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生最在乎的人 二 [2007/12]
- 最得意的菜--烤羊排 :)))))))) ZT [2009/11]
-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2008/12]
- Life with Costco(螃蟹,五香牛肉,刀豆肉丝,蔬菜豆腐汤) 星妈博克 [2009/11]
- 天下任我行 [2008/12]
- 比目青口 [2011/01]
- 花花公子 百度 [2009/11]
- 我的真性情 [2007/12]
- 那年春暖花开 [2011/04]
- 山花烂漫 [2011/04]
- 八十年代影星-她们的旧貌新颜5-9姜黎黎,龚雪,刘晓庆,朱碧云,潘虹 [2009/07]
- 小孩 [2011/03]
- 飞雪寒梅 [2007/12]
- 过客 [2008/02]
- 不变的是颗温润剔透的心 [2007/12]
-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2010/11]
- 青涩如杏 [2009/06]
- 天地之大没有我栖身的地方 [2009/05]
- 铁道游鸡队 [2010/01]
- 缘愁似个长 [2010/01]
- 冷也好热也好 活着就好 [2009/04]
- 宿醉 [2009/12]
- 虽死犹荣 [2011/01]
- 云湖秋月 [2010/11]
- 小憩 [2010/02]
- 在酒楼上 鲁迅 [2010/03]
巴门尼德于公元前六世纪就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面对生活,我们选择什么呢,是沉重,还是轻松。并把看到的世界分成对立的两半:光明,黑暗;优雅,粗俗;温暖,寒冷;存在,非存在。而且把其中一半称为积极的,另一半是消极的。那一方是沉重,还是轻松呢?
巴门德尼回答:轻为积极,重为消极。
米兰·昆德拉的聪明,在于它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开篇便说“一个作者企图让读者相信他的主人公们都曾经实有其人,是毫无意义的。”那么看来菲利浦·考夫曼深深领悟了这句话,他让影迷们相信,如果《布拉格之恋》这部电影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完全相符合,那是毫无意义的。
第一次读昆德拉小说的时候我没有读懂,看到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时才好象明白了,而且非常喜欢。可能电影重新诠释了小说的内涵,删减了其中的哲学成分,更多着墨于男女之间的关系。看片子的过程中最饶有趣味的是象男主人公TOMAS那样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如何最后为另一人牵绊。如果他注定要为一个人停留,那个人为什么不是一开始就非常了解他给他无限自由的SABINA,而是天真无邪的TERESA。
故事开始TOMAS是一个女人迷,但他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一个人住,孤单的时候去到某个喜欢他的女人那里,从不在女人那人留宿也从不让女人到他家。他很坦然,所有一切都基于双方自愿,他不觉得欠任何人什么。女人对他是玩具,而他象一个贪玩的小孩。他不向她们敞开心扉,也不去了解她们的感受。也许他怕她们,怕她们缠上他,怕承诺,怕长久的关系连激情都没了,紧锁心灵的他一个人很安全。
SABINA是和他走得最近的女人,她也曾问他是否想过停下这种玩乐游戏,他说不,她也就由他而去。她想也许互不拥有才可以永远拥有,在这一点她和他很象。
TEREZA象一个纯真的孩子一样闯进他的生活。他们萍水相逢,她偏相信是命中注定,这让他觉得有点可笑。后来她到布拉格找他,孤身一人又病着,他没理由不让她留下,于是她成了他家中的女人。她把他视为唯一的依靠,病中的她紧紧地握住他的手,他不习惯这种依靠感,可是他的善良让他无法把她推开。
