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宋词一样的生活

作者:广南子  于 2008-1-1 17:36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文史博览|通用分类:其它日志


  文学女性,留存千古的佳句,回看血泪相和流,原是蚌病成珠。闺中情怨,春愁秋恨,婉细幽深,代代相传,聚集明朗我们的身心经验。能不读宋词?

  爱上宋词一样生活
  
  像宋词一样生活,可看作一次精神上的美容。
  香港大会堂剧院,许茹云在此演出,演出内容居然是多媒体音乐剧 “我爱宋词之好风如水”。
  演出效果如何并不重要,但现代人跟古代人笨拙的邂逅已经显露无疑,隔了几千年,用现代的皮肤接触宋词的皮肤,套用李响的逻辑,这也算是“零距离”。民间的忠告在于,缺什么补什么,这可以解释为何凡是能上餐桌的动物身上,唯独“鞭”排在畅销榜首位,腰子次之,也可以解释中国全民补钙的浪潮为何汹涌不止。坐在剧院倾听许茹云唱宋词的人们已经隐约觉得,我们的生活缺乏宋词元素,却还没有学会怎么补。
  以前形容一个女人叫静如娇花照水,动若弱柳扶风,形神态度性感十足。现在的女人只有紧、露、透三招,神情苍白。过去女人跟男人比起来吹拉弹唱加女红样样全能冠军,现在的女人连做饭也经常弄糊。
  所以,像宋词一样生活,可看作一次精神上的美容。
  宋词起源于宋代女歌手的艳词,这个和现代的流行歌星没什么区别——源于娱乐圈并在民间形成大规模的FANS群体。单从人本上来说,现在的歌星可就好混得多,五音不全可以合成混音,歪瓜裂枣可以灯光扑粉,在商业化运作流水线上,名伶的制造立等可取。而两宋时候的歌伎至少也得是“世界小姐”级别的修养:首先得品味高妙,需要经常阅读时尚新锐期刊,还要定期参加临安或汴梁的春秋新装和首饰发布会,最好能时不时去暹罗、大食、波斯血拼;其次,多少得是个美女诗人,要能品评词藻,至少参加选美的时候不能在“爱钱”还是“爱国”上混淆。再次,能歌善舞,只会对对口型肯定行不通的,还得兼作词作曲。
  所以,虽然古人今人际遇相仿,但是从宋词表达的文本上而言,“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显然比“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的境界高妙,悠远闲适。前者是爱绵绵无尽,后者是爱无能为力,前者在于心境,后者紧跟牙缝,老鼠和大米龌龊接吻。
  宋代女词人的魅力,正在于精神层面的优雅,甚至当时品味甚高的知本家阶层都无从抵挡。她们诗词歌赋、吹拉弹唱都会,加上她们不受礼教束缚、性情放荡,所以倒显得活泼可爱。宋词女人对男人永恒的媚惑还在于能够跟知本男人的平等对话,这也是历代男人推崇万分的“解语花”,美人养眼的功能之外,还有一层知音的意思,这个很值得把光阴和金钱花在美容院里的女人们深思。著名的官员作家苏东坡退朝后,在后园散步时拍着自己的肚子问左右的侍儿:“你们说这里面装的是什么?”逮着拍马的机会,随从赶紧回答说是满腹经纶,可只有歌伎朝云一语中的,她说:“学士一肚皮的不合时宜。”这句话道尽了苏轼正直不阿的性格,也挠到了痒处,有这样的红粉知己在旁,想不快乐都难。周华健唱得好:一句话,一辈子。


  


