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放军退伍场面,把对岸“国军”感动坏了!(18P) [2007/12]
- 老毛最伤害美苏的两句话 为中国赢得20年的和平 [2007/12]
- 看看金日成父子给中国干的坏事 [2008/01]
- 中阿两国交恶 邓小平“断!停!撤!”对阿援助 [2008/01]
- 未解的西藏十大神秘事 [2008/01]
- 美呆了!美的让人窒息的小村庄〈组图〉[23P] [2008/01]
- 航空母舰大集合[56P] [2008/01]
- 太寒心了,朝鲜课本里的中国志愿军! [2008/01]
- 档案揭密:《日本军在南京的性犯罪》 [2007/12]
- 那个混蛋说台海不是中国内海:看看这片文章请闭上臭嘴 [2008/01]
- 刘备追得最辛苦的人不是诸葛亮 [2008/01]
- PLA海军三大舰队最新资料北海舰队[58P] [2008/01]
- 军魂:陆一军敢死队照片(敬礼!!!) [2008/01]
- 看完这本日历,眼眶湿润了[12p] [2008/01]
- 摄魂的蓝色 绝对冷艳[21P] [2008/01]
- 世界潜艇大观[220P] [2008/01]
- 2007,你或许连畜生都不如! [2008/01]
- 朝鲜同志装作用空调的样子笑死个人!! [2008/12]
- 战斗机头部的尖刺是干什么用的??? [2008/12]
- 新疆摄影作品选 [2008/12]
- 假如只有一小时的生命 [2008/01]
- 绿意盎然的欧洲田园风光[30P] [2008/12]
- 走在80年代的大街上 [2008/12]
- 夜色下的美景(寬屏) [20P] [2008/01]
- 巴林的人造海上樂園 [20P] [2008/01]
- 迷失云中,望穿秋水待踏雪 [2008/01]
- 一个无腿少女的梦想(震撼) [2008/01]
中阿两国交恶 邓小平“断!停!撤!”对阿援助
【曾经的“春夏”季节】
1949年11月23日,中国与阿尔巴尼亚建立了外交关系。以后,差不多整个50年代就是两国关系的“春季”。50年代的中后期和60年代,中阿共同反对苏联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斗争中互相支持。这时期堪称两国关系的“夏季”。
然而,阿主要领导人很敏感。1969年9月,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赴越南参加胡志明的葬礼,途经北京,周总理和他在首都机场会晤。阿尔巴尼亚表现反感,为此,在出席我们建国20周年庆典上,他们还特意降低了规格。1972年,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也引起了阿领导人的强烈不满,其报刊对此发表了一系列极不友好的文章。
【阿攻击我内外政策】
1975年,我作为使馆参赞到阿工作。自1976年11月阿劳动党七大以来,其主要领导人公开攻击中国内外政策。尤其是那位“一号”领导人,屡次攻击中国领导人是马列主义的“叛徒”。我国如何对待呢?两句话,8个字:骂不还口,置之不理。
那位“一号”领导人还曾把他们的党内斗争同周总理连在一起,胡说周总理给巴卢库施加压力,从而使巴卢库这个“反党集团”在周恩来的“修正主义路线”面前屈服了。这简直是胡编乱造。1972年冬,在巴卢库(时任部长会议副主席兼国防部长)再次率军事代表团访华时,周总理和他长谈,是我现场做的翻译。阿方提出庞大军事要求的单子:用已有的和争取从中方要到手的500辆甚至更多的坦克,部署在亚得里亚海滨,建筑一条对付以美帝为首的北约和苏修为首的华约的“钢铁长城”。周总理指出,仗不能这么打,就是按照你提的要求给你500辆坦克,你也不一定打得过人家。阿方还“提供”他们获得的最新情报:美、苏要抢先武装夺取阿尔巴尼亚,所以阿方要中国给它如此大的军援。周总理指出,阿尔巴尼亚没有制空权,没有制海权,万一要打,也只能打运动战。周总理最后说:“现在还看不出美、苏都要抢先武装夺取阿尔巴尼亚。”
周总理的这番坦诚的讲话很有说服力,怎么被歪曲成“向巴卢库施压”呢?阿高级领导层在肉体上消灭“巴卢库军事反党集团”主要成员的同时,还公开胡说巴卢库的修正主义路线“通向遥远的地方”,意指中国。
【对阿援助:断!撤!停!】
到了70年代中期,随着中阿关系的继续恶化,对阿方要求的援助,中国当然不能再那么慷慨答应了。阿方就故意对我国的供货、派专家等问题不断挑剔,接二连三地对中方有意责难和无理挑衅。
1978年7月7日,中国政府照会阿政府,被迫停止经济、军事援助,接回援建工程的技术人员。1978年9月,阿宣布废除中阿轮船股份公司的协定,解散该公司,中断了贸易和科技、文化交往。我个人非常拥护邓小平斩钉截铁的态度:断!撤!停!这就是对阿断援助,撤专家,停项目。
长期以来,我国对阿援助太多太多,这个大包袱越背越重。我方当时有人主张对阿尔巴尼亚减少援助,而不是全撤。幸好没有这样做!我们要是真的只是减少援助,他们还会拖住我们,还得不断地骂,使我们陷入被动。
断援后,阿方也不再找我们“抗议”了,中国多年提供的贷款,阿当然不会还,就只能记在账上了。至此,中阿关系进入了一个漫长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