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考: 桃园结义时刘备多大?(十题)

作者:广南子  于 2008-1-5 15:06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文史博览|通用分类:其它日志

一、“桃园结义”时刘备多大?

《三国演义》第一回写到汉灵帝中平元年(184),黄巾起义爆发时,刘备“年已二十八岁矣”。在他看到幽州刺史刘焉的招军榜文的当天,先后认识了张飞、关羽两位豪杰;次日 ,三人便举行了脍炙人口的“桃园结义”。

这里说刘焉是“幽州刺史”,属于艺术虚构。不仅如此,就连“桃园结义”这个情节也是虚构的。《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写道:“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同书《张飞传》也写道:“少与关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这两条记载,只是说张飞把关羽当作哥哥看待,二人忠心耿耿追随刘备,而刘备对他们也十分亲近,“恩若兄弟” ;但并没有说三人正式结拜为兄弟。宋元以来,通俗文艺对“恩若兄弟”一语加以增饰渲染,逐渐形成“桃园结义”故事。元代的《三国志平话》中已有《桃园结义》一节,元杂剧也有无名氏撰的《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正是在此基础上,罗贯中在《演义》中设计了“桃园结义”这一情节。由于它是“恩若兄弟”这个史实的合理延伸与发挥,符合人物的性格逻辑,也符合读者的心理,因而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几百年来,影响极大,妇孺皆知。

然而,说刘备当时“年已二十八岁”,却有问题。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刘备卒于章武三年(223)夏四月,“时年六十三”。古人计算年龄都算虚岁,照此逆推,刘备生于汉桓帝延熹四年(161)。那么,中平元年他应该是二十四岁。



二、关羽的籍贯问题

说到这个问题,很多读者会认为简直不成问题:关羽是“河东解良人”嘛,《三国演义》 第一回写到关羽首次出场时,就自称“河东解良人。”其实,这个说法是有毛病的。

按照历史小说写作的通例,在介绍历史上实有的人物的籍贯时,应该使用当时的地名;历史人物自我介绍时,更是应该如此。《三国演义》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这样做的,例如:刘焉为“江夏竟陵人”,董卓为“陇西临洮人”,孙坚为“吴郡富春人”,乐进为“阳平卫国人”,刘表为“山阳高平人”,赵云为“常山真定人”,张辽为“雁门马邑人”,诸葛亮为“琅琊阳都人”,庞统为“襄阳人”,等等,均系直接抄录有关史书。对此,作者没有必要,也不应该作任何改动,因为这与艺术虚构毫不相干,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并无任何价值, 反倒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人物形象的真实性。所以,介绍关羽的籍贯,当然也应该以有关史籍为准。

据《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关羽是“河东解人”,也就是河东郡解县(今山西临猗西南)人。而《三国演义》所说的“解良”,实即“解梁”,乃是金代地名。据《金史·地理志上》记载,金代初期曾置解梁郡军,属河东南路(北宋的河东路,金代分为河东北路和河东南路),后改为解州,治所在解县。用金代地名来称东汉人的籍贯,甚至让东汉人自己称说金代地名,未免显得不伦不类。

其实,称关羽为“河东解良人”,并非《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和《演义》的传抄者、刊刻者有意为之,而只是沿袭前人已有的习惯说法而已。元杂剧三国戏和《三国志平话》,或称关羽为“河东解良人”,或称之为“蒲州解良人”(蒲州系北周始置州名)。这说明至迟到金代,三国故事已经初具轮廓,称关羽为“解良人”的说法已经广为流传,使戏曲作者和说话艺人都已习以为常。作为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的作者,罗贯中写作《三国演义》时,以《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等史书为参照系,对三国题材的俗文学作品作了大幅度的改造和重铸,纠正了其中很多知识性错误;但是,由于自身知识和写作条件的限制,也由于习惯力量的强大,仍有不少错误未被发现,被他沿袭下来。正因为如此,罗贯中或《演义》的传抄者、刊刻者才会在不知不觉中把关羽的籍贯误为“河东解良”。这是典型的来源于《三国演义》成书过程的“技术性错误”,并非出自作者的创作意图,理应予以校正。

所以,正确的说法是:关羽是“河东解(县)人”。



三、“张翼德”还是“张益德”?

张飞是《三国演义》中知名度极高的人物。说到他的字,很多人都会毫不犹豫地说:“字 翼德”。其实,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习惯性错误,正确的说法是:“字益德”。

要辨明这个问题,最权威的依据自然是陈寿的史书《三国志》。《三国志·蜀书·张飞传》写得明明白白:“张飞字益德,涿郡人也。”此外,《三国志·蜀书·关羽传》、《法正传》也称张飞的字为“益德”,《杨戏传》收录的《季汉辅臣赞》中有一篇就题为《赞关云长、张益德》;《三国志·魏书·吕布传》注引《英雄记》、《吴书·周瑜传》注引《吴录》也都称张飞的字为“益德”。这些材料互相印证,无可辩驳地说明,张飞的字就是“益德 ”。

