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善"表演家"陈光标被“起底” [2016/09]
- 很多人都不知道“晚安”的另一个含义哦! [2009/05]
- 祝各位游子中秋节快乐! [2011/09]
- 老婆最爱听的一句粗话 [2009/07]
- 推荐一篇很值得国人深思的网闻:大力兴建日军将士纪念碑的紧急通知 [2011/08]
- 【绛紫湮】论爱情与金钱的关系 [2009/04]
- 你知道不知道我的父亲是谁? [2009/06]
- 把眼光放远点 [2009/04]
- 韩冰祝愿所有的朋友及家人中秋节快乐! [2009/09]
- 你可能全答错的19个脑筋急转弯 [2009/06]
- 砸老公电脑的八大理由 [2009/06]
- 组图:高金素梅率队突袭靖国神社现场直击 [2009/08]
- 让每一个孝顺的人都感动掉泪的故事! [2009/03]
- 卖豆饼老太捡1700元全额归还反成被告(组图) [2009/11]
- 电脑一族可摆杯温水能缓解眼睛干燥 [2009/09]
- 祝愿倍可亲里的女士们:3.8丽人节快乐! [2009/03]
- 愿您在“社会纵横”中找到意想不到的快乐! [2009/03]
- 深夜最后一班公交车 [2009/08]
- 《社会纵横》别笑,这不是笑话! [2009/06]
- 3.14一个快乐的日子 [2009/03]
- 偷梁换柱玩隐藏 班农出镜演双簧 [2019/04]
清明时节我想起了他[转帖]
我不知道该用一种回忆、记忆还是怀念来说到他,这是一个曾经在我的学生学习生活中很重要的人,想到他的时候是一种很复杂的心情。
他的相貌现在已经十分模糊了。只记得他年龄约五十岁左右,脸上棱角分明,黑且瘦。比较清晰的记忆是他身形高大,头高昂着,走路目不斜视,腋下总是夹本书,另一侧肩膀老倾斜着。还有一点是他烟抽得很凶。他的家离学校很远,也少见他回去,平时他和其他老师一样在校食堂吃饭。
他以威严被人知晓,也因带的毕业班升学率高而闻名。很多学生及学生家长都以在初三时进他的班为荣,而我则是很难堪地作为他的学生进入了初三。
那是升入初三后上的第一节课,也是跟他上的第一节课,却成为记忆中的一个定格画面。上课前,同学们因新分到一起都兴奋地说说笑笑,教室里闹哄哄地。我也回头和后座的同学聊得起劲,忘记她说了一句什么话,我忍不住放声大笑起来。可就在这时,班里突然静了下来,后座同学狠狠地推了我一下,我扭过头来一看,他脸色阴沉地站在教室的前边,两手交叉地抱着胳膊正盯着我,同学们表情复杂地看着我。他走过来,凑得我很近,用一种怪怪的口吻低低地对我说:“你笑得可真动听!”然后,他迈步上了讲台!我当时都能感觉到自己的脸在发烧!
下课后,几名同学拉上我到教室外面。上届的学姐(复读生)们有几个也走过来,一起安慰我。其中一个说:“老师就是看着有些严厉,你好好学习,成绩好了,他就会改变态度的。”我看了一眼说话的女生,眼睛大大的,皮肤白白的,头发梳成两个辫盘在头顶上很好看的样子,衣着不但干净整洁而且给人一种姑娘的美感,毕竟是大女生,很漂亮的!听她说话的声音,看她的样子,我就喜欢上了她。她,就是群。时间不长,我俩成了好朋友。
也果然如群所说,在接下来的第一次摸底考试发卷子的时候,他在讲台上很响亮地叫着我的名字,大声地说:“新生中惟一一个成绩好的”,然后看看我,“下课找我补基础的东西”。等放学去他办公室时,我才发现他给群等复读生们早在“开小灶”讲小课。讲课时他很严肃,从基础语法讲到写作特点,而且还从名篇佳作里优中选优,让大家背下来,背不过的他很严厉地批评;不讲课时,他也和大家说说他的学生时代,他当初成名成家的理想,给我的感觉是大家既畏他也从心里敬他。有时时间早就帮他干些什么,而他一般是让群去买烟、买吃的干点杂活什么的(后来时间长了,群也常带上我去老师宿舍,帮他收拾屋子什么的)。而他对我的态度和大家也不一样,我是惟一一个新生,年龄又小,他说话不再那么尖刻,而是温和地笑咪咪地,但每周给我两篇,要求是必须记住。现在想起来是可以用恩威并用来说他对我的态度。收获是很明显的,许多的名篇佳作,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高尔基的《海燕》等在那个时候我已琅琅上口了。
时间过得很快,转过年五月份,就到了毕业前的初选。大家一下子就紧张起来,加班学习的气氛更浓了。可就在这时,事情也来了。
记得当时是个星期五。天下着小雨,黑沉沉的,讲完课,大家因着急回家都有些匆匆忙忙,他和平常一样叫住群和她同村的一女生待会儿,让我们家远的先离开了学校。
因为周六周日没加课,又马上迎考,我就自己一直在家复习。可周一到校,却发现大家诡诡秘秘的,尤其是平时和我一起加课的复读生们,凑在一起交头接耳。看我走过去,不是说“别和她说”就是“学习去”,其中一个大点的学姐对我说:“云,晚上别再去加课了”。“为什么?”“叫你别去就别去,晚上跟我早回家。”她突然严厉地说。什么意思?!让人莫名其妙,还那么凶!要是群就不这样!我满眼搜索,才发现群竟然没来上课!
