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新书印象记

作者:广南子  于 2007-12-28 13:35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文史博览|通用分类:其它日志

[美]弗朗西斯·福山:《国家构建:21世纪的国家治理与世界秩序》,黄胜强、许铭原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1月,15元。

  福山原本在康乃尔大学跟随斯特劳斯的大弟子—艾伦·布鲁姆学习政治哲学,他和新保守主义代表人物沃尔福维茨一直过从甚密,在1998年,他甚至参与连署,要求克林顿政府对伊拉克政策采取强硬态度。不过事过境迁,2004年,福山发表《新保守主义时刻》一文,公开与新保守主义派决裂,反对与伊拉克的战争。本书则是福山继反思美国新保守主义外交政策之后的思考所得,在他看来,今天世界秩序的混乱,并不是自由主义所反对的强政府太多,而是因为很多国家的政府治理能力过弱,导致美国过多的介入政治不稳定的国家,从而开启了干涉主权的先例,但是美国政府一方面却又担心那些政治秩序失序的国家,会成为恐怖主义滋生的温床。因而福山认为,软弱无能的国家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不安定的根源,这一点或许也会让我们了解当今世界秩序,有了一个新的视角。



  [美]安·兰德等:《商人为什么需要哲学》,吕建高译,华夏出版社,2007年1月,22元。

  兰德的书如今已经出版很多了,我一直对这位流行哲学家抱着不以为然的态度,在当代哲学家的行列当中,无论是分析哲学、语言哲学,实用主义,更不用说以斯特劳斯为代表的美国保守主义,哲学思想似乎都更为深邃和缜密。但是为什么她能在美国掀起追随旋风,甚至这股浪潮漂洋过海,来到中国?轻视之余,我还是试图去了解这位陌生的哲学家,一读之下,虽不至于叹为观止,但也有某些敬佩之意。本书是兰德与他的追随者的文集,讨论的主题乃是关于现代美国商业发展中最为基本的公众信念,她也让我了解到最接近古典自由放任主义的现代版本。美国信念中的这样一股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潮,不仅获得了公众认同,也获得了类似格林斯潘这样的精英的赞许,这和我们所常了解到的美国社群主义,保守主义有很大的区别。或许正是因为兰德这样支持商人的主流思想,才会有那么多学院思想家,要对自私自利的极端个人主义进行不遗余力的批判吧。

  毛彦文:《往事》,罗久芳、罗久蓉校订,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年1月,定价:25元。

  知晓毛彦文之名者,大多是通过上世纪那位浪漫才子——吴宓,他与毛彦文之间有着多年而复杂的交往,并曾写下“吴宓苦爱毛彦文,三洲人士共惊闻。离婚不畏圣贤讥,金钱名誉何足云”的直白诗句,但后者却最终嫁与大她33岁的民国前总理熊希龄,这也成为吴宓的心结所在。不过对于毛彦文而言,她和吴宓的交往并不是一件值得多提的事情,在这本回忆录中,她客观的评价了吴宓:“吴君是一位文人学者,心地善良,为人拘谨,有正义感,有浓厚的书生气质兼有几分浪漫气息。”这本回忆录的价值并不在于她和吴宓之间的文人情事,而是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女性的一段某有代表意义的历史。毛彦文早年经毛子水认识胡适,后得胡适提携,留学密西根大学,后回国后于1935年与熊希龄结婚。毛彦文个人并算不上大学者,但是由于其特殊的经历,使得她和民国那段历史的一些知识分子人物有了非常密切的关系,特别她与胡适之间的交往史,在书中就有较为详细的描述,无论如何,这本《往事》,与赵元任的夫人杨步伟的《杂记赵家》一样,虽无轰轰烈烈之事,却有细腻之历史纹理,值得品尝一二。

  [法]:特吕弗:《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郑克鲁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 39.8元。

