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能走出王朝覆灭的周期律吗?

作者:chineseman  于 2012-1-4 09:53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网络文摘|已有11评论

历史动车将追尾,能否走出死循环?

章立凡

 一、回顾历史:改革前贤皆寂寞

 

      延香屋宇久萧萧,普世大同离孛遥。
      万木栋材今兀兀,百年功过已嚣嚣。
      新朝重演周期律,故国轮回改革潮。
      接踵天游归去也,群贤寂寞坐青霄。

 前年冬,我到广东南海凭吊康有为故居“延香老屋”时,步南海先生七十自寿诗原韵,写下了这首七律。改革前贤皆寂寞,从商鞅、王莽、二王八司马、王安石、张居 正乃至近代的光绪、康有为等……,中国历史上改革家的结局,要么以身殉职,要么贬窜流亡,要么人亡政息,在这片“思想国家化”的大一统国土上,难以开出绚 丽的革新之花。

鲁迅在谈及中国革新之难时曾说:“宋朝的读书人讲道学,讲理学,尊孔子,千篇一律。虽然有几个革新的人们,如王安石等等,行过新法,但不得大家的赞同,失败 了。从此大家又唱老调子,和社会没有关系的老调子,一直到宋朝的灭亡。”(鲁迅:《老调子已经唱完》)温家宝总理曾引用王安石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 法,人言不足恤”以表达改革的决心,如今他的任期行将届满,政治体制改革依然无法启动。

 没有科学的历史观,也就谈不上科学的发展观。屏蔽历史齐唱颂歌的结果,是对民族记忆的集体遗忘,不接受失败教训的族群没有未来。强调主体思想的一元化,拒绝承认思想文化的多元性,改革就不会有思想动力。执政理论至今不能自圆其说,既不探索也不争论,又如何能有改革创新?

 2012将至,世道浇漓,人心思变,若好莱坞大片中的世界末日出现,或许就蠲免了诸多社会转型的痛苦。而无法回避的现实是,中国的经济周期和政治周期都面临拐点:经济会不会“硬着陆”?政治交棒能否平稳过渡?是人们议论得最多的,这难免令人想起“二黄定律”的老话题。

 二、自利型政府,能否摆脱经济周期律?

 经济上的“黄宗羲定律”系指一种周期现象:中国历代王朝为减轻、规范农民的赋税而出台的政策,在初期起到一定作用之后,往往最终变本加厉地加重农民负担,周 而复始地引发社会动荡,导致王朝的倾覆,被大思想家黄宗羲称之为“积累莫返之害”。“胡温新政”之初,这条定律引起温家宝总理的重视,政府因此在2004年起减免征农业税,2006年《农业税条例》废止,结束了中国农民两千多年来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

这项制度创新,并不意味着中国走出了“黄宗羲定律”。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世界多数国家的农业税已不是主体税收。农业税在我国税收中的比重本来不大,收税成本却很高,废除的只是“鸡肋”而已。 “黄 宗羲定律”定位于古代农业社会,在工业化、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其涵盖面则不仅仅限于农业,也应扩展到工商税收的其他领域。黄宗羲时代,百姓只要供养皇帝一 家和一个政府,如今纳税人要供养的,是党、政两个平行的庞大权力系统,外加工、青、妇、民主党派和官办团体等衍生附庸。

 财政部刚刚驳斥了《福布斯》杂志“中国税负痛苦指数居世界第二”的说法,但当今中国税负(含各种名目的收费)之重,恐怕国务院也否认不了:生产型企业税负过 重是个老问题,加上官商勾结的高利贷盘剥,令民营中小企业不断发生倒闭风潮;就一线城市的房价而言,土地出让金和相关税费占到房价构成的30%-40%,中央政府不断出重拳打压房价,一味挤压开发商,地方政府的高额土地财政收入却不见让利;中国公路不姓“公”,各种关卡收费加重了运输成本,物价上涨的苦果却要消费者承担……

 老子曰:“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李聃老师总结的这三条,如今一条不少都存在:食税多造成人民饥困、有为(求政绩)造成社会矛盾尖锐、求生之厚(搜刮享受)造成以死维

 取之于民,用之于官,这就是所谓“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吗?26人养1名吃官饭者、“三公”消费占财政支出37%的政府;不知廉政自律,永远要求别人奉献“道德血液”的政府,高价低效、自觉地为自己谋利益的政府,要想走出“黄宗羲定律”也难。

 三、政改停滞:如何跳出政治周期律?

