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温华裔“第一名嘴”:专访媒体公众人物丁果 作者:萧元恺 来源:环球华报

作者:wd6364  于 2009-10-8 14:46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其它日志

关键词:

温华裔“第一名嘴”:专访媒体公众人物丁果 2009-06-22 23:37:54 作者:萧元恺 来源:环球华报

北辰网6月23日电,据环球华报报道,丁果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公众人物,在平面媒体、电视媒体与社会活动同时承担三栖的吃重角色。他在时事评论和相关学术领域的影响,波及海内外,既是《亚洲周刊》的特约评论员,也是英国《金融时报》、《南方周末》等重量级刊物的特邀撰稿人。最近的新著《十年磨一剑》凝聚近年来的精华之作。

丁果谠论时政都富有哲理,有一种纵深感,这得益于历史专业的深造,也由于他善于观察,看问题总能鞭辟入里。所以“丁果观点”就成为一种把握时事的“尺度”,从这里坐看国内外政经风潮的云舒云卷。

原创报道拓宽深度

沿着菲沙河谷北溯,在卑诗偏东希望镇(Hope Town)一带,萋萋荒草和林丛掩映之中,散埋着不少百年前华工的遗骸。一行人在寻寻觅觅,一个相貌粗犷的原著民语调低沉地说,他是早期华工与原住民通婚的后代,身上有部分华裔血脉。

这是温哥华普通话电视台采访的真实场面,对华裔观众有一种不寻常的效果,因为从这里不仅仅看到先贤在草创阶段的艰辛开拓,更看到华人与本地的血肉联系,产生新的震撼力。

时值卑诗建省150周年,这段历史却未纳入本地社会的正面视角。负责电视台新闻制片的丁果,就油然而生一个创意,突破新闻转播和社区采编的框架局限,走出去用专题形式捕捉重要题材,进行深度报道。上述节目就是这种创意的成果,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把视线切入鲜为人知又纵横历史的领域,受到观者好评。

丁果介绍说,摄制组开拔到现场,还住在那里,以获取更多的原始素材,提高了节目的价值与品位。他说这是新尝试的开始,以后会有进一步摸索,为观众提供更有质量的服务,同时也适应电视市场竞争日益增大的客观需要。正是在丁果的主动运作下,电视节目不断出现新的变化和亮点。

最近,Channel M多元文化电视台归入罗渣士麾下,成为OMNI NEWS。丁果对此说这使该台从local跃上国家层级,成为全国主流媒体,这也为国语节目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内容和板块也作了些相应调整,穿插每日聚焦的“丁果观点”,对当天重大新闻或重要事件作即席点评。丁果认为,这个节目相当于“社论”,但也保持个人风格。“丁果观点”的时事评议被认为要言不烦,切中要害一针见血,有一种指点迷津的导向作用。

从农场迈向学术精英

出生在上海的丁果曾在沪郊农场工作,那是个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时代,当时每月18元,比贫瘠山乡略强一点。虽然要干各种农活已很疲累,但他已养成学习的习惯,读书早就成为一种自觉行为。机会往往青睐于有准备的人,这句老话就应验在丁果身上,他成为高考恢复后第一批大学生,进入华东师范大学这所著名学府的历史系。

丁果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关心国家的变化与命运。他说自己之所以当时选择历史系,就是因为有志于探讨中国现代化的出路。

那时喜欢读书写作的学生,几乎都是文学青年,丁果自然也不例外。在上大学期间,他就写出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评论,发表在重要媒体《文汇报》上,在校就已小有名气。那时成绩突出的学生才获留校,比例在十分之一左右,丁果就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在校文科教师。

1984年东渡日本,丁果开始他的留学生活,主攻中日关系与国际政治。1990年移居加国。1998年在香港出版有关日本评论的著作,是他旅日生涯的一个总结。

在加国十几年间,丁果先在平面媒体主编专版,后在多元文化电视台当主持人,周六访谈曾是大温华社家喻户晓的一个品牌。同时他也参与多种社会活动,举办讲座,在多个刊物主办专栏。应大陆多所大学邀请,他还前往演讲,特别对加国时政与加中关系陈述己见。

华社就是主流社会

在加拿大华人中,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就是“争取融入主流社会”,而且以此为其尺度,无形中这种自动划线的做法,就自外于本地社区了。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丁果就提出“华社就是主流社会”的观点,而且对此的坚持始终不渝。那时魁独团体在魁北克打压中文字幕,提出中文不能大于法语。丁果深不以为然,撰文反驳据理力争。他指出唐人街的形成,就是主流意识的一部分,其发展过程不是外国人的历史。

