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说中国人的年龄文化

作者:广南子  于 2008-3-14 16:04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文史博览|通用分类:其它日志



按说,这个年龄问题应该不会成为问题。你看,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户口本、身份证都说清楚了,该是多少岁就是多少岁,这还有什么可谈的?其实不然。就是因为中国人的年龄确实是个问题,才有必要说道说道。之所以要冠之中国人,是因为我们的年龄文化(我自己认为年龄应该成为一种文化)太复杂了,太丰富了,太文学了,太民族了,太让人有兴趣去研究研究了。因为没有研究过外国人对年龄有多少说法,所以不涉及外国人。

在阅读中你会发现,年龄问题还真是中国人的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问题虽简单,文化内涵相当丰富。我们知道,人的年龄可分为幼、童、青、壮、中、老等若干时期。人的一生,并不是简单得用阿拉伯数字就能简单概括得了的。经过煌煌上下五千年历史的熏陶,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灿烂的语言文化,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占有独特的无可替代的地位,没有哪一种语言能超越她。在这悠久的历史长河里,表述年龄的各种词汇多姿多彩,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就有许多不同的说法。这些既丰富又经典的称谓,不但是我们优秀文化的重要部分,还让我们感受到中国灿烂文化的无穷魅力。

1. 先说幼儿。

人生初度,这个“初度”就是刚出生的婴儿。古代,婴,是初生的女孩;儿,是初生的男孩。后来连起来叫做婴儿。是啊,呱呱落地,一个新生命初次来到这个未知的世界,用哇哇大哭宣告自己的诞生。所以,屈原在《离骚》中吟诵:“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意思是说,是我父亲在我初生的时候仔细端详我,还到祖庙卜兆赐给我美好的名字。后来初度被人们特指为生日。初生儿尚在襁褓,这个“襁褓”指的也是乳儿,但没有具体实指。褓,是包裹婴儿的小被子,襁,是捆束小被和用来背负的縧带。“乳儿”是指还不足一周尚以母乳为食的婴儿。所以,人们又说“吃奶的孩子”。古俗,生儿三天,要设宴招待亲友,谓“汤饼宴”或者 “汤饼会”。汤饼,是一种用汤煮的面食。因而,“汤饼之年”是婴孩别称。

自然界的事物用作婴儿的比喻,也有例子。雏,指的是刚孵化的小鸟,被用来称谓婴儿。“黄口小儿”这个名词,在古书中经常可以看到,是讥笑骂詈的话语,意思大概指别人是“无知的孩子”。因为,雏鸟的口角为黄色,“黄口”就是幼小的雏鸟,被用作婴儿代名词。形容人的忠诚、纯洁、善良、毫无邪念为赤子之心。经常讲海外赤子、赤子情怀等。“赤子”也是指刚出生的婴儿。“子生赤色,故言赤子。”刚出生的婴儿,浑身呈现赤红色,故有此语。

各地对新生儿都有大同小异的称呼,比如:小儿、幼、幼稚、幼小、毛毛、新生儿、产儿等等,都是对刚出生或出生不久、尚未长大幼儿的称谓。这种称呼比较模糊,且没有具体岁数的概念。你能说“黄口小儿”是几天或几岁?不如我们这个地方,对新生儿就有里程碑一样的数字记载:三天、十二天、满月、百天、周岁、一生日、两生日等等。这里是实指,也很具体,简单好记,没有含糊其辞。而且这些大都是古代流传下来的礼俗。在初生“三天”这一天,取名、三朝礼、洗三朝(为新生儿洗澡)、汤饼宴等,所以,听到这些名词,就是说孩子已经三天了。过十二天、满月、百天、周岁也是很隆重的礼俗。其中除了庆贺外,还有很多的诸如剃头留聪明发;脑后蓄“撑根长”——一根小辫子;穿百家衣、戴百家锁;抓周测试孩子将来的志趣爱好等。有个古词“童獃”,指的还是新生婴儿。是说刚出生的孩子痴愚无知、还不懂事的意思。

2. 再说儿童。

对儿童时期年龄的说法更多,更为复杂有趣。按笼统说法,儿童时期指的是一岁到十六七岁的时段。但是,我们说的幼年,也包括在其中一段,即三岁到十岁左右;而少年时代,指从十岁到十五六岁的时段。未成年人称为“童子”、“童女”、“童牙”、“童冠”、“童丱(guān)”、孺子、稚、稚齿、稚嫩等。“童牙” 典出《后汉书》。甘罗十二岁报国,故有“甘罗童牙而报赵”之语。

细分开来,有的词语与牙齿有关。龆龀(TiáoChèn)是古词,说的是儿童,龆与龀,意思都是指儿童乳牙脱落,开始长出恒齿。也就是说,从幼儿到儿童时期,乳牙的脱落是一个分界线。“稚齿”、“童龀”即由此而来。

