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功珍藏

作者:ilovedarcy  于 2007-8-26 23:00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感悟小宅|通用分类:其它日志

 

漫 话 捧 功 之 提 高

                                                    老 周

   智能气功问世二十余载,受益大众数以百万计。然多有功友初练收获甚大,之后虽多年坚持,却停滞不前,难有进步。究其原因,多因练法问题,一直按入门的那一套来,没有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很容易就练疲塌了。

    在此结合神气并重的练法和《精义》里提到的练功要领 ,谈谈捧气贯顶法的提高,希望对功友们能有些启发。谈的内容应该都能在书本或讲义中找到,不会旁逸斜出,只是比入门要求高一点,内容丰富一点罢了,纯熟之后就又复归于简单,用我们智能气功的惯用语,叫上升了一个螺旋。因为内容太多太杂,讲起来难有章法,就谈到哪里算到哪里,随意一些。

*捧功总纲* 

    捧气贯顶法是智能动功的第一步功,练外混元。要求神与气合,以意引气,通过形体姿势的开合来配合意念导引的开合,从而引动内气外放,外气内收,畅通人体与大自然混元气交换的通道,使内外的气充足,形成初步的人天混化。

    应该说,这是一段纲领性的文字,它交代了捧功的练功内容、方法、功效,说出了捧功的根本实质和要领。我们下面探讨的问题都是为了充实这个纲领的内容,也都超不出这段文字的范围。

    捧功的练功内容,就是一个外混元,包括三层气的混化——大自然虚空的气、自身混元气弥散在身体周围的部分、体内的混元气。

    捧功的练功方法,主要是神气并重的练法,神为主宰,与气相合,形体姿势处于从属地位,是用来配合意念的(当然,形体运动必然会有形引气的内容,不过不是本功重点罢了)。

练功的十个基本的原则和要领

一、 以腰带动

    以腰带动是练习动功非常重要的要求,从智能功问世以来就反复强调,大家都知道,也都会说,却很少有人明白到底怎么带。有人说要松了腰才可以,可是这么多年,也没见到个真松了的。98年校庆时曾经问过一个学弟:你们老师讲以腰带动了没有?回答说:讲了。问:怎么讲的?说:捧功第三节转体的时候要以腰带动啊。套用一个现代网络流行词说当时的感觉——晕!

    其实以腰带动并非要腰真松了才可以,松与不松都是相对的,松动一点用一点就是了。以腰带动其实是个周身整体性的要求,太极拳里讲得很明白:力发于足,主宰于腰,形于四肢。做动作的时候注意体会:动作要进行,足先蹬地,地有一反作用力,传导到腰,然后由腰传导到四肢。慢慢找到感觉了,以后就会带了,这样每个动作都跟腰连上,而腰本身通常是一凸一松的运动。一般来说,足一踩腰发力的时候,就是动作转换的时候。而动作的过程,就是起点——运行——终点,终点又是下一动作的起点,终点变起点的时候,就是腰部运动、转换的时候,所以说转换在腰。

    谈到以腰带动,其实还有两个内容——三圈相摞和一身备五弓。

   “与胯骨尖相平之体圈为底圈,与肩胛骨下角相平之体圈为中圈,与眉相平之体圈为上圈。当腰能放松后,则可行‘三圈相摞’。底圈固定不动,百会上领牵动肩颈上拔而中圈随上圈上拔,而后中圈下落,上圈下落,要注意从身内以气相连,则全身成整体矣。”——《精义》

    这个内容很多老师以为只有在站庄的时候才能用,做动作的时候就不可以,其实不然。运动时,当足下踩,百会必然上领,三圈自然拉开,此时是腰部力量转换时候,也是动作转换的时候,当动作运行时,三圈自然相摞。

    一身备五弓,“即脊柱是一张弓(是总弓),腰部是弓背,尾闾与颈部为弓稍;两上肢是两张弓,肘部是弓背,手与肩(至大椎)为弓稍;两下肢是两张功,膝是弓背,足与胯至骶部为弓稍。腰部一动,即可牵动这五张弓,此时之气是从筋骨向外传出的。”——《精义》

   这个内容也是,很多人都知道是哪五张弓,可是腰不会动,也就用不了。其实腰会动了,“力发于足,主宰于腰,形于四肢”,五张弓的运动自然就有了。

二、 动势圆活

    圆活指每个动作的过程要圆,动作运行要圆,动作中肢体转动的角度要圆。这个很容易理解,就不多说了。“圆的含义还有旋转之意,任何动作的运行过程,都不是纯直线运行,而是有一定的旋转的运动,其动势或显于形之外动,或隐于形内之意动。动作的往复过程,不是直去直回,是呈圆而旋之势。”这个讲的是缠丝劲,以推揉为例,一般来说,收时上外下内(臂)或者前外后内(腿)的运动为顺缠,推时上内下外(臂)或者前内后外的运动(腿)为逆缠。

三、 外三合

    即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可左与左、右与右合,也可左右交叉相合,也可左左、右右、左右交叉相合。说来说去,就是练的一个整体性。