  不过尽管宋词女人有着歌伎身份,却并不随意跟人发生一夜情,比如宋代法律就规定,官妓又不得随便向官员提供性服务:可以歌舞佐酒,然不得私侍枕席。这似乎更值得在一夜情中慵倦打滚的现代女人学习,没有学会像宋词一样的精神性感,等于放逐了男人的心,而泛滥一夜情,那更是连男人的身体也放任了,据经济学的研究,通货膨胀了只有贬值一条出路。
  女词人严蕊被诬陷跟一个公务员有染,被朱熹等道德警察下狱,严刑拷打月余,愣是只承认是工作关系而已,出狱后作词说:“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算是表明清白。可一旦这些柔弱的女子真爱上一个男人,那是任你多么严厉的礼教也阻止不住的,朱淑真曾大胆玩过婚外恋,“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是她在情爱中的状态,跟现在不同的是,她郁郁去世后文稿和风韵往事被付之一炬,而现在女人则急急忙忙出版回忆录,还要把隐私整理到网络上发表,让全球同此炎凉,收获骂声一片。
  因此,我们等待宋词女人从内心深处绽放出的艳乍热烈的花朵,及早扦插到现代女人灵魂中。  


  宋词的芬芳


  洁尘:宋词是我持续到现在的唯美主义倾向的发源地。
  说宋词,姜夔首先浮上来,《扬州慢·淮左名都》,“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说这首宋词是我最喜欢的好像也不是,但印象最深刻。小时候就被这首词的意象给惊过,想那景色,清白若骨的月光和水光,映着一片娇红的芍药花,纵是小小年纪也不胜唏嘘了。应该说,宋词是我持续到现在的唯美主义倾向的发源地。
  其实我从来没有集中读过宋词,可能是它的丰腴让我下意识地有所躲避,我只是时不时拿起一本翻翻。我一般不会看《全宋词》,而是感兴趣一些亲切的絮叨的文本,比如词话就比较对我口味,我有一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出的“词林集珍”,64开,橘红色的封面,一人一集,总共好几十本,定价在几毛钱至一两块钱不等。好多年来,我出差时一般会在那套书里抽一本出来带在包里,方便轻巧。候机、等人或是在宾馆房间里没事时,我就拿出来挑几首读一读。
  说来也是,宋词这东西似乎最符合旅人的心境。那么靡丽鲜艳的东西,和旅途上必然的飘零恍惚对应得恰到好处。它是微温的,不冻人,但也不暖人,所以它持久,因为靠不近它,正因为靠不近,所以它永恒。 我们离宋词有多远? 近在咫尺又遥不可及。说来伸手拿过来就是,那些字那些词,哪一个不认识?那种美丽和哀愁也是可以共鸣分享的。如果充满离愁别绪,翻开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也就什么都道尽了。再读姜夔,“波心荡,冷月无声”,千年共此一景,古人和今人,一江水一明月,依稀仿佛同悲同喜,悟内心,悟世道,悟岁月、悟众生; 但,实际上,宋词已经遥不可及不可追了,宋词的情感已经消失了,它像一次逝去的爱情,记忆美好,但物非人亦非;对于我们来说,它是词语的盛宴,庄重华贵,供观看,供联想,不能狎玩;它的格律既是一道门槛,也是一件护衣,不容简陋之今人随意通过。它跟当下的我们之间有了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我欣慰于这道屏障,也欣慰那遥远的距离。距离保障它成为永远的美丽和哀愁。

  叶倾城:宋词成为我的时光隧道,让我握到前人的手。
  该怎么去领悟宋词的芬芳?
  没有津渡,就不能雾迷;当我们说到失楼台,斯年斯月的我们,指的是911,而非月色;我们也许还能懂得“无可奈何花落去”——公园里时不常地还有菊展;但,什么是“似曾相识燕归来”?
  然而我又怎么能说,宋词已经消逝?
  我在楼下,等朋友来接我吃饭。天渐渐黑了,路灯还没有燃起,巷子那端,是北国的烟尘土滚滚。我在昏灰的夜色里,吃力地辩认着一辆一辆白颜色的车,看清一个个车牌,都是失望。蓦然想起:望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而另一个身家千万、寻常不苟言笑的朋友,在四十八岁,遇到他的桃花劫,几经反复还是没了下文。他坐在我家沙发上,一杯清茶生生在手里握得冰凉。我想劝,张了几回嘴,不知从何说起。他却抬头一笑,说得若无其事:这真是,墙里秋千墙外道呀——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我忽然起了深深的震动。
  我可能生在宋代,那时我穿瘦长窄袖交领的小衫子,领口袖口三镶三滚。而来到现代的我,一条牛仔裤永远穿得脏兮兮。但我的灵魂、我的悲痛与爱悦,其实没有变化,那些永恒的歌哭,比岁月更遥远漫长。在某些时刻,宋词成为我的时光隧道,让我握到前人的手。我如果能在人家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泪,那是因为故事里,有我的心伤。  


