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生最在乎的人 二 [2007/12]
- 最得意的菜--烤羊排 :)))))))) ZT [2009/11]
-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2008/12]
- Life with Costco(螃蟹,五香牛肉,刀豆肉丝,蔬菜豆腐汤) 星妈博克 [2009/11]
- 比目青口 [2011/01]
- 花花公子 百度 [2009/11]
- 我的真性情 [2007/12]
- 天下任我行 [2008/12]
- 那年春暖花开 [2011/04]
- 山花烂漫 [2011/04]
- 八十年代影星-她们的旧貌新颜5-9姜黎黎,龚雪,刘晓庆,朱碧云,潘虹 [2009/07]
- 小孩 [2011/03]
-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2010/11]
- 飞雪寒梅 [2007/12]
- 过客 [2008/02]
- 青涩如杏 [2009/06]
- 天地之大没有我栖身的地方 [2009/05]
- 铁道游鸡队 [2010/01]
- 缘愁似个长 [2010/01]
- 冷也好热也好 活着就好 [2009/04]
- 宿醉 [2009/12]
- 虽死犹荣 [2011/01]
- 小憩 [2010/02]
- 云湖秋月 [2010/11]
- 在酒楼上 鲁迅 [2010/03]
鼻烟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鼻烟传入中国后,中国人先是利用传统药瓶盛放鼻烟,后来利用了利用瑪瑙、陶瓷器或象牙等多种材质和制作工艺来完善鼻烟的盛具,这种盛具,被人们称作鼻烟壶。中国鼻烟壶的制作相當講究,加上雕鏤細膩的圖樣。 從明末到康熙盛世,對於鼻煙壺的鑑賞相當流行,直至今時今日,中國古代鼻煙壺依然是許多古董收藏家的愛好。至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 内画鼻烟壶四派:鲁派(代表人物:张广庆),冀派(代表人物:王习三),京派(代表人物:刘守本),粤派(代表人物:吴松龄)。 --------------------------------------------------------------在中国民间艺术中,有一种被誉为“集中国多种工艺之大成的袖珍艺术品”——鼻烟壶。鼻烟壶是专门用于盛放鼻烟的小口大肚、便于随身携带的器物。早在燃吸型香烟流行以前,人们大多吸鼻烟,它是一种由晾晒烟经过发酵粉碎后再调以中药和天然香精炮制而成的粉状烟末。使用时以手指沾少许鼻烟吸入鼻中,能起到醒脑提神、通窍避疫的作用。鼻烟自明万历年间由欧洲传入中国后先在宫廷王府中得到应用,到了清代已在社会上广泛流行。早期欧洲用装饰精美的金属小盒盛装鼻烟,由于在使用时鼻烟极易撒出并且香味极易散失,我国烟民便用装药的小药瓶取而代之。及至雍正、乾隆时期,由于达官显贵们争奇斗胜、夸豪显富,各种精美绝伦的鼻烟壶便应运而生,并且成为人们显示身份和馈赠亲友的时髦物品。鼻烟壶的材质多种多样,有金属、料器、陶瓷、玉器、水晶、奇石、漆、竹、木、牙、角、皮、骨、贝……十余种。只要能成型的东西,都可以用来制作鼻烟壶。在制作工艺上有书画、雕刻、精铸、镶嵌、焊接、烧结、锻造、点蓝、珐琅、粘合、模压等各种技术都有所表现。连中国传统的刺绣工艺也被用来制作精美的鼻烟壶袋,可谓蔚为大观、丰富多彩。小小的鼻烟壶反映出中国艺人的聪明才智和文化底蕴。鼻烟壶的造型更是让人目不暇接:折方、揹壶、圆鼓、葫芦、鱼篓、火锅、秤砣、折扇、梅瓶、素罐、各种仿生的人形、动物形以及因材而宜的随形应有尽有,不一而足。多为根据实际需要手可盈握、小巧精致的形体。也有讲究的人家专门订制体形较大的“库壶”用来贮藏鼻烟。鼻烟壶尽管形体小巧,但工艺精度却往往胜过大件器物一筹,故此令人爱不释手、百玩不厌。