    介绍一个锻炼前三个要领的方法,简单、实用、高效、快捷。此法为个人体会,不曾在别处见到。

    两脚并拢(不要太紧),周身中正,两手自然下垂。肘膝同时转圆,圈不要太大,转起来就可以了,按一个方向转,或前外后内,或前内后外。周身放松,随肘膝的运动自然运动。

    肘膝运动,脚自然一踩一松,百会一顶一松,熟练了,放松了,则腰部自然运动,这样慢慢就体会到“力发于足,主宰于腰,形于四肢”了,也就可以初步体会到以腰带动的滋味了。

    肘膝运动,腿、臂、脊柱自然一紧一松,多体会体会,就初步感觉到什么是一身备五弓了。

    肘膝划圆,前外后内为顺缠,前内后外为逆缠。体会上下肢的旋转运动,就明白什么是圆活了。

    肘膝同时划圆,自然肘与膝合是没问题的了,其他几合自然也没问题了。

    可以说练好了这一个动作,对捧气贯顶法动作的理解基本就没有问题了,这里边都有了。

四、欲收先放

    欲收先要放,这是捧气贯顶法的一个特点。内气外放,与虚空气相合,再收回来。内气外放,一方面是与外气结合,一方面也打开了气的通道,使外面的气更容易收进来。在动作上,也会体现这个内容,一合之前必有一开。具体内容,功法里讲。

五、形体放松

    关于形体的放松,这里只强调一个内容,就是用意不用力,做所有的动作都以放松为前提,能做到什么程度就做到什么程度,不要勉强,姿势做不标准的意念到位即可,以后随着意气的充斥形体可自然放松到位。所谓用意不用力,并非一点力量都不用,而是不用没有必要的力,所用力量只够维持自己做动作就可以了——多一分则紧,少一分则懈。这样,形体获得最大程度的放松,意和气更容易充斥渗透,一切动作都在自己掌控之中,慢慢就把拙力换掉了。

    这个实际上是属于自然式练法。练功分为自然式和强迫式两种,两种都要有,形式并不矛盾,效果殊途同归。自然式讲究松静,从形体到精神,到练功形式和时间,一切强调自然二字;强迫式讲究规范,姿势要尽量合度,动作要尽量标准,一切要符合要求。撑臂是最典型的强迫式练功,自92、93年兴起之后,强迫式练功占据了主要地位,一说好好练功就想到耗功,想到用力,想到吃苦,自然式就很少有人懂也很少有人提了。

六、精神集中

    意念集中、专一是智能气功运用意识的根本**。初练只要求把精神活动集中到练功的内容上来,关于集中,老师讲过专门的练法,如观球法、看线香法等。要提高了,我们就用到更进一步的方法——意念专一,就是所谓的收视返听,要求眼看耳听意想——精气神合一。眼看,其实眼球是不动的,用神光来照,一照,意识里就是透明的、虚的,无形无象的,不看实体,看到了也不要理。耳听,听内外虚空、听气的运动,一听,就是无声无息的,因为虚空和气是没有声音的,这就是以虚印虚。在外可能能听到外界的喧嚣,在内可能能听到心跳、胃肠蠕动、肌肉骨骼运动摩擦、血液流动等声音,听到了也不要理它,意识只是结合内外虚空的声音——虚音。意想,意念一想,就是似想非想、若有若无的,动念只在转换时,转换的时候念头一动——外放了或者内收了或者其他,动过之后就不管了,保持灵知灵觉,有什么变化,知道,但是不管它。肾开窍于耳,而肾主藏精,这里耳朵就代表了精;眼为使气之神,代表了气;意念是精神活动的一部分,代表了神。如此,眼看、耳听、意想合一了,就称为精气神合一。将来这个看听想的合一,还要包括所看能看、所听能听、所想能想的合一,现在一般达不到,知道有这回事就可以了。

    一句话,精神集中的要求就是要眼看耳听意想三结合——精气神合一。

七、内外相合

    这个是意境上的要求。捧功直接就进行人天混化,混化的方法是开合出入,混化的结果是内外合一,使内外气形成一个整体(更高的说法这里用不着,所以不提)。这个整体,是内外气的整体,也是内外虚空的整体。要求我们在练功的时候,时刻与这个整体相结合:神与气合,就与这个整体的气相合;以意引气,引的也是这个整体的气;精神集中,就集到这个整体的中;精气神合一,就合到内外整体这个一。

    在整个练功过程中,时刻观照着这个整体,一走神,整体就丢了,自己就知道,可以马上回来,实际上是给精神活动设置了一个栓马桩,不说心猿意马么,弄一个桩子栓住它,就好控制了。由此原理,体会任何要领的时候都可以这样,体会一个百会上领,整个练功过程不丢(当然别的要求一样有),试试看,感觉肯定不一样。

    前面我们说动念总在转换时,捧功中多是一开一合的转换,开合都是内外整体的开合。开合,要注意意念的虚实变化,开非全开,合非全合,开中有合,合中有开,内外一体。这么讲,看似似复杂,实则简单。练功分虚实,一般三七用得较多,大概即可,意念毕竟无法精确量化。开合的时候,气不可能全出或全入,意念也是如此,所以说开非全开,合非全合。开,意念七分在外三分在内,此为外实内虚,在内三分即是开中之合;合,意念七分在内三分在外,此为内实外虚,在外三分即是合中之开。所谓开合,实际就是在内外整体这个背景下,意念内外重点的转移,内外整体时刻不丢。另外注意,导引的时候,内外气一起导引,意念内外等半。