他为了她向SABINA请求帮助,这是绝无仅有的事情,SEBINA开始很惊讶,但她答应了,帮助TEREZA发掘她的摄影潜质,为了TOMAS。两个女人见了面,SABINA知情TEREZA不知,但女人的直觉让她在梦中感到嫉妒并痛苦,他用谎言安慰她的痛苦。
生活在一起的两个人必然产生归属感,THOMAS看到别的男人对TEREZA献殷勤感到不舒服。和TEREZA结婚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包括他自己,一只搞笑的小猪出席并见证了他们的婚礼,他差不多暂时把SABINA忘了。
婚后的TOMAS并没有减少与其他女人的交往,但他不得不隐藏并扯他不擅长的谎。不管结婚的理由多么不充分,他有了负责任的义务,而她有了更充分的感到嫉妒和痛苦的权力。她极力让自己相信他爱她但根本无济于事,TOMAS和其她女人在一起的幻象让她不堪忍受,而她的痛苦让他不堪忍受,他们都厌倦。
苏军的入侵拯救了他们的婚姻。面对社会的动荡,两人把感情放在一边,在同侵略者的斗争中找到了共同点,一个用相机记录事件,一个负责照顾安全,最终选择流亡。在国外陌生的环境中两人都百无聊赖,没有了共同的事业二人的矛盾再度凸现,TOMAS恢复和早已在国外的SABINA的交往。
为了摄影谋生计TEREZA去找SABINA,开始了两个女人最有张力的一场戏。TEREZA洞悉了丈夫的私情但她用平静维护自尊。尽管不认可她和他的婚姻,SABINA必须尊重TEREZA作为妻子的权利不能嘲笑她的忠贞,而她只是一个偷情者。但她并不满足这个简单的定位,在被SABINA拍照后,SABINA争取获得同样的权利,两个女人不知该为自己还是为对方感到可怜。最后两人都选择离开,SABINA去了美国,TEREZA决定只身回捷克。
在留给TOMAS的信中,TEREZA试着解释分手的原因:他的生活太轻,而她的生活太沉重,让她不堪忍受。在异国他成一她唯一的依靠但她对这个依靠没有信心,无法想象若他离开后自己如何生活所以她只能回到熟悉的故国。尽管有受迫害的危险至少让她知道这世界除了他还有别的,没有他后她仍然尝试能够活下去。
轻和重的说法是这部电影的点题之处,似乎可以比作中国文化中的阳与阴。作品也许想用这种比喻诠释男人和女人的不同,男人崇尚自由而女人重视归属。TOMAS象一只风筝,婚姻让他把线交给了TEREZA,他不知道自己除了牵绊还得到了什么。
TOMAS又象没人管的孩子开始一个人的日子,孤独,在异乡。在失去她的陪伴,在不再需要担心她的嫉妒和痛苦后,他开始不习惯,于是他回去找她。
分离后的重聚让他们彼此感到从未有过的依赖,他们又在反对虚伪上取得一致。TOMAS不能忍受自己的文章被曲解和被当局利用,拒写悔过书,她坚定地支持他的立场。处在恶劣的社会环境这种信任弥足珍贵,更让他们珍视对方的陪伴。
TOMAS由医生降成清洁工,他对女人天生的魅力让他又回到原来唐璜般的生活,这又成了逃避生活苦闷的一种方式。她想要相信他人可以没有爱而做爱的解释,甚至尝试象他一样“轻”,可一时的放纵只让她感到羞辱和恐惧,甚至失去生活的勇气。她要逃离,他不理解但依了她,因为生活的经验已让他感到他们不可分割。
他们到了乡村。生活尽管单调,但辛勤的劳动让他们远离城市的喧嚣和诱惑,找到心灵的平静。他们度过了最快乐的幸福时光,无需担心他人的干扰,没有谎言和欺骗,没有伤害。
在和他们朝夕相处的小狗卡列宁临终的时候,TERESA非常认真地对TOMAS讲述她对卡列宁和对他的不同的爱。TOMAS没有生气,他懂得TERESA言语中的真诚和信任,这信任曾被他视为一种负担,现在已经是一种享受。似乎这时他们才真正相爱,他们相依为命,相互取暖,为此所有的牺牲都变得无足轻重。
影片最后他们葬身于一场到邻村跳舞返回的车祸中,出事前TERESA问正在驾车的TOMAS在想什么,他说他只感到很幸福。能在这样的状态下一起进行另一个世界,是幸福的。
故事让人感慨生活中太多的时间错位。当一个人还不懂得爱的时候,身边再好的对象都是多余。TEREZA的爱让TOMAS从抗拒到接受另一个人进入他的心灵,彼此交换拥有和被拥有,让他懂得爱是一种信任更是一种责任。这种责任是幸福的,并值得为之放弃自由。生命中的轻和重的调和,就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