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粮液与中国的文化变迁

作者:广南子  于 2008-2-16 06:17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文史博览|通用分类:其它日志

国人好酒,古今有之,既有《水浒》中群雄的豪饮,也有《红楼梦》中怡红众绛的风雅,更有《三国》“青梅煮酒论英雄”的辩机,一杯纯酿道尽寒暑若干,小酌微醺不觉浑然忘我……中国千年的文化与酒密不可分,酒文化和历史上各种文化进程一样因为时间的久远而越发灿烂、珍贵。 

  在悠久的中国酒文化中衍生出众多名酒佳酿,有代表性的是宋朝时出现的 “姚子雪曲”,一种由戎州绅士姚君玉创制的窖酒,也就是五粮液最早的雏形。这种利用“五种粮食”酿造出来的酒水就是“五粮液”的前身,而且在当时一举成名,成为了达官贵人与文儒雅士聚会中必备的饮品。其实,当时的下层百姓将这种酒称之为“杂粮酒”,顾名思义,五种杂粮配酿而成。

  当然这属于民间的俗称,宋朝的“中产阶级”更愿意把这种杂粮窖酒赋予更加风雅的称谓,作为五粮液的前身,“姚子雪曲”自然散发出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其实这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有着相当大的关系,宋代是中国自春秋以后又一个类似于“文艺复兴”的朝代,很多人误认为是唐朝,其实不然,真正能够体现汉文化灿烂的应该是宋朝,而且唐朝只能算是多民族文化的融合,连唐太宗李世民都是混血,何来正宗汉学?近代文化大师王国维曾经表示: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学术研究,都是在宋朝进入了最灿烂的时期。而文化的集中缔造者就是宋朝的士大夫阶层和文人雅士,如理学大派周敦颐、邵雍、朱熹等等,这些大儒也都无一例外的是“酒鬼”,这些有文化的“酒鬼”对于好酒佳酿的流传和发扬起了决定性作用。“姚子雪曲”能够流传至今衍化成“五粮液”和当时宋代文化的多元性和独立性是有非常大的关系的,酒赋予了文人雅士创作的灵感,文人雅士更是毫不吝惜的把酒作为自身文化的一部分,名作流传至今,酒亦如此!

  直到1909年,晚清遗老杨惠泉品尝了此酒以后说:“如此佳酿,名为杂粮酒似嫌凡俗,而姚子雪曲虽雅,但不能体现此酒的韵味。此酒是集五粮之精华而成玉液,更名为‘五粮液’是一个雅俗共赏的名字,而且顾名可思其义。”自此五粮液美名问世,历经数载,流传至今。

  “五粮液”不仅仅是一种酒的品牌,同时也鉴证着中国历史文化的变迁,酒与文化水乳交融,从“姚子雪曲”到“五粮液”名称的变化可以看出两个不同时期文化的差异,宋代出现的文学体裁大都比较浮华、富于想象力,无论诗词歌赋属于“浪漫主义”风格,所以作为“五粮液”前身的“姚子雪曲”自然高尚风雅。到了晚清,由于内忧外患,大多数知识分子早没有了“浪漫”的胸怀,取而代之的是自强、革命的心志,务实则是那个时代文化特征,“五粮液”的称谓通俗而不落庸俗,也是当时文风所致吧。

  五粮液与中国文化的关系纯属个人拙见,本人认为酒不单纯为酒,单一的个体是永远不会流传下来的,文化赋予了酒新的内涵,比如我所叙述的宋代文化就赋予了五粮液前身鲜活的生命力,当时不知有多少文人雅士被这种杂粮窖酒的醇厚、甘美所倾倒。其最早的“品牌代言人” 就是北宋诗人黄庭坚,一阙“杯色增玉,白云生谷,清而不薄,厚而不浊,甘而不哕,辛而不蛰”的诗道出了酒质的精髓。岁月如水,寒暑数载,历史已经逐渐尘封,但是宋代的诗词歌赋与酒都完好的流传至今,而“姚子雪曲”也成为了今天享誉中外的“五粮液”。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被互联网络包围的时代,生活节奏快,物质极大丰富。然而,中国悠久的文化底蕴也在网络中逐渐单薄,更多的“速食文化”和“时尚语言”替代了传统的诗词歌赋,但是中国酒文化却一直保留着其古朴的遗风,“五粮液”能够流传至今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中国的美酒应该有其独特文化内涵,用上佳的口感和酒文化去影响世人,“五粮液”应该传承中国自身的文化向世界展示自己,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当你小酌一杯五粮佳酿,赏阅朱熹的《菩萨蛮》,是否恍然有与古人论学的感觉呢?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广南子最受欢迎的博文
  1. 妙语连珠之英文超级94句 [2007/11]
  2. 郑州人到昆明宣传毛泽东思想 被警察抓走 [2007/11]
  3. 嫦娥奔月更加让人怀疑美登月的真实性 [2007/11]
  4. 央视英语主播芮成钢: 中国男人出轨的十大原因 [2008/01]
  5. 商务周刊封面故事:别了,摩托罗拉 [2008/06]
  6. 高屋建瓴,精辟透彻: 毛泽东对西藏平叛及国际反响的讲话 [2007/12]
  7. 贴身警卫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许世友 [2008/01]
  8. 透视中国现代民谣 [2008/01]
  9. 1959年解放军平息西藏叛乱秘照 [2008/04]
  10. 胡紫微劫持奥运议程 [2008/01]
  11. 《庄子·逍遥游》原文、白话、英译本 [2007/11]
  12. 吃在美国 [2008/02]
  13. 民国“四大美男” 汪精卫第一周恩来第二 (组图) [2007/12]
  14. 为什么移民女性更容易在西方成功? [2007/12]
  15. 五百美元在美国能买什么房子(附图) [2008/02]
  16.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给孩子的父母亲们 [2008/06]
  17. 喝茶与性格 [2007/10]
  18. 带你看透男人心(十篇) [2007/10]
  19. 汪敬煦: 美丽岛、台独与共产党 [2007/10]
  20. 民主是什么 vs 民主不是什么 [2007/11]
  21. 台独, 是事业还是商品? [2007/10]
  22. 我们是否要改变自己的性格? [2007/11]
  23. 台独本质是什么? [2007/09]
  24. 化解压力20招 [2007/10]
  25. 马云: 阿里巴巴de故事 [2007/11]
  26. 建国以来,我们外援打了水漂的清单 [2007/12]
  27. 余秋雨的读书秘诀 [2007/11]
  28. 婚姻如鞋,你穿的是什么鞋? [2007/12]
  29. 连战反台独真的那么坚决么? [2007/11]
  30. 心理问题与心理健康 [2007/11]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4-12 06:4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