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期归来 - 乌镇篇(一)西栅 [2009/08]
- 回国礼物晒一晒 [2008/11]
- 假期归来 - 乌镇(二)西栅 [2009/08]
- 美国之行第二站 – 巴尔的摩 [2010/08]
- 假期归来 - 乌镇(三)东栅 [2009/08]
- 圣诞大餐 [2008/12]
- 美国之行第三站 - 尼亚加拉大瀑布(一) [2010/08]
- 美国之行第一站 - 华盛顿 [2010/07]
- 斯德哥尔摩中国之夜音乐晚会 [2009/01]
- 巧用鸡蛋做美白面膜 [2008/12]
- 健身缓解颈椎痛 [2008/12]
- 你喝咖啡吗? [2009/11]
- 九华山庄洗温泉 [2009/01]
- 中国三轮车在瑞典 [2008/12]
- 美国之行第三站 - 尼亚加拉大瀑布(二)“郁闷的一天“ [2010/08]
- 西属加纳利群岛游(一)吃、住 [2010/01]
- 假期在小雨中开始。。。。。。 [2009/06]
- 你喝茶吗?喜欢喝什么茶? [2009/11]
- 被大雪肆虐的家园 [2010/02]
- 理发 [2009/02]
- 为病人减轻痛苦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2009/04]
- 秋天的马蹄莲 [2009/11]
- 长城 - 我来啦! [2009/09]
- 看樱花 [2009/04]
- 和宜修逛什刹海 [2009/01]
- 绕口令 [2009/02]
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淡比之浓,或许由于接近天然,似春雨,润物无声,容易被人接受。
苏东坡写西湖,曾经有一句“淡妆浓抹总相宜”,但他这首诗所赞美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也是大自然的西湖。虽然苏东坡时代的西湖,并不
是现在这种样子的,但真正欣赏西湖的游客,对那些大红大绿的,人工雕琢的,市廛云集的,车水马龙的浓丽景色,未必多么感兴趣。
识得西湖的人,都知道只有在那早春时节,在那细雨、碧水、微风、柳枝、桨声、船影、淡雾,山峦之中的西湖,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才是最美的西湖。
水墨画,就是深得淡之美的一种艺术。
在中国画中,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毫无疑义是美。但在一张玉版宣纸上,寥寥数笔便经营出一个意境,当然也是美。前者,统统呈现在你眼前,一览无余。后
者,是一种省略的艺术,墨色有时淡得接近于无。可表面的无,并不等于观众眼中的无,作者心中的无,那大片大片的白,其实是给你留下的想象空间。“空山不见
人,但闻人语响。”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
西方的油画,多浓重,每一种色彩,都惟恐不突出地表现自己,而中国的水墨画,则以淡见长,能省一笔,决不赘语,所谓“惜墨如金”者也。
一般说,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
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浓是一种生存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两者,因人而异,是不能简单地以是或非来判断的。我呢,觉得淡一点,于身心似乎更有裨益。
因此,持浓烈人生哲学者,自然是积极主义了;但执恬淡生活观者,也不能说是消极主义。奋斗者可敬,进取者可钦,所向披靡者可佩,热烈拥抱生活者可亲;但是,从容而不急趋,自如而不窘迫,审慎而不狷躁,恬淡而不凡庸,也未必不是又一种积极。
尤其落到头上,一旦要给自己画一张什么图画时,倒是宁可淡一点的好。
物质的欲望,固然是人的本能,占有和谋取,追求和获得,大概是与生俱来的。但欲望膨胀到无限大,或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或欲壑难填,无有穷期;或不甘寂
寞,生怕冷落,或欺世盗名,招摇过市。得则大欣喜,大快活;不得则大懊丧,大失落。神经像淬火一般地经受极热与极冷的考验,难免要濒临崩溃边缘,疲于奔命
的劳累争斗,保不准最后落一个身心俱弛的结果,活得也实在是不轻松啊!其实,看得淡一点,可为而为之,不可为而不强为之的话,那么,得和失,成和败,就能
够淡然处之,而免掉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淡之美,某种程度近乎古人所说的禅,而那些禅偈中所展示的智慧,实际上是在追求这种淡之美的境界。
禅,说到底,其实,就是一个淡字。
人生在世,求淡之美,得禅趣,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