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对抗的真诚突破

作者:广南子  于 2007-12-28 10:12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文史博览|通用分类:其它日志

               
  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主与尼克松总统在中南海会谈。毛泽东说:“来自美国方面的侵略,或者来自中国方面的侵略,这个问题比较小,也可以说不是大问题,因为现在不存在我们两国互相打仗的问题。”尼克松说:“美中相互并不构成威胁,我们现在走到一起来了,是因为我们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的形势。我们可以实现一个突破。”


  今年是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M. Nixon)首次访华、中美关系破冰之旅三十五周年(1972-2007);明年又将是中美建交三十周年(1978-2008)。时近岁尾,作番评议。

  自从毛泽东和尼克松在三十五年前的2月21日晚间那次历史性握手以来,中美关系走过了无数风风雨雨。这一关系中,台湾的地位始终是个核心问题。最近的表现,则是在中国的推动下,美国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Condoleezza Rice)亲自出面,在本月21日重申美国政府立场:反对台湾民进党政府举行“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的公民投票。而且赖斯撂下重话,认为台湾的“入联公投”是一项“挑衅性(provocative) 政策”。但是,同一日,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Robert Gates)也在五角大楼举行记者招待会,对北京不让美国军舰停靠香港、特别是不准两艘扫雷舰进港避风,表示相当不满。就这一例子,盖兹再次强调了中美双方建立军事热线的必要性。

  美国要求建立军事热线,已有十来年了。如果有热线,军舰停靠之类的事,根本不必麻烦外交部,两国军方可以直接商谈。中国方面为何一直无所行动呢?

  军事本人不懂,这里不谈。不过,某名校某国际问题研究所S教授的话,或许解释了某些官员的保留:“美国指责中国不‘真诚对话’,他们自己还在对台售武,又期望中国如何‘真诚’对话?”

  两种文化相遇了,他们如何辨别对方是否“真诚”?

  中文里的“诚”字,按字典解释,似乎只是真心待人、不说假话。但在实际应用中,对“诚”的对象是有所要求的。《说文》称“忱”与“谌”通,而“谌”就是 “诚”的意思,这三字在某些南方方言中依然读音相同。因此“真忱”和“真诚”有相通之处,中文里两者都用。而“忱”意味着有情意,人通常只对亲戚朋友和待自己很好的人有情意,因此中国人说到“真诚”,其对象通常与自己有相当关系。我们会说“对党真诚”;但一般不会劝人说:你要真诚对待正在跟你打争子官司的前夫。因为美国向台湾卖武器,所以S教授认为中国无法与美国真诚对话,这在汉语语境里完全讲得通,完全符合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你待我不好嘛,我怎么能对你有情意呢?

  但S教授的反应来自“美国指责中国不‘真诚对话’”,因此,这里的“真诚”来自英文。英文的“真诚”与中译是否彻底对应?

  对话、谈判时的“真诚”,英文最常用的两个说法是 sincere 和 good faith。两者都是指真心待人、不说假话。如今美国总统布什喜欢讲 faith(信仰),流风所及,美国政要说到“真诚”,也喜欢用 good faith(这里的 faith 指言而有信)。比如,据《纽约时报》今年3月24日报导,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彼得·佩斯(Peter Pace)将军访问北京时对记者说:他不认为台湾问题会导致中美两国军事冲突,there are good-faith efforts amongst all the leaderships to prevent that。这里的 good-faith 就是真诚之意。那么,在英语里,sincere 或 good faith 对其施行的对象有没有情意要求?

  林肯说过一段有名的话,有关美国内战的书籍经常引用。当战况不利,林肯受到强大压力,要求他不再以废除奴隶制作为与南方谈判的先决条件时,林肯说道:The world should know that I will keep my faith to friends & enemies, come what will。不管对朋友还是对敌人,林肯都是真诚的,不说假话,话说了就算数,不计后果。Faith 一词在这里所含有的言语真诚的特定意思,是不论对象的。

  S教授实际上是把英文里无条件的“真诚”,作了一番有中国特色的理解。

  试想美国人和中国人带着各自的文化定式相遇了。美国人说让我们 negotiate in good faith;中国人觉得你做事不够朋友,不能待你真诚。美国人因此觉得中国人不够理性,而且缺乏对外交流的经验;中国人因此觉得美国人傲慢,骨子里还是看不起东方人。美国人于是给中国人讲愿景,解说大国的全球性责任,如何做一个国际事务的 stakeholder(利益相关者);中国人则给美国人上历史课,从1840年鸦片战争讲起,一直讲到2001年的南海撞机事件,最后大喝一声:中国人民的感情又被伤害了!

