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女排队员

作者:wd6364  于 2009-7-5 08:38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其它日志|已有8评论

关键词:

女排队员爱情揭秘
http://www.sxgov.cn    2007-4-17 9:42:20    发表评论

  曹慧英夫妇

<IMG alt="" src="http://pic.sxgov.cn/20070417/10746096.jpg"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border=0>

  为了钟爱的排球事业,曹慧英曾三次推迟婚期。1982年,中国女排夺取了秘鲁世界锦标赛冠军后,曹慧英退役了。两年后,她与相恋了几年的殷勤结婚,有幸成为老女排中第一个当妈妈的人。20年后,她们的女儿殷悦笑子在“凤凰卫视2004年中华小姐大赛”上,以出色的表现获得季军。

 

胡进与张蓉芳
http://www.sxgov.cn    2007-4-17 9:43:22    发表评论

<IMG alt="" src="http://pic.sxgov.cn/20070417/10745662.jpg"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border=0>

  胡进与张蓉芳

  提到胡进这个名字,大家都不会陌生。他与张蓉芳的爱情成为中国排坛的一段佳话,他在中国女排主教练位置的两度沉浮让他备受争议,至今他仍在排球事业上默默奉献。胡进和张蓉芳是一对把大悲大喜全部奉献给中国女排的非常夫妻;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对都当过国家队女排主教练的“非常夫妻”。

姜英和赵旭一家
http://www.sxgov.cn    2007-4-17 9:43:49    发表评论

<IMG alt="" src="http://pic.sxgov.cn/20070417/10730891.jpg"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border=0>

  姜英和赵旭一家

  姜英和赵旭从小就是前后楼邻居,尽管关系很近,但两人真正谈恋爱还是经人介绍。姜英的妈妈曾告诉记者,“姜英进国家队到北京训练后,赵旭为了能陪姜英,干脆辞掉在沈阳一家公司的活儿,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习了两年。”那段时光让他们的感情迅速发展,但谈起当初谈恋爱的时候,姜英说,“那时我们很单纯的,连拉手都很少有。”两人风雨兼程走过这些年,感情也更为弥足深厚。现在已人到中年的赵旭还时不时拉着妻子的手,感受夫妻的甜蜜。

郎平
http://www.sxgov.cn    2007-4-17 9:44:25    发表评论

<IMG alt="" src="http://pic.sxgov.cn/20070417/10743914.jpg"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border=0>

  郎平和女儿

  郎平是一个情感经历很单纯的人,谈了一次恋爱就结婚了,但她也是一个在感情上遇到过挫折的人,婚姻解体了,后来的一次恋情,也因为排球事业,不得不放弃掉。女儿“浪浪”,是郎平生命中最重要的精神寄托。

球场上是英雄,生活中可能只是个普通人,这是作为运动员必须面对的现实

  1980年的春天,冬日的萧瑟过后,万物复苏。

  北京大学校园内,欢呼声如海潮般一波波涌动,学生们把体育馆围得水泄不通。

  “女排来了!女排来了!”越来越多的人流向这里汇聚。突然,不知是谁,把一名女排姑娘抬了起来,紧接着立刻又有几个姑娘,被热情的学生们举过头顶……

  1979年底,中国女排首次夺得亚洲锦标赛冠军,立刻成为全民偶像。

  “那个景象太难忘了,学生们都沸腾了,我是躲在郎平她们这些大个子球员后面才进到馆里的。”时任国家体委宣传司教育处处长、后来以女排为主角写下报告文学《中国姑娘》的鲁光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如今已过花甲之年的他回忆说,那天,女排姑娘们都被大学生的热情“吓坏了”,“大家开玩笑说,以后拿了世界冠军也不敢来了”。

  第二年,中国足球队将参加亚洲锦标赛,而女排将去日本参加世界锦标赛,全中国人都擦亮了眼睛。

  “当时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都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感觉,中国体育事业的春天就要到了,而女排有可能就是第一响春雷。”

  女排队员张蓉芳私下里曾跟鲁光说:“我们和冠军就差一个台阶了,一迈腿就可能上去。”她的话在那一年成为了现实。1981年,中国女排首获世界冠军;3年后的洛杉矶奥运会上,她们拿到了奥运金牌。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这句原本起自男排入围世界杯决赛的口号,因为女排的惊人战绩而传播更广、更鼓舞人心,成为整个上世纪80年代的最强音。

  20多年后,这些昔日让举国若狂的女英雄们,有的久居国外,有的成了商场精英,有的供职政府部门,也有的只是平凡的妻子和母亲。

  拼搏精神也不是生来就有

  “1981年春天,女排在湖南郴州训练,我为了写《中国姑娘》,专门和她们一起住了半个月。”鲁光说,当时训练基地在一个公园里,公园的另一角关着很多猴子。女排队员陈招娣曾跟他开玩笑说,“我们也像一群猴子,满地滚翻,耍我们的就是袁(袁伟民)邓(邓若曾)两位指导。”

