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是不给你中国自由 [2015/10]
- 在酒吧怎么叫啤酒? [2009/05]
- 水草与吸管 [2015/09]
- 干爹是god father吗? [2015/08]
- “中国通”英语怎么说? [2009/11]
- 中国人之形象(二)——愚昧的中国人之一 [2013/12]
- 毛伟人与邓大人之差别 [2009/07]
- Polo shirt 用汉语怎么说? [2009/05]
- 中国人之形象(一)——懒惰的中国人 [2013/08]
- 又到九月九——伟人毛泽东 [2014/09]
- 原来在美国说人“cute”是性骚扰? [2011/12]
- 为香港人担忧 [2014/04]
- 一二三四五,为什么上山打老虎? [2010/02]
- “不折腾”——好词! [2008/12]
- 中国的困境 [2016/08]
- 崔永元、吃狗肉、西方人爱狗 [2011/11]
- 由小悦悦说开去之二:中国人道德沦丧之路 [2011/10]
- 谁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 [2015/09]
- 为柴静引起的震撼而震撼 [2015/03]
- 应该以故意谋杀罪起诉他们 [2010/08]
- 中国、中国人和中美贸易摩擦 [2018/08]
- 方励之先生去世了 [2012/04]
- 由《唐山大地震》想到的几个问题 [2012/12]
- 由玉林狗肉节风波说开来 [2014/06]
- 国人为什么对日本以及日本的标志物还是那么耿耿于怀呢? [2009/04]
- 中国应该有自己的民主 [2010/10]
中国人和英美人在很多方面是有区别的。其中之一就体现在语言上。不了解这种语言上的区别,就会发生误会或者做事不到位。
拿句子结构为例,汉语和英语的句子结构在句子主干上是一致的,都是主语加谓语加宾语。例如:
我 吃 苹果。
I eat apples.
但是在句子次要成份上汉语和英语是完全不一样的,是恰恰对相反的。英语在描述一个动作时,一定要先说动作再说方式、地点、时间等,并且这些成分必须出现在谓语动词和宾语的后面。而汉语却正好相反,一定要从时间到地点再到方式说起,而且这些成分必须放在谓语动词的前面。例如:
我 每天 在家 和弟弟一起 吃 苹果。
I eat apples with my brother at home every day.
所以中国人的思维程序是先说时间地点原因方式再说做什么,好处是有了前面的铺垫,后面的动作也就不言自明了。而英美人则相反,一定要先说动作,然后才说明方式地点时间原因等。他们碰在一起会产生误解的。
还是英国人管治香港的时候,有一个华人警察一上班就去找他的英国来的上司。他们有一段对话。对话的结果是华人警察很不满意地离开了,同时英国上司站在了那里一脸糊涂。他们是这样对话的。
华人警察:Good morning. Boss
英国上司:Good morning. .
华人警察:Boss. My mother is ill.
英国上司:I am very sorry to hear that. Hope she will get well soon.
华人警察:Boss. She will have an operation on Thursday.
英国上司:Will she? Don’t worry. The hospitals here provide very good medical service. I wish she will have a good operation.
华人警察:He needs someone to take care of her.
英国上司:Hope she will recover soon.
华人警察不高兴地走了,因为他没有得到他希望的假期。他以为老板不愿意让他请假。英国老板站在那里心里很是纳闷“他怎么一大早就跑来说完她妈妈的事就走了?”
中国人都知道这个华人使用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这是互相之间尊重,或者说给面子的需要。他说了情况,华人老板都会明白他是要请假的。一般他一说他妈妈病了,华人老板就会关切地问怎么样需不需要看护请假等等。他如果再主动提出放他假,那这名警察肯定会很感激地,因为他觉得他遇到了一位通情达理的好上司。
而在英国,他需要直接提出自己的要求,然后再说明为什么。这样做直接了当易于抓住中心。但是如果在中国这么说,很可能老板会感觉到员工很是咄咄逼人的,有被强迫的感觉。
这就是表现在语言上的文化和思维差异。
讲述恋爱的词语表达方式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中国人都说“谈恋爱”,而英美人却说“fall in love”。
“谈恋爱”不但反映了这其中各个步骤地阶段性,同时更反映了中国人对待男女交往和婚姻郑重其事的态度。
但凡要和一个人交往结婚,必须经过认识后的相互谈话和思想交流。这就是第一步“谈”。只有谈话才可以相互了解,相互间才可能产生相互吸引的感觉。这就是第二步“恋”。相恋就更愿意进一步接触交往,期间各自的品性爱好都得到了暴露,如果惺惺相惜,则会由恋而爱,最后敲定终身,信誓旦旦:非你不娶,非你不嫁,白头偕老。
看看一个“谈恋爱”,反映了多么深刻的人生哲学。再看英美人常说的“fall in love”则反映了英美人的快餐文化的特点,见到之后,马上就跌一跤爱上了。呵呵呵。何其快也。
而且,“谈恋爱”是涉及双方共同活动,是双方的共同追求和归宿。因此,稳定性高。而英语里的“fall in love”是单方面的行为,对方接不接受还不一定。即使“fall in love with each other”,那就是一见钟情了,可能也会因为时间仓促,没有时间多了解对方而造成遗憾甚至悔恨。
所谓慢就是快,快就是慢。中国人三部曲“谈——恋——爱”走完了,婚姻相对很稳定,离婚率也低。英美人的节奏快,婚姻的稳固性低,离婚率也就高了。看来,英美人的确需要学学中国人“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attract each other ——and then fall in love with each other”的三部曲了。