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妙语连珠之英文超级94句 [2007/11]
- 郑州人到昆明宣传毛泽东思想 被警察抓走 [2007/11]
- 嫦娥奔月更加让人怀疑美登月的真实性 [2007/11]
- 央视英语主播芮成钢: 中国男人出轨的十大原因 [2008/01]
- 商务周刊封面故事:别了,摩托罗拉 [2008/06]
- 高屋建瓴,精辟透彻: 毛泽东对西藏平叛及国际反响的讲话 [2007/12]
- 贴身警卫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许世友 [2008/01]
- 透视中国现代民谣 [2008/01]
- 1959年解放军平息西藏叛乱秘照 [2008/04]
- 胡紫微劫持奥运议程 [2008/01]
- 吃在美国 [2008/02]
- 《庄子·逍遥游》原文、白话、英译本 [2007/11]
- 民国“四大美男” 汪精卫第一周恩来第二 (组图) [2007/12]
- 为什么移民女性更容易在西方成功? [2007/12]
- 五百美元在美国能买什么房子(附图) [2008/02]
-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给孩子的父母亲们 [2008/06]
- 喝茶与性格 [2007/10]
- 带你看透男人心(十篇) [2007/10]
- 汪敬煦: 美丽岛、台独与共产党 [2007/10]
- 民主是什么 vs 民主不是什么 [2007/11]
- 台独, 是事业还是商品? [2007/10]
- 我们是否要改变自己的性格? [2007/11]
- 台独本质是什么? [2007/09]
- 马云: 阿里巴巴de故事 [2007/11]
- 化解压力20招 [2007/10]
- 建国以来,我们外援打了水漂的清单 [2007/12]
- 余秋雨的读书秘诀 [2007/11]
- 婚姻如鞋,你穿的是什么鞋? [2007/12]
- 连战反台独真的那么坚决么? [2007/11]
- 心理问题与心理健康 [2007/11]
这段时间,最让人牵怀的是西南联大。2007年11月1日,是西南联大70周年诞辰日,无论是坊间还是报章,人们争先恐后地奉献着溢美之词,西南联大俨然被称“史上最好的大学”,一个“最好”,既具有强烈的暗示,又具有多重的隐喻——其前其后罕有望其项背者。其实,西南联大并非白壁无暇,三校之间也有罅隙,教授之间也有摩擦,培养的学生也并非皆是精英和菁华。既然如此,西南联大为何依然声名雀起?为何依然拥趸者众?从当年老校长的言谈举止也许可觅出 “蛛丝马迹”,张伯苓有两个坚持:不以办学为晋身之阶,不以办学为求富之道。反观当前,著名教授陈平原日前称:“我反对一流学者当院长!”“这种人当校长,很容易刚愎自用。有些人当了领导还要做学问,乱套了!”连陈平原一向温润儒雅也忍不住疾言厉色,当前某些大学主政者的形象就不能不让人黯然。
因此,与其说是怀念,不如说是物伤其类的悲悼,不如说是“此曲只应天上有”式的遗憾,不如说是哀今不幸、怒其不争的焦虑。
诚然,在血脉紊乱、制度扭曲、精神气质不再赓续的时代里,异化的何止是大学,被荼毒的还有心灵,于是学术超女于丹粉墨登场了。日前,于大妈又出来了,谈到传统文化,于丹语重心长:传统文化需要现代载体,有时候牛排大餐不如一碗面,节目首先要做到让观众喜闻乐见。这话说得没错,关键是有人制造垃圾,有人专卖古尸发财,有人在温情中蛊惑人心,有人在教化中让受众放松警觉。于博导是应安徽芜湖市委宣传部邀请所作演讲时说的这话,最近,这位央视百家讲坛的著名演讲人,到处奔走,席不暇暖,每到一地鼓唇呐喊、不知倦意,弄不清楚她是布道士还是游医(游走的心理医生),反正四处走穴的于教授腰包渐鼓那是一定的,反正在于教授看来,利用解读经典完成对大众的教化就是喜闻乐见的大碗面。
说到经典,不能不提《红楼梦》。养活了几代人的《红楼梦》再起波澜,续写《红楼梦》成了一代又一代人生生不息的伟大理想,近来已有多人续写。山西省青年作者李芹雪谈起续写《红楼梦》的初衷,语出惊人:“高鹗的续书太让我太失望了”。说到续写,一点都不让人奇怪,正如在一个泛卡拉OK时代谁都可以吼两嗓子一样,在一个全民写作时代,谁也都可以与键盘为舞。为何要吼是一回事,吼得是鬼哭狼嚎还是余音绕梁是另一回事;写作亦然,续写亦然,狗尾续貂是一回事,锦上添花也是一回事。我们要坚决捍卫续写者的书写权利,只是比较让人难受的是,总不能老拉死人垫背,这分明是欺负古人,人家高鹗可是无法辩解的;也总不能因为要出版新书了,就拿人家高鹗当道具。