  这么说,中国人和美国人永远谈不拢了?那也未必,佩斯将军不是说了吗,在中美两国高层,双方都真诚地想防止战争。最高层领导人所必须具备的战略眼光,使他们有可能超越感情上的小别扭和战术上的小花招,像林肯那样对朋友和对敌人都保持真诚——即使两国有对抗之处,那也是真诚的对抗。而上面一旦定了大方向,下面早晚要跟着走的。

  三十五年前,美国和台湾订有防御条约,美国在台湾设有军事基地,第七舰队定期在海峡巡逻。按S教授的逻辑,中国领导人是决不可能真诚地与美国总统打交道的。同时,在越南,战火正燃烧在中国大门口。特别是1970年4月底,尼克松宣布进兵柬埔寨,战火蔓延到印度支那全境。5月20日,北京举行五十万人反美集会。毛泽东主席在会上发表了声明,《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声明称“尼克松的法西斯暴行”,不但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反抗,而且激起了美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对一个美国人来说,被称作“法西斯”,这是极端严重的人身攻击。按S教授的逻辑,在这种对抗中,不但中国领导人不可能真诚地与“法西斯”打交道;就是尼克松,也不可能真诚地与骂他为“法西斯”的人改善关系。

  但是,5.20声明后两年不到,两国最高领导人谈笑握手。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乘专机抵达北京首都机场,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前往迎接。周恩来对尼克松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们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尼克松说:“这是中美两国领导人越过了一个大洋,越过相互敌对20多年的握手,这表明中美关系从此将揭开新的一页。”
  On February21,1972,American President Richard Nixon'sspecial plane arrived at the Beijing Capital Airport,greeted by ChinesePremier Zhou Enlai.Zhou said to nixon:“You are extending your handacross the vastest ocean of the world for a handshake with me.There hasbeen no exchange between our two nations for 25 years.”Nixon said:“Thisis a handshake by the Chinese and US leaders across an ocean and aconfrontation of 20—odd years,signaling the opening of a new chapter inthe Sino—US relationship.”



  有关中美外交破冰的文章和书籍很多,其来龙去脉,这里不赘述,本文只讨论双方态度是否真诚。先看毛泽东对尼克松的评价。两人见面时,毛说尼克松是右派,他喜欢和右派打交道。后来,在党内,毛解释过他为什么喜欢和尼克松这样的右派打交道,因为右派怎么想就怎么说,不像左派(这里是影射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讲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可以说,毛泽东相信尼克松的态度是真诚的。

  再看尼克松对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印象。他对美国官员说,和这两位打交道,极有新鲜感,they talked “directly, and honestly, and candidly”。尼克松认为中国人领导人说话很诚实。他在回忆录里,对毛泽东很是推崇。诚实的人才会赢得美国佬的好感。比如,英国首相布莱尔5月里辞职时,美国总统布什惋惜地说:布莱尔是一个好朋友;他说的话,就像我们在德克萨斯讲的,可以存在银行里〔非常保险,永远有效,随时可以拿出来用〕。毛泽东能赢得尼克松的好感,尼克松肯定认为,毛对他的态度是真诚的,说话是算数的。

  至于称尼克松为“法西斯”,两人面谈时,毛说这是“放空炮”,而且也不是要打倒尼克松个人。毛泽东还告诉尼克松:今后我们的报纸还是要放空炮的,还是要骂你们的。

  可见,真诚的态度并不等于掩盖分歧的虚情假意。中方说服美方,放弃那种刻意突出“共同点”的外交文字游戏,打破国际惯例,发表了一个各说各话、列明不同观点的“上海公报”。中国方面把“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等如今早已不提的“空炮”也放了进去。美国人后来开始欣赏这种新奇做法,他们说这反而使得双方的共同处显得可信。

  而态度真诚的主要表现,正是在观点不同的时候也要努力寻找双方都能够接受的共同语言。推敲上海公报定稿时,中方副外长乔冠华和美方国家安全助理亨利·基辛格在美方如何表述从台湾撤军的问题上陷入僵局。中方要求美国声明无条件撤出;但美方认为,这相当于单方面撕毁美国与台湾的防御条约,撤军必须以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为条件;而中国领导人又不可能放弃武力解决的最后手段。经过艰苦谈判,在主要谈判日程即将结束的最后一刻,双方各让一步,将目标与措施分开,把原来的一句话掰作了两句。美国同意不提任何条件地从台湾“最终”撤走全部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中国则接受美方“随着这个地区紧张局势的缓和”而逐步撤军的说法。

  事后,当美国代表团内有人对公报措辞提出异议时,基辛格批评他们 did not realize how sincerely the Chinese had negotiated 。