 “二黄定律”中的政治周期律,出自黄炎培与毛泽东的“窑洞对”,系指历史上的王朝更迭周期。19457月, 黄炎培在延安对毛泽东说:“我生六十余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 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 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为了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 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趋于薄弱了。一部历史, ‘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毛泽东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 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黄炎培:《延安归来》)

 这段对话,不少人耳熟能详。中共在延安时期及建政之初,犹能“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如今的光景则乱象纷呈:不仅外交“求荣取 辱”,”内政“政怠宦成”,社会控制力日趋薄弱,“维稳”艰于应付防民。究其原因,是“带路党”没有把中国带进毛泽东所说的“民主新路”,“人民监督政 府”的承诺始终未兑现。

 “人民监督政府”的架构,早在共和国成立前夕,开国先贤们就已经作了设计。19499月 通过的大宪章《共同纲领》大宪章第十二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第十三条规定:“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由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会议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规定各级人大都要“用普选方法产生”,且特指“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当然是指“一人一票” 的直接选举而非间接选举。

 直接普选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承诺,历时六十二年未兑现;非但如此,今年区县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从中央到地方严防死守,重点防范公民自荐参选,生生阻断了一次从体制监督上自我更新的机会。梁启超说:“我国万事不进步,而独防民之术乃突过于先进国,真可痛哭也。” 用纳税人的钱防范监控纳税人,是一大“中国特色”;从虚拟世界的GFW防火墙到现实中的截访、阻选,这样的“维稳”无异于自宫。照此下去,“人亡政息”只是时间问题。

 四、前车之鉴:皇族内阁缘何失败?

 离当下最近、最有借鉴性的改革标本,是清末“预备立宪”的历史教训。君主立宪也被理解为“虚君共和”,是统治者为避免被革命倾覆,与被统治者订立的社会契 约,君主及其家族舍弃部分眼前权益,而与博弈各方长久共享可持续的权益。这种充满政治学智慧的“共存”体制,英国和欧洲的几个王室实现了,日本实现了,而 中国却未能实现。

 戊戌变法的失败,令抱残守缺的清廷,迅速遭遇了庚子之变的历史惩罚。深重的内忧外患,迫使统治者睁开眼睛看世界,慈禧太后启动了清末最后一轮的改革。君主立 宪或革命,是结束当时中国政治危局的两个主要选项。立宪派与以孙文为代表的革命派,展开了一场改良与革命的赛跑。袁世凯等汉族权臣与社会士绅们组成的立宪 派内外互动,取代流亡海外的原维新派,成为清末立宪运动的中坚力量。

 满清政权和蒙元政权一样。系由少数民族统治多数民族。“团体共治”是其区别于中国历史上其他“家天下”王朝的特色,被钱穆先生定义为最自私的“部族政权”, 余英时先生更给出一个引发联想的定义,叫做“族天下”。所谓“自私”,即享用建政红利(血酬)的利益集团,是一个靠种族血缘维系的封闭族群。这种体制,令 改革比一家一姓的王朝更加困难。尽管朝廷标榜满汉平等,实则亲疏有别,用人制度上的满汉之争贯彻整个王朝历史。直至太平天国之乱发生,朝廷才不得不重汉臣,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到袁世凯、张之洞,汉族官僚集团成为清末朝廷内部洋务运动、军制、宪政改革的主导力量。

 如果把清王朝看作一家公司,汉族权臣与皇室亲贵的关系,很像是职业经理人与创始大股东们的关系,这批职业经理人很受董事长慈禧太后的重用,但各大股东家族对 他们的崛起高度警惕。义和团事变后,为了挽救大清,大股东家族和职业经理人达成一致,主推君主立宪:从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到1908年出台《钦定宪法大纲》二十三条,宪政开出了正式的时间表。同年11月慈禧、光绪逝世,大股东家族载沣、隆裕两位弱主出任掌门人,形势开始逆转。

 弱主的软肋是不自信,越是担心失去权力,就越把握不住机会。在各省立宪派的压力下,朝廷先是把“预备立宪”的时间表由九年缩短到五年,接着在19115月裁撤军机处,改为责任内阁制。就在这个改革的关键时刻,部族政权的自私暴露无遗:阁员十三人中,满洲贵族九人,汉族官僚四人,而满洲贵族中皇族又占七人,被人们称为“皇族内阁”。

