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妙语连珠之英文超级94句 [2007/11]
- 郑州人到昆明宣传毛泽东思想 被警察抓走 [2007/11]
- 嫦娥奔月更加让人怀疑美登月的真实性 [2007/11]
- 央视英语主播芮成钢: 中国男人出轨的十大原因 [2008/01]
- 商务周刊封面故事:别了,摩托罗拉 [2008/06]
- 高屋建瓴,精辟透彻: 毛泽东对西藏平叛及国际反响的讲话 [2007/12]
- 贴身警卫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许世友 [2008/01]
- 透视中国现代民谣 [2008/01]
- 1959年解放军平息西藏叛乱秘照 [2008/04]
- 胡紫微劫持奥运议程 [2008/01]
- 《庄子·逍遥游》原文、白话、英译本 [2007/11]
- 吃在美国 [2008/02]
- 民国“四大美男” 汪精卫第一周恩来第二 (组图) [2007/12]
- 为什么移民女性更容易在西方成功? [2007/12]
- 五百美元在美国能买什么房子(附图) [2008/02]
-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给孩子的父母亲们 [2008/06]
- 喝茶与性格 [2007/10]
- 带你看透男人心(十篇) [2007/10]
- 汪敬煦: 美丽岛、台独与共产党 [2007/10]
- 民主是什么 vs 民主不是什么 [2007/11]
- 台独, 是事业还是商品? [2007/10]
- 我们是否要改变自己的性格? [2007/11]
- 台独本质是什么? [2007/09]
- 化解压力20招 [2007/10]
- 马云: 阿里巴巴de故事 [2007/11]
- 建国以来,我们外援打了水漂的清单 [2007/12]
- 余秋雨的读书秘诀 [2007/11]
- 婚姻如鞋,你穿的是什么鞋? [2007/12]
- 连战反台独真的那么坚决么? [2007/11]
- 心理问题与心理健康 [2007/11]
江迅
在咖啡馆读《认得几个字》,这是台湾作家张大春的一部新作。他从一个“字”说起,从“字”讲故事,从“字”讲道理,有趣。
在我邻座的同事正在用他的手提电脑,突然问了我一个很"突然"的问题:你能讲得出"我"字有多少同义词吗?我大约讲了10多个"我"的同义词。他一笑,看着计算机上的网页读着:俺、俺们、人家、我等、本人、鄙人、敝人、不肖、不才、老子、某人、仆、乃公、我们、我辈、我曹、吾、吾们、吾等、吾辈、吾侪、吾曹、小生、小人、小子、小可、小的、余、予、在下、洒家、咱、朕、寡人、孤、奴才……他读出一大串。
他接着说,有一项统计说,现在的青年人能说出"我"的同义词还不到四个。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年青人汉语能力弱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汉语弱化
前不久,广东佛山市举办"新时期佛山人精神"大讨论的书信节,书信比赛由全市中小学生参加,以"亲爱的××,我想对你说"为题。学生的书信中,令人啼笑皆非的语句时有所见。
" 妈妈生病了,像狗一样叫,看得我很心疼","妈妈像无壳乌龟,被任性的我扎得遍体鳞伤"……高年级学生根本不懂如何用比喻,比喻不恰当的例子时常出现。有个初中生写信感谢父亲时说:"爸爸,你的后半生,我将奉陪到底"。另一位中学生则将对母亲的爱表达成"妈妈,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
这表明,学生们缺乏应有的语文修养,不知道把人比作乌龟是很不礼貌的,不理解在这样的语境中,将人比作狗有侮辱的意味。他们被形形色色的流行歌曲和网络语言所包围,能在行文中用到时,会觉得是很时兴的创意,却不清楚"奉陪到底"有敌视的意味,不理解"老鼠爱大米"歌曲中的爱,与对父母的爱并不一样,用在给母亲的信中不恰当。
当下又何况中学生,就是白领阶层的汉语能力也同样弱化,时常错用乱用成语。在一次多位白领的聚会上,就听到这样的话:"你兔子三狡啊,那么多年都联系不上你。"竟然把狡兔三窟说成"兔子三狡",还有"冲当其首"(首当其冲)"夫妻本是同根生"、"油然起敬"等等。这都是白领们常常用错的成语。有的白领不了解成语的意思,错用而引起笑话,将"设身处地"理解成"身临其境",将"差强人意"理解成"不能令人满意",将" 七月流火"理解为"天气很热"。
中文弱化还体现在书写上。那天,和一帮台商聊天,一位60多岁的台商说,为什么大陆年轻人写的字都那么难看,写字是"画"字,也不再按笔划顺序,"画"出来是个样子就是了。现在的语文老师不再教学生写字了吗?其实,今天年轻的老师写得一手好字的也不多,更写不出好看的板书了。当代人似乎很少写字了,能用计算机打字就行,很多年轻人会用拼音、五笔、仓颉输入法,却说不出字的笔画顺序。
一个人的字体能代表其性格气质内涵和修养。字是一个人的"第二张脸",写一手漂亮的字,至少是有学识的体现。可如今,计算机已经把"第二张脸"毁得差不多了。就连从事文字工作的,如今用手和笔写字也凤毛麟角了。写的字漂不漂亮是一个问题,更严重的是许多人连一些字都不会写了。
一次问办公室的10个记者编辑同行,喷嚏的"嚏"怎么写,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准确书写,谁都认识这个字,就是自己写不了。在计算机上打字,无论哪种输入法,都不用记住"嚏"字的右边怎么写,敲打键盘,字就出来了。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的运用,年轻人只是把认字、写字,作为计算机化的一种过渡而已,人们的写字能力普遍退化了,字越写越少,但字写得好的,肯定在观察力、记忆力、审美观方面高人一筹。
“疯狂英语”
写好中文,说好中文,呼吁中国人学好中文,似乎不是多此一举吧。时下,社会上"重英文,轻中文"的现象相当普遍。西南政法大学的"双选会"上,很多英语过了四级、六级,甚至专业八级的毕业生,却因汉语表达能力不强而被招聘单位拒之门外。在"双选会"现场,一家地产公司向应聘年青人发放了300张申请表,表上有5个问题需应聘者写短文回答。从回收的应聘表看,求职者大多不能熟练运用汉语言文字。地产公司冯先生惋惜地说,不少求职者的英语都过了六级,但只能忍痛割爱。
记得,北京《人民日报》曾有报道说,一家外资企业需要聘请一名汉语表达能力较强的英语专业学生,在重庆几所高校几乎找遍了,却没能找到合适人选。这家公司的公关发言人称,他们接触了20多位大学毕业生,有的英语达到八级,但几乎所有的应聘者在中文写作能力测试中,连一份简单的工作计划文书都语句不通、文字拖沓。这位发言人说,公司缺少的是既会英语而又能熟练运用中文写作的人才,如果连母语都不善表达,又怎么能准确用英语与客户沟通?
如今,中国席卷"疯狂英语 "。据统计,中国超过3.5亿人在学习英语,这数字几乎相当于全世界所有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口,只是中国人的整体英语水平依然不高,绝大部分人学英语几年还是不能说不能写,主要是没有实际需要,缺少条件使用英语。如果换一种角度思考,既然掌握英语需要条件而使用英语在中国又有限,如此耗费巨大人力财力去"疯狂",是否异常呢?
难怪有人认为,满街的英语公共标识一再被批评错误百出,而京城出租车司机学了两年"奥运英语",依然中国人听不懂,洋人也听不懂。如此,还不如推广"奥运汉语",来个奥运中文多少句,在中国土地上向来京城的外国朋友推广中文,这是中国的机会。此言是否有理呢?
□ 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