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点在美国出车祸的事 [2011/04]
- 看看这是谁 [2011/11]
- 弟弟家的花和果 [2015/11]
- 继续吃菜地 [2016/08]
- 什么嫁老中嫁老外的 [2010/11]
- 买个咖啡磨 [2016/07]
- 我弟弟弄的阳台(续) [2016/03]
- 高舅舅 [2011/05]
- 素鸭,腐皮卷 [2011/03]
- 继续秀菜地 [2016/08]
- 今年回国(十二)逛一下菜市场 [2010/07]
- 今年的菜地 [2016/06]
- 我的一个海归朋友 [2011/04]
- 今年回国(十四)上海的磁悬浮列车 [2010/08]
- 今年回国(一)还是回家好 [2010/07]
- 今年回国(二十四)父母老有所乐 [2010/10]
- 哦 [2012/03]
- 哈,怎么讨论起上海人来了 [2010/11]
- 今年回国(二)国人对生活满意的多 [2010/07]
- 盒子的马大哈 vs 盒老公的醋罐子 [2009/11]
- 单身并非什么不幸,结婚也挺好的 [2010/05]
- 这左派是怎么定义的? [2010/04]
- 不会骂人就是不会英文 [2009/10]
- 小盒子九岁了 [2009/10]
- 语无伦次说生日 [2010/04]
- 就职村长说两句 [2010/03]
- 幸福就是你一拳我一脚 [2010/04]
刚发现不少人都在聊上海人,今天请假在家准备感恩节的事,咱也来扯几句。
我不算上海人,出生在东北,到初中才回上海,父母从部队回去,对上海人的观念毫无了解,当时选择了大厂,选择了相对房屋大些的浦东。选择了就看到优点吧,其实如果那时选择太高档的地方,不仅居住面积会不习惯(在部队住宽敞惯了),土洋差别显然更大吧。
即便是到浦东乡下,还是区里比较好的学校,即便都是被上只角人称作乡下人的地方,人家仍旧有资格称我外地人。其实,说是哪里人,严格地说是按照祖籍的,那时大家都要填写籍贯,同学中主流是江苏和浙江,我还真成了不到10%的真正上海人。人的形象是靠自己去树立的(好象上一篇讲过哈),我学习好,先令人想接近,然后我老少无欺,不保守,随便什么人问我学习上的问题,我都愿意解释,我也没有是非,不愿意学习的想抄作业我也同样支持,我还说话没下巴,周记里常指出那些班干部的问题,老师常在班里读我的周记,还放黑板报上,多数人觉得大快人心,少数人有苦说不出也只好来拍我MP。外地人就外地人,谁怕谁呀。
上海人是有缺点,特别是早年,优越感强的不得了,他们的见识相对是多一点,也确实相对拎得清些,我个人觉得再谦虚点就好了,哈,这其实有点在说我自己了。
说点大家对上海人不公正的事吧,我认为是偏见。
一老师讲到在杭州,拿着太多东西不方便,跟人家要求柜台里能不能放一下,开口就说“师傅,我们是上海来的,能不能把东西在你们里面放一下,马上回来拿”,人家立即跳起来了,“你们上海人头上长角吗,。。。”,其实这老师的意思是自己不是当地的,并没认为是上海来的就该特殊,咳,我想如果说是天津什么的,可能就没那些话了,让不让放当然是人家的权利啦。
我们去北京读英语的时候,五个人参加去长城的一日游,车上只有我们五个上海人,我们一直很遵守规矩,从来没迟到或提什么特殊要求,人家还是嫌我们路上讲话太多,讽刺我们炫耀,说我们文学家历史家还说外国话什么的,莫名其妙,大家都是出来玩的,又不是出来睡觉的。对了,还说我们每次都是最后上车,但我们真是一分钟都没迟到过么,反正我看他们就是嫉妒。
还想起在加州有个很好的朋友,他说曾有个邻居上海人,Ph.D.毕业,当时七八万年薪,每个月买一个电视机,每个月去退掉。咳,真有这种人这种事也不都是上海人或多数上海人吧,上海人啊,你们的行为可让人记得呢,注意点哈。
很多人反感上海人在一起喜欢讲上海话,其实这个要理解人家,上海人之间讲普通话就象中国人之间讲英文一样,感觉怪怪的。当然,有些人是觉得优势,这种优势现在应该也过时了。我工作认识一女的,就坚持在上海人堆里讲普通话,她觉得那叫档次。对了,现在上海发展了,外来的人多了,不会讲上海话变得很正常,不会讲普通话的人倒是极少极少了。说个笑话,是我前一次回国的时候,06年,在超市付帐的地方见到一位不会讲普通话的老太太,那小女孩服务员对着人家用普通话乱喊乱叫,我跟她说,人家听不懂你叫什么叫呀,来对我叫吧,别说用普通话,用英文也行,觉得这种女孩也是莫名其妙。
我瞎扯,其实讲起上海人,故事一堆一堆的,在我看来,多数都是偏见,都是瞎联系,我现在不怕被说成上海人,也从来没怕过被叫外地人,我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