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和锡安的讨论解释的贴里来的。
http://club.backchina.com/main/viewthread.php?tid=637506
同往锡安:
见性是不是说人对事物是非曲直的判断,感知?若如此,动物就没有,因为动物是没有道德观念,善恶观的。
我倒是觉得心与物是二元。肉体有肉体的本能需要,而心则与思想,意志,情感,道德,伦理观有关。当然,这里说到的心不是指心脏,而是人的灵魂。

区分大小写:
不是的呢,不涉及理性(思维)的判定,我也不知道我的举例是否合适,试试吧:譬如你眼前的景物千变万化,一会飞沙走石,一会小桥流水,一会极动,一会极静,景物再怎么变化,是景物在变,而你自身的能见、能感知的这个功能(见性)是没有动、没有变的。是不生不灭的,不管闭不闭上眼睛,那个见性始终存在的。
正是有分别心,所以才有痛苦,这心物一元是佛教里面的东西,就象现在很多先师认识到的一样:快乐与痛苦并不是与我们自身相分离的,我们就是快乐与痛苦本身,我能理解这个东西,但让我讲出来,讲不好。
同往锡安:
不生不灭,对我来说只有神才是不生不灭,自有永有的。而我们以及万物都是有开始的。对于人来说,肉体会灭,灵魂不灭,但灵魂将来会有不同的归处,被基督拯救的人,会拥有不朽坏的灵体。
痛苦的来源是因为罪,但痛苦不会永远拌随人(它不是构成人本身的必然因素)当罪从这个世界上消除的时候,就不再有痛苦了。
区分大小写:
佛教呢,讲的是"自性"不灭,所谓明心见性要见的就这个不生不灭的自性本体。而身体是四大假合而成,是一个载体,会有开始与结束。
佛教的痛苦源自"业"(包括前世带来,今生做造),个人认为"业"可以近似理解为基督教中的"原罪"。业由欲望而来,欲望由无明而来,而佛教修行所强调的戒、定、慧就是要断这无明。
同往锡安:
还是不懂。
之前是见性,现在加多一个自性。怎么知道这个“自性”是没有生的?这是不是相当于灵魂啊?
业可以理解为功德,业绩吧?

基督教的原罪,可能跟“业”还是不同的。原罪是生来俱有的抵挡神,与前世今生无关(本来基督教也不承认有前世)。这种原罪只有在人死了之后才消灭,所以今生人靠着修炼是无法达到完美(圆满的)。唯有借着基督的救赎。
欲望本身是无所谓罪或无罪的,但过度或使用不当就是犯罪了。
无明又是指什么呢?真的可以凭着戒、定、慧消除吗?
区分大小写:
没关系的,我自己也知之甚浅呢。
自性:这蛮难解释,有很多种叫法,以我的理解就是未曾沾染的本来面目(对人而言),你若问我什么是本来面目呢,我暂时只能解释为妙明真体常寂常照的本心。自性应该是相当于灵魂。而见性是自性的一部分吧。
业:比方我们每天会做许多事情(脑力的、体力的),事情发展中及事毕后的"结果"就可以理解为业,有善业,就象你说的功德、业绩,也有恶业,另外还有一种无记业,算不上善也算不上恶。
无明:无明就是一切烦恼的根本,也叫痴,就是指不能够透彻了解事物的真相的一种状态。好比瞎子摸象,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因为抱着自己一定正确的主观意识,当听到其他人有不同意见,就发生争吵,就产生了烦恼,这也算是无明,如果全面的去了解了大象,烦恼就不会发生。
不过度呢就是需要 过度了呢就是欲望
我认为戒、定、慧(针对贪、嗔、痴)是可以消除无明的,就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智慧,所以人常常处于无明、昏沉之中,而做错事,而痛苦,而懊悔。
阿弥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