  特吕弗的“安托万五部曲”是法国新浪潮电影的经典,我至今深深折服于《四百击》的表现力。而乔治·萨杜尔就曾经说道,该片最为接近特吕弗的心。但是同为电影大师的希区柯克,与特吕弗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都曾拥有童年恐惧的阴影,对电影艺术拥有强烈的激情。这造成了这两位电影大师数十年的友谊,彼此惺惺相惜之余,希区柯克对特吕弗的电影也不吝赞美之辞,比如称赞《美国之夜》乃是最好的电影之一。在本书中,特吕弗通过数百个问题来试图探究希区柯克内心的私密,通过讨论他的电影代表作,如《后窗》、《三十九级台阶》等等,希区柯克详细的回答了这些影片的导演和制作过程,对于特吕弗而言,本书也是为希氏辩护的重要武器。因为希区柯克当年成名时,美国与欧洲电影评论界是一片诋毁之声,特吕弗试图为希氏这位他心目中的大师辩诬,因而有就有了本书的诞生。值得一提的是,译者郑克鲁是法国文学研究的专家,此次移译这本文化类的读物,颇让人惊奇。

  [美]希尔斯:《学术的秩序:当代大学论文集》,李家永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1月,26元。

  希尔斯在美国社会学界自然鼎鼎大名,对于国内学人而言也不陌生,甘阳早年在芝加哥求学时就受教于其门下,多得耳提面命。其《论传统》一书也早就在大陆出版发行,影响了一代知识分子。这位著名的社会学家,一生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资本主义兴起之后,几乎所有的西方一流知识分子都以反对这个资本主义文明为目标?也正是如此,他的“知识分子研究”也自然以这一问题意识为中心。而这本讨论大学教育的论文集,虽不是希尔斯的完整论著,但是却表达了希尔斯对大学的所有期待。在他看来,今天学术的生产虽然大多数并无独创性,但是却不能因此而放弃了学术的标准,这一标准就是学术上的诚实,你必须诚实的说出你的发现,学术诚实是如此之重要,以至于学术自由的真正目的其实就是为了保障这一目标。

  [秘]德·索托:《另一条道路》,于海生译,华夏出版社,2007年2月,38元。

  本书的作者可不是等闲之辈,从世俗名声来看,《财富》杂志曾把他评为1990年代影响世界与人类的50位领袖与思想家之一,《福布斯》杂志则将他称为重塑人类社会未来的15位创新者之一。从他的资历来看,他曾经担任过任秘鲁中央银行行长,并入围过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提名。本书和另外一本他的成名作《资本的秘密》分析了秘鲁广泛存在的地下经济状况,开创了发展中国家非正规经济研究的风气之先。不过德·索托并不满足于此,他认为宣扬激进武装游击的 “光辉道路”并无出路,秘鲁的出路仍然在于市场的制度化,因此他提出他著名的论断:“穷人有住房,但没有房契;有庄稼,但没有地契;有生意,但没有公司章程。”因而要真正发展经济,得首先要承认穷人的财产权,从而将穷人的资本重新纳入国家经济体系之中。

  [美]安乐哲:《自我的圆成:中西互镜下的古典儒学与道家》,彭国翔编译,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7月,58元。

  在有安乐哲这个名字的著作上,常常陪伴有另外一个名字:郝大维,可惜后者不久前去世,也让安乐哲本人唏嘘不已。安乐哲是美国哲学界的一个异类,怪异之处在于,他对美国学院内西方哲学独断论的态度从不顺从,而认为哲学必须要向其他文明的智慧敞开,而儒家的文化就理应得到西方哲学家们的高度重视。这样的看法也使得他只能蜗居在夏威夷大学从事著述,因为在美国其他大学里,很难容纳他这样的学者。不过想想,连号称20世纪最伟大的几位历史哲学家之一的沃格林,在当年也抵挡不住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传统,只好在路易斯安纳州立大学教书著书,可见思想的深度在美国不一定是和学校的招牌相连。本书是安乐哲系统讨论儒家思想中自我的论述,他从“道”的解释入手,从而比较儒家的“自我”与西方思想中的“自我”之间的思维视角差异,从而不仅是从词义上,而是从基本思考方式上来审视这两种文明传统的独特性。

