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是不给你中国自由 [2015/10]
- 在酒吧怎么叫啤酒? [2009/05]
- 水草与吸管 [2015/09]
- 干爹是god father吗? [2015/08]
- “中国通”英语怎么说? [2009/11]
- 中国人之形象(二)——愚昧的中国人之一 [2013/12]
- 毛伟人与邓大人之差别 [2009/07]
- Polo shirt 用汉语怎么说? [2009/05]
- 中国人之形象(一)——懒惰的中国人 [2013/08]
- 又到九月九——伟人毛泽东 [2014/09]
- 原来在美国说人“cute”是性骚扰? [2011/12]
- 为香港人担忧 [2014/04]
- 一二三四五,为什么上山打老虎? [2010/02]
- “不折腾”——好词! [2008/12]
- 中国的困境 [2016/08]
- 崔永元、吃狗肉、西方人爱狗 [2011/11]
- 由小悦悦说开去之二:中国人道德沦丧之路 [2011/10]
- 谁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 [2015/09]
- 为柴静引起的震撼而震撼 [2015/03]
- 应该以故意谋杀罪起诉他们 [2010/08]
- 中国、中国人和中美贸易摩擦 [2018/08]
- 方励之先生去世了 [2012/04]
- 由《唐山大地震》想到的几个问题 [2012/12]
- 国人为什么对日本以及日本的标志物还是那么耿耿于怀呢? [2009/04]
- 由玉林狗肉节风波说开来 [2014/06]
- 中国应该有自己的民主 [2010/10]
悲,大师驾鹤。哀,北大没落。
号称中国国宝的泰斗级大师季羡林先生于昨日因心脏病发作驾鹤西去,享年九十有八。
北大对于这位惊动了国家总理的学者的辞世很是重视,立即辟北大百年讲堂为追思礼堂,允许民众公开悼念泰斗学者。
网上有关于公众悼念季先生的照片。看罢这些照片,不禁慨叹:悲啊,大师驾鹤。哀啊,北大没落。
北大自其成立起就成为了中国的学界和国家走向的风向标。然则过去三十年来,北大却失去了自己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坐标,走向了没落。
九十年前,源起北大的五四运动为中国带来了历史的转折。
七十多年前,北大推动了中国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为国家培育了人才。
历史多年前,北大在抗战的后方联合清华等大学组办西南联合大学,继续为国家培育人才,推动中国前进。这些时期都是北大学术硕果累累的时期。
建国后的头三十年,北大仍然活跃,引领着国家发展的方向:对古典文学的思考、对国家教育制度的思考、对国家文化变革的思考等等。
但是到了二十年前,北大开始落伍了。那时有一批人为了某个理想站了出来,和风车搏斗了一番,最后败下阵来。其原因就在于这些人盲从西方,企图把中国彻底西化。这是不懂中国的表现,所以是注定不成功的。想想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土货化”,再看看今天大学的洋货化,中国的大学,甚至设施设备人员顶级的大学,出不了大师也就不足为怪了。
北大的没落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抽象的。那么看了下面的图片,这种没落即实实在在了。
图片地址http://news.backchina.com/viewthread.php?tid=48601&pid=343618&page=1&extra=#pid343618
http://gb.cri.cn/27824/2009/07/12/3365s2560315.htm
季羡林大师故去了。倘若不是他多次受到国务院总理的关心,而又于去年丢了藏画,恐怕没有多少人会注意他。正因为有前因,才有了先生故去后的吊客长队。
吊客们的神情还是悲的、肃穆的。但是看看吊客们的衣着打扮,北大的悲哀也就一览无遗了。
吊客多为年轻人。他们有的穿着大红连衣裙,有的穿着红上衣超短裤,有的穿着各色花朵繁缀的衣衫,有的穿着牛仔衣裤,有的穿着露趾露跟的凉鞋,等等不一而足。总之几乎所有出现在照片里的男男女女,没有一个在着装上表现出他们的礼仪素质。这就是北大培养着的国家的未来,国家未来的领路人。
按中国的丧葬传统,丧者的子孙(孝子)必着素服孝衣,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白色孝衣。这实际上是个误解。古语里的白有无色或原色的意思。用在孝衣上意思是说衣服的颜色是其未染色前的本色——素色。素色接近白,故常被人们以为孝服是白色的。
在中华文化里,任何颜色都有含义,都可以用来表示喜庆。所以,在追悼会上穿着色泽亮的服装是不恰当的。古时前往吊唁的宾客都要外罩素色服装或者身着深色服装,以显示哀悼和沉痛的心情。建国后,丧事礼节大为简化。吊客的服装也有变化,但仍然以深色或素色为主,届时臂缠黑纱或胸别白花以示哀悼。但是三十年前开始,这也被简化了,而且再也无人给后代们讲解这些礼仪了。北大更是对此视若无睹,听任学生穿着打扮得如同参加明星个人演唱会或者什么餐会。
北大作为倡导复兴中华文化的基地,有此景象,嘿嘿,真不知道它要复兴什么了。也许北大的领导或者孝子还在为有人来悼念感到欣慰呢,哪还敢指责人家的服装呢。
再看看灵堂里,吊客鞠躬时似乎没有人在跟前表示答谢。大家都知道季先生有一个儿子,十年不见其父。去年听说老人藏画丢了,才去看望季先生。按中国的传统,有人前来吊唁,丧家必定有人接待陪同,并在吊客吊唁完毕时,鞠躬致谢。这里都没有看见。可以想见季先生那个儿子是不会到场的,顶多点下卯就走了。毕竟丢的藏画还没有找到下落,这事更重要了。
北京大学作为中国的最顶级大学,不但因为其历史上有名,更重要的是人们认为它传承着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复兴的根据地。 然而北大却没有能在这方面做出榜样来。倘或有榜样的话,就追思会里表现的那也是负面。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自周公作礼,三千年来国人遵行不移。然则三十年前,国门打开,当权者和精英们极力引诱国人抛弃祖先留传下来的文化,全力拥抱西洋文化。在社会上工作中大搞“与国际接轨”,也就是一切按西方的标准来。结果,中国人越来越不像中国人,越来越远离中华文明。倘若不是皮肤毛发改不得,很多中国人早就变成洋人了。
北大的悲哀更是国家的悲哀。被其选拔去的莘莘学子也许英文更好了数理化更好了,但是在待人接物方面欠缺却更多了,在了解和掌握以及应用中华文化方面更欠缺了。这也是社会不和谐的根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