    再说转换,任何动作转换之间,心中必有一静,此时内外无别、虚灵明净,是非常好的养。这一静,虚实上内五外五,是开合之间的过渡,在某些时候也可以是开与开之间的一个小合或者合与合之间的一个小开。这点要注意。

    内外相合,其实还有其他内容,如混元放松法和九宫十三门,都可以安排到捧功中练。

    作为正功,捧功的功效是非常全面的。很多功友对超常智能很感兴趣,喜欢练那些小功法,其实捧功这方面的效应也很突出。看上面六七两条,我们仅分析一下实现超常接收功能的四个条件:一,神气充足,捧功这方面的功效是不言而喻的;二,心念专一,上面讲的精气神合一,包括了;三、心虚神静,我们要求心神贯注到内外合一的整体上来,这个整体是虚空的整体,本身是虚灵明净的,跟它一结合,精神本身也虚灵明净了,这个要求就有了;四,内外相合,内外一体,一开一合,本身就是内外相合的要求,再加上混元放松和九宫十三门,齐了。如此练法,对练超常智能的效果是非常突出的,以前办过一些提高班,学员有有基础的也有没基础的,15天班,每天3小时,一百多人的班,出透视的总有那么20左右个。

八、三种力量

    在起式回照印堂后两臂外展时,我们有一个要领,注意三种力量——两臂之间气的吸引力(两臂之间有气相连);两臂外侧气的阻力(人在气中);两臂之间大气球充涨(意动气动,意念外开引起的)的力量。其实这三种力量,不仅在两臂外展的时候才有,而是存在于任何一个动作当中。吸引力,臂与臂间、臂与躯干间,气都是整的,相互远离的时候,必有此吸引力,一如拉气时双手之间的开;阻力,由于人在气中,所有动作,必有此阻力,一如人在水中的运动;充涨力,这个是仅限于两臂外展这个动作时的说法,其实做任何动作,意动气动,必有与动作方向一致的气的运动,如此产生的力量为第三种力。

    这三种力量,可以在练功时专门体会,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作为气功生活化的内容。

九、三个阶段

    前面提了这么多要求,我们也许感到无所适从,也无法一下子做到。这些内容,要一步一步一个要领一个要领地去体会。大致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1、形体阶段,以形体动作的要领为重点,兼顾意气的要求,为将来打下基础。要求我们一个要领一个要领地去体会,一个要领很熟练了,形成习惯了,再体会下一个,避免狗熊掰苞米的现象。

2、意气阶段,此时形体动作已经很熟练很自然了,就以意气为重点,体会意气的变化。精气神合一,内外相合,虚实转换,三种力量。

3、神的阶段。形松了,意专了,气足了,自然就进入练神的阶段,主要体会神和虚空那种虚灵明净的状态,使所练之气更加精细,向神意混元气的层次转化。

十、方便说与实在说

    功夫的东西实际上是个整的,诸多要领都是对整体状态的不同侧面的描述,诸多要求都是为了帮助体会这个整体状态。分了那么多类,列了那么多条,只是为了说来方便,不可拘泥于某个要领某项要求。归根结底,捧功就是捧功大纲里所说的内容。熟练之后,动作归结为一个动作——腰为主宰的全身运动(力发于足,主宰于腰,形于四肢);意念归结为一个意念,一开一合;意境归结为一个意境,内外一体。

   暂时先谈这么几条,下面结合具体的练功内容来说说。

 

起式:

(一)翘掌,下按拉气,前推、后拉,前推、后拉,前推、后拉。松腕转掌。

    动作:小指带动,掌、腕、小臂、肘、大臂依次旋转,力量自然传导到肩,成掌心向后。中指尖带动,徐徐翘掌,掌根微微一坐,掌心内含。臂自然伸直,肘部放松。指尖引领前推,掌心外凸,至15度掌心放松自然内含,后拉,掌心外凸,回体侧掌心放松自然内含,如此重复,掌心含——吐——含。在此过程中,关节自然旋转,以肘为例:推,肘后内前外方向旋转,此为顺缠;拉,肘外前内后方向旋转,此为逆缠(以大拇指为标记,外旋为顺缠,内旋为逆缠)。肘部如此,膝亦亦然,正是所谓外三合中的肘与膝合。手腕放松,小指带着手掌借重力作用转1/4个圆,腕肘肩依次旋转,恢复两手自然下垂。

     意念:转臂,意气外开。翘掌,意念引动地气(地下虚空的气)上升。坐腕,意与地气相合。前推,意气(想到背后两只手向后推出)前后外开,后拉,意气前后内合。松腕转掌,意气内合。在拉气过程中,意念也可随掌心含吐开合(吐开含合),也可同时兼顾(推拉,前后开合;含吐,与地下开合)。如此,转臂外开,翘掌内合,坐腕外开,含掌内合,推开拉合(吐开含合),转掌内合。

