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行-浙江乌镇 [2008/03]
- 生命列车 [2010/10]
- 世博开园第一天 [2010/05]
- 中国行-长沙岳麓山 [2008/02]
- 初识风雨中 [2010/03]
- 思念总比西湖瘦-扬州行 [2010/06]
- 老农本色 [2010/05]
- 长寿的奥秘 [2011/03]
- 春天的花朵 [2009/04]
- 日新月异的上海 [2009/05]
- 你们都还好吗? [2015/07]
- 目瞪口呆的诗歌 [2009/03]
- 网友的这几个图好可爱!先收藏了! [2009/05]
- 我的主页头像 [2009/09]
- 国家感谢法 (可供贝壳村民借鉴) [2010/03]
- 青岛,美丽而浪漫的城市。 [2009/02]
走进凤凰 (转摘)
作者:江心
许多年前曾初识凤凰当从二十年前读被沈从文小说《边城》里,在翠翠和天保、傩送美丽而忧郁的爱情故事中寄托着作者对故乡风土人情的眷恋和挚爱,那优美的湘西风景和迷人的风俗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在一个酷热的暑天,我背上一大叠先生的遗著,去湘西凤凰追寻沈先生的足迹。
微雨初停后的沱江空气格外清新,四周的青山萦绕着层层白云,傍着古城的沱江如同一条淡绿的玻璃丝带静静地流淌,偶有几条轻盈如棱的小舟载着游人从水面滑过,那掌舵的苗家姑娘清越的山歌在江面上回荡。两岸均是几百年存留的土家吊脚楼,斑驳的木墙、雕花的木窗、斜支的木柱以及陈旧的青瓦飞檐显得古老和凝重,和沱江的委婉柔和在一起,真是一种绝佳的结合。古街保留得十分完好,显示出凤凰人对历史的珍重。那古老的店铺、精巧的建筑、含蓄的门联显示出厚重的文化底蕴,使人萌生踏错时空的感觉。在这种远离尘世的和谐和静谧之中,原本塞满身心的疲惫已是荡然无存。难怪一位新西兰诗人初到凤凰会有“这是中国最美丽的小城”的感叹。
沏一杯苗家的绿茶,和着凉爽的江风,听着沱江在身下轻盈的流淌声,重新品味那些已经熟读过的文章自有许多新的感触。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正是这灵秀隽永的山水形成了沈先生清婉秀丽又带有泥土味的艺术风格。正如他曾经说过的那样:“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帮助。”也如其孙女沈红所概括:“水给了爷爷三样东西,一是想象力和自己的思索方式,二是执着柔韧的性格,三是对人世怀抱虔诚的爱和愿望。”无论是他的小说《边城》、《媚金、豹子、与那羊》、《柏子》,还是《湘西书简》中给九妹的信,无不显示着沱江的美丽和这水养育下湘西各族人民的幽默、乐观、直爽和固执。不管是青年还是晚年,故乡的风土人情永远是他取之不竭的创作、工作和生活的能源。先生的墓地就在那城外江畔的听涛山上。“一个战士,若不是战死沙场,就是回到故乡”,家乡的人民完成了他生前的夙愿。墓地简单的令人咤异,又凝重的使人深思。没有坟莹,一块未加雕凿的五彩石是他的墓碑,正面刻着先生寓意深长的遗言“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背面则是后辈对他的一生的总结“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赞扬其刚正不阿、谦卑虚心的品格。一个人生前的伟大和平凡显得那样的协调。
夜幕降临了,两岸的吊脚楼外亮起了盏盏灯笼,桔红色的倒影随着柔美的江水轻轻荡漾,几群快乐的游客在夜船上纵情的歌唱。我到过水城威尼斯和阿姆斯特丹,也看过秦淮河、周庄的夜景,而这小城的夜色却有其独特的难以言表的韵味。是一支巴乌古老的乐声把我带入了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