  

  

宋词,因此横亘在我们的生命里,它是不朽的。但所谓不朽,是指木乃伊而非活物,宋词,的确已经死去。但怎么说呢?我其实也不觉得是遗憾。
  当大唐盛世走到极限,诗如枝头熟透的果子,摇摇欲坠,词却不过是席间佐酒的小调、汲水女子随口唱出的歌谣、不拘一格的少年文字。有井水处,便有柳词,翻译成现在的文本,大概就是:有华人处,就听得到周杰伦。
  不是所有的流行都能成为经典,但绝大多数的经典,当然都曾经是流行。哪有不经过少年就沧桑的容颜?而新的面孔总会有不一样的笑容。当旧的文学体裁白发渐生,视线模糊,新的文学体裁便会横空出世,承接起整个文学的重担。步履会慌乱吧?方向会踯躇吧?可是他总会走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因为太阳下山明天还会爬上去,花儿谢了明年还会开。
  而那旧的,黯然、黯然退场……汉乐府如是,京剧如是,当然宋词也如是。
  所以不必问宋词对于我们究竟是什么。我想那就仿佛夜里推窗,天上有月,活泼泼地流动,银光四射,月亮从来不问,此去,是要照耀扬州的水还是女子的梦。
  而你,也不必问了。




[ 本帖最后由 广南子 于 2008-1-1 17:41 编辑 ]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广南子最受欢迎的博文
  1. 妙语连珠之英文超级94句 [2007/11]
  2. 郑州人到昆明宣传毛泽东思想 被警察抓走 [2007/11]
  3. 嫦娥奔月更加让人怀疑美登月的真实性 [2007/11]
  4. 央视英语主播芮成钢: 中国男人出轨的十大原因 [2008/01]
  5. 高屋建瓴,精辟透彻: 毛泽东对西藏平叛及国际反响的讲话 [2007/12]
  6. 商务周刊封面故事:别了,摩托罗拉 [2008/06]
  7. 贴身警卫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许世友 [2008/01]
  8. 透视中国现代民谣 [2008/01]
  9. 1959年解放军平息西藏叛乱秘照 [2008/04]
  10. 胡紫微劫持奥运议程 [2008/01]
  11. 吃在美国 [2008/02]
  12. 民国“四大美男” 汪精卫第一周恩来第二 (组图) [2007/12]
  13. 为什么移民女性更容易在西方成功? [2007/12]
  14. 五百美元在美国能买什么房子(附图) [2008/02]
  15. 馬上不一樣! 馬英九例行發表六四感言 強烈措辭變不見(附全文) [2008/06]
  16.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给孩子的父母亲们 [2008/06]
  17. 喝茶与性格 [2007/10]
  18. 台独, 是事业还是商品? [2007/10]
  19. 汪敬煦: 美丽岛、台独与共产党 [2007/10]
  20. 我们是否要改变自己的性格? [2007/11]
  21. 民主是什么 vs 民主不是什么 [2007/11]
  22. 带你看透男人心(十篇) [2007/10]
  23. 台独本质是什么? [2007/09]
  24. 化解压力20招 [2007/10]
  25. 马云: 阿里巴巴de故事 [2007/11]
  26. 余秋雨的读书秘诀 [2007/11]
  27. 建国以来,我们外援打了水漂的清单 [2007/12]
  28. 婚姻如鞋,你穿的是什么鞋? [2007/12]
  29. 连战反台独真的那么坚决么? [2007/11]
  30. 心理问题与心理健康 [2007/11]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30 14:1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