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生最在乎的人 二 [2007/12]
- 最得意的菜--烤羊排 :)))))))) ZT [2009/11]
-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2008/12]
- Life with Costco(螃蟹,五香牛肉,刀豆肉丝,蔬菜豆腐汤) 星妈博克 [2009/11]
- 比目青口 [2011/01]
- 花花公子 百度 [2009/11]
- 我的真性情 [2007/12]
- 天下任我行 [2008/12]
- 那年春暖花开 [2011/04]
- 山花烂漫 [2011/04]
- 八十年代影星-她们的旧貌新颜5-9姜黎黎,龚雪,刘晓庆,朱碧云,潘虹 [2009/07]
- 小孩 [2011/03]
- 飞雪寒梅 [2007/12]
-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2010/11]
- 过客 [2008/02]
- 青涩如杏 [2009/06]
- 天地之大没有我栖身的地方 [2009/05]
- 铁道游鸡队 [2010/01]
- 缘愁似个长 [2010/01]
- 冷也好热也好 活着就好 [2009/04]
- 宿醉 [2009/12]
- 虽死犹荣 [2011/01]
- 小憩 [2010/02]
- 云湖秋月 [2010/11]
- 在酒楼上 鲁迅 [2010/03]
她曾经在梦中走近我,秉持着一盏火烛;她也在风大的路口安静地看着我,让我踯躅着前行;没有亮色的日子里,我也试图寻找支持,抓住朋友诉诸文学些微的帮助;流水的生活里琐碎磨灭了等待,记住自己的角色却忘了台词.当人生的脚步慢了下来,驻足欣赏风景,开始审视自己和关注他人,我蓦然回首,发现她从未远离.
到今天我相信人在青少年时代受的影响是最深的,虽然是无意识的,那却更让这潜移默化不由控制,全面占领.这阶段形成的好恶是非,性格脾气,对将来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一旦形成了自主的意识和秉性,就很难改变和颠覆.起码对我是适用的.十几岁时读的书看的电影(音乐是空白),奠定了我的人生观(无为>,爱情观(悲剧)和对社会的基本看法.没有经历过的场景和情形出现后,我便以为世间事大抵如此,不一而足了.
第一次的交道是79年看的电影,那点十岁,对简寄宿在舅妈家和孤儿院那段看得入神.惊人相似的是我也定期被剪阴阳头,也被撕书,虽然我不是住在亲戚家里.看到两个小女孩子那短暂而让人心酸的隈依,次日却是冰冷的小小的尸体装在盒子里,莹莹的泪水打湿了脸,我又顽强地把它们擦去.奇怪的是对于男女主人的爱情,我也象是懂了的,有点复杂但合理的发展.当简拎着简单的行李离开桑菲尔德,马车走在黄色的平原里,远处是高高低低的小丘,天空是阴冷的铅灰的,我在暗暗希望她有好的归属.没人问我怎么想,但我得到了这个机会.87年上了大学,正式地把这书当成泛读课本来读,其他同学还在交头接耳地模仿英国腔,我已经有条不紊地侃侃而谈,并恰好在指定的时间里留下意味深长的结尾..老师是个新派的青年,前额微秃,微微地点头,含笑凝视着我,说了一句"我看你好象也很喜欢黑色".从此男生不劳而获得了个挪揄人的机会.在大学里如何亲身实践地打造清高孤僻女就不必炫耀了,因为老实说我没刻意根本没有考虑要成为怎么的人.一切就是自然地按照自己意志和懒散堕落的天性在度日.读的书多了就无暇分辩谁PLAY WHAT ROLE慌AND WHEN.
不日前的午后,在朋友家小坐.女主人碰巧也是昔日的文学青年,建议放新版的简爱.我预料到怎样也不能有震撼和超越,就没反对.喝着BACARDDI 的粉红马替尼,半推半就地倒在沙发上,带着伪装的期待和兴奋.她还搬出书来要和我研讨.聪明的导演都不敢妄自篡改小说太多,因为那精神都在语言里几场戏是少不了的.我这才发现多年前看时很多的内容都被湮没了,好在幼小的心灵烙印和成熟的理性思考终于在彼时碰撞了,微醺的肆意里,一切都变得清晰.作为读者,第一次忠实地抓住了脉络.你们介意看吗?