华人的思维方式决定了在加国的行为模式,所以丁果认为,要想端正行为模式,关键在于改变不正确的思维方式,这种扭转只能自己实行和完成。由此就产生一系列问题,丁果提出华人企业是不是主流企业一部分?这个问题也决定了华人企业能否做大做强。如果有认同,就要跟本地规范靠拢乃至吻合。都说西人企业待遇好,见微知著,就暴露出华人企业在管理上的差距。他举雷氏家族创办的London Drug为例,其员工待遇肯定与本地一样,这也是它之所以成功的一面。

由此顺理成章地发问:如何走出唐人街?老侨辛苦走了一百多年,才走到西区,不过十几里长,但已很有成就感了。新移民一步到位,抵埠就定居西温,但这并不表明他们心中就没有唐人街。但也有新移民看不上老侨的打拼历史,丁果认为一旦站在加国土地,就应有两种感恩:老华侨与其他族裔的先民。没有包括原住民的共同创业,就没有今天的加拿大。不要认为把一些钱带进加国,就指手划脚理直气壮地消费,无止境地索取。

在公开承认自己族裔身份上,华裔在卑诗省排第一位。本省华裔40万左右,占全省人口10%。丁果认为,华人应扪心自问的是,华人义工是否也占全省10%?纳税额是否也占10%?如果这些自己都无法“达标”,怎么能指望别人改变对自己的做法呢?

丁果说他在打两个方面的“战争”,一个对外,另一个对内。对外就是针对本地社会,当年《明报》与《温哥华太阳报》合作时他就对西人讲,华人移民到加第一天,就应享有不打折扣的权利,这是不应含糊或有偏见的。对内就是提高华人的能见度,尊严是双向的,只有做出令人尊重的事情,才能要求享受尊严的权利。开豪华车领牛奶金,偷税漏税,都难获尊严。富足不只体现在物质上,还要体现在心态上。

三种眼光审视世界

解析时政丁果之所以总能切中要害,缘于他有一个经年习成的强大的知识结构,对此他归结为具有三种眼光来观察问题。一种眼光来自中国,在上海攻读历史;另一种来自日本,在东洋学习国际政治,其经历也使他对日本国情有较为深透的把握;第三种来自加国,在这里通过哲学与神学了解北美文化。

9月底美国7000亿元救市方案遭到众议院否决,当天丁果则在电视新闻播报中独具慧眼地指出,这只不过是美国两党政治的一个策略回合,本周稍晚时候就会有一个妥协的结果。事件的发展果然如其所料,这再次说明丁果评论时事,得益于深厚的学养,超出就事论事的局限,所议之论就更接近事务的本质。

正是从这种宏观角度看,丁果认为加国也不断需要外来者带入敏锐的活力,需要吹进新的变革风气,因为加国自身存在着与世无争的惰性。他说多元文化当初是英法两大族裔求同存异的产物,现在扩及到所有族裔。其本意应是吸收包容,但有时也会出现各自为政的副作用,这是少数族裔需要时时惕厉之处。不能只躲在自己小圈子里面走不出来,眼中要有其他优秀文化,彼此接纳各自体系,碰撞后产生更好的东西,这样才能形成更广阔的加国文化。

从宏观视角看加国政治,丁果认为最大问题是政党恶斗。过去联邦自由党执政,得益于右翼势力的分裂;而现在左翼阵营的切割,亦使保守党坐享渔翁之利。鉴于民主社会的可贵之处就是中间选民大,丁果觉得华人不应成为某党的铁票,应该增强自主意识,对政党素质要有理性的客观观察。在与国家利益相吻合的基础上,华人要有自己的议题,有在既定政治资源下的特殊需求,诸如人头税平反、双语教育设置、移民政策等。在此意义讲,人头参政已成过去,进入质量参政新阶段。华人地位的提高并不只靠华裔议员,要创造一个让好人出头的氛围。如果有能力的好人不出来参政,不愿趟浑水,就不利于长远发展。华人匮乏影响全国的人物,就有这方面的原因。

进入人文发展新时代

世界上有两个民族总是感到自危,这就是华人与犹太人。丁果认为这与受过重大挫折的历史背景有关,需要有一个站起来的过程。站起来有两种,即外在的和心理的,丁果认为后者更重要。他说北京奥运会最大成果不是金牌第一,而是走出历史悲情,百年受害者心态变为平常心态。这个意义怎样估计都不会过高,因为这使中国与世界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同时克服自卑与自大。“神七”上天,但需要站在坚实的地面,才能更好地仰望星空,三鹿奶粉事件其实反映的是老问题。

在全球化大趋势下,需要对全局有足够了解,从中找到利益上的最大公约数。就此丁果指出,物质发展的扩张时代已经结束,未来发展将更人性化,更平衡更综合,从而更需要文化底蕴。他提倡一定要有国际观,超越意识形态,超越简单对立的两极模式。这个新时代为长期秣马厉兵的丁果提供了更大舞台,有备而来的他必有更大作为。谈到未来,他亦以此为己任。打磨多年的剑已然出鞘。

1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3-6-4 12:3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