值得一提的是,自乾隆时期内画鼻烟壶的出现,由于它是由独特的鼻烟壶造型艺术和中国的书画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加之高难度的内画技法,所以它一出现立即受到人们的青睐,被视为“中国一绝、鬼斧神工”的艺术。清末时期还涌现出周乐元、马少宣、丁二仲、叶仲三等一批卓有成就的内画艺术家。新中国成立后又形成京、鲁、冀、粤四大内画流派,各自以不同的技法和风格成为鼻烟壶史上的一个亮点。鼻烟壶随着鼻烟被香烟所取代而逐渐失去使用价值。但它那绚丽多姿、精美绝伦的艺术形式却受到人们的钟爱。前些年在收藏界还难登大雅之堂的鼻烟壶,现在已成为收藏家们的新宠,世界各大拍卖行还不断举行鼻烟壶专场拍卖活动。一九六八年国际中国鼻烟壶学会成立后,每年都在世界各大城市轮换召开年会,来自世界各地的近千名会员通过学会举办的各种学术活动,对博大精深的鼻烟壶艺术进行切磋交流。不少收藏家也把鼻烟壶作为收藏东方艺术的入门起点。 |
藏在故宫里的鼻烟壶(组图) |
![]() |
![]() |
www.XINHUANET.com 2005年12月14日 12:11:17 来源:国际在线 |
【字体:大 中 小】 | 【打印本稿】 | 【读后感言】 | 【进入论坛】 |
|
【关闭】 |
叶仲三玻璃内画鱼藻纹鼻烟壶
相传鼻烟是1581年被意大利人利玛窦带进中国的。吸闻鼻烟很适用于游牧、渔猎等野外流动的生活,闻鼻烟可起到轻度的麻醉作用,以缓解神经紧张的压力,使疲劳的身躯得到暂时的休息和松弛。蒙古族属于游牧民族,所以属于蒙古族传统的民族工艺――金属工艺制成的鼻烟壶现今存世较多。
康熙、乾隆年间闻鼻烟风行一时,从最高贵的帝王到最底层的贫民,“无论贫富贵贱无不好之,有类于饮食睡眠,不可一日缺其事。几视为第二生命,可一日无米面,而不可一日无鼻烟。可一日不饮食,而不可一日不闻鼻?”(民国三十一年赵汝珍编著《古玩指南》)。因而鼻烟壶的制作,达到了它的黄金时代。 清代盛行鼻烟,应运而生的瓷制鼻烟壶也几乎囊括了所有瓷器类别,斗彩、粉彩、五彩、祭红、抹红、珊瑚釉、茶叶末釉、墨彩、珐琅彩、青花,釉里红,哥瓷、雕瓷、刻瓷等等无所不有。造型最多的是爆竹筒式,也有方形、扁方,葫芦形、圆形、瓜果形、双联,人物形等。 康熙时首先烧制的鼻烟壶是以钴为着色剂的釉下彩--青花品种。色彩明快,图案纹饰有龙凤、八骏图、寒江独钓等。布局严谨规范,画工精细,绘制风格与当时画坛艺术相通,造型多为古朴的爆竹筒式。款识多为"康熙年制"双排四字款,不加双圈,笔意浑成,颇具韵味。这一时期的釉里红与红釉器色彩鲜红艳丽,瓷质细腻,造型规矩,也可称为上品。 清雍正皇帝胤祯对陶瓷工艺颇感兴趣。这时的瓷质烟壶增加了浆胎青花、斗彩、珐琅彩、天蓝釉、茶叶末釉、炉钧釉、酱釉、素白釉以及青花、釉里红两种釉下彩同运用到一件器物上一次烧成的青花加紫。纹饰图案以缠枝莲最多,松竹悔、桃花、梅花、山水人物、婴戏图等,所绘花卉皆工细纤巧,雍正制品,用色以淡雅著称,釉色清爽,制作极精。 这一时期最出色的是珐琅彩鼻烟壶。珐琅器皿始于清康熙年间,清圣祖康熙非常喜爱珐琅器皿,曾命珐琅作烧造。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特邀法国画珐琅匠、传教士陈忠信在养心殿造办处珐琅作传授法国里摩日画珐琅技艺。 乾隆时期新增加的鼻烟壶造型多种多样。如葫芦式、椭圆、扁方,铺首耳灯笼式、包袱式;瓜果、蔬菜、花朵式、双联式、动物式以及八仙、和合、刘海、抱瓶童子等人物式造型。釉色又有粉彩、红彩、墨彩、胭脂釉、窑变、金釉、仿珊瑚釉、斑花石,松石等。纹饰题材有五谷丰登、平安吉祥、万福流云、连庆升级、五子夺魁、百寿图、婴戏图、西洋仕女等。 到了光绪至民国年间,北京出现了仿乾隆内廷制作的料质珐琅彩烟壶,足部也落有乾降年款,或落古月轩款,虽皆为名家高下绘制,但胎、彩、款识显然不如前朝水平。 |
*有兴趣的看看邓友梅写的<鼻烟壶>.冯骥才也在他的<神鞭>里提及.
http://www.shuku.net/novels/big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