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妙语连珠之英文超级94句 [2007/11]
- 郑州人到昆明宣传毛泽东思想 被警察抓走 [2007/11]
- 嫦娥奔月更加让人怀疑美登月的真实性 [2007/11]
- 央视英语主播芮成钢: 中国男人出轨的十大原因 [2008/01]
- 商务周刊封面故事:别了,摩托罗拉 [2008/06]
- 高屋建瓴,精辟透彻: 毛泽东对西藏平叛及国际反响的讲话 [2007/12]
- 贴身警卫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许世友 [2008/01]
- 透视中国现代民谣 [2008/01]
- 1959年解放军平息西藏叛乱秘照 [2008/04]
- 胡紫微劫持奥运议程 [2008/01]
- 《庄子·逍遥游》原文、白话、英译本 [2007/11]
- 吃在美国 [2008/02]
- 民国“四大美男” 汪精卫第一周恩来第二 (组图) [2007/12]
- 为什么移民女性更容易在西方成功? [2007/12]
- 五百美元在美国能买什么房子(附图) [2008/02]
-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给孩子的父母亲们 [2008/06]
- 喝茶与性格 [2007/10]
- 带你看透男人心(十篇) [2007/10]
- 汪敬煦: 美丽岛、台独与共产党 [2007/10]
- 民主是什么 vs 民主不是什么 [2007/11]
- 台独, 是事业还是商品? [2007/10]
- 我们是否要改变自己的性格? [2007/11]
- 台独本质是什么? [2007/09]
- 化解压力20招 [2007/10]
- 马云: 阿里巴巴de故事 [2007/11]
- 建国以来,我们外援打了水漂的清单 [2007/12]
- 余秋雨的读书秘诀 [2007/11]
- 婚姻如鞋,你穿的是什么鞋? [2007/12]
- 连战反台独真的那么坚决么? [2007/11]
- 心理问题与心理健康 [2007/11]
——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
《香港的另一面》一个左派摄影师眼中的六七十年代
著 者:蒙敏生/摄 颜文斗/编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年6月
简要目录
代 序 走近蒙敏生(颜文斗)
第一章 断面·断面
第二章 革命·浪漫
第三章 渔民·海洋
第四章 传统·时尚
第五章 孩子·老人
第六章 田园·城市
第七章 劳工·人生
第八章 红色香港
第九章 相望大陆
作者简介:蒙敏生(1919—2007)祖籍广东,生于上海,青年时赴香港谋生。1950年代,曾在电影厂短暂工作,因此开始了他的摄影。后来,在不同的公司做普通的雇员,开过快餐小店。他是一个业余摄影者,但摄影是他的生活方式,不间断地记录香港的市井风物,也在摄影棚里拍摄他理想中的社会。他的纪实摄影构成了连续的、弥足珍贵的香港史证,艺术摄影则闪耀着前卫的、理想主义的光芒。直到2005年年底,蒙敏生还平均每周拍摄三个胶卷。
正当这本书即将付印之际,传来讣告,蒙敏生于2007年6月11日凌晨2时在香港灵实医院去世,享年八十八岁。他从2006年11月4日中风躺进这家医院,一直神志不清,完全靠鼻伺维持生命。而这七个多月里,蒙先生在内地平地而起赫赫声名,这些声名于他的生命已无任何意义。他生命的意义已完全凝结在留存的近十万底片中,他的摄影将载入史册……
这批底片绝大多数是纪实摄影,从1950年代到1980年代,记录香港方方面面的社会生活,尤其是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香港的农夫、渔民、码头工人、作坊、工厂劳工、社会活动、有轨电车、市井茶肆、民俗风情、中产阶级、港九工人运动、香港风光、香港城市建设等等,这形成了一部连续的香港图片史证,仅仅从历史学、社会学意义而言,这就十分珍贵了;从图像内容而言,蒙先生记录的是香港的另一面,这就是:概貌之外的细节,成就底下的磨难,浮华背后的苦楚,功利之上的理想……同类相恤,他的摄影具有高度的人民性,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给蒙先生加一顶“香港人民摄影家”之冕。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些底片时就感叹,直到1990年代,我们还相当闭塞,不知道大陆之外在为什么拍?怎么拍?拍的如何?我们将大陆几位八十年代开始自觉、平实记录社会生活的摄影家称为纪实摄影的先知先觉者,看来是我们的孤陋寡闻下对他们的一种过誉。就摄影而言,香港的蒙敏生等人觉醒更早、实践更多、功利性更少,中国摄影史将无法忽略这样的人物。
断面·断面——从1968年“九一八”国耻纪念日到1969年农历新正
1968年,蒙敏生五十岁,所谓知天命的年纪,已经不算年轻了,但他的生活和拍摄依然青春活泼。除了记录社会民生,艺术性最高的“拟革命”和“美人”序列也是在这个年纪完成的。在蒙敏生的底片中,有从1968年“九一八”国耻纪念日到1969年农历正月初一期间拍摄的多卷,这个阶段的部分底片夹上准确标注了拍摄时间和地点,这给了我们揣摩他当时生活与心理的一个准确的时间坐标。虽然只是一个断面,却很有意思。读者可以跟着蒙敏生这个期间的拍摄路线,先对香港的多个侧面获得大致的印象,同时我们也可由此一窥蒙敏生多元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所以我们选择了“断面·断面”作为本书的开篇。
图片说明:1980年代,香港新界街头,反对日本篡改教科书签名活动。香港的近代史交织着国仇家恨,在香港高速的现代化进程中,香港民众心底仍然笼罩着被殖民和被侵略的悲情,并择机释放。本年9月18日,蒙敏生到中环日本领事馆门前,参加了纪念九一八事变勿忘国耻纪念活动,在那里呼口号,合唱《松花江上》。当日下午则到三十公里之外的新界西贡拜谒东江纵队港九大队抗日纪念碑。他对儿子说,九一八纪念活动他是“年年参加,一次不落的”。目前尚未从蒙敏生的作品里看到1968年九一八纪念活动的记录,但这张图片可以从另一侧面展示香港民众的爱国之情。
图片说明:1968年9月24日,香港九龙大角嘴,疲惫的卖水果少女。左上方柱子下还有一个小童睡在水果箱里,大概是姐弟或姐妹同在街头求生活吧。
图片说明:1968年10月6日——这天是中秋节,蒙敏生和朋友们去爬山,远景就是著名的狮子山。这卷底片的自制片夹上有一段说明:”爬山俱乐部队友于1968年中秋节日从罗汉塔山,夜攀凤凰主峰。观赏本世纪最后一次中秋月食。领队者钟庸大夫。同行者有孙宝富、蒙敏生等十三人,其中有两名女闯将。“这幅图片中正好是十二个人,蒙敏生作为摄影者不在其中。从中我们看到,当时的香港民众的生活是多元的。即便所谓“左派”,“革命”之余也有其爱好或闲情逸致。
图片说明:1969年2月18日,香港长洲岛。这天是正月初二,大人小孩都是新衣新装,孩子们在玩自行车,修车人照样出摊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