照理说,文学作品描写象张飞这样历史上实有的人物时,其姓、名、字都应该根据史书直录,不能任意改动。这与为了组织情节、塑造人物所进行的艺术虚构完全是两码事。《三国演义》为了塑造张飞的艺术形象,设计了许多精彩情节,其中“怒鞭督邮”、“虎牢关前战吕布”、“夜战马超”等脍炙人口的故事都出于虚构,这在艺术上是允许的,而且往往是成功的。而改动人物字号,对塑造形象并无任何帮助,只会造成不应有的错误。然而,自宋元以来,一些人因为张飞名“飞”,便不顾史籍的明文记载,望文生义,擅自将“益德”改为“翼德”,纯系徒滋纷扰。

几年来,我曾一再谈到这个问题,把它作为《三国演义》中的“技术性错误”的一个典型例子,予以校正。在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剧本创作阶段,我也曾郑重提出这个问题。但有的同志却坚持沿用“字翼德”的错误写法,认为这是“忠实于原著”。这种观点,似是而非。事实恰恰相反,说张飞“字翼德”并非罗贯中的本意,也并不“忠实于原著”。在元代的《三国志平话》中,张飞“字翼德”;罗贯中摒弃了这个错误,现存的几种早期《三国》版本,如嘉靖元年(1522)刊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万历十九年(1591)金陵周曰校刊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万历末年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等,张飞的字都已改正为“益德”。到了清代初年,毛纶、毛宗岗父子评改《三国演义》,以《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为基础,却又擅自把张飞的字改为“翼德”。由于毛本是三百多年来最流行的《三国》版本,加之根据它改编的戏曲、曲艺的广泛传唱,于是以讹传讹,乃至家喻户晓。今天如果仍然说张飞“字翼德”,只不过是在继续重复毛氏父子的错误而已。

为了尊重历史人物,并真正尊重罗贯中的本意,应当正确称呼张飞的字:“益德”。



四、“杨大将”之误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些虚构的人物,如貂蝉、吴国太、周仓、卞喜等等。既是虚构,其姓名自然无所谓正误问题。然而,《演义》写到历史上实有的人物,有时却把姓名弄错了 ,这就是书中“技术性错误”的一类――人名错讹。“杨大将”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例子。

《演义》第十五回写到,袁术的长史名叫“杨大将”。其实,这个姓名是错的,正确的姓名应该是“杨弘”。何以见得?请看《三国志·吴书·孙讨逆传》的记载:

(袁)术死,长史杨弘、大将张勋等将其众欲就(孙)策,庐江太守刘勋要击,悉虏之,收其珍宝以归。

这里写得很清楚:袁术的长史名叫杨弘。但因古人著书无标点,罗贯中收集史料时,把“ 长史杨弘大将张勋等……”句中的“弘”字看漏掉,读成“长史杨大将、张勋等……”就为这一字之差,“杨弘”糊里糊涂地变成了“杨大将”。应当看到,在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时,查书、核对资料的条件是比较差的,把某些人的姓名弄错也可以谅解。但对杨弘来说,这一错却实在冤枉。尽管他只是一个过场人物,还是应该把这个错误改正过来。

像“杨大将”这样因句读错误而造成的人名错讹,在《演义》中还是个别的。较多一点的是因形近字造成的人名错讹。例如:

第十一回写到糜竺向陶谦献计,据《三国志》本传,“糜竺”应作“麋竺”。同样,“糜芳”应作“麋芳”,“糜夫人”应作“麋夫人”。

第二十三回写到太医吉平欲毒死曹操,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吉平”应作“吉本”。

第六十五回写刘备自领益州牧以后,任用了刘璋旧部庞义等人。据《三国志·蜀书·刘二牧传》,“庞义”应作“庞羲”。

第六十六回写到侍中王粲、卫凯等欲尊曹操为魏王,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魏略》,“卫凯”应作“卫觊”。

第八十一回写张飞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据《三国志·蜀书·张飞传》,“范疆”应作 “范彊”(“彊”系“强”的异体字)。同回写刘备伐吴,命傅彤为中军护卫,据《三国志·蜀书·杨戏传》附《季汉辅臣赞》,“傅彤”应作“傅肜”……

上述这些人名错讹,哪些是罗贯中本人的笔误,哪些属于后人传抄、刊刻之误,已经很难辨析。但是,它们都是不应有的错误,都应该加以校正。


五、“幽州太守”及其他

《三国演义》第1回写到黄巾起义爆发后,幽州太守刘焉为了对付黄巾军,急忙出榜招兵。这里的“幽州太守”一语,是一个典型的“技术性错误”。

东汉末年,地方行政区划为州――郡――县三级。黄巾起义爆发时,州的行政长官为刺史(后来一部分刺史升格为州牧),郡的行政长官为太守,县的行政长官为县令或县长。幽州既然是州,其行政长官自然应该是“刺史”,但《三国演义》却用了“太守”这个郡级长官的官名,这就闹了笑话(历史上的刘焉并未任过幽州的行政长官)。这种现象,可以叫做“职官混称”,是《三国演义》有关职官方面的“技术性错误”中的一类。类似情况还有:“青州太守龚景”(第一回),应为“青州刺史龚景”;“西凉太守马腾”(第五回),应为“凉州刺史马腾 ”(历史上的马腾未任凉州刺史);“兖州太守刘岱”(第六回),应为“兖州刺史刘岱”;“徐州太守陶谦”(第十回),应为“徐州刺史陶谦”;“荥阳太守王植”(第二十七回),应为“荥阳令王植”(荥阳系县,其长官为令,而非太守),等等。