简是独立的,拥有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的思考.很多人,如果不是大多数,会吸收外界的声音和权威的劝告,把自己历练成世故而SOPHISTICATED的多重人格,根据情况拿出来用,因为这样很容易做成事说对话.也有人,即便有了主见和意识,还难以用客观的逻辑的态度来思考,因为那样很残忍也很累.她的不幸遭遇和清贫家世给了她毅力和坚韧,她敏锐的观察和聪明的头脑使她脱颖,没有什么能屈服这姑娘,哪怕牺牲爱情.正是一次次林间小道的漫步,她在沉思,为自己和他人,她有能力驾驭生活,却不想束缚所爱的人和在原则上迁就.罗彻斯特在表白后问她,将来我们去旅游,给你看我去过的地方,给他们看我的天使陪着我.她回道我不是天使,我想这句话说明她的叛逆和反骨,不是凡人眼里的淑女."那么我是什么呢?"罗反问,简说"你可能慢慢就厌了,又开始冷冰冰了,到时候就要我来哄你,然后你就又好了."质朴的回答也许不是罗切斯特先生所期待的,但那就是他看中的女人,永远不给你想要的.他没有说话,从旁边摘了朵紫色的小花递到她手上.简深深地嗅了一下,展现了一个动人的笑容.所谓的保证和感激,理解和信任,都在不言中.
她也是坚强的.苦难只是经历,WHAT DOESNOT KILL YOU MAKE YOU STRONG.她看书,书给她力量和智慧,她画画,融入理想和丰富.可面对无法表达的苦楚和欲罢不能的情感,她被挑战着.在一幕幕罗切斯特和富裕的小姐的逢场作戏中,黑暗的角落里被痛苦煎熬着.她没有选择逃离,因为还有幻想,并且在那终年寒冷的英格兰高地也实在是无处可去.可当凭空出来的疯妻破坏了他们的婚礼,冷静的决定只花了一夜.是的,不能,没人能蒙住自己的眼睛,和爱人在一个床上缠绵,当另外一双眼睛在冷冷地看着.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管当时是多么复杂怎么的陷阱.我也理解摆脱关系在当时的社会可能是很难的.当她听完解释,告诉罗切斯特你失去我了,我也失去了你.我相信有一瞬间我听到她了.男人不理解权利,可女人要的是平等,哪怕这意味着放弃和误解.分手前的话我听了好几遍,天下男人全都是一样的反应和语气啊!
POOR AND PLAIN ,不是障碍,爱情里不该有障碍,只有考虑和思量.电影宣传里用的STORY OF LOVE AND DECEPTION,我不认同.善意的隐瞒不同于恶意的欺骗.
啊,终于着火了,我几乎是充满喜悦地等待着.不是吗?也只有火,还有其他的灾难和变故,才能让人的轨迹转变,不管是因为人的弱小还是从来不赋予自己足够的力量.火光中男人为救疯妻受伤变瞎,我想这是我能接受的结果,甚至于如果我能给一瓢水不会吝惜.
老男人,一条狗,废墟上破旧的庄园,一间小屋.她及时端来的何止是一杯水.多年来的思念和怀恋只是嘴角的抽动,似是而非的双关对话和小心试探.终于平等了,可是这代价真的太高,好在前面的路不是拿距离衡量的,而是要每天执手走过的.
电影没有沿用小说里大胖小子做结局,算是明智的.他们值得祝福,只是我们还沉降在那凄美和缱倦里......
看完没人说话,男主人发了会楞,回头说.不奏是简爱吗,怎么给你俩弄那么复杂啊,累不累啊?我们的结论是等于没看,下周继续上傲慢与偏见.
癫狂的何止两个妇女,简爱影响了几代人到今.在当时英国专制社会和繁文缛节的压抑下,女人都是恪守妇德,早起熨衣清扫,伺候全家,然后烤饼干准备下午茶的,晚上还不知道能有点啥消遣,上流社会的文化沙龙还只在法国盛行,所以才出了那么多的大不韪的包夫人等等.从那时期的英国小说里,女人还是从属的被动的.简爱的人物出现无疑是刮起了飓风,引导了女性的觉醒和自立自强平等的理念.而当今的我们,能在一天的任何时间里喝下午茶,甚至是早茶,把自己的内衣拿去干洗,彻底打破了在工作的地方只能见到一位男性的不利局面.经典精华能借鉴的固然还有,但一味地推崇和欣赏就有些勉强和守旧了.我们是自己的主人,不用套到别人的故事里照镜子.况且我们也远不如她的深度和修养如何自比.退一步,和学生家长有纠缠有失业的可能,目前的社会已发展到人人自危的地步,活着是幸运的爱情是难遇的.曾经见人以书为道具,说些辛苦搜来的词,以表象和封面诱骗男女青年,很是不齿.也有孤身奋斗的女人,起同样的英文名励志,在异乡做着各种的工打发各种的人,余勇可贾啊.
无大志的我,踏上异国土地,看到以我命名的快餐店,觉得此行不虚,此地可留.特别是从当地人长相上看有望实现编织的浪漫梦,只那庄园实在难找.
有个傻瓜找到我---是个诱人的想法,逻辑上也是通的---不傻的谁要我呢,可是弱智加盲人也确实出行不便的,没那么好找的.干脆把自己也弄瞎了没法出门,彻底死了这个心了.只是那神秘的红楼,那阴森的庄园,弥漫的白雾,耸人的音乐,仍然萦绕我心.
"独立青苔冷",我冷了,我要进去了..........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