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妙语连珠之英文超级94句 [2007/11]
- 郑州人到昆明宣传毛泽东思想 被警察抓走 [2007/11]
- 嫦娥奔月更加让人怀疑美登月的真实性 [2007/11]
- 央视英语主播芮成钢: 中国男人出轨的十大原因 [2008/01]
- 商务周刊封面故事:别了,摩托罗拉 [2008/06]
- 高屋建瓴,精辟透彻: 毛泽东对西藏平叛及国际反响的讲话 [2007/12]
- 贴身警卫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许世友 [2008/01]
- 透视中国现代民谣 [2008/01]
- 1959年解放军平息西藏叛乱秘照 [2008/04]
- 胡紫微劫持奥运议程 [2008/01]
- 《庄子·逍遥游》原文、白话、英译本 [2007/11]
- 吃在美国 [2008/02]
- 民国“四大美男” 汪精卫第一周恩来第二 (组图) [2007/12]
- 为什么移民女性更容易在西方成功? [2007/12]
- 五百美元在美国能买什么房子(附图) [2008/02]
-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给孩子的父母亲们 [2008/06]
- 喝茶与性格 [2007/10]
- 带你看透男人心(十篇) [2007/10]
- 汪敬煦: 美丽岛、台独与共产党 [2007/10]
- 民主是什么 vs 民主不是什么 [2007/11]
- 台独, 是事业还是商品? [2007/10]
- 我们是否要改变自己的性格? [2007/11]
- 台独本质是什么? [2007/09]
- 马云: 阿里巴巴de故事 [2007/11]
- 化解压力20招 [2007/10]
- 建国以来,我们外援打了水漂的清单 [2007/12]
- 余秋雨的读书秘诀 [2007/11]
- 婚姻如鞋,你穿的是什么鞋? [2007/12]
- 连战反台独真的那么坚决么? [2007/11]
- 心理问题与心理健康 [2007/11]
教授讲座:什么是文化--------1浅析文化
在当今中国,文化要么被文化大师们侃的云山雾罩;要么就被新华词典解释的如同“僵尸”。咱普通小民张口闭口的也侃文化,但究其所以然也都傻眼。怪了,这么常用的词,落得如此下场,别说老师没教你,也别说你大学不是这专业,能说出一二三的就是不多。
告诉你,即使在网上搜,你得到的也只是僵尸般的解释和定义。什么人类学家的,社会学家的,哲学的等等,看起来都无趣无味。也不知道是咱中国人翻译得不好,还是人家原文就涩。你要是没点毅力还是别遭那份罪。经过我的认真学习,苦心琢磨,写出了我的感言,满意之余猛然顿悟:大师们之所以把文化翻译的像“僵尸”,根源在于他们的文化传统就颓废,就败落,就不上进。这是后话。
哈哈,我得给学生上课去了。
------------
同学们,在讲“什么是文化”这堂课之前,我要提出一个问题,请大家如实回答。
同学们,你们之中谁是刨腹产出生的啊?
霍,这下子乱套了,男同学就像挤公交车一样,可算有了和女孩子接触的机会啦,纷纷挤眉弄眼,抓耳挠腮、回头回脑地跟女同学凑着近乎,有几个大些胆的女孩,发出了:边去!边去的抗议,有些男孩子不无夸耀的说:那当然了。有的女同学说:你才是呢
看来肯定有答案了。
“是刨腹产的同学请举手”,真不少,超过了一半。
同学们,刚才举手的同学,我祝贺你们,你们是文化出世的。
“文化出世的?从没听说过,哦,教授今天是不是烤鸭吃多了”
有个男孩子张口就问:没举手的同学呢?
你说呢?“轰”的一声,大家都笑了。
同学们,这就是这本堂课的连带问题,什么是本能?
