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生最在乎的人 二 [2007/12]
- 最得意的菜--烤羊排 :)))))))) ZT [2009/11]
-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2008/12]
- Life with Costco(螃蟹,五香牛肉,刀豆肉丝,蔬菜豆腐汤) 星妈博克 [2009/11]
- 比目青口 [2011/01]
- 花花公子 百度 [2009/11]
- 我的真性情 [2007/12]
- 天下任我行 [2008/12]
- 那年春暖花开 [2011/04]
- 山花烂漫 [2011/04]
- 八十年代影星-她们的旧貌新颜5-9姜黎黎,龚雪,刘晓庆,朱碧云,潘虹 [2009/07]
- 小孩 [2011/03]
- 飞雪寒梅 [2007/12]
-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2010/11]
- 过客 [2008/02]
- 青涩如杏 [2009/06]
- 天地之大没有我栖身的地方 [2009/05]
- 铁道游鸡队 [2010/01]
- 缘愁似个长 [2010/01]
- 冷也好热也好 活着就好 [2009/04]
- 宿醉 [2009/12]
- 虽死犹荣 [2011/01]
- 小憩 [2010/02]
- 云湖秋月 [2010/11]
- 在酒楼上 鲁迅 [2010/03]
近来多雨, 天气凉爽。周末和先生带孩子们去了趟苏州。 早年上学时就爱上了苏州,
没想到多年来展转几个不同的地方, 最后定居离她最近的城市。
去年十月底老二一岁半时, 我们刚好恋爱20周年, 也是带他们两个去的苏州,
专程去的苏大。 打算未来的日子里, 每次去苏州只去一, 两个地方。
作“深度”游,这样也可以轻松些。
让他们印象也深刻些。其实我们自己也想好好重游故地一番。苏州可游之处太多,
多少巷子啊, 都是经典。 苏州, 要常去。
基本上是两小时的车程, 从家门前到酒店里。午饭去近处的北门饭店喝“肚肺汤”
吃“鸡汁萝卜”和”老豆腐“, 几年前回美国路过苏州吃过一直难忘,
别处吃不到的。孩子们爱吃那煮水花生, 连着壳的新花生, 外面带着甜味。 吃完饭,
孩子们的午睡时间也到了, 回到酒店, 四个人一直休息到下午五点半。 这酒店在园区,
但离交通要道比较远, 特别安静, 房间很大。 大窗户可以远眺金鸡湖。
我们直奔酒店的游泳池。 据说苏州有水上风暴, 但人太多。 还是悠闲地在驻地玩吧,
游泳池几乎没什么人, 这正和我们心思。 女儿可以和爸爸学游泳,
儿子就在儿童池里戏水。 窗外, 高高的不知名的大树上卧着几只鸟儿, 大概吃饱了,
在享受着黄昏的宁静。
七点半, 四人去李公堤吃饭, 我要去得月楼, 先生想去金海华。 后来女儿站在我一边,
理由是这个名字好听, 有个“月”字。 得月楼是个老店了, 碰巧那天接待团队,
我们只好坐个靠门的桌子, 邻桌是人声鼎沸, 觥筹交错, 原来是微软的员工奖励游。
也不知是那环境太吵还是什么, 总觉得那菜式不入口。 苏州酱鸭是骨皮相连,
肉大概都给微软了。童子鸡也不够酥烂,莼菜汤不够滑溜。刺猬小包全给儿子当玩具玩了,
桌上桌下摆来摆去, 哪里还能吃。
饭后去堤上走了走, 湖上的风吹着很舒服,
好像要把前一阵子胸肺里积攒着的热气都带走。 我一路都在深呼吸。 奇怪,
怎么从前在苏州读书时不知道有这么个湖呢?两个小家伙在盯着一棵树上的蜘蛛网看,
再仔细看看, 那树上有许多蜘蛛网, 家里有本《啊, 蜘蛛》, 他俩都爱读。
这下可过了瘾。 女儿说这是碰到蜘蛛的家族了。
来李公堤的路上看到有座如意桥, 桥下是片荷塘。 把车停在路边,
四人站在桥头看灯影里的荷花塘。 女儿小名小荷, 由来是我在怀孕她时梦见荷花,
