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几位得主的趣事

作者:chineseman  于 2025-10-7 10:47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网络文摘

这次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几位得主的趣事

1. 先说这次的女性获奖者玛丽·布伦科(Mary Brunkow)吧。她是半夜3点被电话吵醒,看了一眼来自瑞典,就直接把手机关了,转头继续去睡觉。

2. 这里其实有个非常有意思的细节,就是如果是那种功成名就的科学家,嘴上虽然说不想,但真到诺奖发奖那天,看到有瑞典的电话,那十有八九会猜到是怎么回事的。就算假装惊讶,这个电话还是得接一接。但玛丽这番操作,说明她完全没往诺奖方面去想。这和她的经历也分不开。

3. 玛丽在1991年从普林斯顿大学拿到博士学位,之后没有走上学术道路,而是和如今很多生物民工一样,在实验台前做了10年的基础研究工作,一直到2004年。2004年估计她的人生发生了什么变故,从一家公司离职后,又在另一家公司当起了合同工,没有正式职位,且待了不到一年。再往后,就是整整两年的空白。

4. 2006年,她的职业道路短暂重启,在西雅图的系统生物学研究所找到了一份科学写作的工作。同样,这次工作也没有干满一年。同样,再往后,又是整整两年的空白。

5. 直到2008年,她才在系统生物学研究所的遗传学部谋得了一份项目经理的工作,一直工作至今。网上查到,类似工作的年收入范围在8万美元到12万美元之间。横向做个比较,同在西雅图的亚马逊公司,项目经理的收入在13万美元到21万美元。

6. 所以后来在接受诺贝尔奖委员会采访时,她发自内心感叹说自己一点都没想到,因为她的职业道路早就通往了另一个方向,甚至自己压根没有在获奖的领域继续工作。她只是恰好在还在这个领域的时候做出了一点发现,这个发现恰好后来被证实比较重要。

7. 关掉手机转头去睡回笼觉的她,之所以能接到诺奖的采访,还是因为美联社的记者直接跑上了门。她睡得迷迷糊糊,听到自己的老公在楼下和谁说话,这才醒了过来。

8. 美联社的镜头下,玛丽显得苍老而憔悴,和诺奖照片上判若两人。可见岁月在这段艰难的人生中,没少给她留下印记。

9. 玛丽是和弗雷德·拉姆斯代尔(Fred Ramsdell)一起做出的研究,后者也拿到了今年的诺贝尔奖。

10. 他们在一家叫做“细胞技术”的公司工作时,对一种突变的小鼠产生了兴趣。这种小鼠患有严重的自身免疫疾病。我们知道,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并攻击外来入侵者,而自身免疫疾病,就是免疫系统误将自身当作外物,发起攻击。

说句暴露年龄的话,轻舞飞扬得的红斑狼疮,就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

11. 用现在的技术,要找到突变基因不是什么难事。但在20多年前,这需要大量的努力。总之他们在X染色体上的50万个碱基对里,找到了20个可能有关的基因,再挨个测序,想找到其中的突变。直到查到最后一个基因,他们才终于有所收获。

12. 想了解这个工作有多么难的,可以参考下人类基因组计划。玛丽和弗雷德的论文在2001年发表,人类基因组计划同期完成,耗资30亿美元,多个国家的科学家一道参与。虽说世纪之交,技术手段进步不少,但这还是一项大工程。

13. 他们将这个基因命名为Foxp3,并证实在人类基因组中,对应的基因也会导致自身免疫疾病。

14. 做完这个发现后不久,玛丽和弗雷德走向了不同的人生。在玛丽职场屡屡碰壁时,弗雷德倒是在产业界闯出了一片天地。

15. 从读博士开始,弗雷德就对免疫学充满了兴趣,毕业后也从事免疫细胞有关的工作。从“细胞技术”公司离开后,他先后在多家药企任职,其中一度做到诺和诺德(就是现在做减肥药的那家大公司)的总监(相比之下,玛丽最高只做到经理)。他后来在帕克癌症免疫疗法研究所做到首席科学官,并在2019年创业成立了一家细胞疗法公司,工作至今。2021年,这家公司B轮融资2.65亿美元。

16. 不知为何原因,弗雷德没有接受诺奖委员会的采访。

17. 但要说到将玛丽和弗雷德的工作串起来,那还得提一下第三位获奖者坂口志文。坂口出生于日本滋贺县长浜市,家里算是书香门第,家族中不少都是当医生的。但坂口本人报考他父亲曾就读的京都大学医学部,却没有考上。后来也是在家复读,并在父亲的指点下,最终才圆梦。

18. 在京都大学,坂口做出了一些重要的工作,指出“胸腺”这个器官在小鼠免疫系统发育中的重要作用。他说在出生三天的小鼠体内摘除胸腺,哪怕没有病原体感染,小鼠体内也会出现各种炎症。