全民写作的好处在于谁都可以涂鸦几笔,但写作的人多了,一不小心,思想撞车的概率就多了,观点雷同的现象也就泛滥了。余华碰到类似的窝心事——《兄弟》被控告剽窃,并被要求赔偿。石钟山也碰到这样的烦心事——长篇小说《地下,地上》被指抄袭,也闹上了法庭。当然,余华和石钟山都胜诉了。究竟是傍名人,还是果真有把柄可抓,真是天知地知当事人知了。不过,为防万一,大作家们还是审慎为妙,还是保存些证据,以备日后呈堂证供之需。最关键的是,还是老实为佳,否则若真有不干净处被拽住了尾巴,那可就尾巴长不了了,一世英名付诸东流水。
作家打官司尚未彻底偃息,学者考证热扑面而来。国学网一篇《柳下惠坐怀不乱?—个上千年的谎言》的文章认为,坐怀不乱只不过是为了某种观念服务而派生的神话!是宋代理学家为树立典型而制造的道德骗局。此前,北大的学者李零考证出,孔子身高221.76厘米,和姚明有得一拼。这些论断一出,许多人恼羞成怒。这看起来是恶搞,是无厘头,但我宁愿相信这是真相的复原,因为在浮尘的遮蔽下,我们往往洞悉不了历史的真相,我们甚至无法获知哪些是信史。因此,即便是误读,即便是哗众取宠,即便是噱头,也总比人云亦云强,比充当权力的帮凶强。当然,那些学有所长的专家学者们,最好别忘前贤“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忠告。
此处仍在喧嚣,彼处又有人煽风点火。近日,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教授郑在书称,《山海经》中提到的炎帝、蚩尤、夸父及风伯等东夷系的神均在高句丽古墓壁画中出现,很多神话传说都是源自韩国。这不是韩国学者第一次如此一厢情愿了。
敢情患上爱国饥渴征候的不独我们的同胞啊,敢情喜爱探究牛尾巴功能的不止是我们的学者啊,敢情喜欢自我抚摩以获得快感的也不仅是我们的国人啊。本着缺什么就渴望什么的规律,他们如此煞费苦心地考证,如此接二连三地自我加冕,大概委实与虚弱的自尊有关吧。尽管此梨花非彼梨花,但引得网络口水如泼却是相似的。我倒觉得,没必要大动肝火,没必要大动干戈,没必要大惊失色,更没必要破口大骂,所谓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在定论已成定律的前提下,我们不妨报之一笑,不妨视其为行为艺术。最要紧的是,面对传统文化,我们莫再轻如贱履,人家伺机而动,如获至宝了,我们才如梦方醒,争个面红耳赤,那多悲哀?
年年岁岁的这个时候,总有一档事要翻来覆去地炒,也不管是否炒焦了炒糊了炒得公众腻烦肠胃蠕动了,这档事就是仍在继续的谁来取代本山大叔、陈朱会否上春晚。与此同时,还有一档事——央视优秀播音主持名单又出炉了,甲级月津贴2万。名单甫出,网上炸开了窝,有人为没入选的主持人抱不平,更多的人是为自己愤愤不平——凭啥补贴这么多?比如,有人说:“月薪已经二三十万了,还加津贴,还让不让人活了?”还有人说:“他们的贡献在哪里,照稿子念也要发两万津贴?”凭啥?我们可爱的中年主持人朱军早就说了:我们是国家电视台,我们要有皇家风范。既然得有皇家风范,不拿高薪哪能配得上?
有人说,世上有两样东西不能问,一是佳人的年龄,一是男人的薪水。因此,还是别斤斤计较名嘴的薪水了,否则一会气短,二会心虚,没准还会牙痒肝痛,倘若落下了病,就没法欣赏《色|戒》了。让人望眼欲穿的《色|戒》终于公映了,不好意思,内地上映的全是洁本,一帮大老爷们估计要大失所望了——激情戏只保留到脖子以上的脸上,只能看到脸上扭曲而欢愉的表情。这且不说,连台词也残忍地修改了,把卧底王佳芝催汉奸易先生“快走快走”,改为“走,走吧”,如此一改,立场陡然坚定了,政治无限正确了。这是基于商业利益的主动妥协还是强权笼罩下的无奈招安,我们不得而知,却不无遗憾。
原来,所谓的文化娱乐也不是想八卦就八卦的啊。一生叹息!
by 王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