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是不给你中国自由 [2015/10]
- 在酒吧怎么叫啤酒? [2009/05]
- 水草与吸管 [2015/09]
- 干爹是god father吗? [2015/08]
- “中国通”英语怎么说? [2009/11]
- 中国人之形象(二)——愚昧的中国人之一 [2013/12]
- 毛伟人与邓大人之差别 [2009/07]
- Polo shirt 用汉语怎么说? [2009/05]
- 中国人之形象(一)——懒惰的中国人 [2013/08]
- 又到九月九——伟人毛泽东 [2014/09]
- 原来在美国说人“cute”是性骚扰? [2011/12]
- 为香港人担忧 [2014/04]
- 一二三四五,为什么上山打老虎? [2010/02]
- “不折腾”——好词! [2008/12]
- 中国的困境 [2016/08]
- 崔永元、吃狗肉、西方人爱狗 [2011/11]
- 由小悦悦说开去之二:中国人道德沦丧之路 [2011/10]
- 谁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 [2015/09]
- 为柴静引起的震撼而震撼 [2015/03]
- 应该以故意谋杀罪起诉他们 [2010/08]
- 中国、中国人和中美贸易摩擦 [2018/08]
- 方励之先生去世了 [2012/04]
- 由《唐山大地震》想到的几个问题 [2012/12]
- 由玉林狗肉节风波说开来 [2014/06]
- 国人为什么对日本以及日本的标志物还是那么耿耿于怀呢? [2009/04]
- 中国应该有自己的民主 [2010/10]
早报今天刊出了一篇报道,讲述原重庆市长黄奇帆有关中美贸易摩擦的看法。报道中特别报道了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蒲勇健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项建议。下面是引述。
“蒲勇健认为,中国其实可借鉴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与美国交手的经验。中国普遍的认知是日本当年打输贸易战后,被美国逼签‘广场协议’而深陷‘失落的20年’。不过,日本的经济模式其实也由此升级,从‘日本制造’蜕变为‘日本投资’;日企改到第三国投资,以第三国制造之名、‘绕圈’的方式再出口美国。目前日本境外的投资产值是境内约两倍。蒲勇健说:‘走日本的道路,既可避免和美国直接冲突,同时也可保证中国经济继续成长,走出去中国的经济还可逐渐国际化‘,’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投资,避开锋芒,不要让美国总觉得他们国家(出现的)产品都是中国造的,认为他们失去工作都是中国的原故。’ ”
蒲教授的建议是贻害无穷,是一个损中国利美国,是会终止中国发展的损招,是鼠目寸光的昏招,是讨好美国的贱招。
这位教授似乎忘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日本在签署广场协议后,就从一个研发和制造大国的高地跌落了下来,虽然投资让日本企业赚了很多钱,但是再看看过去二十年,有多少日本著名的企业消失了,日本还有什么新创新吗?唯一拿出手的就是机器人,结果在AI领域他已经排不在前面了。这失落的二十年是日本真正失落的二十年,他已经从一个有研发创新能力的国家堕落了靠投资混日子的地步。
日本是绕了圈子,避开了美国的直接冲突,结果是日本再也不能对美形成威胁了,但日本的创新能力被极大的削弱了,更可悲的是日本甘愿放弃创新,而去搞投资了。一个只顾着赚钱的企业,根本没有心思高研发的,也就不能为进一步发展找到根基和动力。这也就是日本真正衰落的根源。
再看看美国,自从把制造业移出美国后,美国人民的收入就增长缓慢起来,甚至停滞了。工厂关门了,可以开到海外继续赚钱。可是工人们呢,却在国内无工可作,收入减少,中产阶级日益萎缩。
一个国家要想不断发展,离不开创新。一个国家人民要提高生活水平,离不开制造业。一旦没有了创新这个国家就失去了前景的动力。一旦没有了制造业,人民就会失去谋生的基础。美国二百年的发展历史就是在创新上取得的,也是在制造业上取得的,知道二十年前。中国近代衰落的历史就是在守旧上完成的,而共和国的辉煌发展史正是在创新上取得的,更是在制造业大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中国之所以能让八亿人在短短三十年里脱贫,就得利于创新和制造。
阿里巴巴,虽然日本资本占了投资的大头,但却是中国人的创新,在中国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因此带动了中国很多行业的发展,带动了消费,带动了就业,带动了收入提高。
一个靠投资立国的国家是成不了气候的,至多钱多一些。而一个靠创新制造立国的国家却会长盛不衰发展永续。
“蒲勇健认为,中国其实可借鉴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与美国交手的经验。中国普遍的认知是日本当年打输贸易战后,被美国逼签‘广场协议’而深陷‘失落的20年’。不过,日本的经济模式其实也由此升级,从‘日本制造’蜕变为‘日本投资’;日企改到第三国投资,以第三国制造之名、‘绕圈’的方式再出口美国。目前日本境外的投资产值是境内约两倍。蒲勇健说:‘走日本的道路,既可避免和美国直接冲突,同时也可保证中国经济继续成长,走出去中国的经济还可逐渐国际化‘,’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投资,避开锋芒,不要让美国总觉得他们国家(出现的)产品都是中国造的,认为他们失去工作都是中国的原故。’ ”
蒲教授的建议是贻害无穷,是一个损中国利美国,是会终止中国发展的损招,是鼠目寸光的昏招,是讨好美国的贱招。
这位教授似乎忘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日本在签署广场协议后,就从一个研发和制造大国的高地跌落了下来,虽然投资让日本企业赚了很多钱,但是再看看过去二十年,有多少日本著名的企业消失了,日本还有什么新创新吗?唯一拿出手的就是机器人,结果在AI领域他已经排不在前面了。这失落的二十年是日本真正失落的二十年,他已经从一个有研发创新能力的国家堕落了靠投资混日子的地步。
日本是绕了圈子,避开了美国的直接冲突,结果是日本再也不能对美形成威胁了,但日本的创新能力被极大的削弱了,更可悲的是日本甘愿放弃创新,而去搞投资了。一个只顾着赚钱的企业,根本没有心思高研发的,也就不能为进一步发展找到根基和动力。这也就是日本真正衰落的根源。
再看看美国,自从把制造业移出美国后,美国人民的收入就增长缓慢起来,甚至停滞了。工厂关门了,可以开到海外继续赚钱。可是工人们呢,却在国内无工可作,收入减少,中产阶级日益萎缩。
一个国家要想不断发展,离不开创新。一个国家人民要提高生活水平,离不开制造业。一旦没有了创新这个国家就失去了前景的动力。一旦没有了制造业,人民就会失去谋生的基础。美国二百年的发展历史就是在创新上取得的,也是在制造业上取得的,知道二十年前。中国近代衰落的历史就是在守旧上完成的,而共和国的辉煌发展史正是在创新上取得的,更是在制造业大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中国之所以能让八亿人在短短三十年里脱贫,就得利于创新和制造。
阿里巴巴,虽然日本资本占了投资的大头,但却是中国人的创新,在中国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因此带动了中国很多行业的发展,带动了消费,带动了就业,带动了收入提高。
一个靠投资立国的国家是成不了气候的,至多钱多一些。而一个靠创新制造立国的国家却会长盛不衰发展永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