一大片, 而我就站在荷塘的桥上。此时, 我真有些分不清是在梦里还是在现实中,
荷香阵阵, 荷花在夜风中轻轻摇曳。 温哥华的梦,
在苏州来还了。女儿在一旁诵起《江南可采莲》, 也甚和我心。
第二日, 进入我们来苏州的主题,
去苏州博物馆。06年完工后一直没能去过,贝聿铭的设计总是现代而大气,遍布世界各地,
看过他在卢浮宫门前的玻璃金字塔,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波士顿肯尼迪图书馆等等,
在国内的作品一是在北京的香山饭店二是苏州博物馆了。他的设计理念又如何同古典的苏州\
那精雅的园林特色结合, 非常感兴趣。一进门, 就是苏州典型的粉墙黛瓦,
灰白两色的山墙,下着细雨的日子来看一定更有味道。 建筑并不高大,
可能是配合周边的环境和它的原馆大小, 但也显得更有亲和力。最喜欢里面的树,
家里小院里也栽了棵紫藤,
但这里的紫藤气宇不凡,据说从拙政园的一棵紫藤上嫁接过来,枝叶繁茂, 翘首盘尾,
看似枯落的主干却孕育着无限的能量。馆内的竹林挺拔自然,
疏密有度。相邻的展厅之间不经意地会发现一棵树, 从窗户里探出一小脸,
据说那树站立的角度都是有讲究的。
仿佛有姑苏的小家碧玉惊鸿一瞥的心动。贝先生特别喜好用简约的几何线条来布局,
但他用石头, 树木和其他材料的巧思柔化了在古城苏州的构建, 配合馆内的展品,
使得这样的博物馆浑身染着江南的韵致,
馆里的任一个区域都适合走着一位身着旗袍的女子,
手里拿着把檀香扇,带着淡淡的笑容。苏州就是这样的, 底蕴深厚, 但不显霸气,
不好张扬。
女儿很喜欢馆藏的一幅黄苗子的画, 画的是荷花。 馆内还有个荷香书屋。
我的次趟苏州行看开与荷花是分不开了, 下次专门再来去拙政园看荷花展。
从博物馆出来,就去事先定下的松鹤楼。
王四酒家一直得等我们早年寑室里的几人都到齐才可以去,
那里有我们立的一个约。路过“陆稿荐“,
买了只苏州酱鸭带回去回味。排队时听到久违了的苏州话, 没听懂, 很想再多听听,
又不讲了。观前街比从前干净多了, 那些喜爱的”采之斋“, ”黄天源“还坚守在那里,
真好。 这些才是一个城市的亮点, 所谓百年老店, 否则南南北北都是什么必胜客,
哈根答斯,大娘水饺,小肥羊之类多么地令人生厌。
松鹤楼还是不错的, 点了据说春夏适合吃的樱桃肉, 鸡头米甜羹之类, 女儿有点咳嗽,
没敢点那每个桌子上都傲然挺立的松鼠桂鱼。吃完已快三点,
出观前街的路上发现从前的电影院都改做歌厅了。难道苏州人都不看电影了么。
读书的时候经常一到周末就和男朋友去看双片, 包里先买上许多好吃的。
回去的路上若不是两个孩子的打闹声,
我还要再多情地在脑海里骑着我的迷你绿单车飞驰在这里的大街小巷。
会不停地来和你相见, 苏州。
没想到多年来展转几个不同的地方, 最后定居离她最近的城市。
去年十月底老二一岁半时, 我们刚好恋爱20周年, 也是带他们两个去的苏州,
专程去的苏大。 打算未来的日子里, 每次去苏州只去一, 两个地方。
作“深度”游,这样也可以轻松些。
让他们印象也深刻些。其实我们自己也想好好重游故地一番。苏州可游之处太多,
多少巷子啊, 都是经典。 苏州, 要常去。
基本上是两小时的车程, 从家门前到酒店里。午饭去近处的北门饭店喝“肚肺汤”
吃“鸡汁萝卜”和”老豆腐“, 几年前回美国路过苏州吃过一直难忘,
别处吃不到的。孩子们爱吃那煮水花生, 连着壳的新花生, 外面带着甜味。 吃完饭,
孩子们的午睡时间也到了, 回到酒店, 四个人一直休息到下午五点半。 这酒店在园区,
但离交通要道比较远, 特别安静, 房间很大。 大窗户可以远眺金鸡湖。
我们直奔酒店的游泳池。 据说苏州有水上风暴, 但人太多。 还是悠闲地在驻地玩吧,
游泳池几乎没什么人, 这正和我们心思。 女儿可以和爸爸学游泳,
儿子就在儿童池里戏水。 窗外, 高高的不知名的大树上卧着几只鸟儿, 大概吃饱了,
在享受着黄昏的宁静。