哈哈,也就是说,没举手的同学非常幸运,是本能出世的。
哦,今天教授搞什么呀,晕死了,不活了,我倒—我倒---
同学们静一静
什么是本能呢?请大家打开新华词典,2000第三版,第44页。他是这样定义的:动物和人由遗传得来的不学而能的行为。如密封酿蜜,婴儿吸吮动作等。
顺产,就是母亲本能地就把宝贝生了出来。但是由于胎位、婴儿过大等一些情况,造成的难产,会伤及母婴的健康,所以人们创造了刨腹产这种方法,使母婴都脱离危险,减小婴儿受伤的风险。二战之前,德国人认为刨腹产的孩子由于头部没受到挤压,比较聪明,所以大量的使用刨腹产。但近代科学认为,这只是权宜之策,视情况而论。这一点有兴趣的同学自己了解。
这个实例告诉我们,本能做不到的,人们会创造新方法做到,所创造的新方法是什么呢?这就是文化。
哦、哦、哦、
请大家打开新华词典934页,文化是怎么定义的呢?1。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教育、科学、文艺等。2。语文,科学等的一般知识。
请大家注意创造这个词所处的谓语位置。该句可化简为:人类创造文化,或文化创造财富。显然,本能之外的都是人类的创造,就是说,只要是人类创造的都是文化。种地,养猪,穿衣戴帽都是文化—
“教授,那不识字的农民为什么有人说他没文化呢?”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根据文化的定义,在我们看来不识字的农民一样有文化,因为它会种地啊,种地虽然不是他创造的,但是种好的地是他创造的。就像写文章不是你创造的,但你写的文章一定是你创造的。无疑,农民是有文化的。
“教授你太有才了,我妈总说我:不上学,将来你就没文化。以后我就不用上学了,反正都已经有文化了”。 呜,一片笑声。
教授问:你来了吗?呜,又一片笑声。
教授又问:“还有谁的父母这样说啊? 哦,看起来全都这样说过”。
同学们,经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已经确定,他们这样说都是不对的。问题是为什么都会错?
大家交头接耳,都一脸无辜的样子看着教授直摇头。
好吧,这个问题作为思考题,泥之然同学,下个星期把同学们的文章交给我。
现在我们来研究:人类为什么要创造文化?哪位知道的同学请举手,好,泥之然同学你来回答。
“人类为了更好地生活呗”。
好,回答得干脆,一言中的,没错,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那么我问你,现在有人发明了自杀文化,甚至在网上播放自杀实况。民国以前还有裹脚文化,难道那也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吗?
大家大眼瞪小眼,有的同学小声说,那是变态。
对了,这个同学说得很好,是变态,但变态文化也是文化,因为它不是人的本能。可见文化也有不好的,但使我们认识到:创造文化是个人行为,来自于个人的喜好,自己认为是好的。对旁人来说,你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如果你认为对你的生活有利,你就接受它,不利你就不接受它。“变态”只是旁人认为,与是不是文化无关。可见文化优劣,最终是个人看法
现在,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你的汽车轮胎漏气了怎么办。好,那个男同学你说。
“用随车工具把轮胎卸下来,换上备胎”。
好,你为什么要用工具呢?显然你的手指头不行,教授也不行,谁也不行,别跟我提蜘蛛侠,我烦蜘蛛。卸轮胎,需要用“千斤”把车顶起来,还得用专用扳手把他卸下来,这些都的使用工具才可以办到。那这工具是怎么来的,对,是人类的创造,那它是什么,对,是文化。是一种文化现象。
现在我们来观察这样一些文化现象,人类为了使自己不被风吹雨淋,从洞穴,凉棚,简易房,直至创造了房屋,到现在各种功能的高楼大厦,到比尔盖茨的电子别墅。我们来分析一下,人类的房屋文化具什么特点?
现在结合卸轮胎的例子,哪位同学说一下。
“房屋水平在进步”。“房子越来越豪华,舒适”,
是谁在感觉舒适?
“是房子里边的人”
结合卸轮胎的例子呢?
“房子是人类感觉舒适的工具”
观察人类的文化,我们也可以说:文化是制造舒适的工具。
如果你经营一个工厂,发现效率不高,你通过思想,制定出了更合理的规章制度,结果提高了效率,这制度,就是文化,是你获得“舒适”的工具。
所以可以干脆地说:“文化就是工具”。是人类改造自然,改善生活的工具。
教授,请问:思想是不是文化呢?
