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有人体臭味吗?----兼谈油耳与腋臭的关系 [2009/11]
- 也谈医生的无奈 [2009/07]
- 你相信“肾开窍于耳”吗? [2009/08]
- 学学猫头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2010/06]
- 老人记忆力的“无奈” [2009/07]
- 老人探亲的“无奈” [2009/07]
- 我的贝壳村里的“黄颜”们 [2010/05]
- 家有贤妻 不再无奈 [2009/07]
- 新桃花源记 [2009/07]
- 预示你会长寿的15个征兆(转发) [2009/09]
- 今天是我的生日啊,我的朋友! [2009/12]
- 【试试看】 有关于您--- 2009年年龄的秘密(ZT) [2009/11]
- 这一生最美的祝福--转发 [2010/05]
- 周末放轻松,测试一下您的脑力!(ZT) [2009/08]
- “游子”吟 [2008/01]
- 看!村民们中突出的“一双手” [2009/08]
- 从“发如雪”,谈到“白发” [2009/08]
- 母亲节,纪念我们家两代母亲! [2010/05]
- 一座"特殊的坟" [2009/07]
- 原来如此 [2009/08]
也谈医生的无奈
无奈者,一种无可奈何的窘态,莫名的悲哀。无奈者,身不由己,事出愿违。无奈者,常是无法摆脱的困境。无奈,有时可能成为推卸责任的某种借口。
凡人,都有无奈之事,无奈之时。医生也不例外。
读homepeace网友,转发纪小龙的文章;“专家吐真言,医生永远是无奈的..”后,深有同感。顺便也谈谈自己从医多年的一些感触。愿与贝壳村网友分享。
医生要不要说真话?
我记得五十年代,一边倒,大学苏联。医学界大学巴甫诺夫的高级神经活动,条件反射学说。在临床上提倡“保护性医疗制度”,医护人员不可给患者带来任何恶性刺激,包括语言。当病人确诊是恶性肿瘤时,只能对病人的单位领导和直系亲属讲,尽量瞒着病人。据说,可以免除病人的不必要的顾虑和心理上的压力。这就给医生带来“无奈”!一边医生要说服病人接受手术,切除某个器官,要用放射治疗,要用全身化疗;一边对病人“说谎”:这是普通的炎症,或者说是一个“良性肿瘤”,切掉了就“万事大吉”!病人的反应常常是两极的,一种是“装糊涂”,自个儿猜到不是好东西,也不想多问,你们说该怎么治就怎么治,可心里有数;另一种是“打破砂缸问到底”,穷追猛打。甚至夜间起来,偷偷跑到护士站去偷看自己的病历。查房时,医生最难应付的就是这种病人。说真话倒成了难题。不知道现在临床上有什么改变?好像不再强调对病人“保密”了。不过,好心的儿女,仍然要对父母保守一段时间的秘密。在美国,病人有权知道自己的病情,也无法保密。而且,病人知道真实病情,可以和医生更好地配合,共同完成治疗计划;也可安排好自己的后事。我倒认为,凡事不要偏激,端乎取决于患者心理的承受能力。不可说谎,巧妙地,慢慢地透露真情为好,同时,要努力设法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医生可不可以说“善意的谎言”?
这要从当年我们科碰到的一个实际病例来谈起。一位病人,在喝茶时,不小心呛了一下,从此久咳不愈,老是怀疑有茶叶呛到气管里。我们用喉镜反复检查,又照胸片,不能证实有气管异物存在。可是说服不了病人,病人还是天天来找。我们的科主任“灵机一动”,当了一回导演。和手术室商量,安排一次全麻下的气管镜检查,并偷偷地事先准备好泡过的一小片茶叶备用。在手术台上,病人接受静脉麻醉,顺利地放进金属气管镜,看到主气管,左右支气管,干干净净,没发现任何异物。拔出镜体,待病人麻醉清醒后,向他出示那片摊在一块纱布上的备好的有点泡烂的一小片茶叶。旁边的医护人员,还帮腔:这下可好了,东西拿出来了。病人仔细地端详一番,说:这个玩意儿可把我害苦了!。术后,病人不药而愈,再没有咳嗽一声,对我们的治疗方法和结果,非常满意。事情到此远未结束。“文革”中,有一张大字报,引用了上述病例,批判这位科主任是“弄虚作假”,欺骗患者,要她“低头认罪”。
有人说:善意的谎言,也是谎言,不可撒谎,应当诚实。有人说:如出之善意,效果又好,是一种心理调适,不妨一试。你们说,医生到底应该怎么办?
