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朝宫廷服饰简介 [2007/11]
- 卡拉扬(2) [2007/11]
- 黑章京的来历 [2007/11]
- 清朝官服前标志——九品文武官 [2007/11]
- 清朝的军机处、兵部和陆军部 [2007/12]
- 卡拉扬 [2007/11]
- 【清朝军机处】——简介、职能 [2007/12]
- 品味一年前和鹏鹏的对话 [2007/11]
- 清宫廷服饰 [2007/11]
- 朋友的一些话 [2007/11]
- Kukenhof(3) [2007/11]
- 一宿的中国式离婚带来的思考 [2007/11]
- Japanese [2007/11]
- A380改变了什么 [2007/11]
- Kukenhof [2007/11]
- 说不清的感受 [2007/11]
- Kukenhof(2) [2007/11]
- I Am sterdam [2007/11]
- Paris, I love you [2007/11]
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在1945年结束,但盟军对其前纳粹党员的身份要进行调查,再加上富特文格勒的阻挠,卡拉扬的半退休状态似还没有尽头。他被禁止在德国和奥地利演出。不过有一次例外:1946年1月12日卡拉扬在维也纳爱乐之友协会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本来他还被邀请去指挥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和理查·施特劳斯的玫瑰骑士(Der Rosenkavalier,又译:蔷薇骑士),但演出就在最后一刻在苏联方面的坚持下被迫取消。
幸好此时卡拉扬得到了两个人的帮助,走出了困境,成功复出。一位是华尔特·李格(Walter Legge),当时英国EMI公司的古典音乐唱片制作人。另一位则是卡拉扬的导师和好友,指挥家维克多·德·萨巴塔(Victor De Sabata)。李格是因为偶然听了卡拉扬战时录音:约翰·施特劳斯的蝙蝠序曲,暗暗奇之,遂决定让卡拉扬与EMI签约并尽力为其录音活动去取得官方许可。他奔走游说,成功地令有关当局放宽了对卡拉扬的演出限制。而萨巴塔则是意大利元老级指挥之一,他早在1939年就预言似地评价过卡拉扬:
![]() | 记住我的话吧:这个人将会在往后25年里给音乐世界留下他自己的铭记[14]。 | ![]() |
1947年10到12月,卡拉扬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为EMI录制了贝多芬第八交响曲和第九交响曲(后者的合唱部分由维也纳歌唱协会合唱团 (Wiener Singverein)担任,该合唱团于当年10月第一次与卡拉扬合作),还有舒伯特的第九交响曲和勃拉姆斯的德语安魂曲(Das deutsche Requiem)。
非纳粹化后的卡拉扬,很快就成为了欧洲音乐生活的中坚力量之一。1948年是繁忙的一年。卡拉扬不但开始了与卢塞恩国际音乐节的合作(两者的合作关系持续到1988年,1960年除外),还参加了当年的萨尔斯堡音乐节,包括格鲁克的奥菲欧与埃雨迪克,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还有两场音乐会,曲目分别是海顿,理查·施特劳斯,贝多芬和勃拉姆斯的作品。而任职方面,他一方面接受了维也纳歌唱协会终身艺术指导和维也纳交响乐团(Wiener Symphoniker)首席指挥两职,并将它们训练成一流的音乐团体。而另一方面在伦敦,他则与由李格组队的爱乐管弦乐团(the Philharmonia)紧密合作,并制作录音,如和钢琴家李帕蒂合作录制舒曼的钢琴协奏曲。而从1949年起,卡拉扬开始经常与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合作,并成为其德国演出季的指导。卡拉扬对歌剧制作细致入微,排练数以月计。所以在那里他虽然每年只将一到两部歌剧搬上舞台,但却是部部精彩。值得一提的是,卡拉扬在此曾与有着“歌剧女神”之称的玛丽亚·卡拉斯[15]数度合作,并且为EMI留下了诸如游唱诗人,蝴蝶夫人等歌剧的录音。