  今天的女排总教练陈忠和,那时是男陪练。鲁光说,他眼看着陈忠和站在高凳上,居高临下使劲往女队员身上扣球。“姑娘们都是闭着眼睛接球,球打在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叫喊声、球落地的咚咚声,听得他胆战心惊。

  为何如此严酷地训练?队长曹慧英告诉鲁光,她们和苏联队比赛的时候,隔网看到,人家的腿比她们的腰都粗。“她们的大力扣杀威力太大了,我们不这么练,怎么对付她们啊。”

  当年女排的技术顾问李安格如今已经80多岁了,他曾经提出了“快速反击”理论,发明了“单脚背飞”和快抹技术,在女排的成功之路上,是个幕后英雄。

  他说,当时国家队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训练原则---“三从一大”,就是“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进行大运动量训练”,这是60年代中,日本队教练“魔鬼”大松博文被请来对当时的女排队员进行“极限”训练时采用的方法。“文革”后,刚摘下“法西斯教练”帽子的中国教练们,还普遍有些“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谨慎。

  “女排组队是1976年,袁伟民是教练,他是一个胆子很大的人,也是一个严厉得很有技巧的人。”李安格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1980年前后,女排姑娘们被拉到美国训练。运动员们没出过国,也没坐过飞机。十几个小时的飞行,很多队员都不太适应,一路上疲惫不堪。飞机终于落地,大家被拉到宾馆里,累得只想睡觉,结果电话铃响了:立刻集合,开始训练。

  见到队员们,袁伟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坐飞机难受吧,谁吐了?12个队员都举了手。袁伟民又问,谁吐得最厉害?上海姑娘周晓兰腾地第一个把手举起来,她想怎么也能休息半天。结果袁伟民笑呵呵地对她说:你今天加练40分钟。

  “从那之后,队员们再也不敢喊苦喊累了。”在李安格看来,拼搏精神也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不断激励和培养。

  “女排五连冠的总结是我写,一个队伍能打世界冠军,而且打了五次,一定有它的绝活。我觉得中国女排最大的经验有两个,一是拼搏精神,二是敢于创新。”李安格说,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体育已经不是简单的竞技比赛,它代表了中国人的精神面貌。

  超过一半女排姑娘选择海外生活

  1984年起,“老女排”的姑娘便纷纷退役,走上了不同的生活道路。

  “那时候,我们国家退役的许多优秀运动员,都到国外去,效力于国外的球队,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既能挣钱又能开眼的好机会。”李安格介绍说,当年曾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冠的女排队员们,有一半以上选择了出国。

  “铁榔头”郎平,1986年退役后先到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学英语,1987年4月以公派自费身份到美国留学。

  在争取到旧金山旅美华侨“新中国基金会”提供的奖学金后,郎平又到新墨西哥大学预科部英语补习班学习。1988年通过托福和GRE考试,开始攻读体育管理系现代化专业硕士学位。

  1989年,郎平到意大利摩迪那俱乐部打球。1990年,她应邀回国带领中国女排参加第十一届世界女排锦标赛。第二年,她回到新墨西哥州。后来历任八佰伴全明星队和世界超级明星联队主教练,并应邀出任美国排球协会全美训练中心总教练,事业发展非常顺利。

  1995年2月15日,郎平再次回到北京,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1999年3月因身体状况不佳而辞职。如今,她又作为美国队主教练出征北京奥运会。

  从国内到国外,从运动员到教练,多重身份的转换也让郎平丧失了很多东西。婚姻就是她心中的隐痛,她曾经说:“哪怕做个家庭妇女,有健康,有家庭,就是幸福。 ”

  被中外记者称作中国队“秘密武器”的主攻手侯玉珠,也曾是“海外军团”的一员。

  1986年退役后,23岁的侯玉珠就读对外经贸大学。1990年,她去了德国,加盟斯图加特俱乐部。1994年底,在海外漂泊了近5年的她回到国内,任职福建体育中心副主任。现在她是福建省体育局竞赛管理中心主任,兼中国排球协会副主席。

  当年的二传手杨锡兰则长期住在国外。1989年她28岁时退役,被介绍到瑞士洛桑奥委会总部、国际奥委会的奥林匹克博物馆、联合国在瑞士的机构工作。后来,因身体原因,杨锡兰辞职,近两年她基本在治病,同时照顾家庭。

  主攻手姜瑛走的也是同样的路。1988年,25岁的姜瑛退役。两年后,她与丈夫到澳大利亚担任南澳洲体育学院女排训练队教练,连续6年在澳大利亚女排联赛中获得冠军。2003年,当了13年教练的姜瑛辞职,相夫教子。2004年底,她受邀出任澳国家女子排球队教练。

  也有个别女排姑娘,出国之后,并没有重操旧业。

  被誉为“天安门城墙”的副攻手周晓兰,当时被公认是最漂亮的女排队员。洛杉矶奥运会后,27岁的她退役进入上海体育学院学习,就职于国家体委。1995年,已经是副司长的她辞去公职,随丈夫定居美国。现在周晓兰在马里兰州爱德华市的一家医疗器材公司做工程师,是公司部门负责人。