  当然,态度真诚并不等于承诺都能实现,所谓形势比人强。上面提到的中国让出的一步,在当时看来并非紧要。尼克松已经向毛泽东和周恩来当面保证,一旦越南战争结束,他的第二届任期的主要外交目标,将是与中国建交。尼克松并保证在建交时断绝与台湾的一切关系,美国和台湾的防御条约,到时自然由美国单方面作废。为了促进美越和谈,早日结束越南战争,为解决台湾问题铺平道路——周恩来曾对基辛格说,希望在尼克松第二任期内解放台湾——在文化大革命的革命意识形态尚能圆说的范围内,毛、周甩出一个大动作。中国宣布,由于苏联“修正主义者”诬赖中国偷盗他们的援越防空导弹,中国将停止为苏联从陆路转运援越军火,请苏联自己从海路运输。同时,尼克松下令轰炸并封锁越南港口。苏联不愿硬闯封锁线,与美国正面冲突,越南的防空导弹一时断了供应。1972年10底,越南同意停火。几天之后,11月7日,就是美国总统大选投票日。承担着选民结束越战的期望,尼克松以共和党人有史以来的最高赢率再次入主白宫。但尼克松随即陷入 “水门事件”,内务外交全面停摆,竟至黯然辞职。

  等到后来民主党的卡特上台当总统,重新考虑中美建交,时间已经拖到1978年。一方面卡特不可能象尼克松那样驾驭共和党的反共右翼;另一方面,这时离开尼克松访华已有六年之久,台湾赢得了宝贵的改革时间。在蒋经国领导下,国民党当局在美国的形像,已经从强人独裁转型为亚洲民主化先锋,民主党内理想主义色彩浓厚的左翼这时也开始反对“抛弃台湾”。卡特没有足够的国会票源克服党内党外的反对,妥协的结果是中美建交的同时美国国会通过了为台湾安全背书的台湾关系法。在这一法律框架内,美国继续向台湾卖武器,理由是上海公报所说的“这个地区紧张局势”还没有全面缓和,偶尔甚至突然暴涨。

  有趣的是当年北越政府的立场。按理说,中国政府已经把尼克松的底牌很清楚地传达给了北越——尼克松只想要个停火协定,让美军可以体面撤出,他才不管南越政府今后的死活——北越为什么甘愿承受巨大人员伤亡,仍然坚持美军必须撤出东南亚,然后他们才跟美国讨论其他问题?北越的顽固,甚至可以说是阻碍了中国解决台湾问题。大概这也是一种你对我不好、我就不跟你真诚谈判的东方式心理。正如毛泽东向尼克松解释两国为什么相隔这么久才开始对话时所言:我们有官僚主义,我们很多同志,包括我在内,认为必须先解决重大问题……后来我们发现你们是对的,我们就打了乒乓球(指1971年春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释放愿意和美国交流的信号)。

by  吴澧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广南子最受欢迎的博文
  1. 妙语连珠之英文超级94句 [2007/11]
  2. 郑州人到昆明宣传毛泽东思想 被警察抓走 [2007/11]
  3. 嫦娥奔月更加让人怀疑美登月的真实性 [2007/11]
  4. 央视英语主播芮成钢: 中国男人出轨的十大原因 [2008/01]
  5. 商务周刊封面故事:别了,摩托罗拉 [2008/06]
  6. 高屋建瓴,精辟透彻: 毛泽东对西藏平叛及国际反响的讲话 [2007/12]
  7. 贴身警卫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许世友 [2008/01]
  8. 透视中国现代民谣 [2008/01]
  9. 1959年解放军平息西藏叛乱秘照 [2008/04]
  10. 胡紫微劫持奥运议程 [2008/01]
  11. 《庄子·逍遥游》原文、白话、英译本 [2007/11]
  12. 吃在美国 [2008/02]
  13. 民国“四大美男” 汪精卫第一周恩来第二 (组图) [2007/12]
  14. 为什么移民女性更容易在西方成功? [2007/12]
  15. 五百美元在美国能买什么房子(附图) [2008/02]
  16.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给孩子的父母亲们 [2008/06]
  17. 喝茶与性格 [2007/10]
  18. 带你看透男人心(十篇) [2007/10]
  19. 汪敬煦: 美丽岛、台独与共产党 [2007/10]
  20. 民主是什么 vs 民主不是什么 [2007/11]
  21. 台独, 是事业还是商品? [2007/10]
  22. 台独本质是什么? [2007/09]
  23. 我们是否要改变自己的性格? [2007/11]
  24. 化解压力20招 [2007/10]
  25. 马云: 阿里巴巴de故事 [2007/11]
  26. 建国以来,我们外援打了水漂的清单 [2007/12]
  27. 余秋雨的读书秘诀 [2007/11]
  28. 婚姻如鞋,你穿的是什么鞋? [2007/12]
  29. 连战反台独真的那么坚决么? [2007/11]
  30. 心理问题与心理健康 [2007/11]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4-20 15:2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