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第三届林荣三文学奖---散文奖前三名欣赏

作者:广南子  于 2007-12-12 13:17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文史博览|通用分类:其它日志

散文首奖 《宅男物语》

◎黄文鉅


作者简介:
黄文鉅,1982年生,新竹人。现就读国立政治大学中文所。曾获教育部文艺创作奖、全国学生文学奖、双溪现代文学奖、入选年度诗选等。著有地下诗集《在劫》。

---------------------------------------------------------------

得奖感言:

渐渐走到了愈来愈害怕「失去」的年纪。这一两年来,生活的地层,经历了巨大的鬆动。不断失去以后,我学著质疑那些曾经信以 为真的奥义。原来,在某段年岁失落某些东西,并在记忆里预留罅隙,乃是不得不的必须。宅男之途,其实是变相的救赎,抵达残忍现实中难以降落的星球。感念父 亲母亲。也感念在创作路途上,鼓励过我的师长和朋辈。
----------------------------------------------------------------

--正文--

《宅男物语》

我是宅男。

我总是足不出户,习惯家里蹲。外表不修边幅,时常鬍渣满面。我昼夜颠倒,像蝙蝠。生命泰半浪费掉,拖拖拉拉难以自拔。一天只吃两餐,不是为了减肥,纯粹乃时势所致。

身边女性友人都羡慕我有「苗条」的好身材。我看起来一派斯文,苍白(但并非你们臆测的那种娘炮,也别强做解人以为宅男都是些见不得人的恐龙族)。有人说啦,我左脸像太宰治,右脸像年轻一点的三岛由纪夫(请不要说我自恋)。我宁愿当个孤芳自赏的才子,也不愿当个过街如入灶厨的痞子。我脑力有余,体力不足。我不常被太阳晒,比较常晒月亮。唯一的运动是爬楼梯。总之听人说,「大隐于市」的指数愈高,就愈有成为「宅男」的潜力。

御宅族(Otaku), 日文原意是指过度耽溺于某物事的人。根据「维基百科全书」的说法,有资格被封为「御宅族」的傢伙,通常是指不论在知识或技能上都远远超过一般人的ACG (Anime、Comic、Game)迷,而且心神投入的状况,可谓鹤立于ACG迷,堪称王道之佼佼。

「御宅族」在日文里原本带有似有若无的贬意,然而此辈中人近夕暴增,词意又渐趋中性。大体而言,这词语的褒贬感因人而异,其中不乏以此为荣者。过渡到了台湾,又衍生了「宅男」一词,主要指那类几乎不涉市井江湖的男性同胞(如我),其中也暗喻了对于某物事的过度耽溺,甚至有点离群索居的调侃意味了。

因应后现代潮流,资讯多元膨胀,御宅族的种类与时俱进。除了ACG之外,台湾的「宅男」与日本的「御宅族」颇有些出入,充分展露出「宅男在地化」的海岛本色。

比如说,日常虽不「健谈」,然而私底下个个自封「键谈」好手。宅之所以为宅者,顾名思义,即是一天24小时里,大概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虚耗在家(瘫坐电脑前,两眼巴巴)。更甚者,可以完全不越门槛半步。

所以,你大可想见宅男的衣柜有多穷酸,不仅衣服少得可怜,也不太热衷打扮,但不至于面目可憎顾人怨(某种程度而言,宅男算是另一种「居家型男」)。

宅男依嗜好、习性有所区别。有的蓬头垢面而沾沾自喜(自欺吗);有的仙风道骨而遗世独立(自闭吧);当然也不乏文质彬彬,却心如死灰者(自逐矣)。表里不一的模样,总令我辈父母万分诧异──电脑如许可怖,竟将孩子的三魂七魄牵走──他们抓破了头皮也料不到,足不出户的现代宅男究竟其来何自。也许他们会怀疑自己上辈子造了孽以致这辈子生下怪胎吧。

宅男的口语表达不太流利,所以宅男不太喜欢跟人说话(偶尔怕口吃)。宅男生性闭俗,难登大雅之堂,要 嘛一开口就哄堂嘘声连连,要嘛就是讲冷笑话搞僵了气氛。宅男总是莫名其妙就被发「好人卡」(而且是VIP 级的)──(异口同声,啊,你人真好耶)──看似木訥忠厚,成天被称做「好人」的滥好人。毕竟成天「宅」在房间,压根不可能为非作歹。就算要,恐怕也没那 本事儿。