    注意:每一个开与合之间,都有一静。最后一个拉气回体侧为合,松腕转掌又是合,在两合之间,心中一静,内外无别,为一小开。

(二)捧气上升,与肚脐平,回照肚脐,转掌心向下,想两侧外展,至背后回照命门。

   动作: 两臂捧气,肩起带肘,肘起带腕,腕带掌指,体前上升。在此过程中,肩带肘起,肘起肩落;肘带腕起,腕起肘落;腕带掌指,掌指起而腕落。力量由根节传动到梢节,力过即松。在起的同时,虎口带着,掌心含着(如能关节旋转,顺势含吐),小指兜着。关节前外后内方向旋转,此为顺缠。与肚脐等高,两臂随意气自然向外膨胀(欲收先放),然后回照肚脐。小指带动转阴掌,掌、腕、小臂、肘、大臂依次旋转,力量自然传导到肩。外展,逆缠,运臂过程掌心顺势自然含吐,掌始终与肚脐命门等高。展到不能再展,两肘向后外微微泛张,两手拢气回照命门,此时小指微扣,掌心内含,正对命门。

    意念:两臂捧气,意念引动地气沿身体内外同时上升,在上升的同时向外膨胀。关节可以缠丝转动的,意念可边上升边膨胀,边随掌心含吐开合。与肚脐平,心中一静,意气向外一膨胀,与虚空之气相合,然后回照肚脐,意念注意丹田的同时,兼顾内外。转掌,意气外开。外展,意念注意虚空的同时连着丹田,至背后。回照命门,意念带着背后虚空的气,收回丹田。

    注意:回照肚脐命门时,以前有的老师带功,强调照肚脐要想到命门,照命门要想到肚脐,一二节的点按也有此要求。这个是强调意念要穿透,而我们意念到丹田,同时内外兼顾,已经是进一步的要求了。内外气本是一体,意气往丹田一注,如平静的水面丢了一个石子,内外都有变化,这个时候就不要局限于照肚脐想命门,照命门想肚脐了,周围都要照顾到。

(三)顺势上提,至腋下贯大包,转指尖向前,向前平伸,与肩等宽,回照印堂。

    动作:顺势上提,肩提肘、肘提腕,至腋下中指点大包,此时肩要放松,中指可在大包沿前下后上的方向划一小圆然后贯气。两肘后靠,转指尖向前,肩沉推肘,肘推腕,同时指尖带着腕肘肩向前伸出。与肩等平宽,中指尖轻轻一抻,然后回照印堂。

    意念:随两手上提,意念连着身体的正中,沿身体内外同时上升。腋下点大包,意念透过大包到胸中(自然与身体当中升上来的气合住),兼顾整个胸腔内外的变化。前伸,意念前后外开,与虚空相合,指尖一抻,意念再外开(欲收先放),而后随中指回照自然透过印堂,内合于脑中心。脑中心虚灵明净,照着内外整体的虚空。

(四)两臂外展至体侧,转掌心向下,连续转掌心向上划弧,至头顶上方,两手相合。

    动作:臂膀外撑,两臂外展,边展边以小指带动转掌,两臂逆缠,至体侧,正好掌心向前。小指带动转掌心向下,连续转掌心向上,带动腕肘肩,整臂翻转。肩带肘带腕向上划弧,直臂上捧,关节顺缠(掌心自然含吐)。至头顶,中指尖轻轻相接,而后两手相合,轻轻上拔,百会上领,尾闾下垂,足向下踩,把周身的关节轻轻抻拉开。

    意念:随两臂展开,脑中心照着虚空连着体内。转掌心向下,意与地气相合,随两臂翻转,意与上下虚空的气融为一体。臂上捧,身体周围的气同时向上聚拢,此过程可随掌心含吐开合。中指指尖轻轻一接,自然心中一静,气由身体当中贯入,竖通横散,意气自然充斥身体内外。两手相合,意气收回身体当中,随两手上拔冲开头顶与上方虚空的气相合,随足下踩与地气相合,顶天立地。

(五)沿体中线下落,至胸前合十。

    动作:松肩落肘,两手借重力作用匀速下落,距头顶大约10公分,向前滑落,至胸前成合十手。肩要放松,大臂与身体成45度,小臂水平,指尖指天,拇指根部正对膻中,相距一拳。

   意念:内外气同时下落,至胸前,心中一静,意与内外气合上。

 

第一节 前起侧捧气

(一)、转指尖向前,向前伸出,分手,立掌,两手分开,与肩等宽。

    接起式结束动作,两手胸前合十,松腕,转指尖向前,意气外开,心中一静(进入内外无别的状态);指尖带着,两肘挤着,向前伸出,意气再次向外扩展,至臂伸直,心中一静;分指,小指、四指、中指,逐指分开,意气外开,至掌心向下,心中一静;指尖带着立掌,意气回收,内外气相合,食指、拇指围成一三角,指尖回翘,掌心外凸,心中一静;食指分,拇指分,两臂分,意气随之外开,至与肩等平宽,手成丁字掌,心中一静。

说明:此处以开为主,心中一静,可视为一小合。初期意想背后有手向后伸出,在体后做相同动作,熟练后可不做此想象,整体开合即可。

(二)、体前推揉:收、推,收、推,收、推。

    以腰带动或以肩带动,两臂波浪型运动做推揉。能以腰带动,这个动作才是整的,包括三圈相摞、一身备五弓和外三合的要领,练好前面讲的肘膝划圆,就比较容易体会了。此处,讲以肩带动,体会好了,将来练以腰带动也比较容易,这些要领也都用得上。  