 大凡一个王朝到了末世,总是认定自己的子弟才靠得住。以庆亲王奕劻为首,加上良弼、铁良、善耆等少壮派贵胄组成的“皇族内阁”,其实多是皇亲国戚中的改革 派,也的确代表了大股东家族的利益。他们认同君主立宪,却又紧紧防范权力旁落到汉臣手中。这不仅令汉族权臣和各省的立宪派愤慨,也使革命派“驱逐鞑虏,恢 复中华”的民族主义口号格外煽情。尘封近三百年的民族压迫旧恨,一下子被激活了,朝野间除满族外几乎所有的势力,都希望恢复汉人的国家。“皇族内阁”在错 误的时间出台“铁路国有”政策,激发了一场地方性的经济维权群体事件(四川保路运动),并迅速演变为革命。

 自湘军、淮军崛起到庚子年“东南互保”,至1908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观念日渐深入人心,市民社会在一些发达地区已经形成。武昌首义一声枪响,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向号令不出都门的“中央”告别。以汉族权臣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事集团,乘机启动“南北议和”,逼迫清室退位。

 为何革命最终跑到了改革的前头?实因“部族政权”的大股东们患得患失,缺乏壮士断腕的决心,令宪政改革功败垂成,最终被职业经理人袁世凯卖了个好价钱。

 五、顶层设计:构建公民社会才走得出死循环

  2012年, 执政党将召开第十八次党代会,各种争论的声音此伏彼起:“击鼓传花”传的是一颗不定时炸弹?中国应否回归新民主主义宪政?如何通过“顶层设计”推动改革等 话题,在执政党内和理论界激发了热议。日前举行的纪念粉碎“四人帮”三十五周年座谈会上,一批关心党国前途的“红二代”,痛心疾首地向决策层喊话,他们以 开国元勋后代的血缘情感,质疑腐败和专制违背了建党建政的初衷。

 维稳过渡令政改的念想再度搁置。历史需要搅动死水的人,即便大家怀疑个别人以作秀博上位,但一个灿烂的笑容,或许比僵硬的官僚面孔容易亲民,学会打“民意 牌”毕竟算一种进步。权力交棒能否启动沉寂多年的政治体制改革?我的观察是“五年看改,十年看埋”,若新核心的第一个任期内不启动政改,也就无须启动了, 不妨继续维稳到石化拉倒。

 政治体制改革,说白了是个“分蛋糕”体制:有人主张先做大,次在分;有人主张先分好,再做大。问题在于:谁做谁分?民做官分则民怨,民做民分则官愤。须立规则:人民共和,主权在民;官为民仆,主先仆后。还分糕之权于民,唯有行宪政。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的目标都是宪政,其主要区别在于后者强调共产党的领导,若政改在未来五年内启动,这也将是执政党死守的底线。

 对“新新民主主义”的召唤,也唤醒了沉睡的历史记忆。194597日, 毛泽东曾庄严承诺:“‘自由民主的中国’将是这样一个国家,它的各级政府直至中央政府都由普遍、平等、无记名的选举所产生,并向选举它的人民负责。它将实 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毛泽东:《答路透 社记者甘贝尔问》)

 毋庸置疑,共产党与国民党竞争,靠的是普世价值宣传和民主宪政的承诺,争取了民心争得了天下。江山坐定之后,毛泽东将“民主新路”抛诸脑后,人治取代法治,导致封建主义和个人专断盛行,最终爆发了“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民族大难。80年 代启动的改革开放,虽然使中国走出计划经济,但未能彻底清算封建主义。二十二年来,政治体制改革的长期滞后和权贵资本主义的崛起,令社会出现了倒退,不仅 在意识形态领域大批普世价值,甚至连公民社会都成了“西方的陷阱”。对比赢得政权之前的承诺,用“数典忘祖”来形容毫不过分。最大的“敌对势力”在政权内 部:如果执政党不对自己的承诺负责,党员不对自己的政党负责,也就没有理由要求人民对政权负责。

 面对一个官民“互不负责”的社会,未来改革的“顶层设计”如不以建构公民社会为目标,则仍是一个死循环。问题在于:中国六十年来的教育,仍是前苏联的斯大林 主义模式,如同一条标准化生产线,产品都是标准件。这种扼杀个性和独立思考的工具教育,从来就不是为培养公民设计的。标准化产品无论作为领导者或被领导 者,都不具备创造性和建设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从教育制度上就拒绝培养公民社会的践行者,再好的“顶层设计”也只是空中楼阁。

 2011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201211日 才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共和百年。“铁血铸成真大错,头颅拼却反无光”,“无量金钱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这是辛亥革命志士蔡济民书写的悲愤。中国人奋 斗了整整一个世纪,仍未实现民主宪政理想,还在走向共和。历史仿佛在一个封闭的怪圈中循环,历经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2012年迎头撞来的,仍是一百年前的老问题。

 历史的动车,真要循环追尾了吗?

