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灾祸的教训与启迪——"一战"后梁啟超的欧洲之行

作者:广南子  于 2008-3-22 09:29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文史博览|通用分类:其它日志

文/何晓明
摘自台湾历史月刊242期

在中国近代文化保守主义的发生、发展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所表现出的资本主义文明的弊端和负面影响,是极其重要的刺激因素。直接而深刻感受到这一刺激因素的,是梁啟超、张君勱等师徒一行人1918年底至1920年3月的欧洲之行。

大战后的师徒欧洲之行

辛亥以后,梁啟超依然是政坛上的活跃人物。遗憾的是,袁世凯、段祺瑞式的军阀强权表面上对梁氏礼貌有加,实际上却丝毫不给他实现「宪政」抱负的可能机会。希望破灭后的失落与沮丧令梁啟超又一次萌生出弃政从文的念头。1918年5月,他在给友人的信中「郑重相告」:「此时宜遵养时晦,勿与闻人家国事,一、二年中国非我辈之国,他人之国也。」同年10月,梁啟超会见《申报》记者时表白:「心思才力,不能两用,涉足政治,势必荒著述,吾自觉欲效忠于国家社会,毋宁以全力尽瘁于著述,为能尽吾天职,故毅然中止政治生涯,非俟著述之愿略酬,决不更为政治活动。」这一年从春至秋,梁啟超专心于中国通史的著述,勉力笔耕,其乐陶陶,「自珍敝帚,每日不知其手足之舞蹈也」。也许是用功太勤,伤及身体,梁啟超患肋膜炎及肺炎,不得不中断写作。

秋冬之际,他一边休养,一边加紧筹备以私人身分游历欧洲。此时正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战胜国之间利益再分配的巴黎和会即将举行。关于此次出游的目的,梁啟超列举了两条:

第一件是想自己求一点学问,而且看看这空前绝后的历史剧怎样收场,拓一拓眼界。第二件也因为正在做正义人道的外交场,以为这次和会真是要把全世界不合理的国际关系根本改造,立个永久和平的基础,想拿私人资格将我们的冤苦向世界舆论申诉申诉,也算尽一二分国民责任。

这次欧洲之行,准备充分,从酝酿到成行,历时一年。梁啟超本人对之也抱有极大希望,除了政治上向世界舆论申诉「冤苦」,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在思想方面也期待著幡然醒悟的收穫。从上海出发前夕,梁啟超等与张东蓀、黄溯初畅谈通宵,「著实将从前迷梦的政治活动懺悔一番,相约以后决然捨弃,要从思想界尽些微力。这一席话要算我们朋辈中换了一个新生命了。」

1918年12月28日晨,梁啟超偕张君勱、蒋百里、刘崇杰及杨鼎甫(录事兼服役)乘坐日本邮船横滨丸号离开上海,同行的丁文江和徐新六「因船位缺乏,分道首途」,另船赴欧。

经过45天的漫长航行,1919年2月,梁啟超一行抵达伦敦与先期抵达的丁文江和徐新六会合,休整一週之后,至法国巴黎,「少留观察和会情形,并代表中国为舆论之鼓吹。三月七日自巴黎出发考察各地战地,游毕仍返居法国。六月七日起游英国者一月。……七月末旬游比国。八月初旬游荷兰,末旬游瑞士。九十月间游义大利,游毕仍返巴黎,居两月。十二月十日起游德国者一月。次年一月复返巴黎,便做归国的准备了。」

在一年的时间里,梁啟超一行考察政治社情,会见各界名流,发表演说谈话,努力实现出游的初衷。在「尽国民责任」方面,梁啟超与国内保持密切联繫,通报有关巴黎和会的动态,提出自己的建议。四月末,他致电国民外交协会,「对德国事,闻将以青岛直接交还,因日使力争,结果英、法为所动,吾若认此,不啻加绳自缚,请警告政府及国民严责各全权,万勿署名,以示决心。」7月初,梁啟超又致电国内政要并转南北当局诸公,速捐私见,以谋统一。「啟超在欧数月,每遇彼都人士以内乱情形相质,则若芒刺在背,不知所对。」「中国今日如重洋遇颶,远援无补,出生入死,纯恃自力,若更操戈舟中,只有同归于尽,当此存亡俄顷,有何嫌怨之不捐,有何权利之复可恋」,书生意气之中,更显爱国赤子的拳拳之心。在「求一点学问」方面,梁啟超一行遍访贤哲,「惟学者之家有约必到,故所识独多,若在淹留半年,恐全巴黎之书呆子皆成知己矣。」特别是会见哲学巨子柏格森和大外交家笛尔加莎,「二人皆为十年来梦寐愿见之人,一见皆成良友,最足快也」,学业精进之乐,溢于言表。

1920年1月17日,梁啟超由巴黎赴马赛,22日,离马赛乘法国邮船归国,3月5日抵上海。此次欧洲之行,是梁啟超人生轨跡的一大转折。「先生这次归来后,对于国家问题和个人事业完全改变其旧日的方针和态度,所以此后绝对放弃上层的政治活动,惟用全力从事培植国民实际基础的教育事业。」(《梁啟超年谱长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896页)

心灵上的强烈刺激

历时一年有余的欧洲之行,给梁啟超等人思想以巨大的刺激与震撼。1919年6月,梁啟超在给其弟的信中报告考察之后的内心感受:

至内部心灵界之变化,则殊不能自测其所届。数月以来,晤种种性质差别之人,闻种种派别错综之论,睹种种利害冲突之事,炫以范象通神之图画雕刻,摩以回肠荡气之诗歌音乐,环以恢诡葱郁之社会状态,飫以雄伟矫变之天然风景,以吾之天性富于情感,而志不懈于向上,弟试思之,其感受刺激,宜何如者。吾自觉吾之意境,日在酝酿发酵中,吾之灵府必将其一绝大之革命,惟革命产儿为何物,今尚在不可知之数耳。

从登陆伦敦开始,世界大战对人类文明造成的深重灾难就给梁啟超一行以强烈刺激。「我们才登岸,战后惨澹凄凉景况,已经触目皆是」,「所居虽一等旅馆,每日恒不饱,……煤极缺,室中苦寒,战后尚尔,战时可想」。物质匱乏,物价飞腾,曾经富庶的欧洲各国,居然到了「要煤没煤,要米没米,家家户户开门七件事,都要皱起眉头来」的地步。就对经济的破坏而言,大战有如一场倾家荡产的大官司,没有赢家:「输家不用说是绞尽脂膏,便赢家也自变成枯腊。」不仅如此,大战暴露出的、且战后依然故我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尖锐矛盾,也令梁啟超忧心忡忡。在德国逗留期间,梁啟超就遭遇到「柏林全市饭馆罢业,旅馆也不设食,吃饭问题闹得狼狈万状,闻铁路又将罢工,果尔吾儕将困饿此间矣」。对此,他的感受是,「科学愈昌,工厂愈多,社会偏枯亦愈甚。富者愈富,贫者愈贫」,「这种现象,都是社会组织不合理生出来,想救济他,就要根本改造。」

尤其是亲临战场的考察,更令性情中人梁啟超感伤巨痛,刻骨铭心。「路上弥望,别无他物,就只有一簇一簇的丛塚,上头插著千百成群的十字架,和那破残零乱的铁条网互相掩映,此外便是破头盔咧,破靴咧,弹壳咧,马蹄铁咧,空罐头咧,东一件西一件,算是这几十里高原的装饰品。我们从总砲台出来的时候,天气本已是阴霾四合,到这时候更下起濛濛丝雨来。我们的车既已迷了路,三番五覆的迴旋停顿,我们也就几次下车分头步行。我但觉得四周围色是死的,声是死的,天是死的,地是死的。任凭你怎样热只的人,到此也是兜头一盆冷水。现在所谓光华烂漫的文明,究竟将来作和结果,越想越令人不寒而慄哩。」

马克思曾经深刻批评了资本主义文化对人类的「异化」,,即人类被自己的文明创造的成就所左右,甚至因而迷失了自己。梁啟超的欧洲观感印证了马克思的批判,他说:「我们从前自己夸嘴,说道靠科学来征服自然界,如今科学越发昌明,那自然界的威力却越发横暴,我们快要倒被他征服了。」梁啟超感叹:「我想人类这样东西,真是天地间一种怪物:他时时刻刻拿自己的意志,创造自己的地位,变化自己的境遇;却又时时刻刻被他所创所变的地位境遇支配起自己来,他要造什么变什么,非等到造出来变出来,没有人能够事先知道,连那亲手创亲手变的人也不知道。等到创成变成一个新局面,这新局面决非吾人所能料到,大家只好相顾失色,却又从这新局面的基础上,重新又再创再变起来。」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广南子最受欢迎的博文
  1. 妙语连珠之英文超级94句 [2007/11]
  2. 郑州人到昆明宣传毛泽东思想 被警察抓走 [2007/11]
  3. 嫦娥奔月更加让人怀疑美登月的真实性 [2007/11]
  4. 央视英语主播芮成钢: 中国男人出轨的十大原因 [2008/01]
  5. 高屋建瓴,精辟透彻: 毛泽东对西藏平叛及国际反响的讲话 [2007/12]
  6. 商务周刊封面故事:别了,摩托罗拉 [2008/06]
  7. 贴身警卫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许世友 [2008/01]
  8. 透视中国现代民谣 [2008/01]
  9. 1959年解放军平息西藏叛乱秘照 [2008/04]
  10. 胡紫微劫持奥运议程 [2008/01]
  11. 吃在美国 [2008/02]
  12. 民国“四大美男” 汪精卫第一周恩来第二 (组图) [2007/12]
  13. 为什么移民女性更容易在西方成功? [2007/12]
  14. 五百美元在美国能买什么房子(附图) [2008/02]
  15. 馬上不一樣! 馬英九例行發表六四感言 強烈措辭變不見(附全文) [2008/06]
  16.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给孩子的父母亲们 [2008/06]
  17. 喝茶与性格 [2007/10]
  18. 台独, 是事业还是商品? [2007/10]
  19. 汪敬煦: 美丽岛、台独与共产党 [2007/10]
  20. 我们是否要改变自己的性格? [2007/11]
  21. 民主是什么 vs 民主不是什么 [2007/11]
  22. 带你看透男人心(十篇) [2007/10]
  23. 台独本质是什么? [2007/09]
  24. 化解压力20招 [2007/10]
  25. 马云: 阿里巴巴de故事 [2007/11]
  26. 余秋雨的读书秘诀 [2007/11]
  27. 建国以来,我们外援打了水漂的清单 [2007/12]
  28. 婚姻如鞋,你穿的是什么鞋? [2007/12]
  29. 连战反台独真的那么坚决么? [2007/11]
  30. 心理问题与心理健康 [2007/11]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9 23:0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