1949年 再度在萨尔斯堡音乐节上指挥威尔第和贝多芬的作品,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和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歌唱协会合唱团。南美之行
1951年-1952年 登台拜鲁依特指挥瓦格纳作品《纽伦堡的名歌手》以及《尼贝龙根的指环》(部分),并由EMI录音。
1955年 接替去世的富特文格勒担任柏林爱乐乐团首席指挥。1956年被任命为终身首席指挥。与柏林爱乐首次美国之行
1959年 柏林爱乐,卡拉扬和德国唱片公司铁三角开始了长时间的合作,(第一个立体声录音:理查德·施特劳斯的英雄生涯)。秋季,与维也纳爱乐巡回印度,菲律宾,香港和美国。
1960年6月25日 女儿伊莎贝拉出生。维也纳爱乐是其监护人。
1963年10月15日 柏林爱乐大厅开幕音乐会,演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1964年1月2日 女儿阿拉贝尔出生,柏林爱乐是其监护人。8月,被接纳为萨尔斯堡音乐节理事会成员。9月,与米兰斯卡拉歌剧院乐团首次到苏联演出。
1965年 开始在Unitel公司制作歌剧和音乐会录影,自己担任导演和指挥。和法国导演亨利·乔治·克里左合作。
1967年 创建萨尔斯堡复活节音乐会。3月19日开幕节目为瓦格纳的女武神。首次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登台,导演指挥 女武神。
1968年 3月4日 获萨尔斯堡州指环。4月4日,获萨尔斯堡名誉市民称号。4月8日,获德国唱片公司金留声机。8月14日,成为萨尔斯堡大学荣誉理事。在柏林成立赫伯特·冯·卡拉扬基金,用于促进音乐感觉得科学研究。此基金还会推动一个指挥比赛和柏林爱乐乐队学院。
1969年 萨尔斯堡大学心理学院成立“赫伯特·冯·卡拉扬基金”实验音乐心理学学院。春季,与柏林爱乐的欧洲之行。在莫斯科,在肖斯塔柯维奇的面前指挥其第10交响曲。8月31日,获卢塞恩艺术奖。
1973年 成立萨尔斯堡圣灵降临节音乐会。11月24日,成为柏林荣誉市民。
1976年 在联合国日与前苏联钢琴家Lazar Berman录制了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并在电视上转播了录制过程。
1978年 成为慕尼黑大学荣誉博士。5月12日,成为萨尔斯堡大学哲学博士。6月21日,成为牛津大学音乐博士。
1979年10月13日 成为东京早稻田大学博士。同年10月,率领柏林爱乐乐团访问中国,演出莫扎特的《第三十九交响曲》、勃拉姆斯的《第一交响曲》和德沃夏克的《第八交响曲》等。卡拉扬的到访,是当时中国文化界一件盛事。
1981年4月15日 成为CD数码音频系统的国际主席。12月1日在重新开幕的莱比锡布商大厦(格万豪斯)指挥柏林爱乐
1982年 成立Telemodial公司,旨在记录卡拉扬的演出。3月2日,在伦敦因其录音马勒第9交响曲和前年的瓦格纳帕西法尔获得留声机大奖。 8月30日 柏林爱乐建团100周年音乐会(节目: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作品)。
1983年3月 获伦敦爱乐协会金牌提名,1984年获奖。 4月5日 75岁大寿,获得很多奖项(德国唱片奖,金唱片) 10月 获得UNESCO的国际音乐奖
1984年 首次录影贝多芬九首交响曲
1985年6月29日 在梵蒂冈圣伯多禄大教堂于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前指挥维也纳爱乐演奏莫扎特的加冕大弥撒,由Telemodial录影,并全世界转播。