    肩膀的转动:首先,我们要清楚肩的概念,此处的肩并非仅指肩关节,而是整个肩膀,包括肩胛骨以及前面胸部与肩胛骨想对应的部分——简单说就是肩膀,以整个肩膀带动。肩膀沿上后下前的方向转圆,向上的方向注意不要耸肩,直接平着向后拉就可以了,向后转向下沉的动作要到位,如此可使胸腔气自然降入丹田,所谓“虚其心、实其腹”是也(当然,这个“虚其心、实其腹”还有其他内容),此处需认真体会。

    力量的传动:掌心向外一送,抻动到腕、肘、肩,力量到肩了,肩自然有一向后方向的力量,顺势回收,肩带肘带腕。随着肩膀的转动,力量的方向由向后转为向前。肩推肘推腕,力量到腕了,神门一坐,如向前砍掌,腕带肘带肩向前推出。臂伸直,掌心向前一送,又抻动到肩,如此:收,肩带肘带腕;推,肩推肘推腕,腕带肘带肩。节节贯串,反复进行,推揉如弹簧。

    我们应该注意到,力量由向前转为向后,由向后转为向前,都是通过肩来完成的,将来腰会带了,就通过腰来完成。 所谓“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转换在腰,运化在肩,不能在腰转换,就只好先在肩了。折叠的内容,通过关节的旋转来完成。

    关节的旋转:这又是所谓缠丝劲的要求。收时要求肘微下垂,自然是沿外下内上的方向旋转,此谓顺缠。随手腕旋转,掌心斜对正前方,形成一个喇叭口,所谓“收如喇叭”是也。推时,关节内下外上旋转,至臂伸直,是谓逆缠。一开始,只能转1/4个圆,将来放松了,外形看不出来,内里转的就不只这个数了。

    大关节蛇行,小关节蛹动。大关节,包括:肩、肘、腕;颈、胸、腰;胯、膝、踝。小关节,主要指手指脚趾关节。大关节蛇行,肩、肘、腕的运动还是比较容易,而颈、胸、腰、胯、膝、踝的运动,就要以腰带动才能做得好。所以,以腰带动还须认真体会才好。真能带起来了,那一个推揉就不只是臂在推揉,头也在推揉,腿也在推揉,五弓、三圈、三合,都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小关节蛹动,在以前我们都是教授练习的方法,在练功的过程中要求主动去动手指,但要真正实现这个要领,还是要求内力的节节贯穿,真正放松了,力量由根节传动到梢节,蛇行蛹动自然都有了。

    一些基本的要领还是要注意,复习一下:收的时候,手指不低于手心,手心不低于手腕,手腕不低于肩,含掌舒指,大小指在一尺远处以意合住。推到极点,指尖回翘,掌心外突,掌根外撑。

    推揉的意念很简单,就是开合,推,开,外七内三;收,合,内七外三;转换的时候,心中一静,内外无别。

    注意:这些要领都注意好了,推揉的动作就不是很大了,关节基本都是在原地做起伏旋转的动作,前后运动的距离很小。要领尽管讲了这么多,但是,都不过是对一个自然动作不同侧面的描述。个人建议大家还是多练习肘膝划圆,真正体会到其中的诸多妙处了,实现这些要领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练功的时候,不要追求得太多,一个一个要领地体会,一个要求做好了、做自然了,功夫上身了,再在这个基础上,体会下一个。这样进步就快了。

(三)、平拉气:开、合,开、合,开、合。

      推揉完了之后,做平拉气。外开,15度,内合,与肩宽。开的时候,掌心含吐含,合的时候,掌心含吐含。动作的起点和终点,掌心放松,都是含着的,动作运行的时候,掌心外突,随掌心的含吐,蛹动自然就在其中了。意念随掌心含吐开合。这个动作,照样有关节的旋转,开时逆缠(外上内下),合时顺缠(外下内上)。

(四)、两臂外展,至体侧推揉:收、推,收、推,收、推。立拉气,起、落,起、落,起、落。

    臂撑住,往外展开。意念照着虚空,连着体内,内外一体,虚灵明净。提高点要求,可以运臂逆缠展开,关节每转一周,掌心自然一含吐,意念随掌心含吐开合。体侧推揉,要领与体前推揉相同,只是肩的转动方向换为上内下外罢了。立拉气,指尖带着起,15度,借重力作用落,与肩平。配合关节旋转,起时顺缠,掌心含吐含,落时逆缠,掌心含吐含,意念随掌心含吐开合。

(五)、松腕转掌,向上捧气,至头顶上方,照头顶百会,向下贯气,停留一个呼吸长,松肩落肘,向下贯气,经头面至胸,转掌心向内,向下导引至肚脐点按。

    手腕放松,小指带动手掌转成掌心向上,腕肘肩依次旋转,这是由梢节到根节,能用腰带了,还有个从根节到梢节的传导。边转掌边上捧,肩要松,臂要圆,意念照着内外整体,沿四面天穹起来。配合旋转,可顺缠上捧,意念照着内外整体沿天穹上起的同时,随掌心含吐开合,开合着上捧。