19. 当时的理论认为,胸腺可以让免疫细胞成熟。如果去除胸腺,免疫细胞应该丧失战斗力才对,为什么还会出现免疫炎症呢?坂口提出一个新的理论,认为胸腺还会产生一种能控制免疫系统的细胞。失去了胸腺,免疫系统就失去控制开始暴走,无差别攻击体内的器官。

20. 受到这个启发,坂口研究生读到一半也不读了,直接跑到另外一个研究机构测试他的想法。在那里,他做了两个精妙的实验。一个实验中,他将一只小鼠的胸腺(以及里头的所有免疫T细胞),移植到另一只没有免疫T细胞的小鼠体内。后者没有出现炎症反应。

在另一个实验中,坂口去除了其中一部分免疫T细胞,再将胸腺移植给另一只小鼠,后者如预期般出现炎症反应。

21. 被坂口去除的免疫T细胞,就是免疫系统的刹车。他管这种细胞叫做调节性T细胞。

22. 在读到玛丽和弗雷德的研究后,坂口马上意识到,这个Foxp3基因,会在他找到的调节性T细胞上表达。而如果给普通的T细胞表达Foxp3基因,这些T细胞也会摇身一变,变成调节性T细胞。弗雷德同期也做出了类似的发现。这些结果表明,Foxp3基因能够控制调节性T细胞的诞生。

23. 在坂口的科研生涯中,他的太太教子给了他许多支持。在坂口还是研究员时,与名古屋市立大学的学生教子第一次相识。教子记得,坂口看起来很严肃,衣着和发型也很普通。但深聊下去就发现,坂口眼睛里有着一团火,内心有着极大的抱负。教子之前可没见过这样的人。

24. 1990年,两人成婚,随后前往美国深造。主流科学界并不相信还有免疫T细胞可以抑制免疫系统,所以坂口招不到什么帮手,实验室基本就靠两个人撑了下来。教子亲自饲养小白鼠,并做免疫细胞的分析工作。

25. 回到日本后,他们继续之前的研究。教子本人在2015年于《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重要论文,自己也是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26. 坂口的母亲淑子去年一月去世,高龄104岁。之前,母亲就对坂口的成就抱有很高的期待,一直觉得他会拿诺奖。消息传来后,坂口的哥哥第一时间去母亲的墓前做了汇报。

 (网上友人转的,不知作者)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chineseman最受欢迎的博文
  1. 习近平的倒车历程和可能的结局 [2023/08]
  2. 毛岸英的死到底是不是因为蛋炒饭? [2023/12]
  3. 实在不是一般的恐怖:回国买吃的最好只买品牌 [2010/10]
  4. 中国经济学家张维迎被中共全网封杀 [2024/01]
  5. 中国知名的“左派”与“右派” -ZT [2012/03]
  6. 中共建朝后一共杀了多少中国人 [2011/07]
  7. 中国衰落中的帝制回归 - 习近平的皇帝梦 [2016/12]
  8. 共产党推翻国民党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倒退 [2011/10]
  9. 混世魔王毛泽东 - 刘晓波遗作 [2017/12]
  10. 习近平挖坑 李克强填坑 人大代表吓得要跑 [2019/03]
  11. 贸易战 - 美国对中国要求的“结构性转变”包涵那些具体事项和内容 [2019/02]
  12. 今天是邓冥诞115周年,他还值得人民纪念吗? [2019/08]
  13. 原中共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致信中央呼吁解决习近平问题 [2023/02]
  14. 习近平背后的极左智囊团 [2023/02]
  15. 我为什么要离开中国 -一个企业家的临别诤言 [2019/01]
  16. 谈谈杀光中国人事件游行示威的得失 - ZT [2013/11]
  17. 看看那疯红的年代吧 [2014/02]
  18. 俺参加了圣诞前给穷人发火鸡 [2014/12]
  19. 欣赏一下毛新宇的书法 [2011/11]
  20. 埃及,我流泪了,既是为你,也是为我 [2011/02]
  21. 本文删除 [2011/05]
  22. 江泽民的干政不见得是坏事 [2013/01]
  23. 1960年廖伯康向毛主席告状:四川饿死了1000万人 [2012/03]
  24. “伟大领袖”到底给了我们什么?- 摘自新浪鲁山老泉博客 [2013/03]
  25. 经济发展不一定需要民主,但没有民主的繁荣不可持续 [2011/02]
  26. 政法大学教授告诫毕业生 中国将大变要站在正义方 -ZT [2013/07]
  27. 斯诺登算不算坏蛋?- ZT [2013/06]
  28. 此文删除 [2012/11]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10-7 10:4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