有的词语与头发有关。头发是儿童成年与否的标志,而发饰也是年龄标志。”“总角”是儿童时代的发型装饰。古人不剪发,孩子头发长了,就紧贴发根扎在一起。因为扎成向上分开的两个发髻,形如角,借指幼年或少年。“童冠”、“童丱”意思相同,都是指即将及冠的男孩子。冠、丱,是儿童束发的样子。髫(tiao)的意思是古代儿童下垂的发式。所以人们说垂髫年,垂龄年,指的就是儿童。“留头”,专指女童年龄。古代女孩子幼年剃发,稍长,先蓄顶心头发,再蓄全部头发,全部蓄发叫做“留头”。古代的冠、笄就是头上的装饰。“笄”,是女子用簪子将头发簪起来的样子。古代女子十五岁绾起头发,插上簪子,以表示成年。女子十五岁开始行笄礼,“笄年”指的是十五六岁的少女。而“童女”是指女子未笄者。过去女子十五岁视为成年,按现代科学说法,十五六岁还是未成年人。古代男子二十岁实行冠礼,又称“冠年”,之前是“未冠”,之后是“及冠”。

有的词语与学习有关。幼稚不懂事的,被称为“童蒙”,识未开知就要启蒙,所以,就编出很多启蒙读物,如《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幼学琼林》等,开发儿童智力。九岁是“数数之年”;十岁是“外傅之年”;而“舞勺之年”说的是十三岁。数数之年当好理解。这个“外傅”指的就是老师。《礼记》内则说:“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古代称保姆为“内傅”,老师就是“外傅”。就是说,十岁就到了上学读书的年龄,要请老师进行系统教育,并寄宿在学校过集体生活。

“舞勺”的含义很有味道。舞勺是古代文舞的一种。还是《礼记》说:“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意思是到了十三岁,虽还没有“成童”,但要增加学习量,不光学习四书五经,还要“先学勺,后学象,文武之次也。”那么,什么是舞勺呢?原来,勺,籥也。籥(yuè)是古代《礼》中的一种文舞。到十三岁的时候,这是男孩必修的功课之一。那么,籥又是什么样子呢?籥是古代的管乐器,分为吹籥、舞籥两种形式。所吹的籥,似笛而短小,有三个孔;所舞的籥长而有六个孔,可以手执作舞具。古书说,舞勺的时候,“左手执籥,右手秉翟(dí)”,籥以竹制作,长约三尺;翟,是雉鸡的羽毛,捆在木棍上。可以想象,孩子们左手拿着竹子做的籥,右手拿着雉鸡羽毛做的翟,手脚配合默契,手舞足蹈,嘴中很可能还吆喝或者唱着什么,是不是很滑稽的样子?

十五岁谓“舞象之年”。古代十五岁,谓之“成童”,要掌握射御之术。所以,古代说舞象,也是“舞武”、练武的意思,就是使用干戈(兵器)来进行的所谓 “舞”。我觉得,“舞象”就是现在学校进行的军训。不过,现代的军训,不接触武器,而古代的军训,是用实物进行训练的,而且还进行步阵法、武器的应用等训练。

还有很多形容赞赏的词语,也被用作儿童少年的模糊年龄。如骥子、雏凤、凤雏、龙驹、德子弟、后生、小伙子等等。大都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例如:“芝兰玉树”,专指男孩,比喻有出息,是优秀子弟;“玉树临风”,形容男孩风度潇洒,秀美多姿;“雏凤清于老凤声”比喻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妙龄” 指的是十几岁的少年阶段,后专指女孩。


3. 宁馨儿

说到少年儿童的年龄,不得不提一个很特别的称呼,这就是“宁馨儿”。在读书的过程中,经常遇到这个称呼,而且有很多人还以此为名。

“宁馨儿”,一个让人听起来很温馨很浪漫的称呼。宁,是安宁、安定、康宁的意思;馨的本意是指散发很远的芳香气味。《说文》说:“馨,香之远闻者也”。《国语·周语》也说:“ 其德足以昭其馨香”。“宁馨儿”,代表了父母对“这个”孩子未来的一个祈盼和祝福。晋宋时期,“宁馨”是一句俗语,意思是“这样”。“宁馨儿”,就是“这样的孩子”。我揣摩,“宁馨儿”的发音很有可能与南方的方言有关。

王若虚考证说,“宁,犹如此;馨,语助也。”《晋书.王衍传》中记载:“王衍,字夷甫,神情明秀,见姿详雅。总角尝造山涛,涛嗟叹良久,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少年王衍拜访山涛,山涛看到外表如此清明俊秀、风姿如此安详文雅的孩子,不禁叹道:是哪个老太婆,生下这样标致的孩子!山涛还是个善于相面的好手,所以,对王衍的后来也作了预测,说他也会误尽天下百姓。历史也证明,王衍的品格龌龊不堪,为自己的安危而将国家大事抛之不顾,成为国家和民族的罪人。

