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妙语连珠之英文超级94句 [2007/11]
- 郑州人到昆明宣传毛泽东思想 被警察抓走 [2007/11]
- 嫦娥奔月更加让人怀疑美登月的真实性 [2007/11]
- 央视英语主播芮成钢: 中国男人出轨的十大原因 [2008/01]
- 商务周刊封面故事:别了,摩托罗拉 [2008/06]
- 高屋建瓴,精辟透彻: 毛泽东对西藏平叛及国际反响的讲话 [2007/12]
- 贴身警卫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许世友 [2008/01]
- 透视中国现代民谣 [2008/01]
- 1959年解放军平息西藏叛乱秘照 [2008/04]
- 胡紫微劫持奥运议程 [2008/01]
- 《庄子·逍遥游》原文、白话、英译本 [2007/11]
- 吃在美国 [2008/02]
- 民国“四大美男” 汪精卫第一周恩来第二 (组图) [2007/12]
- 为什么移民女性更容易在西方成功? [2007/12]
- 五百美元在美国能买什么房子(附图) [2008/02]
-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给孩子的父母亲们 [2008/06]
- 喝茶与性格 [2007/10]
- 带你看透男人心(十篇) [2007/10]
- 汪敬煦: 美丽岛、台独与共产党 [2007/10]
- 民主是什么 vs 民主不是什么 [2007/11]
- 台独, 是事业还是商品? [2007/10]
- 我们是否要改变自己的性格? [2007/11]
- 台独本质是什么? [2007/09]
- 化解压力20招 [2007/10]
- 马云: 阿里巴巴de故事 [2007/11]
- 建国以来,我们外援打了水漂的清单 [2007/12]
- 余秋雨的读书秘诀 [2007/11]
- 婚姻如鞋,你穿的是什么鞋? [2007/12]
- 连战反台独真的那么坚决么? [2007/11]
- 心理问题与心理健康 [2007/11]
一位明清士大夫,如果他能拥有一座园林的话,不管这园子多大或多小,他的书房一定是安置在园林当中。“凡家屋住宅,五间三间,循次第而造;惟园林书屋,一室半室,按时景为精。”明人计成的《园冶》一书中如此阐述明清时代的建筑原则:家庭住宅一定要遵循方正、规范的布局,但是,园林,以及坐落在园林中的书房,却以富有情境韵致取胜。
这样的书房,据《园冶》介绍,应该选择在园林的偏僻处,让外人不能轻易发现,但是又要通过曲径、游廊等等与园中各处自然相通。《金瓶梅》当中,西门庆当官之后,也附庸风雅建了一所书房“翡翠轩”,就是依照那个时代文人书房的标准格局:从花园角门进去,转过木香棚,从两列松墙中前行,才能到达那“一明两暗”的书房。依当时的观念,书房的形式应该灵活多变,可以由斋、馆、房、室等不同类型的房屋样式组合而成,方、圆、广、狭没有定制,根据周围环境的特色,随机而变,以创造出幽胜之致。“翡翠轩”的结构就小有讲究,在书房之前接有三间小卷棚。卷棚除与书房相接的一面之外,其余三面都完全开敞,形制如“轩”, “翡翠轩”之名实际是由这一卷棚而来。卷棚的添设,不仅避免了呆板简单的房屋格局,而且,一到夏季,这里“前后帘栊掩映,四面花竹阴森”,正好作为纳凉消夏的最佳场所。
留恋在花园书斋中的文人,不是为了追逐功名而读书,一心只在享受文化生活的乐趣,因此,书斋内外,一几一砚,一草一木,都务求富有清趣。据《园冶》、《长物志》、《遵生八笺》等明人名著,书斋前面要有一定面积的庭院,种植各种花木,还应在庭中的长条石上罗列小株松 的盆景或者一两盆建兰;台阶周围遍种翠芸草,细叶成丛,绕阶生翠;墙根下可以有意地浇沃饭汁,这样,一旦下过雨,地上就会生出青苔,茸茸如绿褥。窗下还设有小小的、山石叠成的水池,金鱼曳尾水底,以增活泼之趣。院墙可以垂满 萝,也可以仅仅一带粉壁,另外,当时还非常流行用长长的松墙、蔷薇屏障绵延成回环的翠垣。
