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为什么无法获得奥斯卡奖?

作者:世路悠然  于 2007-11-24 13:56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wen zhang|通用分类:其它日志

天气: 舒适
心情: 平静

张艺谋为什么无法获得奥斯卡奖?

                                              2007-9-22   Jeffrey wang

谈 起张艺谋就会联想到他拍电影里非常大胆的“红”,波澜壮阔的色彩,背景俯深。画面非常的唯美又具有深沉大气让人难以忘怀,给人以非常壮阔的视觉冲击与气 势。具有非常强的震撼力。他早期的影片充满着浓浓中国乡土情味,《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都具有 相当的艺术水准。《大红灯笼高高挂》熄灭灯笼的镜头和透出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封建的震撼感尽囊括在这一小小的场面里,《一个都不能少》里一帮纯朴得 让人流泪的孩子庄严仰望国旗升起。我相信如此好镜头和场面将会是去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直到后面拍的《英雄》尽管非议众多,但我仍然认为是一部非常好的诠释中国文化的功夫片。作 为当时中国影史投资最大的电影,《英雄》在西方受到广泛好评,但由于电影本身的故事情节对于西方人来说有难以理解的地方也有不尽合理的地方,即便西方人了 解中国文化但也难以理解电影的内容和不可理喻的精神实质,所以许多西方观众只为电影的图像美感叹为观止。连北美影评人极度热评《英雄》的华美。美国最具影 响的影评家Roger Ebert认为,《英雄》在结构上模仿了黑泽明的《罗生门》,但张艺谋第一次使武侠电影具有了诗意。可最后到看了了张艺谋近期的片子《满城尽带黄金甲》,《千里走单骑》,让人深刻感受到“江郎才尽”。

就连张艺谋自己在今年威尼斯电影节都说:“像李安那样能拍中文、英文电影,在东西方世界里游刃有余地行走的导演,恐怕华语影坛里只有他一人,我是比不上的。这 正是张艺谋对西方文化的没有很好的学习和了解,更没有此意识的重要原因。可以说如果无法把握西方的深沉文化的根源、及精神实质,张艺谋几乎不可能获的奥斯 卡奖。其实,在他的电影里除了缺少一种精神实质之外,电影的其它方面他都已经具备甚至超过奥斯卡水准。记者采访他时,他诚实地说:“我现在也在争取进步 呢,多看书、看资讯,保持知识常新。拍电影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十年磨一剑,别指望用这剑把别人都干掉,没这么牛的事儿发生。”他又错了,看书和在他所处的 环境,更重要的是如果他无法顿悟出在人类的伦理道德之外有一个超越的世界、和绝对真理,他根本就无法理解西方普世的精神实质,更不可能攀登另外一个高峰。

究 竟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实质让他就差一点点就可登上电影艺术的最高殿堂?深入研究,由于我们的文化里缺乏“外在的超越,和一种信仰层面的敬畏”的概念。我们国 家的伦理道德会很多僵化和偏颇的现象。人的罪恶出现时会显现出无法无天,甚至会发展到“造神运动”,把皇帝造成了神去跪拜,把皇帝称做“万岁”使君王神明 化。在文革中人们把领袖也神明化。我们灿烂、优秀文化里最大的一种缺失就是因为在我们的国家民族里没有一把让人最高敬畏的利剑在人的精神实质里。很容易造 成“人的无限化,小到一个人内心面对的困难,大到一个民族的灾难时刻。总渴盼人内在的自我拯救,或是寄望某为伟大人物的拯救。如一位非常有名学者所说:『中国人的悲剧是没有上帝的悲剧,这样会导致我们文化和人的精神里缺乏一种对人内在限制的觉醒。这就容易我们文化以道德人格为核心的自我拯救文化。以至于我们的儒家、佛教等把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格自我完善化、通过修炼使人能自足。它作为以种主流文化被肯定、无条件的传承下来而我认为这种对道德人格的依赖,是社会的变革依赖某种掌权者的道德人格上,而不是寄托在制度上。这就是我们人治、三千年封建社会延续的、传统的根源吧

另一方面,由于人对人本身的限制缺乏警醒,总是期望人的自律与改造,而我们的文化里又缺乏人性“罪”的概念。因此我们的民族缺乏一种内在的而又自觉的“忏悔精神”。它不同于西方文化的根源里有一个紧箍咒-----信仰,所有的伦理道德规范都必须在神的绝对真理之下被检验、别修正。在基督教信仰里,所有的人都必须向上帝负责,没有任何人拥有绝对的权柄,也没有人可以滥用。

联系上述的观点,再去联想《英雄》影片有不同解读,影片中强调的在意念中过招剑术、书法的相通,以及人剑合一心中无剑”背景音乐的古铮等等,都很好地表现了中国文化。让人看到东方哲学中那种武侠精神,而且也抓住了是金庸和古龙的武侠精髓。但从一个人如果能够驾驭东西方不同文化角度来看,很自然就对影片《英雄》结尾联系西方文化、西方的一种精神实质背后信仰就有了不同解读。例如:秦王悟出了残剑的字之后,所发出的一番高论。让观众明白了这一层,那么故事的结局——无名放弃对秦王的刺杀——其实就这种思想的逻辑结果。非常符合中国人心理,那种大义凛然、放弃自我、牺牲个人,维护国家的统一的精神让人肃然起敬。这非常符合我们国人的心理,也非常到位诠释东方的哲学。但,西方文化角度审视,看了之后觉得很奇怪。他们可能认为“无名”这种拯救方式,是拯救不了个人、也拯救不了国家的。因为在西方以基督教文化观念里。他们认为侠 客是人并不是上帝,也不是的可以万能。因此在他出手拯救他人的时候,就不得不加上人为属性的其它因素,比如:智慧、运气,或者情感、意志等等。而且因为同 样的原因,即英雄也只是人,所以他自己也往往需要被拯救。其结果可让我们人性无奈发出一个震耳欲聋的声音:他们拯救不了国家也拯救不了自己。 

第二,西方精神实质的根源----信仰促使民众思考、意识与行动:社会的变革不可能依赖某种掌权者的道德人格上,而是寄托在制度上和人对神的信靠上。而这个英雄人物却安在了秦王身上。我们可试想一下,武侠原本的行侠仗义,是人们对这种生存困境的另类寄托。但就在这对拯救的另类盼望中,绝望一定成了主旋律。我们的心在倾听影片结尾的音乐----在被誉为20世纪最浪漫的小提琴家帕尔曼演绎的背景音乐下男女主人翁都自杀了。“无名”也在自己的顾全大局、大义凛然中被秦王一声令下留下一个伟大的“箭影”。这一切将变成一个绝望的旋律在历史中回响。

   也恰如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声音乐奖的谭盾所对张艺谋评价中说:“他是一个英雄,这个人他就是想当英雄。他非常非常的自信,也非常非常有手段,就是用艺术的手段,如何去实现他的理想。”其实,我认为他就是“无名”,张艺谋没有意识到缺失上述所说的精神实质的代价就是看不到彼岸世界,他更不可能想象彼岸将会有一片要大得多的海阔天空。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世路悠然最受欢迎的博文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4-5 06:2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