由此来看,“宁馨儿”一词,含有“褒与贬”双重含义,既是说人的外貌之俊美,又隐含着人的品质欠佳之意。但是后来人们只用一点,不管其余,截取前段,做赞美之语,以至于传播过程中,成为少年儿童的专用称呼。如:刘禹锡赠《日本僧智藏》有句:“为问中华学道者,几人雄猛得宁馨”。体会诗句中意思,完全是赞美的意思。“宁馨儿”一词便成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后来专用作赞美孩子或子弟的称呼,就好像现在夸奖“好孩子”一般。如张谓有诗句:“家无阿堵物,门有宁馨儿。”是说,家中没有钱财之类的东西,但却有一个好孩子值得骄傲。

但是,“宁馨儿”并不都是“褒”意。在《南史.宋前废帝传》中记载着这样一段故事:“太后疾笃,遣呼帝。帝曰:病人间多鬼可畏,那可往?太后怒,语侍者曰:将刀来,破我腹,那得生宁馨儿!”听听,这哪里是赞美爱怜的口气?分明是恼羞成怒:我病了,你也不来看一眼,还嫌弃我。快拿刀来,剖开我的肚子,为什么我要生出这样不孝的孩子?太后的气可生大发了。我们读《容斋随笔》,其中一则随笔题目是《宁馨阿堵》,洪迈考证说“今遂以....宁馨儿为佳儿,殊不然也。......观此(指太后语),岂得为佳?”细想想,要是让这一历史典故附加在“宁馨儿”这个称呼上,人们的心里肯定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不过,话又说回来,长大后的“宁馨儿”与儿时的“宁馨儿”,应该区别对待。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儿时的教育至关重要。窃以为,那个王衍不知道受到什么思想影响,以至于被历史唾弃。而那个宋前废帝在小时候一定被溺爱得不成模样,连最起码的以孝治国也做不到,亡国之君非他莫属。这些儿时曾被称为“宁馨儿”的人,应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那句话。

即使如此,“宁馨儿”一词本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还是让人们非常钟爱这个称呼,与许多词语在历史的长河中淘洗锤炼一样,由“贬”摇身一变成为“褒”的词语很多,“宁馨儿”就是其中的一个,那一点儿不好的含义,已经在生活的记忆中被人们剔除,只留下美好的赞美为我所用。当年徐志摩就用“宁馨儿”称呼自己心爱的女人,他是不是这样的意思:啊,如此美丽典雅的女子,怎么不使我心醉呢?因此,至今人们对自己的孩子爱称为“宁馨儿”。中国文化宝库有这样的称呼,我们能不感到骄傲吗?我们能不为祖国的未来——少年儿童个个都是“宁馨儿”而感到自豪吗?




[ 本帖最后由 广南子 于 2008-3-14 16:07 编辑 ]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广南子最受欢迎的博文
  1. 妙语连珠之英文超级94句 [2007/11]
  2. 郑州人到昆明宣传毛泽东思想 被警察抓走 [2007/11]
  3. 嫦娥奔月更加让人怀疑美登月的真实性 [2007/11]
  4. 央视英语主播芮成钢: 中国男人出轨的十大原因 [2008/01]
  5. 商务周刊封面故事:别了,摩托罗拉 [2008/06]
  6. 高屋建瓴,精辟透彻: 毛泽东对西藏平叛及国际反响的讲话 [2007/12]
  7. 贴身警卫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许世友 [2008/01]
  8. 透视中国现代民谣 [2008/01]
  9. 1959年解放军平息西藏叛乱秘照 [2008/04]
  10. 胡紫微劫持奥运议程 [2008/01]
  11. 《庄子·逍遥游》原文、白话、英译本 [2007/11]
  12. 吃在美国 [2008/02]
  13. 民国“四大美男” 汪精卫第一周恩来第二 (组图) [2007/12]
  14. 为什么移民女性更容易在西方成功? [2007/12]
  15. 五百美元在美国能买什么房子(附图) [2008/02]
  16.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给孩子的父母亲们 [2008/06]
  17. 喝茶与性格 [2007/10]
  18. 带你看透男人心(十篇) [2007/10]
  19. 汪敬煦: 美丽岛、台独与共产党 [2007/10]
  20. 民主是什么 vs 民主不是什么 [2007/11]
  21. 台独, 是事业还是商品? [2007/10]
  22. 我们是否要改变自己的性格? [2007/11]
  23. 台独本质是什么? [2007/09]
  24. 化解压力20招 [2007/10]
  25. 马云: 阿里巴巴de故事 [2007/11]
  26. 建国以来,我们外援打了水漂的清单 [2007/12]
  27. 余秋雨的读书秘诀 [2007/11]
  28. 婚姻如鞋,你穿的是什么鞋? [2007/12]
  29. 连战反台独真的那么坚决么? [2007/11]
  30. 心理问题与心理健康 [2007/11]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4-12 21:0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