  20111117  北京风雨读书楼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1

支持
7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8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1 个评论)

11 回复 yulinw 2012-1-4 11:00
   先顶上,回来细看~·
4 回复 dwqdaniel 2012-1-4 11:45
不容乐观!
3 回复 海外愤青 2012-1-4 23:30
答案是"不能", 主要看时间的长短和结局: 清灭后, 民国内战, 边疆分裂, 结局就不太好. 而民国败走大陆后, 共党使大陆统一, 结局就好一些.
9 回复 湖滨 2012-1-5 06:47
有1%的可能,99%的不可能。有1%的可能就是走台湾的道路,中国就能度过危机,走出死循环。但是有99%的概率,中国会走老路。正如毛泽东说的那样,至少在中国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动派是自动走下历史舞台的“。”六四“一声枪响标志着中共已经完全走到人民的对立面,共产党同国民党不一样,国民党只欠共产党的血债,而共产党既欠国民党,更欠亿万民众的血渍,除了下台一条路,恐怕它是还不清的,所以,共产党是不会还权于民的。至于什么方式下台则只有天知道。
4 回复 chineseman 2012-1-5 07:14
湖滨: 有1%的可能,99%的不可能。有1%的可能就是走台湾的道路,中国就能度过危机,走出死循环。但是有99%的概率,中国会走老路。正如毛泽东说的那样,至少在 ...
我还是幻想能再来一次“打倒四人帮”似的政改。再来内战国家就又完了。
3 回复 chineseman 2012-1-5 07:15
dwqdaniel: 不容乐观!
是。
5 回复 湖滨 2012-1-5 08:28
chineseman: 我还是幻想能再来一次“打倒四人帮”似的政改。再来内战国家就又完了。
打倒”四人帮“式的变革不可能了。”四人帮“下台只是党内帮派斗争,同党史上发生过的历次内斗没什么本质差别,那种帮派斗争随时都在进行,但对党的政治生命并无实质影响。现在的问题是,中共能改的都已经改完改尽了,只剩下政改,也就是自裁一条路了。我不认为共产党有自裁的觉悟和勇气。

本来,台湾的路是中国最好的出路,但在共产党身上恐怕行不通。原因在于,共产党同国民党性质完全不同。虽然蒋经国先生政改之前国民党政府也是党国,也搞独裁,但那是个人独裁,也就是说国民党以”三民主义“为基本的政治理念同现代文明社会的特性是一致的。国民党的独裁,即”军政和训政“在孙中山的政治民主化框架设计之内,蒋经国先生结束训政转向宪政并不违反本党的宗旨。

共产党则完全不同,共产党信奉的共产主义,是阶级斗争理论信徒,现在虽然资本主义已经部分复辟,但并没有完全到位,共产党到现在也不敢承认这一点,只敢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为一旦承认,共产党就失去了执政的合法性。当然,最实质的问题是共产党不愿还政于民,因为共产党欠下人民的血债太多了,无法偿还;同时既得利益又太大,啥不得放手。

我也不希望中国出乱子,但要共产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恐怕不现实,所以一场政治动荡恐怕是很难避免的。现在我们只能祈望一场动荡之后中国能走上正轨。
3 回复 相食 2012-1-5 12:12
1,当今党国集体领导,与清朝“团体共治”一样,也是“最自私的‘部族政权’”、“族天下”,即若干新老红色贵族家族的天下。这种政权,连“靠种族血缘维系的封闭族群”都不是,更“区别于中国历史上其他‘家天下’王朝”,“这种体制,令 改革比一家一姓的王朝更加困难。”

2, 当今中国这个大公司,已经没了慈禧式有权威的董事长。即使做最好的假设,董事长总经理都有政改之心,也不会获得董事会批准。何况,这个假设本身就不成立。

3, 清末还有满汉之争,当今的中国大股东们之间则没有这种民族矛盾,大家都是一条船上的,同舟共济,荣辱与共,不能翻船---船翻了大家都不能分肥(脏)了。大股东们有这个底线共识,这也是他们争权夺利时有矛盾、镇压屁民时大团结的原因。

4,如果作者说的“大凡一个王朝到了末世,总是认定自己的子弟才靠得住”是正确的,那也就没有必要再“五年看改,十年看埋”了 ---难道有“两点水儿”的博士不正因为是“自己的子弟”, 才把现任董事长着力栽培的接班人挤成了候任总经理、自己才得到了候任董事长的宝座?你哪儿能还指望“自己的子弟”对大股东们“自裁”搞政改呢?

