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点在美国出车祸的事 [2011/04]
- 看看这是谁 [2011/11]
- 弟弟家的花和果 [2015/11]
- 继续吃菜地 [2016/08]
- 什么嫁老中嫁老外的 [2010/11]
- 高舅舅 [2011/05]
- 我弟弟弄的阳台(续) [2016/03]
- 买个咖啡磨 [2016/07]
- 今年回国(十二)逛一下菜市场 [2010/07]
- 素鸭,腐皮卷 [2011/03]
- 继续秀菜地 [2016/08]
- 我的一个海归朋友 [2011/04]
- 今年的菜地 [2016/06]
- 今年回国(十四)上海的磁悬浮列车 [2010/08]
- 今年回国(一)还是回家好 [2010/07]
- 今年回国(二十四)父母老有所乐 [2010/10]
- 哦 [2012/03]
- 哈,怎么讨论起上海人来了 [2010/11]
- 今年回国(二)国人对生活满意的多 [2010/07]
- 盒子的马大哈 vs 盒老公的醋罐子 [2009/11]
- 单身并非什么不幸,结婚也挺好的 [2010/05]
- 这左派是怎么定义的? [2010/04]
- 不会骂人就是不会英文 [2009/10]
- 小盒子九岁了 [2009/10]
- 语无伦次说生日 [2010/04]
- 就职村长说两句 [2010/03]
- 幸福就是你一拳我一脚 [2010/04]
印度人给我的印象就是比较抱团,这其实不是缺点,中国人倒是应该学学的呢。
读书时印象比较深的是一门新开的课,老师是个不太印度人的印度人(比较白,口音也不重),班里一共近二十个学生,除了我和另一男生是中国人外,其余的都是印度人。记得第一节课自我介绍时,每个人站起来都是差不多的口音,等轮到我时都快变成那口音了呢,哈。那门课我印象最深的是期中考试,是 take home 的,老师阅卷后在班里说,班里所有学生的答案都有相互参考的迹象,他叫大家下课后去他办公室解释,否则他将上报学校。我心里很自信自己没有跟别人有什么商量过,下课就去老师那里问,只见到另一中国学生也去了,那些印度人一个都没去。我们两个都问老师怎么回事,老师笑笑说,就你们两个不是,还就你们两个来了,哈。后来不知道他们怎么解决的,最后成绩差不多一半A一半B,我们两个中国人当然都是A。这件事上我们中国人挺争气,也觉得那印度老师是挺公正地对待我们的。
工作后和印度人打交道也不少,有印象的也不少,总体感觉他们确实比较相互帮忙,但也基本在道理和规则上,算负责的吧。我第一份工作的小组,需要另一组的一个小头头印度人给我们设计点东西,他让手下一个业务比较差印度女同事负责,实在有点硬把好差事给自己人的感觉,不过我们也没法说什么,反正有问题我们不去跟那女同事交涉而直接找他,他自己受点累就是了,感觉也没什么不可以。
我在这家公司曾在过一个小组,那里很少接受新的毕业生的,只有那段时间招了三个新毕业的硕士生,巧的是,三个都是印度人。其中有一个和我同用办公室,我比较大方,他刚来不知道公司的一些软件怎么用,我都很热心耐心地教他,后来也一直相处得很好,他知道什么也很愿意向我解释。我们小组出去活动什么的,他们几个印度人总是同车去,我一般也就加入他们了,我也跟他们谈印度如何中国如何等东西的,甚至包括宗教信仰。他们几个都是同一宗教,相信多神的,那段时间在拜的是管 career 那个神,我想到我们的几个职位都被他们几个拿到或许是这道理哈。不过其实我同屋后来给我看过他面试时准备的东西,有很多他的朋友发给他的关于面试的邮件和题目什么的,非常齐全,而且很多意见都非常有用,应该说,充分的准备和相互帮助才是他们能被录用的原因啦。
借大家讲王立山问题的机会,凑热闹讲讲我所经历的一些东西,没什么结论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