他来上课情形也不同了。其他几个班的同学,全都堆在教室门口看着他,而下课后,又都目送他远去。究竟是怎么了,没有一个人肯告诉我。这使我又一次想到群,要是她在会告诉我的。于是,第二天大课间,我就跑到群的家里想见到群,奶奶出来说:“群病了,到姑姑家看病去了。”看着老人躲闪的目光,我满是狐疑地离开了。
第三天的时候,他让人叫我到他的办公室。正在看书的他没有抬头,问我去看过群没有。我实话实说:“去了,奶奶说她病了不在家没有见着。”他略微楞了一下,抬起头来,看看我:回去好好学习吧。
接下来上课时,他每节课都几次地提问我,从知识点到语法点,哪里掌握得可以,哪里掌握得不行,他不停地指出来,不停地给我讲。
到第五天,他就不再来上课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见到过他。而群也就此辍学,再也没有回到学校。
过去了很长时间以后,我才陆续知道当时的情形:我们离开后,他留下了群一个人。当群的家人找到她时,她衣衫不整、头发凌乱地躺在一个废弃了的大门洞里。
现在想起来,我当时的反应是强烈的。宣布校长当班主任,别的语文老师上课后,我整整两周没有去上课。学校的不少老师是哥哥们的老师和同学,既想让我快点回去上课,又不便于和我讲明真相。更难的是我自己不知道怎样调整自己,因为我就是感觉不对劲,却不知道是那里不对。最后,还是几名学姐一起来到我家说明真相。这对我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只说了句“你们胡说”就猛地把她们给推了出去。当天晚上的自己,现在想起来都感觉到用任何语言来描述都是苍白无力的。
我的语文基础、作文基础在当他学生的那一年得到了系统的教化,进入高中还有以后上军校,我都是校报的编辑,而在高中的学习生活中,我的语文成绩一直是全年级的第一名!那一年的学习生活给我打下了坚实的文字和文学基础。当然,产生的其他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
在别人评判他时,我的心空空的,不知道也不想说什么。那一年,我们班是他带毕业班以来的“滑铁卢”:只有三个复读生和我考上了普通中学!
时隔多年,回到老家,再和学姐们相聚时,旧事重提,我只好作答:
“当你对一个人的尊敬达到高山仰止时,他却轰然倒塌了,你的心也被抽空了”。环顾四周,学姐们和我一样泪光莹莹。(文章来源:《华夏文化传播网》作者:依依然)
尤其是当他辞世的消息传来时,我长时间地呆坐着,脑子里一片空白,心底深处里有关他和初三那一年的记忆不停地撞击着我。清明节到了,我想写写他。
那一年,我参加中考因户口问题回到农村老家上初中三年级,他是我的班主任老师。他的相貌现在已经十分模糊了。只记得他年龄约五十岁左右,脸上棱角分明,黑且瘦。比较清晰的记忆是他身形高大,头高昂着,走路目不斜视,腋下总是夹本书,另一侧肩膀老倾斜着。还有一点是他烟抽得很凶。他的家离学校很远,也少见他回去,平时他和其他老师一样在校食堂吃饭。
他以威严被人知晓,也因带的毕业班升学率高而闻名。很多学生及学生家长都以在初三时进他的班为荣,而我则是很难堪地作为他的学生进入了初三。
那是升入初三后上的第一节课,也是跟他上的第一节课,却成为记忆中的一个定格画面。上课前,同学们因新分到一起都兴奋地说说笑笑,教室里闹哄哄地。我也回头和后座的同学聊得起劲,忘记她说了一句什么话,我忍不住放声大笑起来。可就在这时,班里突然静了下来,后座同学狠狠地推了我一下,我扭过头来一看,他脸色阴沉地站在教室的前边,两手交叉地抱着胳膊正盯着我,同学们表情复杂地看着我。他走过来,凑得我很近,用一种怪怪的口吻低低地对我说:“你笑得可真动听!”然后,他迈步上了讲台!我当时都能感觉到自己的脸在发烧!