宅男情同不慎涉入兰若寺的书生,注定落魄无门,穷尽毕生的精气,也无由救赎。镇日戍守电脑前,除了掛线在BBS或MSN上卖力「键谈」之外,就是ACG了。据可靠消息指出,宅男将是人类遭到数位科技制约后遗症的首部曲。网路成癮,沦为宅男生命中不能迴避之轻。

在宅男世界里,人际互动渐渐分崩离析、乃至变质、扭曲。我们再也回不去现实的世界,一味义无反顾投奔虚无的疆界──自以为辽阔,其实疏离。看似峰迴路转,却是步步绝境。彷彿回到了现代性兴起的18世纪。人生忽然就变得好存在主义。

宅男的成因其来有自,不乏历史脉络可循。相传孔子之子孔鲤,自幼博览群书,每当他巴望著窗外孩童奔跑嬉游的身影,便会躡手躡脚溜至门边,孔夫子见状只是一派正襟危坐,问道,十三经(*註)读完了没呀?于是,可怜的小鲤只好乖乖回到书房。接二连三又试图开溜了几次,都被父亲给抓包、劝退了。(唉,孔鲤的早夭势必与此有关。)其之所以宅者,非其所愿,遂导致抑郁而亡。反观现下的宅男,心甘情愿赖在家,颇有「虽千万人吾『宅』矣」的气魄。而孔鲤确实可谓古代宅男之首选。

*证人註:十三经正式订定是在南宋时期,况且孟子此时根本都还没出生哩!就当作者幽默大家一下吧~XD

再者,历代秀才、举人之流,也是名符其实的候选宅男。閒来无事家里蹲,这票「K书之王」,十年寒窗,唯有无语问苍天。他们不像现代人,抽空就能出门摸鱼、串门子、压马路。相形之下,古代人足不出户多半事出有因,现代人足不出户的理由却相当令人傻眼。

话说回来,宅男族群中除了「哈电(脑)族」占最多数,尚有「漫画族」、「类型小说族」、「手机族」、「模型族」、「拼图族」、「音乐族」、「哈日哈韩族」、 「嗜睡族」、「月光族」、「莫名其妙族」……光怪陆离无奇不包。我们好比《神雕侠侣》里的杨过或小龙女, 自詡古墓派传人,不食人间烟火,终年窝居山洞,潜 心修习《玉女心经》、锻鍊等级(线上游戏的武艺累积关卡)。饿了,就喝蜂蜜……喔不,是喝饮料、吃泡麵、嗑饼乾。累了,就听它三千首流行情歌,没日没夜不 打烊。永不无聊,永不匱乏,生命为我们重新开啟了一扇大门,任我们在虚拟和现实的国界穿梭无度。

如果在房间,一个宅男……可以做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了,一点也不无聊,除了偶一回魂的寂寞之外。比如看韩剧看到洒狗血的桥段,即便放声大哭也不用害羞。又比如现实里我只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穷酸样,一旦涉入线上游戏的世界,除了执戟持盾,我还可以使出浑身法术,斗转乾坤,哪怕万夫也莫敌。现实世界的渺小,在宅男的世界里,获得无限上纲、放大的权限。我们拥有自己的辖治,与主宰。我们是我们自己的王。尽管在别人眼中,我们只是一群无所事事、阿里不达的疯子。

就我个人而言,虽非百分之百的典型宅男,倒也十之八九。我可以坐在电脑前泡PTT版泡掉一整个下午。再不然就窝在房间玩线上游戏、听音乐、唱歌。反正楼下就是便利商店,一次采买三天份的乾粮绰绰有余,没輒了叫外卖也行。寂寞难耐我就跟我养的宠物说话。通常我说,他们听。我多么希望某天,能够和牠们以(人)物易(宠)物,知己知彼。我涉世未深,对于外界盛传的人性深不可测感到难以理解。

我了解电脑的硬体构造,反而比了解人脑活体还要来得透澈。电脑的世界乍看复杂,实则井然条理,只须耐心摸索,就能够和它们灵犀相通,纵横无碍。相较之下,人脑就复杂得多了。我曾经想用理解电脑的方式来理解人脑,却总是徒劳。

