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文化快餐” 系列

作者:广南子  于 2008-3-17 17:29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文史博览|通用分类:其它日志

目录

1. 文化快餐
2. 电脑一代热衷“文化快餐” 文学名著为何被冷落
3. 国学“快餐化”是时代必然
4. [视频][秋雨时分]快餐文化
5. 余秋雨的点评-美味的文化快餐





1. 文化快餐

随着面包、麦当劳、肯德基和快餐盒饭在生活中的出现,快餐几乎成了我们社会生活的必须与时尚。无怪乎有人说中国进入了“快餐时代”。

  如今,这股快餐之风也吹到了文化圈内,不信,你可以看看,欣赏电视剧《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代替了阅读原著;大部头的中外名著,变成了缩写本;二十四史有现成的译本;学习古诗词,只需熟读其中的“名句”即可;想了解明清史实,就请去看影视剧戏说……这些“文化快餐”很有市场,书店里的名著缩写本和光盘畅销不衰。

  在相当一部分人眼里,“文化快餐”的最大特点就是“快”。一本砖头厚的大部头在短短数小时内就能掌握其“精华”;一段几百年的历史,像压缩饼干,被浓缩在音画兼备的影视剧中。如同麦当劳、方便面有其存在的理由一样,笔者认为“文化快餐”也并非全无合理之处。但需注意:这种东西吃得多了,也会造成营养不良。这是因为,很多“文化快餐”往往是粗制滥造,哗众取宠,甚至会使人上当受骗。

  “文化快餐”作为市场经济的衍生物,正如洪水之蔓延,充斥城乡。已经渗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它来势迅猛,甚至浸润到一向庄严的学术界。学者们近来十分热门的“话题”,在各种传媒的包装炒作之下,也变成了麦当劳的“热狗”,被捧上了台盘。“文化快餐”之不良部分正在时时刻刻争夺着健康的文化市场。对此专家指出:这是商业利益驱动的结果。因为“文化快餐”在所有文化门类中,商业化最强,也最有卖点,因此最受商家的青睐。这就不可能排除有些人为了牟取暴利,一味媚俗,不惜抛弃其中的文化内涵,只片面追求娱乐效果和感官刺激,满足欲望,最终使它栽进了不良文化的陷阱。

  那么“文化快餐”果真就一无是处吗?如果是这样,那我们又何以解释今天它是那样的大面积流行以及众多人对它的投入和推崇呢?“文化快餐”的出现表明,它既适应了人们快节奏的生活,又对缓解人们在激烈竞争中产生的紧张、烦躁的精神状态有一定的调整效用。判断一种文化的是与非,不仅要看其是否有超越时代的影响,而且更要看其能否为广大民众所接受和认同,从而促进社会发展,自古以来,阳春白雪是文化、下里巴人同样也是文化。而且,后者对陶教百姓所起的作用,要远远超过前者。“文化快餐”对百姓来说,既是乐趣和享受,也是一种最直接、最普及的教育方式。否认和轻视这种文化现象,以粗陋、不雅为由,大加伐挞,将其一举剿灭,这不仅是对文化的粗暴,而且也是对平民百姓权利的扼杀。可以说,一个缺少鸿篇巨制、传世经典的国家,没有文化;一个百姓精神生活贫乏的国家,同样缺乏文化。社会向多元化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休闲方式增多,文化的“快餐化”势所必然。所谓“快餐”,就是要让我们的文化摆脱旧有的沉重、深奥,更加易读、易懂、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当然,现在人们之所以对“文化快餐”持批判态度,主要是考虑到它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其中一些粗制滥造的东西使一些人的文化趣味暴露出了严重的沙化现象。这当然要引起我们的重视。笔者认为,一个健康的社会所推崇的“文化快餐”应当是人类创造的有精神价值的东西。用鲁迅的话说:吃的是青草,挤出来的是奶。因此,提高大众的审美情趣和鉴赏品位,远离低级趣味,自然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by 王建柱

[ 本帖最后由 广南子 于 2008-3-17 17:45 编辑 ]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广南子最受欢迎的博文
  1. 妙语连珠之英文超级94句 [2007/11]
  2. 郑州人到昆明宣传毛泽东思想 被警察抓走 [2007/11]
  3. 嫦娥奔月更加让人怀疑美登月的真实性 [2007/11]
  4. 央视英语主播芮成钢: 中国男人出轨的十大原因 [2008/01]
  5. 商务周刊封面故事:别了,摩托罗拉 [2008/06]
  6. 高屋建瓴,精辟透彻: 毛泽东对西藏平叛及国际反响的讲话 [2007/12]
  7. 贴身警卫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许世友 [2008/01]
  8. 透视中国现代民谣 [2008/01]
  9. 1959年解放军平息西藏叛乱秘照 [2008/04]
  10. 胡紫微劫持奥运议程 [2008/01]
  11. 《庄子·逍遥游》原文、白话、英译本 [2007/11]
  12. 吃在美国 [2008/02]
  13. 民国“四大美男” 汪精卫第一周恩来第二 (组图) [2007/12]
  14. 为什么移民女性更容易在西方成功? [2007/12]
  15. 五百美元在美国能买什么房子(附图) [2008/02]
  16.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给孩子的父母亲们 [2008/06]
  17. 喝茶与性格 [2007/10]
  18. 带你看透男人心(十篇) [2007/10]
  19. 汪敬煦: 美丽岛、台独与共产党 [2007/10]
  20. 民主是什么 vs 民主不是什么 [2007/11]
  21. 台独, 是事业还是商品? [2007/10]
  22. 我们是否要改变自己的性格? [2007/11]
  23. 台独本质是什么? [2007/09]
  24. 化解压力20招 [2007/10]
  25. 马云: 阿里巴巴de故事 [2007/11]
  26. 建国以来,我们外援打了水漂的清单 [2007/12]
  27. 余秋雨的读书秘诀 [2007/11]
  28. 婚姻如鞋,你穿的是什么鞋? [2007/12]
  29. 连战反台独真的那么坚决么? [2007/11]
  30. 心理问题与心理健康 [2007/11]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4-4 06:0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