哈哈,学生们都笑了。有个同学说:做梦娶媳妇,做白日梦,意淫,是文化吗?
教授推了推快掉下鼻子上的眼镜,面无表情地说:
“泥之然同学,这也作为思考题,一起交给我”。
下课,同学们。
------------------------
教授讲座:什么是文化----2、惊奇的发现
同学们,我们继续讨论文化的问题,下面我们来点评一下上堂课留的思考题
1、为什么有人说,不识字的农民没文化呢?
2、思想是不是文化呢,如做梦娶媳妇,做白日梦,意淫,是文化吗
同学们的文章我都看了。
下面我们先点评第二个问题,思想是不是文化
大部分同学认定思想是文化,是精神财富,比如思想家的思想。也有人认为思想有的时候不是文化,比如做梦娶媳妇,醒来一看一场空。做白日梦,瞪着眼睛想美事,白想。意淫更不可能是文化了。看来大家都有理有据,不一而足。
还有的同学说意淫也是文化。理由是:意淫虽然是个坏事,但辩证的看又是好事,因为意淫之后他就会认识到意淫是不好的事情,他就会不意淫了,就变好了。看来这位同学很会辩证,我推荐一篇文章给你,请在网上搜一下,叫作《如何用辩证法放屁》以后你用起来就更出神入化了。
好啦,同学们看我是怎么判断的
当思想是名词的时候,它是文化。当他是动词的时候他就不是文化了。
理由很简单,名词的思想已经是财富了,如柏拉图的思想,哈耶克的思想,人们已经传承使用,或者口口相传,或已出书立说。
但动词的思想,是正在想,是本能,是在做梦,做白日梦,是在傻乎乎的意淫,此时它是本能的状态。当然,你如果把意淫称为傻瓜状态,大家都会在心里边骂你。不是吗?心里边骂也是意淫的一种。可见人人都可能意淫。这种思想不会成为财富,所以不是文化。
但你自己把这些梦,如八蕉,小强等同学的文章,就是意淫,但他把意淫写出来,或口口相传,就是文化了,尽管可能是垃圾文化。
下面我们讨论第一个思考题,为什么有人说:不识字的农民没文化呢?
现在我们重新看一下新华辞典上的文化定义,我们不幸的发现,他把文化定义为:人类的财富。
这下可了不得了,文化是财富。
于是文化便被供奉到神坛上,再加上我们历史上有扫盲识字运动。学识子的确是学文化,结果不识字就被称为没文化、文盲。
更有意思的是,当人们发现哪个小伙子兜里别支笔,姑娘手里拿卷报纸,就会有人羡慕得说:瞧,看人家多有文化。很长时间里,姑娘小伙子搞对象,都忘不了这套装饰,非常时髦。“有文化”,成了整个社会的褒义词。可人们忘了自杀文化,裹脚布文化,也是文化,这种文化你敢有吗?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识字始终是上等人的标志。识字,做文章,考取功名,当官发财,始终是中国平民知识分子的梦想。“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样一来,把文化供奉在神坛上,便获得了历史的支持。
这里非常值得一提的是:文化这词是外来语,是洋务运动带来的舶来品,是日本的原字照搬。
而日本的文化概念又是从西方引进的。现在我们看一看西方人是怎样定义文化的。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西方对文化居然有200多种定义,已经形成了文化定义现象。不同学科,诸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哲学、语言文学等等的文化定义。不过,在我们看来这些定义实质相同,只是视角不同,有的直观,有的抽象有的在分类上存在一些差异罢了。可喜的是,这样也给我们理解文化这个概念提供了很多的方便条件。
如美国人类学家克莱德•克鲁克洪在《文化与个人》一书中作了一些总结:(1)文化是学而知之的。(2)文化是由构成人类存在的生物学成分、环境科学成分、心理学成分以及历史学成分衍生而来的。(3)文化具有结构。(4)文化分隔为各个方面。(5)文化是动态的。(6)文化是可变的。(7)文化显示出规律性,它可借助科学方法加以分析。(8)文化是个人适应其整个环境的工具,是表达其创造性的手段。
从(5)--(8)条可以看出,其文化定义与我们新华词典的定义实质明显不同,他没把文化奉为财富,不需保护,是工具,是表达创造性的手段。
