买什么房子(附图) [2008/02]
  15. 馬上不一樣! 馬英九例行發表六四感言 強烈措辭變不見(附全文) [2008/06]
  16.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给孩子的父母亲们 [2008/06]
  17. 喝茶与性格 [2007/10]
  18. 台独, 是事业还是商品? [2007/10]
  19. 汪敬煦: 美丽岛、台独与共产党 [2007/10]
  20. 民主是什么 vs 民主不是什么 [2007/11]
  21. 我们是否要改变自己的性格? [2007/11]
  22. 带你看透男人心(十篇) [2007/10]
  23. 台独本质是什么? [2007/09]
  24. 化解压力20招 [2007/10]
  25. 马云: 阿里巴巴de故事 [2007/11]
  26. 余秋雨的读书秘诀 [2007/11]
  27. 建国以来,我们外援打了水漂的清单 [2007/12]
  28. 婚姻如鞋,你穿的是什么鞋? [2007/12]
  29. 连战反台独真的那么坚决么? [2007/11]
  30. 心理问题与心理健康 [2007/11]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15 21:2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