医生怎么样才能做到“千方百计”?
何谓“医生”?你可能理解为一个以医疗为职业的先生;医师者,医药界治病,教学,育人的一位老师。我认为,医生,医生,是肩负“医”治病人,使之得“生”的重任的人。医生所以被赞誉为“白衣天使”,是因其负责传达上帝向人类的恩典,怜悯与关怀。还记得国内五,六十年代,大谈“为人民服务”。周总理生前左胸前,常挂着的就是那枚“为人民服务”的普通纪念章。总理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堪为楷模。当时医务界提倡的口号是:“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百分之百的去争取”。“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有条件的要上,没有条件的也要创造条件上”,总之,不惜一切代价,千方百计地去完成任务。于是有了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邱才康的奇迹;断肢再植,断指再植成功的陆续报道。一般情况下,医生们会利用现有诊治方法来综合处理,召开病例,病理讨论会,虚心地听取会诊专家的意见,不可固执己见。在美国看病,就有second opinion 之便。
可我们在处理病人时,不时也遇到如何“千方百计”的难题。特别是对待恶性肿瘤晚期的患者,处于“恶液质”状态,手术,放疗,化疗都已无能为力。这时,面对着病人亲属的各样要求:要不要用小土地庙的民间祖传秘方试试?要不要请气功大师发发外功?要不要再多输一些全血,血浆,氨基酸,打一些胎盘球蛋白?你要是不同意,你没有“千方百计”,答应了,明知是白白浪费社会资源,增加国家,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或者根本不可取,不科学,不起作用。有些怕麻烦的医生,怕背上恶名的医生,干脆,让家属自费处理。还有,病人已经脑死亡,何时撤除维生系统,常常是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争论的焦点。医生们限于“无奈”之中。看来,这“白衣天使”的名称,还不好当啊!弄不好,国内曾传来“白衣狼”的称号,可怕!
纪小龙的文章中,提到医生能治好的病,大概占三分之一;三分之一的病会自愈;三分之一的病,医生无能为力。我深有同感。我从事临床40余年,“自我感觉良好”,给自己能打个60分。再读纪小龙的文章,我不禁汗颜,从新计分,恐怕也就是20分。
这让我联想起50年代的一个病例。一位年轻小伙子,因为脱发,来到中苏友谊医院皮肤科看病,专找苏联皮肤科专家会诊,寻求特效药方。这位专家,给他介绍了一些方法,年轻小伙子不满意。这位苏联皮肤科专家突然脱掉自己的工作白帽,露出比小伙子还要秃的头顶,对他说:等我治好了,一定会把更好的治疗方法介绍给你。这突显出医生当时的无奈。我倒想,这位年轻人,如果今天有条件来到美国,接受头皮毛囊移植手术,可能会不虚此行。你没听电视上的广告词说:有了这副头发,生意都好做多了。不过,可要准备充足的银两哦!。
医生不可能是“全能”,在某一领域中,有点能耐,就算不错了。在医学尚未发展到尽善尽美的地步,在某些条件不具备的场所,医生只好“无奈”!
人的生命奥秘,至今,未能测透,疾病更是复杂多样。医学领域,还有很多没想到的“无奈”,看来,医生不得不暂时继续“无奈”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