  [英]瓦莱丽·肯尼迪:《萨义德》,李自修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14元。

  萨义德的著作包括访谈回忆录国内已经出版的不少,不过他的影响倒一直还是局限在学院里,在我看来,他文章的可读性,不亚于苏珊,桑塔格,这一点看看他和巴伦博伊姆关于音乐的对话就可以深刻感受到,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他所提出的很多问题也颇能给国人一些启发。如果要对萨义德有一个全面的快速浏览,本书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引路者,基本将他赖以成名的《东方学》以及由此发展出来的后殖民理论,都有了详尽而精到的概括。尤其重要的是,书中也将他与其他一些后殖民论述者,如斯皮瓦克以及霍米巴巴等人之间的差异相同,都有了简明的概括和和论述。在作者看来,萨义德坚持为理论写作要对现实世界产生作用,这一点将萨义德和其他后殖民学院论述者区别开来,从而不至于让后殖民理论只成为学院里自我繁殖的理论游戏,而是有着强烈介入现实的热情。也只有如此,我们才会理解,为什么萨义德会站在巴以边界上向以色列一方扔出石头来表示抗议,对于他而言,只有实践才让理论充满了生命力。

  [美]托马斯·莫里斯:《帕斯卡尔与人生的意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15元。

  总有一些思想家看上去容易,阅读起来却觉得困难重重。帕斯卡尔应该就属于这样一个思想家群体中的一员,一方面他对法国乃至整个欧洲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尼采就明确表示对帕斯卡尔的崇敬,并且明确将他作为毕生的对话者。但是一方面,帕斯卡的那本《思想录》并没有最终完成,留下的只是一些短章残句,颇有格言体的意味。虽然很多名句已经让我们耳熟能详,比如“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等等,但是对于帕斯卡的思想,我们其实所知甚少。根据我的了解,对帕斯卡作过系统研究和介绍的著作,似乎只有何怀宏先生的一本小册子《生命的沉思》,而关于帕斯卡的思想史地位,国内学界也似乎并不清楚,缺乏进一步的研究。本书虽然并不算研究帕斯卡尔的专著,但是它似乎表明对帕斯卡尔的兴趣开始出现,如果将本书看作是一个开端,我希望还有更多的人来认真读读这位魅力无穷的思想家。

  [德]诺贝特·埃利亚斯:《社会学视野下的音乐天才:莫扎特的成败》,[德]米歇尔.史洛德编,吕爱华译,林瑞校订、导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20元。

  描写莫扎特似乎是一股永远无法停歇的潮流,除了汗牛充栋的关于莫扎特的传记、小说以外,很多思想家们也将莫扎特看作是精神史上的一个奇迹,从而苦苦的感受和理解,比如瑞士著名的神学家巴特,就对莫扎特不吝赞美,写过《论莫扎特的自由》,而另一位神学家汉斯昆也以超验的经验为线索,研究过莫扎特的音乐世界。这本由著名社会学大师埃利亚斯所描述的莫扎特,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理解莫扎特的新维度,他将这位伟大艺术家区分为内心心灵与受环境主宰的两部分,考察了伟大艺术家在面对社会时的复杂关系,虽然艺术主要是艺术家个人的精神成果,但是它同样也要受到社会需求的限制,这种社会接受力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艺术家的创作,甚至成败。伟大的艺术家从来就难遗世独立,他们的艺术从来就是植根于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而我们后来的解读者,或许常常忽略了这点。



  徐慕云:《梨园外纪》,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12月,28元。

  最近民国与京剧题材的书颇受优待,一边是章诒和的《伶人往事》激发起许多并不看戏的书迷们关注京剧,另一边是陶菊隐的《武夫当国》则成功的把民国作者重新推向了当下的阅读视野中来。结合此两者,徐慕云的这本《梨园外纪》倒是一个以民国视角观察京剧圈的好的典范。徐慕云其人,自然是民国戏曲界的重要人物,不仅跟随过著名京剧乐师陈彦衡学过戏,要知道陈乃是京胡伴奏的高手。徐自己后来长期从事的是戏剧的研究,并且身体力行,担任过上海戏剧学校和中华国剧学校的教务长和校长,可谓是民国京剧界的骨干人物。由其来书写民国那段梨园传奇,自然有其入木三分的特色,不过由于年代久远,当年的很多评论如今看来如无一定的京剧常识,恐难体会文中描述的奥妙精义,不过考虑到如今京剧逐渐在年轻人中拥有更多的戏迷,此书的出版,无疑会增添很多有趣的历史谈资。

