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演讲录:中国文化的精神

作者:广南子  于 2008-1-10 07:03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文史博览|通用分类:其它日志

首先,我们先要弄明白为什么要研究文化的精神。如果是在1978年,我的回答是文化和 发展是没有什么关系的。为什么呢?当时,我们的国门刚刚打开,很多新鲜的事物涌进来。其中就包括喇叭裤。这在当时被认为是问题青年的典型装束。那个时候的问题青年的标准打扮是,上身t恤,下面喇叭裤,鼻子上架个蛤蟆镜,手里提着收录机,放着邓丽君的歌曲。所以,当喇叭裤出现在我的校园里的时候,引起了领导们的紧张,他们认为对这样的现象必须予以纠正,但是他们的做法比较人性,没有开大会批评批斗,而是在学校交通的主干道上立了一个大牌子"喇叭裤能吹响迈向四个现代化的号角吗?"。过了几天就有学生在下面贴了个小条子"请问什么裤吹得响?"。没有裤子能吹得响,所以我那个时候认为文化和发展是没有关系的。

十年后,我的观点改变了。在开完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10年,广东成为了当时中国发展最快的地区,福建比广东次之,上海则是基本和10年前一样。我当时去那里都找不到旅馆住,只能住在那种防空洞里,还是睡上下铺,要买一包香烟还要烟票,那可是1988年了啊。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异呢?是文化使然的。当时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中央对地方的管制放松了,可以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个时候,广东人看到的是中央睁着的那只眼,福建人看到的是闭着的那只眼,上海人在琢磨下次要睁哪只眼,北京人则在讨论该睁哪只眼。

这是由各地的文化不同造成的。广东这个地方历来是山高皇帝远的。清朝的时候,从北京到广东的官方行程是多少天呢?56天!即使是按照八百里加急,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特快专递。那是一种什么情况呢?人背着信,骑着马,一天内走八百里,马歇人不歇。即使这样,也需要27天。这么远,中央政府怎么能管的了啊?连语言都是不同的,有一回雍正皇帝把一个广东的官员叫来问话,结果一句听不懂。他就觉得问题严重了,于是下了命令,凡是要当官的人必须学官话,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不是有句话这样说的吗,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要广东人说官话。有一次一个广东人到北京来,找了家餐 馆吃饭,想吃水饺,就问服务员:"小姐啊,'睡觉'多少钱'一晚'啊"。小姐一听就骂"流氓!"广东人说:"六毛?好便宜的啦,来两'晚'"。再加上广东这个地方历来是通商口岸 ,有做生意的传统,所以一旦有了发展的机会,他们是不会那么多顾忌的。他们当时的口号是"看见绿灯你就直走,看见黄灯抢着走,看见红灯绕着走"。他们看到的和关心的是中央没有明令禁止的事情,那就可以做。

福建人和广东人不一样,福建人比较听话。你看福建的地名,很多什么安啊,什么平啊之类的。福建有个地方叫诏安,意思是诏书一到就安静了,都是好孩子。所以福建人关心的是中央闭着的那只眼,不要越雷池。

上海人的特点是爱管别人叫乡下人。这也是有文化渊源的。上海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发展起来的城市。它是完全按照当时先进的城市规划建立的,迄今为止它仍然是中国城市化最高,国际接轨程度最高的城市,所以他们那里的人都觉得自己是城市人,说别人是乡下人。他们的商业发达,做生意要盘算啊,所以他们就爱琢磨中央要睁哪只眼。
    北京人的特点是叫"外地人"。为什么?因为北京作为国家的首都已经很久了,住在这里的人们都有一种自己是中央的感觉。你看北京人如果和外地人吵架,最爱说的就是"你们外地人"怎样怎样。我在开16大的时候来北京办事。路上就跟那个的哥聊天,他问我"您是代表吗"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广南子最受欢迎的博文
  1. 妙语连珠之英文超级94句 [2007/11]
  2. 郑州人到昆明宣传毛泽东思想 被警察抓走 [2007/11]
  3. 嫦娥奔月更加让人怀疑美登月的真实性 [2007/11]
  4. 央视英语主播芮成钢: 中国男人出轨的十大原因 [2008/01]
  5. 商务周刊封面故事:别了,摩托罗拉 [2008/06]
  6. 高屋建瓴,精辟透彻: 毛泽东对西藏平叛及国际反响的讲话 [2007/12]
  7. 贴身警卫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许世友 [2008/01]
  8. 透视中国现代民谣 [2008/01]
  9. 1959年解放军平息西藏叛乱秘照 [2008/04]
  10. 胡紫微劫持奥运议程 [2008/01]
  11. 《庄子·逍遥游》原文、白话、英译本 [2007/11]
  12. 吃在美国 [2008/02]
  13. 民国“四大美男” 汪精卫第一周恩来第二 (组图) [2007/12]
  14. 为什么移民女性更容易在西方成功? [2007/12]
  15. 五百美元在美国能买什么房子(附图) [2008/02]
  16.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给孩子的父母亲们 [2008/06]
  17. 喝茶与性格 [2007/10]
  18. 带你看透男人心(十篇) [2007/10]
  19. 汪敬煦: 美丽岛、台独与共产党 [2007/10]
  20. 民主是什么 vs 民主不是什么 [2007/11]
  21. 台独, 是事业还是商品? [2007/10]
  22. 我们是否要改变自己的性格? [2007/11]
  23. 台独本质是什么? [2007/09]
  24. 化解压力20招 [2007/10]
  25. 马云: 阿里巴巴de故事 [2007/11]
  26. 建国以来,我们外援打了水漂的清单 [2007/12]
  27. 余秋雨的读书秘诀 [2007/11]
  28. 婚姻如鞋,你穿的是什么鞋? [2007/12]
  29. 连战反台独真的那么坚决么? [2007/11]
  30. 心理问题与心理健康 [2007/11]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4-10 15:5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