他认为:“人类学家对文化的描述可以和地图作个比较。地图显然不是一片具体的块,而是特殊地域的抽象表示。地图如果绘制得精确,人们看了它就不会迷失途径。文化如果得到正确的描述,人们就会认识到存在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生活方式,认识这些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有了正确对待文化的态度,才会有扬弃的勇气。
事实证明美国这个全世界民族的混合体,由于对文化有这样积极地认识,善于学习新文化,善于创新文化,结果使这个混合体非但没成为一盘散沙,反倒非常团结。再看一些单一民族的国家和地区,同样的民族文化,却兵连祸结、国内、国际互殴不断。还有一些号称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世世代代腐败横行,一再重蹈覆辙,迷失在改天换地的血酬循环里,执迷不悟。
把文化贡在神坛上,直接危害就是,否定了文化的工具性,可改造性,可杨弃性,以致社会对腐朽的文化,抱残守缺还津津乐道。
现实,不论在大众媒体还是在网上,从拾几岁的孩子到七老八十的老翁;从蓝领到大学教授,我们经常会看到他们这样的议论:爱国就是爱我们的传统文化;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就是保卫国家;要防备文化侵略,等等等等,幼稚其极无以言表。根本不承认文化的工具性,工具的创新性。就像在石子路上艰难行走的老翁,脖子上挂着皮鞋,脚却穿着磨破底的草鞋,夸耀着遵守传统的毅力。也像赵本山赞美自己在美国大受欢迎的滑稽小品一样,“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岂不知,越是落后的越是可笑的。
“教授”。
“哦,这位同学,你想说什么?”
“教授先生,我在家里翻出了很多种词典,有我爷爷的,我爸爸的,姑姑的,不止新华词典这样定义文化,现代汉语词典也是这样定义的。就是说,不但我们错误的理解了文化,就是我爷爷、爸爸他们也是这样理解的”。
好,谢谢这位同学的发言。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指出,从影响最大的新化词典,长期明显的谬误可以看出,中国的文化届对国家是不负责任的。文化这么常用的词,这么容易派生其他相关词的基本词汇,你让中小学生怎么理解社会文化、科学文化、制度文化、等等词汇?甚至已经普遍地影响了大学生与教授们。
当大小教授,把五四先贤们揭露的垃圾文化,乔装打扮,强行推给社会,推给孩子们的时候,你该申明五四先贤们的做法哪里错了!请问那曾为皇权生产狗奴、太监、混淆是非、贻害中华民族几千年,阻滞社会进步,使社会腐败,被历史反复证明殃及社会的工具,为什么你要推广它?要知道,让人民当家作主,就不能让人民成为懦夫。
文化,是人类奔向福祉的工具,不行就改造它。
请问:把工具供奉成神灵,忌讳改造,这样的国家会进步吗?
所以,希望同学们,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谁也不要崇拜,谁也不要迷信,要学会坚持自己的立场,并为之奋斗,即使失败也是你的人生财富。
然而,一旦成功呢?同学们,那会有什么结果呢?谁能作出精彩的回答?
“我回答,我回答-----”哈哈,这么多人要回答,谁的回答会最哏儿呢?
自-由同学你来说。
“成功自有颜如玉,成功自有黄金屋。”
“你们自由了”。
教授推门而去。
喀喀喀喀喀------心里唱着:比较爽,比较爽----
“烤鸭教授”。嘿,谁这么大胆子,竟敢在我的地盘造次,回头一看。
“哈哈,是泥之然小朋友啊,嘛事”。
“嘛事儿?不说我闪人”小丫头够刁蛮的。
“噢,晕,思考题,社会文化的工具性”
“拜”
“拜,下堂课见”
by 专烤填鸭
[ 本帖最后由 广南子 于 2008-1-9 19:03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