  中国的“山口百惠”杨希跨出国门的时间,比她们都更早一些。1982年,26岁的她就从国家队退役并结了婚,随丈夫到美国读书,获得美国西肯塔基大学奖学金,攻读心理学研究生。回国后杨希投身房地产,创办了“腾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如今,她已是老女排的首位“富姐”。

  鲁光说,前不久他还到杨希北京的公司做客,鲁光开玩笑说,那恐怕是北京最高档的楼盘了。

  球场上是英雄,生活中是个普通人

  “球场上是英雄,生活中可能只是个普通人,这是作为运动员必须面对的现实。”搞了一辈子体育,李安格对于运动员人生道路的曲线,非常熟悉。

  留在国内的“老女排”队员,有的当了国家干部,有的下海经商,大部分人已经淡出公众视线。

  来自四川的张蓉芳,1987年曾被请回来担任国家女排的主教练。李安格回忆说,当年张蓉芳是“临危受命”,比赛两个多月前执帅印,当时她已经怀孕3个月。结果她带领老女排,获得了第五块金牌。

  今天的她已经是排协副主席,也是国家体育总局排球运动管理中心的副主任。

  副攻手朱玲活泼爱笑。1984年,27岁的朱玲退役后,担任四川省运动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带职入四川大学学习。在这之后,朱玲经历了两次婚姻:1987年丈夫因病去世,1992年,她和现在的丈夫曾山结了婚,现在,她已经是四川省体育局的副局长。

  女排第二任队长孙晋芳的为官之路比较顺当。1983年,因为严重伤病,有“神二传”之称的孙晋芳,在28岁时退出国家队。后来,她出任江苏省体委副主任,分管全民健身和体育推广经营等工作。

  2001年初,孙晋芳开始主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彩票管理中心。至2003年,中国体育彩票销售大幅度攀升,不到三年销售总额就达570亿元,超过过去7年总和。2003年,为备战雅典奥运会,体育总局又将她调入国家网球管理中心,担任主任至今。

  热情似火的陈招娣,现任总政文体局局长,肩扛两杠四星,成了“陈大校”。

  上世纪90年代初,尤其是在邓小平南方讲话后,全国掀起了“下海热”,刚退役不久的女排姑娘们,也有不少人赶上了这趟历史快车。

  年纪大一些的球迷应该都还记得“笑面黑娃”梁艳,“她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人缘也好。”李安格这样评价。

  退役后的梁艳,先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学习,毕业后到《新体育》杂志社工作了4年,随着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经商浪潮,思想活络的她,也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海”了,创办了“梁艳体育广告公司”。

  “除了收入一般,其他还满意。”她曾开玩笑地说。实际上,在1992年和1996年两届奥运会上,她的公司都做过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广告代理。

  “文革”后女排第一任队长曹慧英也被这股风吹到了“海里”。1982年,28岁的她退役后进入北京体育学院进修,毕业分配到原国家体委的中国国际体育旅行公司任副总经理。

  90年代初,曹慧英辞了职,随丈夫一起办公司,从事体育文化领域内的经纪业务。她还有一座颇有气势的“龙德行大厦”。2007年以后,曹慧英全家移民加拿大,如今,她是加拿大体育发展公司、美国体育发展公司的董事长。

  还有太多大家曾经十分熟悉的身影,在你我的身边静静生活着。

  “无声手枪”张洁云,现在是江苏省国际体育交流中心副秘书长、江苏省体育旅游社的副总经理;人称“小孙晋芳”的周鹿敏,现在是上海体委社会体育中心的干部……

  陈忠和曾经在《笑对人生》一书中详细回忆了他和这些女排姑娘的往事。在书稿末尾,他说:“她们全部步入中年了,但是,中国排球史上,她们都是占有一席之地的功臣。”

 

 

 

  (特约撰稿邢静、兰燕飞、马俊岩对本专题亦有贡献)瞭望东方周刊


4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4 回复 户人 2009-7-5 13:03
这些老女排曾经激励了我们整个一代人。
2 回复 wd6364 2009-7-5 13:09
户人: 这些老女排曾经激励了我们整个一代人。
是啊,振兴中华就是一次比赛后某大学喊出来的
4 回复 marnifan 2009-7-5 14:56
还记得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5 回复 宜修 2009-7-5 23:00
户人: 这些老女排曾经激励了我们整个一代人。
女排精神其实还深深的根植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心底。
5 回复 宜修 2009-7-5 23:01
marnifan: 还记得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你还在师大附呢吧?
4 回复 qionghua 2009-7-6 01:41
一晃都28年过去了。
5 回复 户人 2009-7-6 05:03
宜修: 女排精神其实还深深的根植于我们只一代人的心底。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时,见到不少当年的偶像。
3 回复 宜修 2009-7-6 11:20
户人: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时,见到不少当年的偶像。
羡慕!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12 00:4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