    至头顶上方,腕与肩约略等宽,掌心微含,照向头顶,向里贯气,意念贯通周身。至少停留一个呼吸长,多了当然无所谓,轻轻上提,带着体内的气冲开头顶,与上方虚空的气相合,所谓“欲收先放”、“先开窍后贯气”,把头顶关窍打开了,然后贯气下落。随前面一提,肩微微有个上起的意思,顺势向下一拉,带动肘腕手,有个往下拔的意思,从上方虚空把气拔下来,这样,这个贯气的感觉就不一样了,可以仔细体会一下。向下导引的时候,注意内外气同时下导,意念把身体内外都照顾到了。熟练后,掌心自然含吐,意念随掌心开合着向下导引,内外气成一整体,一膨胀一收缩,一路向下。至肚脐点按贯气,气贯丹田。这里注意一下手形,以前我们只要求中指相接,其实我们可以把所有手指都接起来,这个气就更整了,道理很简单,大家自己琢磨一下就明白了。初级要求,点的时候意念要深,想着点到丹田中心或者想到命门;提高一步了,意念照住整个丹田乃至周身,体会气贯丹田,丹田乃至周身整体的变化。这一点,意念到丹田中心,就好比向平静的水面丢了一颗石子,波纹荡漾,整个丹田的气乃至周身的气,都有变化。什么变化,大家自己体会。

    丹田是借用以前的说法,大家习惯了。其实我们知道,这个地方是我们躯体混元气的集中点,也是所谓的“立命之基”,又有“玄关”、“中点”的说法,说在这里与头顶贯进来的气碰上,会有“嗵”的一声的感觉。当然这个嗵的一声是形容那个感觉,未必就真有什么声音了。我想,出现这个感觉,还需要我们的气很足很均匀了,丢个石子才有波纹荡漾,一小坑坑水,或者波涛起伏的水面,丢个石子就看不出什么了。

(六)、沿带脉扒开,至命门点按。沿腿后,经大腿、小腿向下导引至足跟,沿脚外侧,两手敷于足面。

    指尖连着丹田中心,沿带脉拉开,至命门点按,气贯丹田。注意手形,此处拇指非要相接就别扭了,可以轻轻掐住中魁。拉带脉的时候,意念里,始终小心翼翼地,指尖与丹田的联系不要断了。这里就很有味道了,充分体现出了肾的情绪,其实捧功练好了,一样有喜怒哀乐,随气机变化而变化,这个我们以后再找机会探讨。拉带脉,可以反复拉,强化了带脉的功能,也强化了丹田气,对一些下垂性的疾病,如疝气、脱肛、子宫脱垂等,有很好的疗效。

    转指尖向下导引,意念深入到身体里面,于骶髂处外分,意念打开骶髂关节,过臀,四指在腿后,拇指在腿侧,提会阴,扣尾闾,固住丹田气,继续向下导引,意念照着两腿内外,一直深入到骨髓里面,屈膝弯腰同时进行,动作要协调。至足跟,指尖经足外侧划向前,两手敷于足面,掌心对着脚心的位置,手指向前。此时,头自然下垂,胸尽量贴近膝盖,大腿近于蹲平,臀略高于水平。

    注意:向下导引的时候,掌心可自然含吐,意念随含吐开合,边开合边导引,内外气同时下导。四指在腿后,拇指在腿侧,就照顾了腿部的阳经。

(七)、下按、上提,下按、上提,下按、上提,两手分开,拔地中气,经腿内侧向上导引,至肚脐点按,两手分开,还原体侧。

     下按,重心移至两手。上提,腰带臀起,重心移至两足,注意足跟不要起来了。随下按上提,力量由肩肘腕手足膝腰背,环转运行。意念随按提开合。三次或者N次之后,体微上起,胸离开膝盖,手离开足面,松腕,以小指带动手掌转1/4圆,中指对于小脚趾的外侧。肩带肘带腕,拔地中气,分手,沿腿内侧向上导引,照顾了腿部的阴经。掌心可自然含吐,意念随含吐开合,边开合边上导,内外气同时上升。十指相接,点按肚脐,气贯丹田,与体内导引上来的气合上。分手,还原体侧。

    注意:所有向上的动作,随内外气同时上升,注意气对形体托举漂浮的力量,就比较轻松了。所有向下的动作,注意借助重力的作用,如此就容易放松了。所有的导引,都是内外气同时导引,意念要深入到身体的正中,掌心可自然含吐,意念随含吐开合,开合着导引,导引着开合,开合和导引同时进行。当然,这个开合是个整体的开合,开的时候还连着体内,合的时候还连着虚空,始终是内外一体。

                                        

第二节 侧起前捧气

(一)、两臂阴掌侧起,成一字,立掌, 推揉:收、推,收、推,收、推。平拉气:前合、后展,合、展,合、展。两臂体前合拢,与肩同宽,向前推揉:收、推,收、推,收、推。立拉气,起、落,起、落,起、落。 松腕转掌,捧气至头顶上方,停留一个呼吸长。松肩落肘,向下贯气。