七点半, 四人去李公堤吃饭, 我要去得月楼, 先生想去金海华。 后来女儿站在我一边,
理由是这个名字好听, 有个“月”字。 得月楼是个老店了, 碰巧那天接待团队,
我们只好坐个靠门的桌子, 邻桌是人声鼎沸, 觥筹交错, 原来是微软的员工奖励游。
也不知是那环境太吵还是什么, 总觉得那菜式不入口。 苏州酱鸭是骨皮相连,
肉大概都给微软了。童子鸡也不够酥烂,莼菜汤不够滑溜。刺猬小包全给儿子当玩具玩了,
桌上桌下摆来摆去, 哪里还能吃。
饭后去堤上走了走, 湖上的风吹着很舒服,
好像要把前一阵子胸肺里积攒着的热气都带走。 我一路都在深呼吸。 奇怪,
怎么从前在苏州读书时不知道有这么个湖呢?两个小家伙在盯着一棵树上的蜘蛛网看,
再仔细看看, 那树上有许多蜘蛛网, 家里有本《啊, 蜘蛛》, 他俩都爱读。
这下可过了瘾。 女儿说这是碰到蜘蛛的家族了。
来李公堤的路上看到有座如意桥, 桥下是片荷塘。 把车停在路边,
四人站在桥头看灯影里的荷花塘。 女儿小名小荷, 由来是我在怀孕她时梦见荷花,
一大片, 而我就站在荷塘的桥上。此时, 我真有些分不清是在梦里还是在现实中,
荷香阵阵, 荷花在夜风中轻轻摇曳。 温哥华的梦,
在苏州来还了。女儿在一旁诵起《江南可采莲》, 也甚和我心。
第二日, 进入我们来苏州的主题,
去苏州博物馆。06年完工后一直没能去过,贝聿铭的设计总是现代而大气,遍布世界各地,
看过他在卢浮宫门前的玻璃金字塔,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波士顿肯尼迪图书馆等等,
在国内的作品一是在北京的香山饭店二是苏州博物馆了。他的设计理念又如何同古典的苏州\
那精雅的园林特色结合, 非常感兴趣。一进门, 就是苏州典型的粉墙黛瓦,
灰白两色的山墙,下着细雨的日子来看一定更有味道。 建筑并不高大,
可能是配合周边的环境和它的原馆大小, 但也显得更有亲和力。最喜欢里面的树,
家里小院里也栽了棵紫藤,
但这里的紫藤气宇不凡,据说从拙政园的一棵紫藤上嫁接过来,枝叶繁茂, 翘首盘尾,
看似枯落的主干却孕育着无限的能量。馆内的竹林挺拔自然,
疏密有度。相邻的展厅之间不经意地会发现一棵树, 从窗户里探出一小脸,
据说那树站立的角度都是有讲究的。
仿佛有姑苏的小家碧玉惊鸿一瞥的心动。贝先生特别喜好用简约的几何线条来布局,
但他用石头, 树木和其他材料的巧思柔化了在古城苏州的构建, 配合馆内的展品,
使得这样的博物馆浑身染着江南的韵致,
馆里的任一个区域都适合走着一位身着旗袍的女子,
手里拿着把檀香扇,带着淡淡的笑容。苏州就是这样的, 底蕴深厚, 但不显霸气,
不好张扬。
女儿很喜欢馆藏的一幅黄苗子的画, 画的是荷花。 馆内还有个荷香书屋。
我的次趟苏州行看开与荷花是分不开了, 下次专门再来去拙政园看荷花展。
从博物馆出来,就去事先定下的松鹤楼。
王四酒家一直得等我们早年寑室里的几人都到齐才可以去,
那里有我们立的一个约。路过“陆稿荐“,
买了只苏州酱鸭带回去回味。排队时听到久违了的苏州话, 没听懂, 很想再多听听,
又不讲了。观前街比从前干净多了, 那些喜爱的”采之斋“, ”黄天源“还坚守在那里,
真好。 这些才是一个城市的亮点, 所谓百年老店, 否则南南北北都是什么必胜客,
哈根答斯,大娘水饺,小肥羊之类多么地令人生厌。
松鹤楼还是不错的, 点了据说春夏适合吃的樱桃肉, 鸡头米甜羹之类, 女儿有点咳嗽,
没敢点那每个桌子上都傲然挺立的松鼠桂鱼。吃完已快三点,
出观前街的路上发现从前的电影院都改做歌厅了。难道苏州人都不看电影了么。
读书的时候经常一到周末就和男朋友去看双片, 包里先买上许多好吃的。
回去的路上若不是两个孩子的打闹声,
我还要再多情地在脑海里骑着我的迷你绿单车飞驰在这里的大街小巷。
会不停地来和你相见, 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