5, 至于“共产党能走出王朝覆灭的周期律吗”?如我在另一个跟贴中所说:

土地这“最后最大的一块蛋糕”再切完之后,中国就回到了历史原点,同历朝历代没有区别了。

如果一定要找有什么希望能摆脱几千年来历朝历代治乱兴衰暴力革命改朝换代的周期循环的话,就是:

屁民从经济发展中的较小受益与屁民因经济发展而利益被严重侵害之间的矛盾,能否靠暴力高压维稳一直保持平衡,一直平衡到经济高度发达农村城市化程度非常高(做大蛋糕),高到足以让农民能够不依靠土地也能活着(分一点点蛋糕给屁民)。

能,则不单是中共能保持执政权,也是屁民之福,中国就实现现代化了;不能,则不但最后会重演暴力革命改朝换代的历史戏,当然也是屁民之祸---当炮灰的总是屁民老百姓(要不怎么叫屁民呢),这不是屁民想不想愿意不愿意的问题,不管哪个国家什么社会都如此。

这个艰巨的任务到底能不能完成,从而避免暴力革命改朝换代的历史重演,别说我等屁民了,相信就是胡温、习李心中也没底

小车不倒只管推吧。击鼓传花,什么时候鼓声停了,火山喷了再说吧 。。。
10 回复 chineseman 2012-1-5 19:00
相食: 1,当今党国集体领导,与清朝“团体共治”一样,也是“最自私的‘部族政权’”、“族天下”,即若干新老红色贵族家族的天下。这种政权,连“靠种族血缘维系的封闭 ...
小车不倒只管推吧。-胡温大概都是这种心态。
7 回复 东方邪 2012-1-6 13:35
仁兄的思考深刻,但是以共产党的一贯思维,要么在铁血中下台,要么在大乱中下台。 维稳的结果是越维越不稳,最终溃散。
2 回复 chineseman 2012-1-6 19:01
东方邪: 仁兄的思考深刻,但是以共产党的一贯思维,要么在铁血中下台,要么在大乱中下台。 维稳的结果是越维越不稳,最终溃散。
铁血, 大乱对中国人就是太坏的选择了。那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就等同魔鬼的代名词了。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chineseman最受欢迎的博文
  1. 习近平的倒车历程和可能的结局 [2023/08]
  2. 毛岸英的死到底是不是因为蛋炒饭? [2023/12]
  3. 实在不是一般的恐怖:回国买吃的最好只买品牌 [2010/10]
  4. 中国经济学家张维迎被中共全网封杀 [2024/01]
  5. 中共建朝后一共杀了多少中国人 [2011/07]
  6. 中国知名的“左派”与“右派” -ZT [2012/03]
  7. 中国衰落中的帝制回归 - 习近平的皇帝梦 [2016/12]
  8. 共产党推翻国民党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倒退 [2011/10]
  9. 混世魔王毛泽东 - 刘晓波遗作 [2017/12]
  10. 习近平挖坑 李克强填坑 人大代表吓得要跑 [2019/03]
  11. 贸易战 - 美国对中国要求的“结构性转变”包涵那些具体事项和内容 [2019/02]
  12. 今天是邓冥诞115周年,他还值得人民纪念吗? [2019/08]
  13. 原中共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致信中央呼吁解决习近平问题 [2023/02]
  14. 我为什么要离开中国 -一个企业家的临别诤言 [2019/01]
  15. 中国进入了红卫兵时代 [2017/11]
  16. 谈谈杀光中国人事件游行示威的得失 - ZT [2013/11]
  17. 看看那疯红的年代吧 [2014/02]
  18. 俺参加了圣诞前给穷人发火鸡 [2014/12]
  19. 欣赏一下毛新宇的书法 [2011/11]
  20. 埃及,我流泪了,既是为你,也是为我 [2011/02]
  21. 本文删除 [2011/05]
  22. 江泽民的干政不见得是坏事 [2013/01]
  23. 1960年廖伯康向毛主席告状:四川饿死了1000万人 [2012/03]
  24. “伟大领袖”到底给了我们什么?- 摘自新浪鲁山老泉博客 [2013/03]
  25. 经济发展不一定需要民主,但没有民主的繁荣不可持续 [2011/02]
  26. 政法大学教授告诫毕业生 中国将大变要站在正义方 -ZT [2013/07]
  27. 斯诺登算不算坏蛋?- ZT [2013/06]
  28. 此文删除 [2012/11]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3-10 11:1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