    两臂阴掌侧起,注意以肩带肘、肘带腕、腕带掌指,逆缠上升。上升的时候意念把内外都照住,臂拉着气(下方虚空的气和自身的气),气(意念上升引动的气)托着臂,内外气同时上升。升与肩平,意念里内外气也升与肩平,中指尖带着立掌,意气沿天穹合回,掌心连着虚空,掌背连着体内,而内外气连成一体。推揉,平拉气。平拉气时,前合掌心含吐含,后展,掌心含吐含。前合顺缠(前上后下),后展逆缠(后上前下)。然后向体前合拢,可运臂顺缠前合,关节每转一周,掌心自然一含吐,意念随掌心含吐开合。体前推揉,立拉气。

    松腕转掌,以小指带动手掌转成掌心向上,腕肘肩依次旋转,能用腰带了,从肩肘腕传导到小指,然后又从小指到腕肘肩,这才是一个完整的旋转。边转掌边上捧,肩要松,臂要圆,意念照着内外整体,沿四面天穹起来。配合旋转,可顺缠上捧,意随掌心含吐开合。

    照顶贯气,还是腕与肩约略等宽。下落时,依旧先开窍后贯气,拔气下落,内外气同时下行。

(二)、手至印堂,中指点按,沿眉扒开至玉枕骨下,中指点按,沿项向下导引,两手绕肩前,经腋下至体后向上接气,向下导引至命门,中指点按,沿带脉扒开至肚脐点按。

    手指相接(拇指指腹自然轻触中魁),点按印堂,意气深入到脑中心,脑中心将内外整体照住,指尖连着脑中心沿眉扒开,至玉枕,手指相接以中指点按。转指尖向下,内外气向下导引,过大椎至身柱,此时中指相接,手形有重叠部分。两手绕肩,注意肘关节始终不低于肩,意气贯穿整个肩膀。接气下导,内外气同时下行,意气贯穿背部,贯穿躯干。命门点按,意念深入丹田中心,注意整个丹田内外整体的变化,指尖连着丹田中心,拉开带脉,点按肚脐。

(三)、两手沿腿内侧向下导引,经脚内侧,两手敷于足面。下按、上提,下按、上提, 下按、上提。两手分开,拔地中气,经脚外侧,沿腿的后面向上导引至命门,中指点按,两手沿带脉扒开,至肚脐,中指点按,分手还原体侧。

   向下导引,依旧注意提会阴,扣尾闾,固住丹田气。意念照着两腿内外,内外气同时下导。按揉,拔气,腿后上导,内外气同时上升。点命门,拉带脉,点肚脐,分手。

    第二节大部分动作跟第一节是一样的,要领要求也一致,只是路线不同而已,简单说说就好,不解之处可以参考第一节。

 

第三节  侧前起捧气

(一)、捧气:两臂与身体成45度捧气上升,至头顶上方,照头顶百会,停留一个呼吸长,向头顶贯气,经耳侧下落两手立于肩前,掌心向前。

    两臂捧气,肩带肘带腕带手,顺缠上升。臂捧着气,气托着臂,内外气同时上升。至水平转掌心向上,继续上捧。向头顶贯气,导气下落,内外气同时下行,意念扒开头顶。掌立于肩前,大臂自然下垂贴肋,小臂尽量回收,指尖向天,掌心向前。

(二)、回气:右手坐腕向前推出,臂似直非直,松腕转掌,以腰带动,向左拢气,90度掐中魁,曲肘绕肩点按左侧气户;左手坐腕向前推出,臂似直非直,松腕转掌,以腰带动,向右拢气,90度掐中魁,曲肘绕肩点按右侧气户。自然呼吸三次,松开掐诀双手,掌腕前推,转莲花掌,两手胸前合十。

    肩推肘.肘推腕,腕带肘,向前推出,似直非直,由肩松动到肘到腕到手,小指带着转成半阴半阳掌。身形中正,腰椎左旋,带动上身左转,向左拢气。90度拇指指腹轻掐中魁,身体回转,曲肘绕肩,点于左侧气户,此时身体刚好转正。左手动作与右手同。手向前推出的时候,意气自然外开,与虚空之气相合,然后转掌拢气,把一侧虚空的气收回来,两边做完,意念就把周围虚空的气都收回来了。

    两臂交叉点于气户,大臂与身体成45度,内外气随呼吸自然开合。松诀,腕带小臂向前掤出,背部自然有向后之意,此时内外气向虚空膨胀外开。至大小臂成90度,松腕转掌,掌根粘连,指尖沿天边旋转成莲花掌,要注意到拇指,配合意念在背后合住,这样把整个上方虚空的气都照住了,然后双手合十,把上方虚空的气收回来。

    注意:拇指掐中魁的这个诀,以前叫做“玉诀”。拇指为肺经所在,中指为心包经所在,肺主气,心包主血,此诀可使气血相合;中指属心而主神,拇指属脾而主意,此诀又可使神意相合。在掐诀的时候,心中自然一静,是一个很好的养。

收势

(一)、两掌相合上举,至头顶上方,上拔,转掌心向前,两臂于体侧下落,将与肩平,转掌心向上,体前合拢,与肩等宽高,回照印堂。

    指尖带着,两肘挤着,合十手上举。意念里掌根带动地下虚空的气上升,指尖从身体当中冲开头顶,直插蓝天,而与上方虚空之气相合,顶天立地。小指带动,逐指分开,同时传动到腕肘肩,而转成掌心向前。两臂下落,意想分开头顶,引上方虚空之气下降入体。将与肩平,以小指带动,转掌心向上,意念与天边之气相合。两臂顺缠,沿天边向体前合拢,意念将背后也照住,中指尖回照印堂,意气贯注脑中心,神意虚灵,将内外虚空照住。