与今人的概念不同,古人认为书房不一定太大太高,明人高濂《遵生八笺》里就明确指出:“书斋宜明净,不可太敞。明净可爽心神,宏敞则伤目力。”室内空间过于敞阔,会妨碍自然光的射入,这当然会损害读书人的视力。以当时对于饮茶的重视,书房旁还要附有一间“茶寮”,这是一间简单的小室,专用于安置包括茶炉在内的一应茶具,并派一个小童仆执役其中,以便随时能够奉上清茗一杯。有意思的是,花园里的书房当中,总是设有床榻,甚至附设卧室,成为男性文人悠然独处的一方空间。这一处书房还担任着私人小客厅的功能,书房主人的亲密朋友会被邀请到这里,进行风雅的小聚。像翡翠轩有一明两暗三个房间,当中的明间就布置成客厅,在一侧的暗间里才是卧室兼书房。
在兰陵笑笑生的笔下,翡翠轩的卧室里,不仅“大理石黑漆缕金凉床”的“两边”都是“彩漆描金书橱”,而且“绿纱窗下,安放一只黑漆琴桌,独独放着一张螺钿交椅”。西门庆当然既不弹琴也不读书,不过,在书房的空间之中,于碧纱窗下安放一张琴桌与一只主人常用的坐椅,以便操琴、读书,却是明清时代的流行设计。君不见,《红楼梦》中就提到潇湘馆里黛玉“窗下常坐的一张椅子”,而让任何人读了都要难忘的优美一节则是——
黛玉……在月洞窗内坐了,吃毕药。因见窗外竹影映入窗来,满屋内阴阴翠润,几簟生凉。黛玉无可释闷,便隔着纱窗,调逗鹦鹉作戏,又将素日所喜的诗词也教与它念。
至于室内的陈设布置,自然更要色色精雅,处处显露主人的修养与品位。《遵生八笺》列出了必备的系列元素:摆放一张长桌作为书案,其上摆设各式文房用具。桌畔安置一张供主人休息之用的床榻,床头立一只小高几,几上放古铜花尊或名窑瓷瓶,其中插放鲜花,让室内花气清香;也可以换为香炉,焚 印香。作为情操的标志,墙上一定挂有古琴一张,当然,还要悬挂绘画、书法名作,此外,在壁间还要挂一只壁瓶,瓶中四时鲜花不断。依墙则摆设一张“云林几”,几上中间奉一小龛,龛内供铜佛一尊;龛的一侧摆设一盆观赏奇石,另一侧则为焚香的瓶炉三事。
当然,书房中最不可缺的乃是一座座高大的书架——当时称为书橱,一般都是依壁而立,内藏名书法贴、古画珍玩。如明末著名散文家张岱有一处叫“不二斋”的书房便是“图书四壁,充栋连床,鼎彝尊罍,不移而具。”实际上,自宋代以来,收藏风气盛行,文人往往以书房中满贮历代法书名帖、名画、古书乃至青铜器、古玉器为自豪,一座书房,同时也就是一个小小的私人文物博物馆。在这方面,元代绘画四大家之一倪瓒或许是首开风气者,他的园林式书斋云林堂在当时就名闻远近,这组建筑中又以清秘阁最为构设精心,阁内“东设古玉器,西设古鼎尊罍、法书名画”,保存着倪瓒所收藏的历代珍贵艺术品。《红楼梦》中仔细描写了探春“秋爽斋”的室内布置,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这位贾府小姐的“闺阁”没有丝毫的脂粉气,俨然一处标准的文人书房:
原来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东边便设着卧榻,拔步床上悬着葱绿双绣花卉草虫的纱帐……贾母因隔着纱窗往后院内看了一回, 说道:“后廊檐下的梧桐也好了,就只细些。”
刘姥姥感叹潇湘馆“哪象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同样的评语如果用来赞美秋爽斋,也一样适用啊!
而在晚清的《点石斋画报》中,展示有恭亲王奕别墅中书房的室内局部,可以看到,高大的书架依壁而立,长条矮几上摆设玲珑石盆景与盆花,窗前安有一架落地罩,将主人读书的所在与书房的其他空间分割开来。按当时的习惯,落地罩内设有坐炕,炕当中放置小炕几,两侧有坐褥、靠枕。在炕的两端,还放置一座装着三个抽屉的矮几,上摆花瓶、古鼎式的香炉以及座钟。炕前的地面上,则有一座当时富贵人家使用的“冰箱”,内盛天然冰块,用以降温驱暑。
秋爽斋的“不曾隔断”,与恭亲王别墅书房中落地罩的故意分割空间,作为两个很好的例子,显示出明清时代书房设计的巧变灵活、无一定之制。然而,有一个不变的原则存在着,那就是将文化实践成人呼吸其中、喜怨其中的生活方式,亦即所谓“诗意地栖居”者也。
[ 本帖最后由 广南子 于 2008-3-14 16:18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