下课后,几名同学拉上我到教室外面。上届的学姐(复读生)们有几个也走过来,一起安慰我。其中一个说:“老师就是看着有些严厉,你好好学习,成绩好了,他就会改变态度的。”我看了一眼说话的女生,眼睛大大的,皮肤白白的,头发梳成两个辫盘在头顶上很好看的样子,衣着不但干净整洁而且给人一种姑娘的美感,毕竟是大女生,很漂亮的!听她说话的声音,看她的样子,我就喜欢上了她。她,就是群。时间不长,我俩成了好朋友。
也果然如群所说,在接下来的第一次摸底考试发卷子的时候,他在讲台上很响亮地叫着我的名字,大声地说:“新生中惟一一个成绩好的”,然后看看我,“下课找我补基础的东西”。等放学去他办公室时,我才发现他给群等复读生们早在“开小灶”讲小课。讲课时他很严肃,从基础语法讲到写作特点,而且还从名篇佳作里优中选优,让大家背下来,背不过的他很严厉地批评;不讲课时,他也和大家说说他的学生时代,他当初成名成家的理想,给我的感觉是大家既畏他也从心里敬他。有时时间早就帮他干些什么,而他一般是让群去买烟、买吃的干点杂活什么的(后来时间长了,群也常带上我去老师宿舍,帮他收拾屋子什么的)。而他对我的态度和大家也不一样,我是惟一一个新生,年龄又小,他说话不再那么尖刻,而是温和地笑咪咪地,但每周给我两篇,要求是必须记住。现在想起来是可以用恩威并用来说他对我的态度。收获是很明显的,许多的名篇佳作,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高尔基的《海燕》等在那个时候我已琅琅上口了。
时间过得很快,转过年五月份,就到了毕业前的初选。大家一下子就紧张起来,加班学习的气氛更浓了。可就在这时,事情也来了。
记得当时是个星期五。天下着小雨,黑沉沉的,讲完课,大家因着急回家都有些匆匆忙忙,他和平常一样叫住群和她同村的一女生待会儿,让我们家远的先离开了学校。
因为周六周日没加课,又马上迎考,我就自己一直在家复习。可周一到校,却发现大家诡诡秘秘的,尤其是平时和我一起加课的复读生们,凑在一起交头接耳。看我走过去,不是说“别和她说”就是“学习去”,其中一个大点的学姐对我说:“云,晚上别再去加课了”。“为什么?”“叫你别去就别去,晚上跟我早回家。”她突然严厉地说。什么意思?!让人莫名其妙,还那么凶!要是群就不这样!我满眼搜索,才发现群竟然没来上课!
他来上课情形也不同了。其他几个班的同学,全都堆在教室门口看着他,而下课后,又都目送他远去。究竟是怎么了,没有一个人肯告诉我。这使我又一次想到群,要是她在会告诉我的。于是,第二天大课间,我就跑到群的家里想见到群,奶奶出来说:“群病了,到姑姑家看病去了。”看着老人躲闪的目光,我满是狐疑地离开了。
第三天的时候,他让人叫我到他的办公室。正在看书的他没有抬头,问我去看过群没有。我实话实说:“去了,奶奶说她病了不在家没有见着。”他略微楞了一下,抬起头来,看看我:回去好好学习吧。
接下来上课时,他每节课都几次地提问我,从知识点到语法点,哪里掌握得可以,哪里掌握得不行,他不停地指出来,不停地给我讲。
到第五天,他就不再来上课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见到过他。而群也就此辍学,再也没有回到学校。
过去了很长时间以后,我才陆续知道当时的情形:我们离开后,他留下了群一个人。当群的家人找到她时,她衣衫不整、头发凌乱地躺在一个废弃了的大门洞里。
现在想起来,我当时的反应是强烈的。宣布校长当班主任,别的语文老师上课后,我整整两周没有去上课。学校的不少老师是哥哥们的老师和同学,既想让我快点回去上课,又不便于和我讲明真相。更难的是我自己不知道怎样调整自己,因为我就是感觉不对劲,却不知道是那里不对。最后,还是几名学姐一起来到我家说明真相。这对我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只说了句“你们胡说”就猛地把她们给推了出去。当天晚上的自己,现在想起来都感觉到用任何语言来描述都是苍白无力的。
我的语文基础、作文基础在当他学生的那一年得到了系统的教化,进入高中还有以后上军校,我都是校报的编辑,而在高中的学习生活中,我的语文成绩一直是全年级的第一名!那一年的学习生活给我打下了坚实的文字和文学基础。当然,产生的其他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
在别人评判他时,我的心空空的,不知道也不想说什么。那一年,我们班是他带毕业班以来的“滑铁卢”:只有三个复读生和我考上了普通中学!
时隔多年,回到老家,再和学姐们相聚时,旧事重提,我只好作答:
“当你对一个人的尊敬达到高山仰止时,他却轰然倒塌了,你的心也被抽空了”。环顾四周,学姐们和我一样泪光莹莹。(文章来源:《华夏文化传播网》作者:依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