(二)、落肘回抽,腋下贯大包,转指尖向后伸出,外展,至体侧,逐渐转掌心向前,体前合拢,收气入肚脐,两手敷于肚脐,静养,两手分开,还原体侧,两眼慢慢睁开。

    肩沉、肘落、抽手,前后虚空之气向胸腔聚集。两肘外分,中指点按大包(可沿前上后下的方向划一小圆然后点按),气贯胸中。转指尖向后伸出,与后方虚空之气相合,注意保持身形中正,手不低于命门。两臂沿天边外展,至体侧,小指带动转掌,意念带动上后下前方虚空的气,向体前合拢,拢气收归丹田。两手重叠,敷于脐上,掌心正对肚脐,养气。养气时,心无杂念,神返身中,虚空之气、气场之气,自然收归体内,化为己有。

 

高级练法之九宫十三门

(一)、九宫十三门的位置:

    百会——两耳尖连线中点向后一公分。在捧功九宫十三门练法中一般不用这个穴位,而用天门。

    会阴——前后二阴之间,向内深入一寸半,在男性相当于前列腺射精管开口的地方,在女性相当于子宫颈口的地方。

    印堂——两眉连线中点。

    玉枕——头后玉枕骨下斜坡处。

    膻中上玉堂下——膻中,体前正中线,横平第四肋间隙,两乳头连线正中;玉堂,体前正中线,横平第三肋间隙。

    身柱——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处。

    肚脐——又名神阙穴。

    命门——第二、三腰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

    大包——体侧正中线,横平第六肋间隙。

    京门——章门后一点八寸,第十二肋游离端。

    最后一点为身体正中的一动点,通常定在混元窍。

    混元窍——脐上4寸,身体正中稍靠后一点的地方。发“灵”字音震动处。

    天门、印堂、膻中上玉堂下、肚脐、会阴、命门、身柱、玉枕,这八个穴位,加上身体当中的混元窍,为“九宫”。再加上两侧大包和京门,共十三个窍位,是为“十三门”。

(二)、九宫十三门的练法

     九宫十三门在捧功中的练法,无非在两手经过这些窍位的时候点按开合。起收式中点大包,第一节点天门、肚脐、命门,第二节点印堂、玉枕、身柱、膻中上玉堂下、京门,第三节结束后合十手掌根分开手指相接点混元窍(点在中脘上)。而整个练功过程中,都需保持会阴上提。

    点按这些窍位的时候随呼吸开合,在这里呼吸并非调息,只是用来掌握开合的节奏,吸合呼开。开合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穴位出入法,吸气时意念经穴位进入身体当中,呼气时意念开出穴位十公分,这个方法比较多用。另外一种方法,意想穴位处有一乒乓球大小的小球,内外各半,呼气时向周围膨胀,吸气时向球心集中。除会阴外,每个窍位都需开合,混元窍的开合为吸气时意念从整个虚空透过周身的皮肤毛窍聚向混元,呼气时意念透过周身的皮肤毛窍开向虚空。

(三)、 九宫十三门的思考

    配合九宫十三门的练法,为捧功的高级练法。这个高级,高级在哪呢?我们把这些穴位用直线连起来就一目了然了。

    从天门到会阴一条直线,为身体的正中线。印堂、玉枕与此线交于脑中心,此处为神意混元气的集中点; 膻中上玉堂下、身柱连线,两侧大包连线,与此线交于胸中心;肚脐、命门连线,两侧京门连线,与此线交于丹田中心,躯体混元气的集中点;当中的动点定在混元窍,脏真混元气的集中点。如此一来,颅腔、胸腔、腹腔,三腔中点都得到加强;躯体混元气、脏真混元气、神意混元气,三个气的集中点都得到加强。练起来效果怎么能不好呢?这个练法怎么能说不高级呢?

    当然,具体到每个穴位还有每个穴位的学问,在此就不再赘述。

   

介绍一个练习心虚神静的方法

    捧功的主要要领在松静自然四字,也有很多活用的练法,这里介绍一个练习心虚神静的方法,就当是开启一下思路吧。

    我们练习心虚神静,很多人都知道“虚音”的练法,念“虚音”、听“虚音”、想“虚音”,从而达到心虚神静。其实我们也可以把这个方法融入到捧功的开合中来练习,开的时候,意念“虚”出去;合的时候,意念把那个“虚”“引”(音)回来。如此,开合之中,体会“虚音”,神念就越来越安静,自然而然就心虚神静了。

    当然,这个方法属于形、气、神三个阶段“神”的练法了,要有基础才行。

 

    功夫到一定程度,任何功法都只是一种载体,体现出练功人对功夫的理解,此时,可以把自己所有对功夫的理解都融入到功法当中。功夫的境界是无有穷尽的,每个人捧功的练法也必将更加多姿多彩,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去探索生命的奥秘,追求生命的自由解放吧。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2 18:5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