1986年1月25/26日 威尔海姆·富特文格勒诞辰100周年纪念音乐会。6月 在雅典获奥林匹亚奖。
1987年1月1日 指挥新年音乐会,世界直播。3月1日,柏林建城750年开幕音乐会。10月28日 柏林爱乐厅室内乐馆开幕音乐会。
1988年 80大寿,获得无数奖项。德国唱片公司以其妻爱利特·冯·卡拉扬的画作为封面,发行卡拉扬100杰作。4月-5月,最后一次日本之行。10月 与柏林爱乐作欧洲之行。
1989年2月 与维也纳爱乐在纽约最后一次演出。同年在排练威尔第歌剧假面舞会时因心脏病发被迫取消演出。 于七月十一日在萨尔斯堡附近小镇安尼夫自己家中去世,后安葬于其花园中。
逸事
传言卡拉扬曾经骑自行车250公里,为的是去偷偷察看指挥大师托斯卡尼尼的排练。
卡拉扬早年曾打算到维也纳工业高校学习工科,但最后音乐成了他的终身职业。卡拉扬二战前已崭露头角。后因其纳粹身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饱受此困扰,很多犹太音乐家因此拒绝与他合作,并且他被禁止作国际演出。后因EMI制作人瓦尔特·李格的帮助,卡拉扬在伦敦指挥由前者组建的爱乐乐团,录下很多单声道录音。其歌剧录音尤为演录俱佳。1951年,首次登台拜鲁伊特。虽然日后他灌录了华格纳全套经典剧目,但1952年后他就再也没有返回拜鲁依特。
接掌柏林爱乐是其辉煌录音生涯的开始。卡拉扬与柏林爱乐乐团的合作长达30年,期间灌录的录音,有声影像多达800余款,发行量过亿。同 时,柏林爱乐乐团亦被带到艺术方面的高峰。卡拉扬第一次登台指挥的曲目是罗西尼的威廉·退尔序曲。他于1987年最后一次指挥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于 1989年录下其最后录音--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
80年代,他与柏林爱乐的矛盾因一位女单簧管手萨宾娜·迈娅冲突爆发,两者的合作减少。此次冲突非常,德国有关部门曾介入事件调停。卡拉扬认为,这是他本人有生以来最大的耻辱。
1989年7月16日,卡拉扬在萨尔斯堡家中接见来访的老友日本索尼公司总裁盛田昭夫时感到身体不适,不久后逝世。后来证实死因为心脏病发。其遗产多达5亿马克,拥有私人飞机、游艇和跑车。并有私人飞机驾驶资格。
卡拉扬一生追求完美,不论是技术还是艺术。技术方面,他经常参与录音和拍摄。艺术方面,他通常把惯演曲目录上数遍,并亲自参与导演。除柏林爱乐以外, 卡拉扬还与世界最顶尖的乐队,如维也纳爱乐乐团、米兰斯卡拉歌剧院乐团常年举行音乐会并录音等。他的指挥艺术很能代表60至80年代的音乐表现取向。
卡拉扬关心后进,积极发现有天分的音乐家,并鼓励他们进一步学习。得到卡拉扬提携的音乐家有,指挥家小泽征尔,女小提琴家安娜·苏菲·穆特和钢琴家基辛。他建立卡拉扬指挥大赛。并筹组资金进行音乐方面的研究,涉及音乐与精神病治疗方面的关系等。
指挥风格
卡拉扬力图将托斯卡尼尼的忠于原谱和富特文格勒的即兴发挥融为一体。他有着和托斯卡尼尼相当的记忆力,演出的时候基本上都是背谱指挥的。他的指挥动作洒脱大方,时而充满激情,时而又细腻精致。在指挥台上他经常闭目深思,使得乐队各声部之间达到了演奏室内乐般的默契。在他的领导下,柏林爱乐乐团展现出了一种有如金属般的亮色,被誉为卡拉扬“音响”。
卡拉扬的录音谱极广,空间上基本上涵盖欧洲所有出名作曲家的作品,时间上则从巴洛克时期跨到20世纪。他最擅长的是浪漫主义时期的德奥作曲家的作品,如:贝多芬、勃拉姆斯、门德尔松、舒曼、瓦格纳、布鲁克纳、马勒、理查·施特劳斯。另外,对于近现代作曲家,如:德彪西、拉威尔、西贝柳斯、卡尔·尼尔森、肖斯塔科维奇,他都有着非常精彩的演绎。
但也有人认为卡拉扬的指挥过于浮华,缺少内在的实质。以及他借助录音技术对自己的唱片作过多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