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是不给你中国自由 [2015/10]
- 在酒吧怎么叫啤酒? [2009/05]
- 水草与吸管 [2015/09]
- 干爹是god father吗? [2015/08]
- “中国通”英语怎么说? [2009/11]
- 中国人之形象(二)——愚昧的中国人之一 [2013/12]
- 毛伟人与邓大人之差别 [2009/07]
- Polo shirt 用汉语怎么说? [2009/05]
- 中国人之形象(一)——懒惰的中国人 [2013/08]
- 又到九月九——伟人毛泽东 [2014/09]
- 原来在美国说人“cute”是性骚扰? [2011/12]
- 一二三四五,为什么上山打老虎? [2010/02]
- 为香港人担忧 [2014/04]
- “不折腾”——好词! [2008/12]
- 中国的困境 [2016/08]
- 崔永元、吃狗肉、西方人爱狗 [2011/11]
- 由小悦悦说开去之二:中国人道德沦丧之路 [2011/10]
- 谁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 [2015/09]
- 为柴静引起的震撼而震撼 [2015/03]
- 应该以故意谋杀罪起诉他们 [2010/08]
- 中国、中国人和中美贸易摩擦 [2018/08]
- 方励之先生去世了 [2012/04]
- 由《唐山大地震》想到的几个问题 [2012/12]
- 由玉林狗肉节风波说开来 [2014/06]
- 国人为什么对日本以及日本的标志物还是那么耿耿于怀呢? [2009/04]
- 中国应该有自己的民主 [2010/10]
大哥比我和弟弟大很多,很早就参加了工作。我们也都是每年在他回家探亲时才能见到他。所以每次回来都缠着他问东问西的。有一次他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叫原汤化原食。
故事说的是发生在山西的一个故事。山西可是一个好地方。这里的粮食作物种类繁多,食物种类也就繁多,种类多做法也就多。俺的老外朋友在问到中国的饮食时,俺都建议他们到山西去吃面。山西的面一日三餐不重样,吃一个月都吃不完。
就拿粮食种类来说吧,北中部盛产高粱、糜、黍(又叫黄米,发粘)、梁谷、莜麦、荞麦、稻子、豆类(有豌豆、黑豆、绿豆、大豆、黄豆、小豆、豇豆、茶豆、扁豆、蚕豆等十多种)、玉米、沙米等等。南部盛产小麦、玉米、谷子、稻子等。山西婆姨能用它们做出数以千计的面食来。听听这做面食用的动作就可见一斑,计有擀、压、揪、掐、剔、削、拨、擦、拉、搓、揉、抿、蒸、煮、炒、炸、烹、煎、炖、烩、焖、烤、烙等等。吃面的时候,再加上山西人特有的稍子,调起来,一手捧碗,一手持筷,呼噜呼噜,如风卷云,霎时一碗面入肚。嘴一抹,肚一拍,一声“好吃”。那才叫享受呢。(当然了,并不是一定要呼噜呼噜的。吃的畅快不呼噜也是很容易做到的。呼噜吃法是没外人的时候的吃相。)
山西人吃面还有一个不可缺的特点就是喝面汤。吃完面以后,再来多半碗煮面的汤。喝下去,一来顺当顺当肚腹,二来溶在汤里的营养一点没浪费,三来原汤化原食,煮面的汤克化面很有效。常言道“吃面喝原汤,省得开药方”,“喝原锅汤,化原锅食”。
后来寄身南方人社区,每每想到南方人天天吃大米,真为他们感到惋惜。他们的粮食种类似乎很简单,主要是大米。结果说吃饭就等于说吃大米了。刚到了南方人堆里的时候,很不适应。吃饭的时候,一说吃饭就发现自己面前出现了一碗大米饭。所以每次吃饭都得很小心,不能说吃饭,要说吃东西。这样还有个选择。是吃米饭还是吃面还可挑一挑。
这一年(到底多少年前谁也说不上来了),一家饭馆来了一个南方人,要去到北边去工作。路过这家山西饭馆的时候,叫了一碗面吃。吃完面,店家给他端上来一碗面汤。等店家再回来的时候,发现面汤没动,人已经走了。店家追到门口,没见着客人,就回来把他的这碗面汤倒到了一个瓷坛子里,埋到了阴凉处藏了起来。又过了不知几许年,店家接待了一位顾客。他一眼就认出了这位顾客就是那个没有喝面汤的客人。再一看客人的脸色不好。他就和客人攀谈起来。一问才知道,这位客人在北方工作因为水土不服最后肠胃出了问题,只好回原籍去休养了。听到这里,店家忙说“我知道你的病根在哪里。你没有喝面汤的习惯。”说完,他就出去把他埋藏的那罐面汤给客人热了喝了。客人立刻就感到舒服多了。这时店家给客人讲了山西人吃面喝面汤的生活习惯。据说后来这位客人改了吃面不喝面汤的习惯,肠胃的毛病就好了。
自听了这个故事,吃面总是要喝汤的。喝了,觉着腹中舒服顺当。不喝,觉着难受。对了,煮方便面的汤太寡淡,不喝也罢。
长大了,走南闯北积年了,发现同样的东西说法不一样,一样的说法却指的是不同的东西。
大概是三四十年前,一个北方人到上海出差。吃饭的时候,看到餐馆里有面,就点了一碗面吃。同时告诉服务员“再来点面汤”。服务员应声好,出去了。不多一会儿,他又回来了。这次他两手端着一个脸盆,脸盆里有热气腾腾的温水。他的一只手里还拿着皂盒,胳膊上搭着一条毛巾。他走近客人说“同志,请慢用。”客人很是奇怪,“这是喝的?”一想有毛巾皂盒,应该是让洗脸呢吧。心里好奇,想道“怎么?吃面以前还要洗脸啊?听说上海人很讲究卫生。好吧。入乡随俗。洗吧。”洗毕,服务员撤走脸盆。这时面好了,端了上来。面吃完了,客人对服务员说:“我的面汤呢?”
服务员说:“刚才给您了啊。”
客人说:“没有啊”。
“你刚才不是净过面了吗?”
“噢。那就是面汤啊。”
“对呀。”
“我说的煮面的汤,不是洗脸的水。”
这时主客二人才明白问题出在了那里。
在上海南京等地区,人们还保留着古汉语的用词习惯,还把脸称作面,把热水称为汤。而在北方,面和脸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分工负责了。面表示连旨在词语里出现,而日常使用则是指吃的各种面食或面粉。汤是煮了食物的水,因此就有了面汤、饺子汤、元宵汤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