盆地的日子,我独来独往,优柔寡断,以及懒。我懒得在这座故做神圣的学术殿堂里交涉一场又一场的福马林人际,这种氛围令我作呕。我常常为了是否出门吃饭而犹豫不决。更常为了无聊的学术研讨会与课堂发言而进退失据。

有时水深火热熬论文,写著写著就忘了(或懒得)吃和睡(小学课本上教的成语「披星戴月」、「废寝忘食」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呀)。我酗大量的咖啡,酗到胃抽筋,然后是漫长难熬的戒严时期。楚歌四面,我对体制的质疑没有一日减少过,但我却一再说服自己,用意志力死撑。

何苦来哉。

我们依照别人的价值观,为自己的人生作选择,到头来,竟是像一枚茧般的不快乐。熬 夜成为宅男不可或缺之必要。我常常望著窗外渐层的天色,由黑转白。眼袋层层 发黑深陷。破晓前的那一刻,我茫然举目,将这狭仄的房间扫视过一遍。我居然发现,扣除掉奔驰在虚拟世界的那一片大草原,以及莫名的忙碌之外,我在这个世界 里残喘的倚赖,就只剩下NB、IPOD、Wii(任天堂主机)、PS3(Play Station III,游戏主机)了。在这阳光将现未现的瞬刻,我的心底居然闪过了巨大的荒凉:原来,现代人的生活,竟是那么样、那么样的,寂寞啊。

我发现我连说话都渐渐嫌累、嫌烦了。K常说,我们这样的人生观好颓废。我不以为然。谁都没有资格替别人的生命下註脚。哪怕,在许多人眼里,我们彷彿追随著太宰治遗履的混世无赖,註定了要背负「人间失格」的宿命吧?

我 有时候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变得愈来愈像《地下室手记》里,那个自囚无休的活死人。又或者,我其实成了《变形记》里的那隻虫,早已丧失了回归人群的能力── 除了「宅」,我们的人生究竟还剩下些什么呢?就算出门了,对我而言,不过也只是从一个房间转移到另一个包厢罢了。空间的转移对宅男而言,并没有多大意义。

因为真正宅的是心境,而不是形而下的环境。

我试著养猫、狗、天竺鼠、孔雀鱼。我喜欢和牠们说话,然而牠们不会理我的,我明白。但我仍然喜欢说著。似乎这样的倾诉可以告别掉一些什么。我希望,有朝一日我能和宇宙里的各种生物沟通无碍,如同我在虚拟世界那般自在。

在此之前,我语无伦次,碎碎念,和自己的孤寂故做相安无事。然而这又未免太王家卫了一点。《重庆森林》里的梁朝伟,卸下白日的包袱(维护公理与正义的警察制服),只一件汗衫、四角裤,蹲在马桶上,对著肥皂、毛巾,喋喋不休。镜头一转又跳到了《花样年华》,在吴哥窟对著苍老树洞滔滔不绝的梁朝伟。又或者…… (我还可以想出更多更多,但我不愿再想下去了,底下请阁下自行揣摩吧。)

自认无所不能研究的学院里,有人试图深究过宅男的心理吗?宅男也许是另一种变相的自欺?那么,宅男是为了逃避些什么?

忽然想起《令人讨厌的松子的一生》里,那个因为童年受创、屡屡爱人却一再惨遭背叛的松子,生命如此乖违,简直要让人尖叫了。令我诧异的是,她却不屈不挠(这个过时的形容词有使用之必要,但我所指的并非励志小品的那种老掉牙),犹如铜皮铁骨,哪怕被男人殴打、伤害,都不服输。后来,又一个心之所陷的男人,狠狠背弃了她。

从此就麻木了,从此就遁入黑暗,不再信仰,不再爱。不再回到,真正的现实。而后以「宅女」之姿,自暴自弃,窝在房里,瘫在床上看电视,吃喝拉撒,似乎这样子就可以斩断伤痛的荆棘,以为不快乐全都可以遗忘。

在房间里,一切华丽的寓言,都沦为腐朽的垃圾。就这样子,拖著脂肪积累、渐行肿胀的肉体,日复一日度过余生,直到某天遭人谋杀……(如果,某一天,我谋杀了我自己……)

其实,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变成宅男。我是当了宅男之后,才开始学习做一个宅男的。

