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历加拿大Boxing Day [2008/12]
- “洗尽贫 立刻强 涨得奖” 看中国人调侃 [2012/11]
- 也谈上海人 [2008/12]
- "马马虎虎"的由来(转编) [2010/02]
- 楚歌--张学友 [2011/10]
- 天津方言源于淮北方言 [2010/01]
- 周立波模仿中共三代领导人 [2009/01]
- 老三届,新三届,小三届 [2009/03]
- 情网--还是张学友 [2009/02]
- 自爱、自恋和自私的区别(转贴) [2009/01]
- 我思念故乡的小河 [2009/03]
- 朱之文普通的农民演唱的《滚滚长江东逝水》, [2011/03]
- 生日决定性格(ZT) [2009/05]
- 周一要为Tickets 出庭了 [2009/03]
- 琼花--四海无同类,维扬一株花(编辑) [2008/12]
- 男性每天看漂亮女性几分钟可延寿4至5年(ZT) [2010/01]
- 北美面试点滴 [2009/05]
- 笑话两则 [2009/02]
- 我和你-- 鄧麗君 [2009/03]
- 走四方---四海为家龙行北美 [2009/02]
- 路见不平一声吼----大老爷们的声音 [2009/02]
- 白颜知己(ZT) [2009/04]
- 读你-----送你一首老歌,自测一下感觉 [2009/02]
- 新年伊始骗你没商量 [2009/04]
- 碧螺春简介(ZT) [2009/05]
- Tickets 出庭归来 [2009/03]
- 家父周年祭日,无尽的怀念和哀思 [2009/01]
“奢侈”之风刮到加拿大?
衣
中国人的海外置业热情高涨,同样热情高涨的还有对高档品牌的热爱和购买。在海外血拼奢侈品的队伍中,多了很多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据多伦多LV店的店员刘小姐(化名)称,“每天店内都会卖出价格不菲的包包,而其中几乎一半的销售量都是源于华人的购买力。”近几年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销售店也应市场需求聘用了会讲国语的华人销售员,因为有不少人是国内过来探亲或旅游的,甚至是特意来买所谓“便宜”的奢侈品,所以这样既方便了与客人之间沟通还增加了销售额。曾经有人这样开玩笑说道:站在Yonge街上,放眼望去可以发现十个人里,有七个人背名牌包包,其中六个是亚洲人,至少五个是华人。比如你穿了一件香奈儿(Chanel)的大衣,拎着一个古琦(GUCCI)的钱袋,那至少证明你有很殷实的家底。如此以一个人的穿着和使用的品牌来判断他或她所属的社会阶层,就是典型的“以财富论英雄”。难道买到名牌的瞬间,品位就高起来了吗?这也是一个“未富先奢”的国度应该思考的问题。
住
随着国内房地产紧缩措施密集实行,国人投资的渠道越发狭窄。近年,国内富豪转向海外房地产市场的热情迅速增加,中国人海外置业目的不再局限于移民、孩子教育,纯投资的人群数量不断攀升,已经占总数的近1/3。近期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年收入超百万的国人中,70%希望2年内完成海外置业“扩张”的版图也不仅仅局限于亚太地区,欧洲、北美到处都是中国富豪试水投资的天地。而众所之中,加拿大房产是最具抢手的宝地之一。。而华人 豪宅无疑是奢侈品的标志,在加拿大温哥华,有英文媒体大幅报道华人(尤其是中国内地买家)在当地掀起的抢购房产潮,已有开发商收到本地人士的抗议电邮,指房价过高遗祸下一代,且华人已经太多,应该限制移民,有人甚至扬言要炸毁开发商的办公室等新闻。据国际地产顾问披露,单单2011年上半年中国客户通过该公司完成的海外住宅项目投资总额达到1.3亿元,逼近2010年全年成交额。
事实上,奢侈品的销售热潮可以说空前绝后,不论是价值百万的别墅,还是跑车、华服。昨天,皇家地产公司报告表明,多伦多地区价值150万以上的豪华别墅,今年上半年卖出288套,与去年同期的195套销售量相比,增加了48%。报告中还指出,这一价位的房子自1996年以来,销售量就直线上升,而今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行
高级名牌轿车也是“高贵”身份的象征之一,梅赛德斯-奔驰、宝马、保时捷在多伦多的大街上随处可见,你要是留心观察,会发现几乎高达70%的司机都是亚裔面孔,其中华人的比例就可想而知了。有人开玩笑说道,在街上见到这些名牌车的几率比见到出租车的几率还高。至于私人飞机、游艇那更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了。加拿大零售委员会(Retail Council of Canada)主席Diane Brisebois说:“市场高层消费趋势一直保持稳定,这些消费群并没有受汽油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 Brisebois将这种高消费趋势归因于银行长期低利率,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虽然加拿大零售委员会并未出具详细的销售报告,但总体销售额约比去年增加了5%,其中奢侈品销售额增加比重较大。
几年前,原LV的全球总经理塞奇·布伦瑞克曾这样说:如今,这样的势头正在愈演愈烈,华人日渐成为“豪车”、“名表”等奢侈品消费市场上最“给力”的群体,各种奢侈品在中国销售额大增的数据不胜枚举。而今年4月,中国也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
奢侈品其实是“高雅”国家对相对“低俗”国家的一种剥夺 而那么一个小小的“logo”(商标)竟然会有如此大的魔力让大家为他“神魂颠倒”?其实现在很多人买的已经不再是奢侈品的设计和理念,而是奢侈品本身的品牌效应。名牌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社会标识体系,亚洲人通过穿戴重新定义自己的身份,重新划分社会阶层。在营销与消费者研究专家拉哈·查哈和保罗·赫斯本看来,对名牌的狂热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称之为“名牌拜物教”。在“拜物教义”里,消费者购买的不仅仅是产品,更是一种身份地位,身份地位与拥有财富量直接划等号,根据购物时的花销就可推算出财富的多少。
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世界奢侈品协会调查了在法国、意大利、英国主要区域奢侈品商业的消费数据,发现华人累计消费了近500亿美元,是国内市场的4倍之多,中国人在境外消费奢侈品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按照世界奢侈品协会与中国贸促会今年夏天联合发布的《世界奢侈品协会2011官方报告蓝皮书》统计,意大利奢侈品牌在全球的销售份额中60%都卖给了华人。在这些明晃晃的数字面前,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那些所谓的名品自身真的值他所标注的那么多零吗?拿上一个名牌包包真的就可以让别人高看一眼吗?作为一个个人,一个民族,要做到内心的强大,精神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而不是对那些“高雅”国家的“糖衣炮弹”趋之若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