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妙语连珠之英文超级94句 [2007/11]
- 郑州人到昆明宣传毛泽东思想 被警察抓走 [2007/11]
- 嫦娥奔月更加让人怀疑美登月的真实性 [2007/11]
- 央视英语主播芮成钢: 中国男人出轨的十大原因 [2008/01]
- 商务周刊封面故事:别了,摩托罗拉 [2008/06]
- 高屋建瓴,精辟透彻: 毛泽东对西藏平叛及国际反响的讲话 [2007/12]
- 贴身警卫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许世友 [2008/01]
- 透视中国现代民谣 [2008/01]
- 1959年解放军平息西藏叛乱秘照 [2008/04]
- 胡紫微劫持奥运议程 [2008/01]
- 吃在美国 [2008/02]
- 民国“四大美男” 汪精卫第一周恩来第二 (组图) [2007/12]
- 为什么移民女性更容易在西方成功? [2007/12]
- 《庄子·逍遥游》原文、白话、英译本 [2007/11]
- 五百美元在美国能买什么房子(附图) [2008/02]
-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给孩子的父母亲们 [2008/06]
- 喝茶与性格 [2007/10]
- 带你看透男人心(十篇) [2007/10]
- 汪敬煦: 美丽岛、台独与共产党 [2007/10]
- 民主是什么 vs 民主不是什么 [2007/11]
- 台独, 是事业还是商品? [2007/10]
- 我们是否要改变自己的性格? [2007/11]
- 台独本质是什么? [2007/09]
- 马云: 阿里巴巴de故事 [2007/11]
- 化解压力20招 [2007/10]
- 建国以来,我们外援打了水漂的清单 [2007/12]
- 余秋雨的读书秘诀 [2007/11]
- 婚姻如鞋,你穿的是什么鞋? [2007/12]
- 连战反台独真的那么坚决么? [2007/11]
- 心理问题与心理健康 [2007/11]
作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世界经济在过去几年中经历了一段美好时光:全球经济增长强劲,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有所减小。引领这波强劲增长的是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国家的GDP在2006年分别增长了11.1%和9.7%,2007年分别增长了11.5%和8.9%。甚至非洲的发展势头也非常不错,2006和2007 年的经济增长都超过了5%。
但美好的时光也许就要结束了。近几年来,人们一直对因美国巨额外债所导致的全球失衡而忧心忡忡,但美国却反过来说世界应该心存感激:考虑到亚洲地区因高储蓄率而形成的数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全球经济正是因为有美国的超前消费才得以能持续发展。但人们普遍认为,在乔治·W.布什总统领导下美国的经济发展不可能持续,现在,清算的日子来临了。
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导致原油价格在2003年以后飞涨了四倍。在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致使一些国家出现通货膨胀,一些国家陷入经济衰退,而有些国家则遇到了最糟糕的状况:滞胀(指经济生活中出现了生产停滞、失业增加和物价水平居高不下同时存在的现象,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编者注)。
到目前为止,有三个关键因素帮助世界承受住了油价的飞涨。首先,在高投资(包括投资于教育和技术领域)的基础上,中国的生产率大幅提升,并通过出口降低了全世界的物价。第二,美国借此机会将利率降低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并导致房地产市场出现泡沫。最后,全世界工人的实际工资不断下降,占GDP的比重也不断减少,他们事实上承受了油价飞涨所带来的痛苦。
这场游戏就快结束了。中国现在也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压力,更重要的是,如果美国说服中国允许人民币升值,那么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生活成本将会增长。随着生物燃料的发展,食品和能源市场的关联度已经越来越高,再加上由于气候变化等相关问题导致的需求大增,食品价格将会不断上涨———这会对发展中国家构成致命的威胁。
美国人的“消费狂欢”还能持续多久?前景不容乐观。即便美联储继续降息,贷款机构也不会再急着扩大坏账规模。而随着房价的下降,更多的美国人会开始减少消费。
与此同时,巨额的财富正在石油进口国和出口国之间重新分配,大量的收入也从各国工人的口袋流向了富裕阶层的钱包。对于这种所谓的全球化,全世界的工人们还能忍受多久呢?事实上,这样的全球化的前景已经十分渺茫,反对的声音也越来越大。对于那些认为良性的全球化有能力惠及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信仰社会公正和民主重要性的人们来讲,这些都不是好消息。
布什政府期望能以某种方式阻止放弃抵押赎回权的热潮,并借此将经济问题转嫁给下一任总统,但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对于美国来讲,现在的问题仅仅是会出现一个短期、急速的经济回落,还是一个时间较长、但较为平缓的经济回落。
不仅如此,美国一直试图通过转移次贷危机和美元不断贬值,把问题转嫁到国外,例如欧盟的出口就越来越困难。但在以“强势美元”为基础的世界经济中,由此导致的金融市场动荡,其代价将是十分高昂的。这种巨大的经济调整总是痛苦的,而今天的经济痛苦更令人难以忍受,因为获益者更不愿意付出。
事实上,“充满流动性”的反面是总体需求的不断下降。过去七年中,美国毫无节制的消费填补了这中间的差距。而现在美国家庭和政府的消费都很可能要受到控制,因为两党的总统候选人都承诺要重新担负起财政责任。在美国国家债务从5.6万亿增长到9万亿美元之后,这样的政策倾向会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但现在采取这样的措施,的确非常不是时候。
当然,从这幅黯淡的画面中也能找到一抹亮色:今天的全球增长来源与10年前相比更趋多样化,近年来,发展中国家一直是全球发展的真正引擎。
无论如何,世界最大经济体的增长放缓(也可能是经济衰退)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全球性的后果———全球的经济增长将放缓。如果货币机构对通胀压力做出恰当的反应,意识到绝大部分通胀压力是输入型的,而非国内需求过剩,我们也许能够安然地度过这一困难时期。但如果他们无情地提高利率来应对通胀目标,我们就应该做好最坏的准备:另一个滞胀时代的来临。如果各国央行继续沿这条路走下去,最终肯定能成功地战胜通货膨胀,但为了达到目的所付出的代价,包括失业、降薪和流离失所,将是极其惨痛的。
版权所有:ProjectSyndicate,2008. (本文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