  [丹麦]基尔克果:《或此或彼》(上、下),阎嘉译,华夏出版社,2007年1月,69元。

  如今对哲学的大众看法,要么是深奥难测,要么则是如神龛上的教条,干瘪但是具有某种神秘的权威。而基尔克果则是一个被我们不断提及,却很少认真对待的哲学家,在我们所常见的哲学教材中,他被归到存在主义哲学先驱的脉络里,也使得我对萨特腻烦后也对这位丹麦的基尔克果产生了偏见,什么存在主义,分明是现代人自恋、自怜的病态偏执。但是重新阅读尼采让我又发现了基尔克果,他的随笔式的文风,那狂野不羁的思路,那种种日常生活的主题,让我们看到了哲学乃是日常性的思想与语言实验,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学术行话。比如他探讨的婚姻的审美效力,又比如他写的“勾引者手记”。以至于有些图书分类竟然将他归结到婚姻家庭类作者之中,如果真有关心婚姻家庭主题的读者,误打误撞读到了他的书,并且由此获得对婚姻以及家庭的某些不同的看法,我觉得也是善莫大焉,毕竟在这个时代,深刻的反面并不一定是和寡,基尔克果有着成为畅销书作者的潜力,这也是我在这里不厌其烦,鼎力推荐的主要原因。

  陈嘉映:《哲学 科学 常识》,东方出版社,2007年2月,32元。

  曾经有读哲学的朋友认真的说,中国学院里有很多哲学史家,却没几个真正的哲学家,屈指算来,陈嘉映算个中翘楚。当陈辞职北大来到华东师大,引得“粉丝”阵阵欢呼,报告厅中席地者众多,只为一睹偶像风采。我也曾选修过陈嘉映讲授维特根斯坦的讨论课,尽管我如今仍然对日常语言哲学一派持保留态度,但是毫无疑问,陈深得语言哲学之精髓,并且具备一个真正哲学家的气质。他知道如何引导学生漫无边际的提问,并将之纳入到一个细微的哲学论辩之中,这样的训练,的确让我们深为受益。这本《哲学 科学常识》乃是回应今天哲学世界中的一个重要议题,那就是常识与科学体系之间,存在着怎么样的张力?哲学回归到语言之后,是否就能抵消掉宏大话语的能量和影响力?维特根斯坦宣布哲学问题已经解决,而今天种种前古典以及后现代的哲学此消彼长,显示问题尚未一劳永逸的解决,陈嘉映信服维氏,或许他也深知道维特根斯坦方案之不足,写作此书,或许也是对维氏的现代哲学方案作一个更为周全的解释。

  严锋:《感官的盛宴》,上海书店,2007年1月,18元。

  如今文科博士硕士已经泛滥成灾,个中大部分读成了“两脚书柜”,对生活已经失去了基本趣味,好以书本知识来框套现实生活,实在是读书人的一个厄运。本书作者严锋可说是读书人中一个异类,虽然读的是文学博士,但却写的是些异端题材,比如关于电脑游戏,西洋音乐等的评论。并且常常取以简单直白的题目:“好听”、“好看”、“好玩”。当然,这可能也要归功于他那位“骨灰级”音乐发烧友的父亲——辛丰年,从民国的黑胶唱片玩到21世纪的DVD,这段发烧史也足够让人惊叹的了。严锋的文字与其父亲一样,生动而不学究,有知识性却又不盲目掉书袋,是真正的“玩中学,学中玩”的典范。本书主要以当今流行风靡的电脑游、电子音乐为主题,探讨它们与现代文学之间的微妙关系,从而抛弃了学院文学理论的窠臼,是一次真正面向生活的研究实践。当然,这和那些枯燥无味的学院论文相比,可读性之高不知超出几何。或许,那些一头扎进书本海洋的博士硕士们应该重新思考一下,什么才是真正的学术了吧。

  [美]路易斯·梅南德:《哲学俱乐部(美国观念的故事)》,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25元。