宅男正如同罗马并不是一天造成。我洗之不去的黑眼圈和永远晒不黑的皮肤恰巧是尷尬的对照。正所谓,宅男不懂浪子泪,浪子不懂宅男悲。宅男之静与浪子之动,两者之间,似乎贯串了某种直见性命的禪意。

呜呼哀哉!我是宅男。

你们都不懂我的心。宅男的心。

我的寂寞已入膏肓了啊。

毕竟我是一个多么可耻甚至无可救药的,宅男。




*********************************************************************************************
--评审意见--

宅而不窄  ◎庄裕安

分明要跟约翰.唐恩抑或海明威抬槓,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我是当了宅男之后,才学习做一个宅男的」,这句话说得何其巧妙。既然变成独木舟,就不要再想有松鼠、猫头鹰与蝴蝶围绕的黑森林。顺著水势划下去吧,唱唱自顾自的孤岛小夜曲。

这篇散文最可贵的地方,就是打破宅男自闭的印象,愿意跟宅外的读者沟通。文章开头,不能免俗,要为宅男的缘起、特徵、类型、习性界说一番,练字精准而慧黠。

千字过后,孔鲤既出,作者的体味就浓起来了。杜斯妥也夫斯基、卡夫卡、王家卫、山田宗树,还可以把刻画「金锁怨女」的张爱玲与创造《麦田捕手》的沙林杰拉进来。作者不免有自我抬举的况味,但拉大古今中外宅男宅女形象,呈现出「宅而不窄」的光谱。

从起先「生命泰半自觉浪费掉」,耽于变成一隻百无聊赖的倒掛蝙蝠,到终章「宅男之静与浪子之动,似乎贯串了某种直见性命的禪意」。作者虽然安于当一个「可耻甚至无可救药的」宅男,却有近乎勇的担当与解脱。

同情与理解,让我们体认每个人身上都埋有相反的性格原型,比如哈姆雷特的踟躇与唐吉訶德的奔张,比如宅男可能埋有一颗想放逐流浪的心。总之,这傢伙真是很会利用低调的自暴自弃,让我们不得不有点想溺爱包容他。

--证人--

正所谓:「金石文章,掷地有声」,不过如此。

**************************************************************************************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广南子最受欢迎的博文
  1. 妙语连珠之英文超级94句 [2007/11]
  2. 郑州人到昆明宣传毛泽东思想 被警察抓走 [2007/11]
  3. 嫦娥奔月更加让人怀疑美登月的真实性 [2007/11]
  4. 央视英语主播芮成钢: 中国男人出轨的十大原因 [2008/01]
  5. 商务周刊封面故事:别了,摩托罗拉 [2008/06]
  6. 高屋建瓴,精辟透彻: 毛泽东对西藏平叛及国际反响的讲话 [2007/12]
  7. 贴身警卫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许世友 [2008/01]
  8. 透视中国现代民谣 [2008/01]
  9. 1959年解放军平息西藏叛乱秘照 [2008/04]
  10. 胡紫微劫持奥运议程 [2008/01]
  11. 吃在美国 [2008/02]
  12. 《庄子·逍遥游》原文、白话、英译本 [2007/11]
  13. 民国“四大美男” 汪精卫第一周恩来第二 (组图) [2007/12]
  14. 为什么移民女性更容易在西方成功? [2007/12]
  15. 五百美元在美国能买什么房子(附图) [2008/02]
  16.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给孩子的父母亲们 [2008/06]
  17. 喝茶与性格 [2007/10]
  18. 带你看透男人心(十篇) [2007/10]
  19. 汪敬煦: 美丽岛、台独与共产党 [2007/10]
  20. 民主是什么 vs 民主不是什么 [2007/11]
  21. 台独, 是事业还是商品? [2007/10]
  22. 我们是否要改变自己的性格? [2007/11]
  23. 台独本质是什么? [2007/09]
  24. 马云: 阿里巴巴de故事 [2007/11]
  25. 化解压力20招 [2007/10]
  26. 建国以来,我们外援打了水漂的清单 [2007/12]
  27. 余秋雨的读书秘诀 [2007/11]
  28. 婚姻如鞋,你穿的是什么鞋? [2007/12]
  29. 连战反台独真的那么坚决么? [2007/11]
  30. 心理问题与心理健康 [2007/11]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3-22 03:4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