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的倒车历程和可能的结局 [2023/08]
- 毛岸英的死到底是不是因为蛋炒饭? [2023/12]
- 实在不是一般的恐怖:回国买吃的最好只买品牌 [2010/10]
- 中国经济学家张维迎被中共全网封杀 [2024/01]
- 中共建朝后一共杀了多少中国人 [2011/07]
- 中国知名的“左派”与“右派” -ZT [2012/03]
- 中国衰落中的帝制回归 - 习近平的皇帝梦 [2016/12]
- 共产党推翻国民党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倒退 [2011/10]
- 混世魔王毛泽东 - 刘晓波遗作 [2017/12]
- 习近平挖坑 李克强填坑 人大代表吓得要跑 [2019/03]
- 贸易战 - 美国对中国要求的“结构性转变”包涵那些具体事项和内容 [2019/02]
- 今天是邓冥诞115周年,他还值得人民纪念吗? [2019/08]
- 原中共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致信中央呼吁解决习近平问题 [2023/02]
- 我为什么要离开中国 -一个企业家的临别诤言 [2019/01]
- 中国进入了红卫兵时代 [2017/11]
- 谈谈杀光中国人事件游行示威的得失 - ZT [2013/11]
- 看看那疯红的年代吧 [2014/02]
- 俺参加了圣诞前给穷人发火鸡 [2014/12]
- 欣赏一下毛新宇的书法 [2011/11]
- 埃及,我流泪了,既是为你,也是为我 [2011/02]
- 本文删除 [2011/05]
- 江泽民的干政不见得是坏事 [2013/01]
- 1960年廖伯康向毛主席告状:四川饿死了1000万人 [2012/03]
- “伟大领袖”到底给了我们什么?- 摘自新浪鲁山老泉博客 [2013/03]
- 经济发展不一定需要民主,但没有民主的繁荣不可持续 [2011/02]
- 政法大学教授告诫毕业生 中国将大变要站在正义方 -ZT [2013/07]
- 斯诺登算不算坏蛋?- ZT [2013/06]
- 此文删除 [2012/11]
下面是一篇文章可以让人对真正的”国民党时期“增加了解:
-----------------------------------------
中共继承了国民党多少科研力量?
1928年4月2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专家治国为标榜和践行的国民政府积极开始国家教育建设,至1935年准备抗战,7年时间里,科学建设方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
关 于高等教育,南京政府成立后的第一个措施,就是要求教会大学向政府登记,以解决其学生不能进入公共领域服务和毕业生于非政府登记学校任教的局限性,而教会 大学在当时的中国,不论数量和质量方面,地位都非常重要。在国民政府号召下,燕京等著名教会学校相继完成登记,学校的传道意志被减弱,毕业的高材生源源不 断在中国社会发挥重要作用。教会学校在中国学术领域的表现,与国民政府的这一政策密切关联。
这方面的第二个重大举措,是加强和兴办国立大学,1928年清华大学改为国立,校长罗家伦仿美国制积极改组。1931年,成都大学、川大和成都高师合并成立国立四川大学。在政府努力下,大学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如1922年,中国只有大学37所;其中国立大学5所;至1935年,中国大学已达110所,其中国立大学23所。 国民政府还积极推行大学培养目标的标准化,努力改变高等院校集中在发达地区的现象,改善高校男女比例严重失调问题,边远地区的大学数目不断增加,省立院 校、技工院校、女生数量增长很快,重文轻理工情况得到迅速改善。抗战开始后受了一定影响,但西南联大等校的杰出发挥,延续着高等教育澎湃的血脉。
在研究领域,中央研究院更值得大书特书。
1928年以蔡元培为院长的中央研究院在上海成立,集中了中国最优秀的科学家。国民党败退大陆前中央研究院80余位院士有60余位留在了大陆,1949年开始酝酿成立的中国科学院,除了党派领导外,技术力量多是民国所留。此外,到1956年底,中国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前,又有2000多海归到了大陆,他们自然是民国派出的留学生。没有他们,就没有以后的两弹一星的技术力量。从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一届中央研究院名录里,我们会发现1949年后许多熟悉的名字,只不过有的伴随荣耀,有的饱受迫害,酸甜苦辣个中滋味不同。
附:最后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名录:(1948_49)
数理组
姜立夫、许宝騄、陈省身、华罗庚、苏步青、吴大猷、吴有训、李书华、叶企孙、赵忠尧、严济慈、饶毓泰、吴宪、吴学周、庄长恭、曾昭抡、朱家骅、李四光、翁文灏、黄汲清、杨钟健、谢家荣、竺可桢、周仁、侯德榜、茅以升、凌鸿勋、萨本栋。
生物组:
王家楫、伍献文、贝时璋、秉志、陈桢、童第周、胡先骕、段宏章、张景钺、钱崇澍、戴芳澜、罗宗洛、李宗恩、袁贻瑾、张孝骞、陈克恢、吴定良、汪敬熙、林可胜、汤佩松、冯德培、蔡翘、李先闻、俞大绂、邓叔群。
人文组:
吴敬恒、金岳霖、汤用彤、冯友兰、余嘉锡、胡适、张元济、杨树达、柳诒徵、陈垣、陈寅恪、傅斯年、顾颉刚、李方桂、赵元任、李济、梁思永、郭沫若、董作宾、梁思成、王世杰、王宠惠、周鲠生、钱端升、萧公权、马寅初、陈达、陶孟和。摘自 卫金桂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