  关于美国哲学,皮尔斯、杜威的大名当然为人所熟知,尤其是后者,20世纪初的中国之行,让他的实用主义哲学名声大噪,更由其弟子胡适在国内引介,使得实用主义一度被国人所熟悉。但是实用主义的思想脉络,直到由一个后现代主义者罗蒂重新阐释才获得国人的重新认识。如何看待美国这个历史并不悠久,也并不深邃的哲学传统?为什么对于德国古典哲学更能拥有如过江之鲫的拥趸?如果翻翻本书,我们或许可以从哲学史的角度来了解,美国这样一个看起来文明史并不长的国家,所信奉的哲学来自什么样的历史传统和问题根源。如果从哲学角度上来说,美国哲学尽管卑之无甚高论,但是却奇迹般地整合了美国人的公共观念,使得这个国家,在短短数百年的开国史过程中,获得了一致了现代化认同。从这个角度上而言,或许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审视美国哲学的意义。

  林达:《西班牙旅行笔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1月,49元。

  林达的名字无需再多费舌介绍,他(他们?)的书已经成为“有思想的畅销书”的代名词,从他耐心的一本本介绍美国民主制度开始,我们就开始饶开无数晦涩难懂的文字,与美国开始亲密的接触。有意思的是,林达同样是很棒的游记作者,《带一本书去巴黎》就曾经让我读得手不释卷。这本《西班牙旅行笔记》应该属于他(他们)的游记系列作品,尽管这里面并无那么多民主、政治的内容,文字也显得极其私人化,但是还是可以看出,林达对一地的历史文化的关注,常常结合着对这个国家社会政治文化的整体演进的关怀。我们从什么样的历史文化传统出发,经过什么样的历史事件,最终这些历史潮流又将我们带往哪里,不仅是林达,也是我们无数读者共同的问题。正因此,我们尽管读的酣畅淋漓,但是背后总在嘀咕一个问题,那我们中国该何去何从呢?估计这也是林达夫妇一直在嘀咕的问题吧。


by 成庆

[ 本帖最后由 广南子 于 2007-12-28 13:52 编辑 ]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广南子最受欢迎的博文
  1. 妙语连珠之英文超级94句 [2007/11]
  2. 郑州人到昆明宣传毛泽东思想 被警察抓走 [2007/11]
  3. 嫦娥奔月更加让人怀疑美登月的真实性 [2007/11]
  4. 央视英语主播芮成钢: 中国男人出轨的十大原因 [2008/01]
  5. 商务周刊封面故事:别了,摩托罗拉 [2008/06]
  6. 高屋建瓴,精辟透彻: 毛泽东对西藏平叛及国际反响的讲话 [2007/12]
  7. 贴身警卫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许世友 [2008/01]
  8. 透视中国现代民谣 [2008/01]
  9. 1959年解放军平息西藏叛乱秘照 [2008/04]
  10. 胡紫微劫持奥运议程 [2008/01]
  11. 《庄子·逍遥游》原文、白话、英译本 [2007/11]
  12. 吃在美国 [2008/02]
  13. 民国“四大美男” 汪精卫第一周恩来第二 (组图) [2007/12]
  14. 为什么移民女性更容易在西方成功? [2007/12]
  15. 五百美元在美国能买什么房子(附图) [2008/02]
  16.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给孩子的父母亲们 [2008/06]
  17. 喝茶与性格 [2007/10]
  18. 带你看透男人心(十篇) [2007/10]
  19. 汪敬煦: 美丽岛、台独与共产党 [2007/10]
  20. 民主是什么 vs 民主不是什么 [2007/11]
  21. 台独, 是事业还是商品? [2007/10]
  22. 我们是否要改变自己的性格? [2007/11]
  23. 台独本质是什么? [2007/09]
  24. 化解压力20招 [2007/10]
  25. 马云: 阿里巴巴de故事 [2007/11]
  26. 建国以来,我们外援打了水漂的清单 [2007/12]
  27. 余秋雨的读书秘诀 [2007/11]
  28. 婚姻如鞋,你穿的是什么鞋? [2007/12]
  29. 连战反台独真的那么坚决么? [2007/11]
  30. 心理问题与心理健康 [2007/11]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4-17 11:3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