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是不给你中国自由 [2015/10]
- 在酒吧怎么叫啤酒? [2009/05]
- 水草与吸管 [2015/09]
- 干爹是god father吗? [2015/08]
- “中国通”英语怎么说? [2009/11]
- 中国人之形象(二)——愚昧的中国人之一 [2013/12]
- 毛伟人与邓大人之差别 [2009/07]
- Polo shirt 用汉语怎么说? [2009/05]
- 中国人之形象(一)——懒惰的中国人 [2013/08]
- 又到九月九——伟人毛泽东 [2014/09]
- 原来在美国说人“cute”是性骚扰? [2011/12]
- 为香港人担忧 [2014/04]
- 一二三四五,为什么上山打老虎? [2010/02]
- “不折腾”——好词! [2008/12]
- 中国的困境 [2016/08]
- 崔永元、吃狗肉、西方人爱狗 [2011/11]
- 由小悦悦说开去之二:中国人道德沦丧之路 [2011/10]
- 谁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 [2015/09]
- 为柴静引起的震撼而震撼 [2015/03]
- 应该以故意谋杀罪起诉他们 [2010/08]
- 中国、中国人和中美贸易摩擦 [2018/08]
- 方励之先生去世了 [2012/04]
- 由《唐山大地震》想到的几个问题 [2012/12]
- 由玉林狗肉节风波说开来 [2014/06]
- 国人为什么对日本以及日本的标志物还是那么耿耿于怀呢? [2009/04]
- 中国应该有自己的民主 [2010/10]
李克强语言的时代特征
语言是人思维和表达的媒介,而一个人的即兴对答更真实地能反映讲话人的内心世界,从中可以感受到他人生历练、思想发展和志向作为。
三月十七日李克强以新任总理的身份会见了记者,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从他的回答中,可以感受到时代留给他的烙印和他的志向作为。
一、激情燃烧岁月的烙印
在谈到触动固有利益格局时,李克强说“现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灵魂,就是人的精神、思想、感情。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初人们习惯说魂灵。二十世界下半叶,人们喜欢说灵魂。触及人的灵魂、灵魂深处闹革命,则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常听到词句,其意思是说人要注意审视和改造自己的世界观,抛弃陈腐的观念,接受先进的思想。这段时间正是李克强的青少年时期,学生岁月的激情和知青生活的艰辛都深深触及了他的灵魂,使他对理想中国和现实中国有了真切的体认,并逐渐形成了自己“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的人生观。
二、改革开放发展的印记
李克强上大学以后的岁月正是中国日新月异大发展的岁月。这种发展变化的印记就存在于大众的语言中。短板、安全网、防腐剂、刚性、有罪推定、寻租行为、红利、大礼包、干货、升级版、系统工程等等。这些词语基本上反映的都是改革开放时期出现的新生事物或者现象,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民生的进步,在普通民众中使用频率很高。而李克强随口道来,正说明他身处改革开放的中流,亦熟悉下层民情民生。
三、用典和大众语并用
与上任总理相比,李克强引经据典比较少。李克强从社会最基层走出来,熟悉基层民众的语言,故在记者会上出口即来的都是普通大众熟悉的质朴形象的语言。李克强喜欢使用两段式句式,分别以经典和大众语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这在讲话中很重要。讲话时声音一纵即逝,而两段式句式可以更好地保证自己观点的传达。如在引用了经典后,他会再用通俗的话在解说一遍,或反之。在谈到反腐决心时,他先表态说“言出必行”,接着解释说“说到做到,决不明放暗不放,避重就轻,更不能搞变相游戏”。又如“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为政清廉应该从自己做起。己正,才能正人”、“为官发财,应当两道”。
四、质朴形象生动的大众语言
中国人擅长经验和直观形象思维。李克强由于其基层生活经验丰富,也就擅长以直观形象的语言来传达自己的思想。把转变政府职能比喻作壮士断腕,把保障民生形容为编织一张安全网、把推动经济转型比喻作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把建立反腐机制形容为把权力涂上防腐剂,把两岸关系比喻作打断骨头连着筋。还有如“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改革的深水区、攻坚期”,“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等。
五、富有节奏和韵律感的语言
汉语是一种节奏和韵律感很强的语言。在讲话中,恰当地使用排比句等修辞手段,能很好地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这一点在李克强的答记者问中有很多例子。如“敢于担当、勇于作为”、“造福全体人民,建设强盛国家”、“居安思危,处变不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保持经济持续增长,防范通货膨胀,控制潜在风险”、“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穷地方,发源地”等。特别是在列举各要点时,李克强更时注意各要点词句结构上的一致性,以突出其为并列要点。如,在谈到其施政目标时,李克强说道“持续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建设创新政府,建设廉洁政府,建设法治政府”、“呼吸洁净的空气,饮用安全的水,食用放心食品”、“绿水青山贫穷落后不行,殷实富裕环境恶化也不行”等。
李克强在回答中还特别注意使用近义词,特别是其中一个字相同的近义词。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把问题的各个方面或侧重面突出出来。如在谈到城镇化时,他用了“保住、保障、保护”三个近义词来表述其农业政策。在谈到自己的承诺时,李克强用了“忠诚于宪法,忠实于人民”、“对法律的敬畏,对人民的敬重”。还有如,“议论,担心”、“用足,用好”、“汇合点,共同点”等。
六、平易质朴和严肃庄重的语言并用
李克强的答记者问总的来说是语言质朴轻松,但是在谈到严肃问题是,他也使用了语气庄重严肃的词汇。如在表明中国不会称霸时,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谈到中国走和平道路和维护国家领土主权时,说此二原则并行不悖。在谈到环保执法时,他说要铁腕执法,铁面问责。
总的来说,李克强答记者问的语言特点很好地反映了他对汉语的理解和掌握,可以成为希望提高讲演能力者的样板。不过李克强在后半段的问答中,停顿的次数明显增多而且在有时候在词的中间停顿,也许是累了吧,反应不如开始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