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戒》上映之后,《纽约时报》2007年11月25日刊登了一篇对李安的报道,披露了不少李安家庭生活的情况。我本想早点推荐上来,因为《纽约时报》以三页(网络版)的篇幅和五张图片(两张个人近照,三张剧照——《推手》、《冰风暴》、《色戒》)的“规格”报道一个艺术家,并不多见。但因为担心有 “八卦”的嫌疑,担心有人曲解我的用意,便一直有些迟疑。直到看了网友们对“《色戒》绝对色情,但绝非污染”一文的诸多评论,才放下心来——原来曲解不可避免,不如由他。况且,《纽约时报》都不担心自己“八卦”,我当然不必作茧自缚。现把其中的一些有趣的细节摘录出来。
现年53岁的李安居住在纽约州的 Larchmont。 他太太是微生物学家,大儿子23岁、小儿子17岁。他的房子有四个房间,但却连一间可以用来放电影的视听室都没有。李安也很少使用电脑和手机,在他家的后院里,没有游泳池,只有一个鸡笼。
李安夫妇想过简单而普通的生活,而不是好莱坞式的生活。他们开一辆迷你库珀(Mini Cooper)接送孩子上学。他们的两个儿子就读的都是公立学校而不是私立学校。除了外出拍片,李安在家的时候就是一个典型的住在美国“乡下”的父亲。他是小儿子的司机,负责把他送到朋友那里,然后再把他接回来,或者送儿子去参加大提琴课。他儿子的朋友们知道李安是做什么的,但李安对他们来说就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个同学父亲而已。
李安在家还负责烧饭,他从来就不习惯美国的饮食,而他太太又不愿意做饭,所以只要有可能,李安就在家包馄炖,烧中国家常菜。
李安跟他太太在家里讲国语,跟他们的孩子则用英语交流。李安还喜欢过中国的传统节日,但他太太没什么兴趣。
李安只管做饭,他太太则要照顾全家人的起居。李安说他太太负责持家,要管“三个”大男孩,当然其中一个就是李安自己。李安说:“在家里,我们都要听她的,她定的规矩,我们都得遵守。”
李安好像是个恋家男人。但实际上,从1992年以来,他几乎每年拍一部电影,一年中差不多有4至6个月不在家。他头一次长时间在外拍片,是在1994年拍摄《饮食男女》的时候离家4个月。这4个月对李安来说日子不好过,而他居然在离开家之前,为家人包好几百个饺子,速冻在冰箱里。
很快,长时间离家拍片变成了李安的家常便饭——拍《卧虎藏龙》在中国呆了5个月,拍《色戒》的时间则更长。尽管家人非常支持他的工作,李安还是因为自己错过了大儿子成长过程中的诸多经历感到不安,为了不在小儿子身上重蹈覆辙,他把后期制作室搬到了Rye,这样就不会错过小儿子的足球赛了。这下子两全其美了 ——他一会儿担心自己的儿子是整个足球队里个头最小的,一会儿又为儿子要转学表演感到兴奋。
他的小儿子在学校的剧团里已经表演了几年,李安看到了他的大部分表演。有一个百老汇的制片人,她儿子跟李安的儿子同在剧团里表演,她说李安的太太经常给剧团的演出当志愿者,有一次李太太病了,李安就来代替他太太处理后台的事务。这个制片人说,“李安非常低调,除非你原来就认识他,否则你永远不会知道他是谁。”
1998 年,李安在外拍片,突然接到家里电话,原来,他太太从办公室带回家的小鸡逃到门外的沼泽地里死掉了,两个孩子在电话里一个劲儿地哭,为了安慰他们,他太太又陆续带回了一些小鸡。某一天,等李安回家的时候,他就看到他太太跟两个孩子一起喂养小鸡,其乐融融。在跟邻居费了一番口舌之后,他们最终把鸡笼挪到了自家后院,直到今天。
所以,《纽约时报》这篇李安专访的标题是:没有卧虎,只有鸡笼。
该报道中关于李安的电影成就、其与太太相知相伴的婚姻过程等等,本文均未涉及。
全篇报道请见
A Chicken Coop, but No Tigers
by 1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