《三国演义》有关职官方面的“技术性错误”,另一类是“误用后代官名”或“随意杜撰”,即给人物加上东汉三国时期没有的官名。例如,第十回写曹操“以(荀攸) 为行军教授”,当时并无“行军教授”官职(宋代始有“教授”之名,但系学官);据《三国志·魏书·荀攸传》,应为“以(荀攸)为军师”。又如,第二十一回写参与董承衣带诏之谋的有“工部侍郎王子服”,当时并无“工部”,自然也无“工部侍郎”官职(隋代始置工部,后代沿置);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应为“将军王子服”。再如,第五十六回写曹操“封华歆为大理少卿”,当时亦无“大理少卿”官职(北齐始设大理寺,后代沿置,其长官为大理卿,副长官为大理少卿);据《三国志·魏书·华歆传》,应为“拜华歆为议郎”。类似情况,还有一些 。

《演义》有关职官方面的“技术性错误”,最常见的一类是“官爵文字错讹”,指作者或传抄者、刊刻者一时不察,将官爵的个别文字弄错(多为误用形近字、音近字),或因漏字、 增字而造成错误。例如:第五回写袁绍为“祁乡侯”,据《三国志·魏书·袁绍传》,应为“邟乡侯”;第十四回写曹操封刘备为“征东将军”,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当作“镇东将军”;第十六回写曹操命“奉军都尉”王则出使徐州,据《三国志·魏书·吕布传》注引《英雄记》,应为“奉车都尉”;第十八回写李通“乃镇威中郎将”,据《三国志·魏书·李通传》,应为“振威中郎将”;第二十三回写刘表谋士韩嵩为“从事中郎将”,据《三国志·魏书·刘表传》,应为“从事中郎”;第五十九回写张鲁为“镇南中郎将”,据《三国志·魏书·张鲁传》,应为“镇民中郎将”;第一百十七回写诸葛瞻为“行军护卫将军”,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附《诸葛瞻传》,应为“行都护、卫将军”,等等 。

上述种种“技术性错误”,都不是作者有意为之,而是无心之失,甚至是被传抄者、刊刻者强加给作品的。它们对作品叙述情节、塑造人物毫无益处,理应加以校正。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广南子最受欢迎的博文
  1. 妙语连珠之英文超级94句 [2007/11]
  2. 郑州人到昆明宣传毛泽东思想 被警察抓走 [2007/11]
  3. 嫦娥奔月更加让人怀疑美登月的真实性 [2007/11]
  4. 央视英语主播芮成钢: 中国男人出轨的十大原因 [2008/01]
  5. 高屋建瓴,精辟透彻: 毛泽东对西藏平叛及国际反响的讲话 [2007/12]
  6. 商务周刊封面故事:别了,摩托罗拉 [2008/06]
  7. 贴身警卫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许世友 [2008/01]
  8. 透视中国现代民谣 [2008/01]
  9. 1959年解放军平息西藏叛乱秘照 [2008/04]
  10. 胡紫微劫持奥运议程 [2008/01]
  11. 吃在美国 [2008/02]
  12. 民国“四大美男” 汪精卫第一周恩来第二 (组图) [2007/12]
  13. 为什么移民女性更容易在西方成功? [2007/12]
  14. 五百美元在美国能买什么房子(附图) [2008/02]
  15. 馬上不一樣! 馬英九例行發表六四感言 強烈措辭變不見(附全文) [2008/06]
  16.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给孩子的父母亲们 [2008/06]
  17. 喝茶与性格 [2007/10]
  18. 台独, 是事业还是商品? [2007/10]
  19. 汪敬煦: 美丽岛、台独与共产党 [2007/10]
  20. 我们是否要改变自己的性格? [2007/11]
  21. 民主是什么 vs 民主不是什么 [2007/11]
  22. 带你看透男人心(十篇) [2007/10]
  23. 台独本质是什么? [2007/09]
  24. 化解压力20招 [2007/10]
  25. 马云: 阿里巴巴de故事 [2007/11]
  26. 余秋雨的读书秘诀 [2007/11]
  27. 建国以来,我们外援打了水漂的清单 [2007/12]
  28. 婚姻如鞋,你穿的是什么鞋? [2007/12]
  29. 连战反台独真的那么坚决么? [2007/11]
  30. 心理问题与心理健康 [2007/11]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10 14:5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